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3 21:03:44瀏覽1564|回應0|推薦11 | |
相關的解說請看所附連結。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受到教授的影響,認為論文是不成熟教科書的總和,一定要學有所成,將所有的知識成為佳釀後,好的學者才會將其思想的菁華,變成專書問世。換言之,論文集或是文章選集,就變成沒烤熟的披薩半成品,是不值得一讀的。因而書架上,擺著很久的「歷史與思想」,雖是余英時教授的大作,也因為是文章選集,個人以為結構絕不若專書嚴謹,所以就束之高閣了數年。直至近日,余教授榮獲有人文諾貝爾之稱的「克魯格獎」,我才將這本書讀完,收穫良多。 本書大體分為中國明清思想史,史學從哲學獨立的過程,外國文藝復興史,中西史學與史家的異同,還旁及紅樓夢,所謂「紅學」的專論文章。當然,這樣的介紹略嫌抽象,應該拋去制式的題目,異中求同地觀察其梗概,或許對於本書的理解,就不會有「見樹不見林」之憾。 申言之,廣為人知的史學家柯林武德曾說:「人類的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余先生雖引用此概念,卻也說自己並非絕對的唯心史觀。人類的活動,自然不僅存於思想,還有外在環境的變動,由內外的交替作用,串成一篇篇的事件。若離開人類的價值判斷,那麼史學將成為資料彙集的流水帳,跟默默無聲的年輪無異。 既然以思想為史學的主軸,余教授就將所有可能的解釋方向,一一羅列於各篇文章當中,將許多我們所學的「常識」或「偏見」,做了更清楚的解釋。試舉幾例:一般人都以為,明清的「心即是理」,造成空談心性,以至於之後考證之學的發達;或者有反對清朝的民族情感。或是文藝復興時代,是真正解放思潮的開端;透過仿古的歷程,將西洋文明帶向更開化的境界。還有紅樓夢的各家學說,從「索隱派」直至「階級鬥爭論」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上述的概念,余教授都分別提出論證,將我們先入為主的當然之哩,做了一記當頭棒喝。 當然、若真要說這部書有何問題?就是需要基礎的中外知識,最好還加上西洋哲學與科學的概觀,因為余先生於其文中旁徵博引,雖降低難度,卻絕非白丁所能明白其一二;作為思想的開端,則個人給予很高的評價。畢竟,余先生指引了方向,我們也得自身尋求答案,創立我們心中的「一家之言」。 最末,來提這本書對於時代的貢獻。本書是六十五年九月出版,兩岸關係仍劍拔弩張,甚或互不往來;余教授以香港為基地,為華人世界的史學,搭起一座橋樑,文中的馬克思主張,能夠一字未刪地出現,可說是威權時代下的異數。身居更開放民主的環境,我們能不更珍惜他嗎?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