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屬於 Prokofiev 的....戰爭與和平
2011/08/11 22:38:35瀏覽791|回應0|推薦0
Waltz from War and Peace - Hvorostovsky and Mataeva

本劇屬俄國怪傑Prokofiev之"新古典時期", 他與整肅他的史達林死於同一天, 以致不似Shostakovich, 能有機會再以十號表白, 後世稱Prokofiev為"史達林的最後犧牲品"~~ the only genius who was fool enough to believe Stalin's promises of haven, 並被批為缺乏道德勇氣, 可是我不免想到Taking Sides的福特萬格勒, 想到歸鄉對於藝術家的意義 !


這版本在Amazon的評價超過葛濟夫, 我想除了製作浩然如史詩, 舞台塞了約280人, 角色達77人, 也因歌者水準很整齊, 又是具潛力之年輕新面孔, 而老匠也表現穩定. 最有趣的是, 在巴黎看俄國人抗法的故事, 國家歌劇院的法國歌者還得飾演攻打自家人的俄國人以及演拿破崙落荒而逃.


老指揮說了一句--Prokofiev, 你只要聽兩小節就可以認出他來...我功力很爛, 第一次聽時, 到了拿破崙在下半出場才覺得像百分百Prokofiev....


Prokofiev盤算寫此已久, 為此搜集許多史實, 當時軍歌, 口語, 認為抗法戰爭是重點, 自己最感動的部份是受傷的 Andrei 與Natasha之會面, 一般也認為拿破崙是他劇中要角, 全劇分"The Peace", "The War"兩段, 在俄國常以兩晚演出, Prokofiev生前寫了五個版本,一方面修改為了符合當局對"民族大合唱"的要求, 一方面在首演(只演出12景之8景)後P還繼續創作新段落成為13景, 後來又試圖縮短為一晚, 此外當局對他的戰爭認為與史實不合~~當時正逢俄國"形式主義"(見最後)受到鎮壓的時候. 總之P生前從未看到全劇演出, 死後一年, 1955, 莫斯科Stanislavsky Theatre演出11景, 但切去不少段.


本次演出將習慣劇首取代一般序曲的Epigraph(卷首引句)搬到中間, 音樂上比較不突兀, 但我還是感到當作Epigraph在前頭也不錯, 因為該主題不斷出現後半, 反而感覺劇似乎真得分兩半了...


故事則原著500多頁處開始, 劇本是Prokofiev第二任老婆 , 曾參與俄國名導Sergei Eisenstein製片的 Myra Mendelssohn所寫, 1943完成第一版譜, 首演Eisenstein亦有參與, 並給他一些意見, 我想這也是現在版本演出一開始就能掌握這本鉅著精髓之故. Prokofiev 一巷會重用自己以前音樂, 想來和演出機會不多也有關. 如第一景刊頭、第四景悲傷圓舞曲 ( g-minor waltz)、第六景Bezukhov的小詠嘆, 都來自Eugene Onegin (1936), Helena Bezhukova舞會中音樂來自電影配樂Lermontov (1941) , 劇中民族英雄Kutuzov的愛國主旋律"Moscow, mother of all cities", 雖copy自Prokofiev幫Eisenstein配樂 Ivan the Terrible (恐怕伊凡)所用的合唱旋律"Broad steppes", 但悲壯好聽, 簡直可以拿來當國歌, 氣氛蘊釀到終曲昇至高潮大合唱, 非常具煽動性.


他複雜前衛又有媚俗之嫌的音樂最讓當時樂評頭痛,我寫下聽完歌劇後的感覺求大家印證:

【1】 Prokofiev曾說不做「聽一次就懂」的順耳音樂,本劇當真約在聽到第2-3次間才有強烈的順耳感 ~~ 各個動機變得清楚,也不需被對白分散注意力,精緻的管弦配樂果然如指揮所言,在一開始就出現「普氏風格」。

【2】 所謂「普氏風格」,帶有他年輕時的現代風--強烈旋律與節奏變換、不合諧音與無限旋律運用,也有成熟後迅速而漂亮的轉調、豐富時而簡單時而繁華的旋律線。

【3】 簡單的部份乃因他逐漸了解音樂至少一開始要「讓人聽得進去」,部份音樂則因沒有「愛國」就甭想上演。不過大塊的愛國主題下面,配樂的巧思隨處可見,他還是贊狹窄間努力保有創作自主性,當時據說為了讓自己的作品上演,他可憐到上面要他改那段他就改那段,不過我並不覺有那一段音樂寫得隨便。

【4】 建立20世紀的歌劇典範:「伍采克」、「露露」再精彩、「碧廬冤孽」(The Turn of the Screw)再奇情,完全使用現代音樂,總意味著音樂需要聳動或負面的劇情來表現,無法適用在大多的作品上。本劇作曲家配樂游走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各種形式的自由的宣敘調,詠嘆調(小詠嘆調)輕鬆穿梭出現,承先啟後,讓它有了一般音樂劇難望項背的深度。

【5】 寫下七齣芭蕾舞劇的普氏,天真的個性讓他喜愛舞蹈,也讓歌劇有著躍動的感覺,這是因溶入「悲傷圓舞曲」、「馬厝卡」之餘,他編寫芭蕾舞配樂的經驗(我猜)也派上用場。仔細觀察可見景與景間幾無冷場,時而輕柔或強烈的樂音負責串聯,與舞劇不同隻舞間的音樂相似,甚至更為流暢!事實上,我老覺俄國的歌劇技巧進展比較緩慢,想不到這種緩慢反而使他們不被義大利德法影響,保有了天宮俄國風味,我在此劇,看到了柴可夫斯基做不到的事。

此五點純粹個人淺見,請愛柴者等萬勿動氣,這年頭,大家應該都「戰」累了。( p.s.是戰爭的戰非戰哥的戰.....好累...)

Prince Andrei



 


Natasha RostovaCount Pierre KoutouzovNapoleon

角色:

Nathan Gunn(Prince Andrei Bolkonski): 美國已婚小帥哥Baritone, winner of the 1994 Metropolitan Opera National Council Competition, 1998 ARIA award, 1997 Tucker Foundation Career Grant

Olga Guryakova (Natasha Rostova):==> Charlie 9月要去看的Belohlavek指揮Rusalka就是她要唱,長相不差, 最重要是體態輕盈, 和電影的赫本比不會差太多

Robert Brubaker (Count Pierre Bezoukhov):美國tenor & Baritone, 長相鬱悶, 歌藝一流, 成熟後唱的曲目也很不簡單(Peter Grimes, The Makropulos Case,Bussoni's Dr. Faust at the Met; Janacek's 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 and John Adams's Nixon in China at the English National Opera/ Der Zwerg and Khovanshchina in Paris/ 2002 , Salzburg Festival , Zemlinsky's Konig Kandaules)

Anatoli Kotcherga (Field Marshall Mikhail Koutouzov); 庫圖佐夫Koutouzov是俄國抵抗拿破倫的真實民族英雄, 具有和列寧一樣甚至更高的崇高地位

Leonid Zimnenko(Prince Nikolai A. Bolkonsk):俄國波修瓦劇院Bass, 烏克蘭人, 飾Prince Andrei奇怪的爹

Vassili Gerello (Napoleon): 烏克蘭Baritone, 聲音被喻清新有力, 個子真得很小

Elena Obraztsova (Maria Dmitrievna Akhrossimova):俄國有名的messo-soprano 當年1979演Carman扮相一級, 1976得到列寧獎, 今日還有以她為名的國際歌唱比賽, 今日仍在波修瓦劇院執教

指揮~~ Gary Bertini 於2005年5月, 早Guilini一個月過世( 1927年出生於舊蘇聯共和國,2005年3月從東京都交響樂團監督的位置引退,Bertini在EMI留下著名的馬勒交響曲錄音,這套與Kolner Rundfunk Sinfonie Orchester的錄音,1980年代中期在Harmonia mundi展開,後由EMI承繼完成錄音計畫。 可惜這套CD在EMI國際版目錄已經消失,目前還可在市場上買到EMI法國版,不過僅收錄第一號到第五號交響曲。Bertini辭世後,對他甚為景仰的日本,應該會推出全集版。)

女導演 Francesca Zambello ~~ 她因製作Moussorgsky之Khovanshchina 得英國Oliver Award, 此外得到法國騎士勳章; 因Britten's "Billy Budd"得French Grand Prix des Critiques, 因Poulenc"The Dialogues of the Carmelites"得日本Critics Golden Prize , 舞台劇, musical得獎作品也很多, 且將製作2006-3月華盛頓國家劇院的"萊茵黃金" 

Prokofiev Chorus from War and Peace.wmv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4proust&aid=5529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