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7 20:40:06瀏覽356|回應0|推薦2 | |
灰色地帶──不要將「不同意」變成「爭論」 我想每個人都有在交談過程中和談話對象意見不同的經驗,和上司、同事、朋友、家人或戀人等,即便最要好的朋友、如膠似漆的情侶也沒有辦法不在內心起衝突,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往昔我常碰到一些當場並不認同而在內心爭論不已的情境,回家之後一直思考著、苦惱著:嘴皮子得勝的人好似佔了大部份的便宜,儘管所言未必正確,那麼我應該爭論嗎?或者說是「為自己辯駁」呢? 所謂的非甲即乙,經常在這時候困擾人的。如果「是」、則不做「否」的考量,如果做「甲」行為、便不揉合「乙」行為的元素,就好像如果我不同意他,就是應該對抗他一般,在這初期經驗過程中是常見的事,而「灰色地帶」的概念經常被硬塞進這類情境底下,好像學會「灰色」才是成長,因為凡事不是只有對與錯。 但,真的就是如此嗎?只要朝著這個觀念去解釋,就算是跨越這個課題了嗎? 我覺得未必呢!灰色所指的、進一步來說是一種已知的、被描繪出的既有現象,因為立場不同,所以沒有絕對的是非,又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背景與成長過程、知惠的成熟與處理訊息、邏輯習慣的差異,總合了太多變項的狀況下,我們要令此呈現出一種包容的彈性,而不是讓所有人都動輒得咎、動彈不得,因此產生這個名詞──「灰色地帶」。 所以灰色地帶只是一種描述現象的名詞,並不表示實際的手法與解決的智慧。 只有真正從心底認同「世界上存在令自己不能接受的聲音」這個事實,自己不強求自己去接受,同時也不反對別人接受,才能化解掉真實的矛盾,於此,也就不會產生因為不同意而激起的爭論了,只會留下充滿包容與禮貌的談論與平和的自己,因為自己並不被受壓迫,並且不需要花精力去駕馭一個原本就和自己反方向的邏輯生物,是最輕鬆的,在怡然自得的狀態下,誰不是儀態穩當、氣質溫潤呢? 這並不是逃避針鋒相對的理念戰鬥、選擇去做一個消極的人,如果是不能明白自己個性及行為或是拒絕去分析事實就這麼說的話,才是真正的逃避。用如實的眼光去讀取景象,並且令它如浮光掠影般從指縫間流去,好或壞、喜歡或不喜歡,其實都只有短短的時間暫留,在意、但別在意太久,而難過也不會永遠難過的。 這樣,每個人都會是自由的。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