![]() ![]() ![]() |
|
|
|
2012/09/24 13:19:06瀏覽2431|回應12|推薦80 | |
在抵達佛牙寺前必先經過肯迪湖(Kandy lake),1807年的時候肯迪王朝的末代皇帝Sri Wickrama Rajasinha所設立人工湖,周長約
順著走道直走就會有兩間檢查崗哨,進入佛寺前必先通過嚴格的安檢,在這裡男女分開接受搜身檢查,並查看服裝是否符規定(不能穿短褲與無袖的上衣),通過後寄放了鞋子赤腳才可以走進佛牙寺。走過護城河的橋,從西邊的門進入寺廟前會看到長拱門頂上的彩繪, 描繪的是佛牙節遊行慶祝的情況。
佛牙寺在每年的8月月圓前後的10天會舉行佛牙節的慶祝活動,到了月圓那天晚上會舉行遊行活動,佛牙的聖龕由一頭披著錦鍛的大象馱負,兩側有龐大的象隊護行,由150頭大象與4000名表演者所組成的隊伍,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進行隆重的佛牙節遊行活動,我們沒有機會參與這場盛會總覺得有些遺憾,只能從圖片中去體驗那種盛況了。
步下階梯後,又出現了一座華麗的彩繪拱門,遠遠望去對面就是聖龕室(shrine room) ,門口用一塊鮮紅色華麗的布簾裝飾,階梯前左右各置有三對象牙。牆壁與天花板都有繁複精美的彩繪與雕刻,還未舉行儀式前,聖龕室四周都用金色的圍籬圍起來。聖龕室前面的柱廊稱為鼓樂堂(Drummer’s Hall) ,這個長方形的場地總共有16根柱子,每天早午晚會打開內殿之門舉行祭拜儀式,等儀式結束後信徒才可以從另一道門進入內殿瞻仰佛牙塔。
9點半例行的宗教儀式就開始了,這時鼓樂堂周圍都會被圍起來,幾位穿著紅白色傳統服飾的演奏者就會在聖龕室的臺階下演奏著傳統音樂。接著聖龕室的布簾拉開,兩扇華麗的銅雕門右邊會打開,一些高僧與寺廟住持就會陸續的進入裡面,也穿插著捧著祭品的服務人員不斷的進進出出的畫面。儀式約10分鐘結束後,我們就隨著人潮湧入二樓的佛牙室(Shrine of Abode) 。
擁擠的人潮把所有的空間都塞爆了,遠遠看去形成了一條人龍似的畫面,許多人手上還高捧著紫色的蓮花。佛牙室一樣擠得水泄不通,許多信徒都跪拜在佛牙神龕前的歌頌亭(Chanting Pavilion) 。排隊等著到佛牙神龕前膜拜的人潮以牛步般的速度前進著,看到這樣的狀況,我們幾乎都放棄了排隊的念頭,只好趁著人頭離開神龕前的空檔趕緊搶拍放置佛牙的金色小佛塔,就這樣結束了參觀佛牙室的活動。
接著我們到後棟的二樓佛堂參觀,長方形的廣大佛堂看起來十分的莊嚴肅穆,最前面的神龕供奉著一尊坐姿的金色佛陀,周圍以金黃的布幔圍繞,襯托出一股金碧輝煌的氣氛。這棟建築物以白色為主,天花板的柱頭處全點綴著金色大象。廳堂中陳列了20多幅佛牙故事的連環畫,並有英文的文字敘述。這些故事我都在前一篇的「佛牙的故事」中十分有系統的介紹過,所以這裡就不再重複。廳堂四周還有許多白色佛像作為陪襯,每座佛像擺出的手印都不一樣,這是佛像手印最佳的示範 。
觸地印
完成了佛牙寺的參觀行程後,步出了寺廟,順著出口的路徑,我們來到北側的Audience hall,這座精美的建築完成於肯迪王朝的末代皇帝Sri Wickrama Rajasinha在位時,是一座木造的長廊。左右的兩排柱子,上面佈滿了繁複的雕刻。斯里蘭卡歷史上重要的肯迪公約(kandy Convention)就是在這裡簽署,並對人民宣佈肯迪王朝的結束,從此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48年獨立為止,首都可倫坡的獨立紀念廳(Independence Memorial Hall)之設計就是仿照自這座建築物的樣式。 鐘塔
佛牙寺(Sri Dalada Maligawa)
佛牙寺(Sri Dalada Maligawa) 請按Share分享此文章至您的塗鴉牆上
找回錯失的旅程 邀您再一次體驗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特的風土民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