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1 21:13:30瀏覽535|回應0|推薦0 | |
引用文章Agnus Dei (Petite Messe Solennelle) 羅西尼:莊嚴小彌撒羔羊經
『莊嚴小彌撒』在「雪地裡的魅影」 2003.7.27 Give me a laundry list and I'll set it to music. --- 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 被華格納私下戲稱肚子裡裝的不是音樂而是「波隆納香腸」(Bologna,他住的家鄉,出生地則是 Pesaro )的羅西尼( 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一向以「懶」著稱,作品往往在迫在眉睫的交稿期限下倉促完成。即使代表作「塞維亞的理髮師」,據說也只花了14天,另一說7天(只略遜於莫札特寫魔笛)。至少不會錯的,是他總穿著睡袍,在臥房完成這些作品。這樣的懶骨頭,在35歲便退出歌劇界--居然比處心積慮要退休的Albertine手腳更快! 這樣也好,否則有時聽他其他的歌劇真會氣壞人。 有些作曲家因為看得到他的平庸,也就不想強求太多。然而時有佳句的羅西尼,卻只把寫歌劇當作謀生方式,加以當時歌劇地位只是社交公具,作曲家在快速生產線上常有重覆使用的習慣,使得曲子良莠不齊。『阿爾及亞的義大利女郎』,就是羅西尼能讓人火冒三丈的作品之一。 因為尿道炎(據悉是性病)影響健康,加上法國自1829就與以給他年金換取居住巴黎的優渥待遇,自然使「波隆納香腸」愈來愈偷懶囉!他不寫歌劇之後,還是作了一些聲樂作品,以及模仿、諷刺、或純好玩的鋼琴曲。曲集總稱『老年的罪惡』(Peches de vieillesse)--包括「當我喝下紅酒,酒店的東西都在轉動」等奇怪的曲目。 而1860年,準備””Tristan und Isolde”前奏曲與“Tannhauser”排演的華格納,與羅西尼經朋友米修特安排碰面,華格納居然已改口說:「大師,您寫出適合所有時代的音樂,而且是最好的!」 而這個看似罪惡纏身的人,竟在1863,死前五年,在巴黎寫下長約 70 多分鐘,變化多端的『莊嚴小彌撒』(Petite Messe Solennelle)。他獻給上帝的序文是:「如您所知,我是生來寫諧歌劇的,一點技巧、一點心思,如此而已。所以請您降臨,並在天堂為我留個位子。」 『莊嚴小彌撒』的編制除了女高音、次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與合唱團,便只用兩台鋼琴,與一台簧風琴(harmonium)。可能拜之前『老年的罪惡』之賜罷?他技巧上混合頗多舒伯特歌曲,甚至更現代感的鋼琴合聲。羅西尼除了不喜歡浪漫歌劇風潮之外,也認為聽眾應該要多接觸現代音樂。 "Have I written musique sacree (sacred music) or sacree musique (damned music)" 完曲後,他又語出驚人。 在「雪地裡的魅影」電影裡,除了代表”冒險”的首段Modern Jazz 外,最重要的就是『莊嚴小彌撒』裡的最後一段由 mezzo 唱的Agnus Dei(拉丁文指Lamb of God,就是耶穌。) Agnus Dei (mezzosoprano e coro)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dona nobis pacem. Amen 意思是 ”Lamb of God, you take away the sins of the world, have mercy on us. Lamb of God, you take away the sins of the world, have mercy on us. Lamb of God, you take away the sins of the world, grant us peace.”。 謝謝Marcel 幫我們翻譯這段拉丁文…… 哈!其實我們彌撒一定會唱到,這是領聖體前「感恩經」的最後一段。中文會唱:「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祢垂憐我們;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祢垂憐我們;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祢賜給我們平安。」而後跪下默禱,回應神父禱文說:「主,我當不起祢到我心來。只要祢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Only say the word, and I shall be healed.” 每回,說這句話,都會引發我一陣頭皮發麻的悸動。 俗人的願望不過如此,而導演使用這段來刻劃小男孩的心境,自然別有道理。到時大家一看就懂了。 ㄝ,還有幾個不說不痛快的八卦。 【1】羅西尼年輕就禿頭,所以我們看到的是被稱為「全義大利最茂密的假髮」,而且天氣月冷時還有好幾層。 【2】除與華格納1860的會面,他在1822左右與貝多芬在維也納,經沙利耶律(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Antonio Salieri)會面。耳聾的貝多芬那時忙著寫第九,原本對羅西尼的評價是:「他的音樂很適合輕浮、追求感官享受的時代精神!」然而會面時,據羅西尼回憶,貝多芬說「塞維亞的理髮師」--只要義大利歌劇繼續存在,這部歌劇就會不斷被上演。雖然身邊的人提醒貝多芬羅西尼也寫「莊歌劇」,貝多芬仍在紙上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最要緊的是,寫更多的『理髮師』!」。 【3】羅西尼自小歌美妙,差點被變成「絕代豔姬」--castero。 由於風趣好相處,羅西尼即使離開歌界,依然走到那裡都受歡迎。那麼,為什麼要在生命晚年來個『莊嚴小彌撒』?他自己加的”petite—小”,一直費人猜疑。除了配樂略簡,其實最大的特定,在於不按規章的曲風,一開始「垂憐經」簡直就是他私下最愛的莫札特「安魂曲」首「垂憐經」翻版,但是神的威力轉化成凡人的祈福。基本上旋律線像是由許多Aria 串成,不過加上一些較為雄壯簡潔的「類跑馬歌」,但曲式仍沿襲賦格等寫法。 而最最特別的,還有我在電影中聽到的充滿現感的第14 段 Agnus Dei,它是第五段Gloria(光榮頌)中的一部份延伸而來。最後給了彌撒曲一個有些特別的「既非莊嚴亦非完全平和」的結束。我想所謂的「小」,應該就是做彌撒時自嘲式的「小」罷? 羅西尼要說,屬於我的彌撒就是這種不完全傳統也不偉大的曲子。 雖然事後他又譜管弦樂曲,但咸信是因為「怕被別人譜壞」之故。1864.3.14首演時,只在私人聚會上演出,據說麥亞比爾都掉下淚來 ? ? ( 哭腫的雙眼)。 當然,義大利人,據說都是這麼多愁善感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