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1 13:25:31瀏覽1164|回應2|推薦13 | |
以漫畫的方式發現“歷史死角” 書評人: 《歐洲漫畫史:1848-1900》 作者:愛德華·福克斯 版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6月 定價:95.00元
愛德華·福克斯的這本厚厚的《歐洲漫畫史》,閱讀之後,覺得叫“歐洲政治漫畫史”可能更為確切些,和作者的另外兩本流傳廣泛的著作《歐洲風化史》與《情色藝術史》一樣,作者並不是要敍述一種單純的藝術形式的演變,他更關心的是漫畫之後交錯複雜的政治與權力“空間”,可說是一種“平面上的政治史”,那些人物派別、政治立場乃至歷史事件投射在二維漫畫平面上扭曲變形,局部特徵、觀念被放大之後,在歷史的“哈哈鏡”照耀之下,歐洲的歷史與政治影像,比歷史本身更加真切生動,這多少有些詩比歷史真實的味道,而“漫畫史”似乎被作者當成重新審視歐洲歷史與政治的一個角度,一個新發現的“歷史死角”。 在作者看來,漫畫的社會性價值始終是左右藝術性的關鍵,作者批評英國漫畫“始終淡漠與自滿……它們不是鞭笞者和教育者,而是修身的教科書,它們是人們舒服地坐在溫暖的壁爐前面得以歡娛的無害的讀物”,這大抵是從漫畫的社會功能的角度,用中國的話來說,無非是“怨”與“刺”,從“怨”的角度,漫畫給底層民眾或對立的政治派別提供了一個心理宣洩的空間,使歷史情境裏的情緒得以找到一個“正當”的管道表達;而從“刺”的角度,每一幅漫畫都是一聲“戰鬥的號角”,它既是矛又是盾,既是箭又是靶,同時它也與所有投向歷史投擲的臭雞蛋與石子的功用並無二致,也是一種獨特的示威與宣洩。 今天,這些政治漫畫的歷史背景隨著時間漸漸剝離,如果不結合歐洲政治語境的細節,似乎並不能從中看出何種獨特的寓意與趣味,更多的漫畫呈示的是當時歷史的某種狀態,比如那不勒斯的《笑話大王報》所載之《法國的自殺》,那個站在拿破崙帽子邊緣上的人,因為帽子沒有穩固的平衡點,所以“自由依賴在拿破崙帽子上,是沒有力量的”,畫面所傳達的是不穩定的“臨界狀態”,說“大廈之將傾”亦可,用帽子的不穩固影射拿破崙政治,從實的一面,是對某個歷史事件的政治乃至社會情緒的表露,而“虛”的一面,是適用於一切時代的政治隱喻,你可以說是一部分人“信任危機”的體現,以上所述,是漫畫的異中之同。 而同中之異的方面,漫畫者民族氣質、地域差異、政治集權之情況,都讓漫畫具有不同的形態與氣質,如俄羅斯漫畫《喀山的公貓》針對彼得大帝反對俄羅斯連鬢鬍鬚,因為他自己只有髭須,故而《分裂者報》就把他畫成公貓,加上“韻文”:“一隻客山的老公貓,出生在阿斯特拉坎,裝著西伯利亞的腦子,有著紛亂的髭須。他生活得很好,吃得好,喝得好,幾乎沒有什麼臭味。”與中國人把統治者比成“碩鼠”的詠歎,此類可謂“鬍子裏的民主”,卻更加小肚雞腸些,可以說是民間的“怨誹”,而另一個同主人公的《喀山公貓的葬禮》倒是讓我想起中國的“耗子娶親”的年畫來,“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魯迅《朝花夕拾》)”,雖為“葬禮”,除去中央死去的公貓以外,總是隱約透出些喜氣,仿佛是在慶祝,但不知作者如何得出的寓意是“俄國對強力引進西歐文化的不妥協態度”,漫畫更多時候是歷史衣領上的花邊,歷史塵封褪色後,花邊倒卻更加顯目了,它似乎強化或弱化了本來的歷史的疆界,使其得以延伸拓展向密林深處。 那些滑稽可笑的背面,也有著深度的焦慮,威廉·朔爾茨所畫《拿破崙是法蘭西靈車的領導》針對拿破崙三世,靈車上做著的拿破崙三世,隻身駕禦著馬車,似乎完全失去了方向,畫面氣氛是死寂的,“往何處去?”似乎是許多政治漫畫的母題,若不體察當時的歷史情境,恐不能瞭解漫畫作者對國家乃至民族的深度焦慮,亦或者用“預測”這個詞,每一位漫畫作者都基於自己的立場、價值之不同,而對“臨界”的方向,做出自己的“洞察”,這種“政治觀察”雖然未必都成為現實,但畫面後的焦灼的眼光,是我們依然能感覺到的,整個歐洲政治漫畫的歷史就是漫畫家對歷史與政治進行不同的“切片”,展示不同的橫截面,那些歷史的“臨界面”,舊的“臨界面”崩塌,又重新產生新的“臨界面”,於是,漫畫史成為各種政治觀念,各種政治目光的“交匯面”,當然,在每張畫面的下面,都是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新京報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