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JAZZ YOU (1) ⊕⊕
2011/08/11 20:18:24瀏覽278|回應0|推薦0
以喜愛Jazz著稱的村上春樹,曾為和田誠所繪的26 個Jazz 人像抒寫,出版『爵士群像』壹書,文中描述自己擁有的唱片,與對爵士眾家的私密對話,字裏行間散發出濃郁的Jazz風味,自由、隨興、創意、卻又節制。我特別喜歡他在Charles Mingus時,提到那首Mingus 版的、好聽極了的 ” A foggy Day” ( in the London Town….記得嗎?) 的方式 ,他說,「也許被Mingus的音樂重新排列組合的,是我們自己也不一定。」

同樣的話,用來形容Jazz 在愛好者血管裡竄動的景況,也並不為過呢!
 
日本戰後一直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他們追求美式生活,並且模仿美國流行樂與爵士樂,而日本又強調傳統,使得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在日本雙雙發展,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同。長住台灣的愛樂者,在缺乏資訊、音樂、現場或電臺的情形下,幾乎都是在接觸古典或流行音樂後,才會漸漸接觸到Jazz,更遑論由於認識不足,而產生的制式印象,如以為只要是器樂演奏的流行曲就是Jazz,肯尼.G的音樂就是Jazz,Souls等於Jazz, Blues就是Jazz等等。當然,七零年代後的現代爵士本就包容更多的音樂特色,但是談到爵士,便不能偏離它的基本面貌太遠。  

Jazz 到底是什麼?吉他手Pat Methney在紐約國際Jazz教育者年會開幕時,演講結尾說道:「…Jazz具有的深遠及複雜結構,連有卅年經驗的爵士樂手,也不可能完全明瞭摸透。 」不久前去逝的偉大爵士小喇叭手Dizzy Gillespie曾經說:「爵士樂是一種你解釋不出來的音樂」。鼓手Art Blakey也曾笑稱:「我不知道爵士樂是什麼樣子的音樂;不過,我知道要是我們演奏出來,聽眾的腳板沒有跟著打拍子,那就不對了!」的確,百年多來短短的Jazz樂史,早已教人眼花撩亂,有『自由音樂』Music For Freedom之稱的Jazz,更在”歷史意義”與”音樂實質”上都呈現出「即興」Improvisation與「創新」Innovation的重要意圖,難怪有人會說:「Jazz的源頭就是--"不平等”。」。而爵士本身的音樂理論,複雜的背景,分歧的樂派,簡直和千年歷史的古典音樂有得比,以致無論音樂家或樂迷,沒有任何人對Jazz的定義完全相同。以下有幾個僅供參考的「大致定義」: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Any of several types of music originated by black Americans, USA. with a strong beat and some free playing by each musician in the band. “;牛津高級英漢漢英雙解辭典 ”Popular music first played by Negro groups in Southern USA in the early 20th c,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sation and strong rhythms, called traditional Jazz; similar music played by large bands for dancing; a later variation much influenced by the blues to produce an unhurried unemotive style, called modern Jazz.”; 牛津Advanced Learner's 字典” Music of African-American origin, with strong rhythms that are freely developd by players during a performance.” 總言之,爵士樂是歐洲及非洲兩種音樂體系的融合,加上美國特有民族性所產生的結果。  

除了Jazz,其實在西方,無論黑人靈歌、靈魂音樂、節奏藍調﹝R&B﹞、搖滾音樂,都可追溯傳自非洲的黑人音樂。黑人的社會中,舉凡戰鬥、工作、示愛、宗教都以音樂來表達,音樂有如社交工具。而非洲來的黑人深受到歷史及風俗影響,當然反映在黑人音樂之上。以上的音樂形態中,Jazz在發展上毋寧是獨特而多樣化的,此種特色與傳統音樂形態相去,充滿實驗性,與非洲音樂特有的、具有創造力的『即興演奏』,使它有別於其它音樂。Jazz這個字的確實來源並不清楚,最早應該是出現在新奧爾良的字”jass”,在Marshall Winslow Stearns所著「爵士樂的故事」(The Story of Jazz)中,曾說:「爵士樂原稱Jass,後來才改為Jazz。先於1915年在芝加哥出現,這個名詞的原義是不宜宣之筆墨的。」。據說,剛果語原意是「精液」( --哇!多自由、即興的字根呀!),被十九世紀住在紐奧爾良的法語系白人上流階層Creole同化後,變成了”Jazz”。另外也有人考據是來自法文 ”jasser” --喋喋不休;或是出自密西西比河某位知名黑人樂手的名字,或另一位知名黑人樂手的姓……!? 

即使出處眾說紛紜,新奧爾良 (New Orleans) 則被公認為是Jazz的主要發源地,十八世紀初,路易斯安那州成為法國殖民地。 1762年法國為在七年戰爭中尋求西班牙的支持對抗英國,將密西西比河以西,包括紐奧良,祕密割讓給西班牙。1803年,西班牙將路易斯安那州歸還給法國,同年,拿破崙將加上密西西比河以西至洛機山的地賣給美國,歷史上有名的「路易斯安那州交易」 (Louisiana Purchase)-- 6億英畝,一英畝不到三分錢!” Creole” 指該地自稱歐洲貴族(法國,部分西班牙人)後代的族群,他們強烈想要保留自己文化,試圖與1803年之後的「美國人」、美洲原住民、黑奴、其他中下階層白人、新教徒有所區隔;而後歐洲人與其他種族的混血兒,因為具有歐洲姓,也宣稱自己是Creole,成為特殊的中間階級,——享有非黑奴的待遇,又無法擠身真正上流社會,有人稱之為混種黑人”Creole of Color” ;當時一般黑奴只有參加禮拜時可以集會唱聖詩,而新奧爾良於較美國其它地方自由,黑奴們甚至可以接觸少量樂器,並能於週日集會,於康加廣場Conga Square 歌舞,今日所謂的工作歌 (work song)、靈歌 (gospel; soul)以及藍調 (blues) 都因此發展而出。美西戰爭後,西班牙戰敗,退往古巴,黑奴更能廉價購得他們遺留下的大量樂器( 感謝不擅戰爭與熱愛音樂的西班牙人!)。混種黑人享有Negro高多的社會地位和權利,甚至能受歐式教育(也包括音樂),早期不少有名樂手都具此背景,如Ragtime代表人物Scott Joplin、與其後使得Jazz邁入流行的友人Buddy Bolden、Jelly Roll Morton、Oliver King,後來的Duke Ellington……等。 

Jazz發展初期,美國黑人音樂家早使聲樂Vocal Music發展到極點,但卻直到南北戰爭( 1861-64)之後,器樂Instrumental Music演奏才開始發展,早先還被稱為「嘲笑音樂」(Pazz Music)或「痙攀音樂」(Spasm Music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終於得到正式的名稱Jazz,而這名稱也沿用至今。無疑地,所有在1924年前錄製的Jazz唱片,不論是黑人或白人,作品都是出自新奧爾良人,不然就是依照新奧爾良風格。一位曼菲斯的豎笛演奏家Buster Bailey指出,在他家鄉的音樂家們聽到來自新奧爾良演奏家所灌錄的爵士唱片之後,便群起開始仿效這種音樂形態的即興演奏(Improvisement )。低音大提琴家George Foster 和TomStoddard合著的自傳也說:「自從那些來自新奧爾良的傢伙出現後,不管是從東部或是西部人都想試著演奏一些像新奧爾良那些人的音樂。」 

二十世紀初名鋼琴手 Jelly Roll Morton死前一年(1940年)曾對採訪者說, ”I invented Jazz.”( 當然,此話飽受抨擊),「果凍捲」先生把當時流行的Ragtime單調的「後強拍」變成不固定的重音( 如在4/4拍中,重音可能在第0.3拍,或第4.7拍),形成旋律部晃動的節奏,他大量創作,甚至錄音,是Jazz史上第一位專業作曲家,而在1940年代之前,的確當時的曲式、風格,全是Jelly Roll Morton發展出來的。 

然則於此之前,Jazz的起源,則包含了更複雜的因素,它不似各個定義清楚的古典樂派或曲式,而是在即興創新精神的帶領下,創意不斷浮現。短短數十年,一個出色的作曲家可以縱橫下達於數個派別。在Jazz出現前,當時的北美音樂形式原本有由歐洲來的如軍樂、聖詩及喪樂等,然後黑人再把下面重要成份帶入。

* 藍調 (Blues)--藍調是形成 Jazz的中心,起源自十九世紀晚期,黑奴在耕種及修築鐵路時,把獨特繁覆節奏及工作時唱歌的傳統習俗,混合非洲田野吶喊和基督教讚美詩歌聲,逐漸創造出Blues來。在爵士樂中無所不在的Blues,聽來就大概好像把歐洲式的全音階的第三音﹝me﹞和第七音﹝si﹞降半階。與藍調系出同門的福音詩歌(Spiritual,黑人教堂音樂 )常常帶著喜悅,而藍調則若非那般喜悅的抒發,便是有時候帶有喜劇性的逗趣,但通常都是充斥著有「性」意味兒的諷刺與影射。兩者差距不大,曾有 Jazz 前輩形容,藍調是週五晚上(下工時)唱的,Spiritual是週日(上教堂) 唱的,意指兩者僅是態度上的差異,地位是不分軒輊的,並影響西方流行樂壇至今,超過一世紀之久。

* 呼喊和回應(Call & response)--在教堂儀式、聖歌及日常勞動歌曲中的常用搭配形式,一人獨唱與一組同唱輪番出現。其歷史可追溯到非洲與英國的教會禮拜。美國黑人教會在禮拜中,牧師與會眾間的對話,可為此形式的濫觴。

*     散拍(Ragtime )--藍調是爵士樂的基礎,而幾乎同時形成的Ragtime,也在孕育爵士的誕生,更建立它的音樂雛形。Ragtime採用西非音樂旋律,按照切分音法(Syncopation )、循環主題(Cyclical Rhythm )、變形樂句(Phrase Distorion )組合而成的音樂形式,樂器主要是鋼琴。

1899年Scott Joplin最紅時,Jazz就在「果凍捲」先生的幫忙下正式出生。在眾多因素催化下誕生的Jazz,還有了以下這些無可取代的特質:

*『節拍的變化』--如高達16甚至32分音符的切分音(syncopation)變化;『後強拍』Backbeats:四拍曲式裡的第二和第四拍。古典音樂把強拍放在第一和第三拍,爵士樂則放在第二和第四拍。

*『樂器音色』 (tonal color) 個性化--因為爵士樂必須倚賴大量的即興演奏,因此你常常可以由樂手個人的聲音(Distinctive voices)來辨別他們的音樂,舉凡選擇的音符、使用的音色、吹奏法、音量,以及他們的旋律感。

*『變化』Changes--在爵士術語之中指的是”曲子的和弦進行” ,亦可包括風格、形式、曲式上的進行。樂手根據Changes作即興演奏。Changes這個字可說是爵士樂靈魂所在。到了「調式爵士」Modal Jazz,Miles Davis 使調性也加入Changes的行列;而在Free Jazz 時,Ornette Coleman又把節奏、旋律鬆綁,使得Changes完全解放。

*『即興』(improvization)的樂句--據說原來有些樂手不識譜,不得不做即興演奏。爵士中的旋律和和絃變化,只是一首歌的輪廓與開端,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給予爵士生命,它仰賴大量的技巧及創造,整首樂曲一半以上的時間,樂手都在使用直覺,立即創作音樂,知名的爵士曲目常有相似的旋律和固定的和絃變化,但傑出的樂手,如小喇叭手Louis Armstrong、薩克斯風手Lester Young、Charlie Parker,由於個人特殊而變化豐富的即興,使他們與眾不同。

* 『搖擺感覺』 (swing feeling)--此處的Swing指節奏上的Swing,是Jazz的特徵,而後面爵士樂史上提到的Swing Jazz,則指那個時期。Swing是Rhythm的一種風格,如bass採用每拍一下的行走式節奏(Walking bass),再加上鼓的吊鈸(Ride cymbal)或者是鐃鈸(Hi-Hat)節奏的配合,就會產生Swing的韻律,加上鋼琴穿插其中的「切分音」syncopation及多種分解和弦節奏(montuno),就能提供樂手或歌手完美的背景。 

早期Jazz演奏多半先由”小喇叭”吹出主旋律( 這在Louis Armstrong 後成為慣例) --通常是首十二小節的藍調或較長的流行歌曲,配有簡單的和聲,然後獨奏者在該旋律規定的和聲進行基礎下,作偏離主旋律的即興演奏,其他樂器則分別在高、低音聲部同時即興奏出對抗性的旋律--亦即上述的呼應(Call & response) 形式,”兩位獨奏者間”,或”一位獨奏者與樂隊間” ,來回「一問一答」。這種「有限制」的即興表演,獨奏者必須在規定的和聲範圍內尋求變化。直到樂手認為他們已盡情發揮即興後,最後再一起合奏最開始的主旋律,當做結束段落。當然,後來Jazz樂隊擴大編制後,音樂大多是事先編好,即興演奏只限於較少樂段。 

爵士樂從20世紀初發展至今,除了1930年左右的Big Band全盛期外,小編制的爵士樂隊(combo:通常為四至七人左右),已公認最適合演奏爵士樂。此組合可應付多種爵士樂類型。節奏組(Rhythm section-- Piano、bass、drums等)間的配合,加上”整體節奏組”與”即興獨奏者”間的互動,經由「和弦進行」和「節奏型態」,造就多元化的音樂,因此樂手間的對話,決定演出的優劣。Bass則在Jazz之中舉足輕重,在「和弦進行」和「節奏型態」間穿針引線;bass的變化帶來不同樂風 ,bass和鋼琴的和聲背景,提供即興者明確的曲式,如果沒有Bass,就無法適當表現Jazz的靈魂--Changes。Bass和鼓的結合,則提供樂曲的節奏型態。很多的Jazz風格(如Dixieland、Bebop、Funk Jazz、Cool Jazz、Fusion Jazz等等),都靠”整體節奏組”合作,而改變了音樂的型態及風格,而即興者也必須根據不同類型音樂作調整。 

Jazz的記譜較古典音樂簡單,僅提供一個概略,演奏者需根據這個概略輪廓來發揮,展現其演奏才能與音樂創造性,因此即使同一樂譜,也會因演奏者的「不同即興演奏」而每次都不一樣。事實上,最早許多樂手也未必識譜。想想巴洛克與古典樂派前期,巴哈、莫札特不也常常即興演奏?通常Jazz記譜只需「一張」五線譜,上有旋律、歌詞以及和弦記號,通稱為Sheet music。以小型爵士五重奏(Quintet)而言,吹奏樂器常是Saxophone和Trumpet(或也有歌手、吉他等),由吹奏樂器或歌手負責譜上的旋律,鼓手控制節奏,鋼琴根據旋律線及和弦配上伴奏,和弦的根音則由Bass負責。 

瞭解了Jazz 的概觀,下篇我們會進入複雜的Jazz 史 。(見 Jazz You - two )

( 後記:出現在我心裡的Jazz ,都集中在七零年代及其以前,他們媚惑與撼動人心的秘密,一直是我興趣所在,至於七零年代之後,Jazz 不但沒落,輸給Beatles,也在短暫的改革期後,開始融入太多非Jazz的元素,以致產生歸類上的爭議。為不流失原有聽眾,也有樂團做出不少討好聽眾的媚俗讓步,讓Jazz 變得面目模糊,甚而面目全非;either way,都另我失望…..Anyway,每個爵士愛好者間巨大的差異,正符合了印象中的那句老話:「沒有人愛Jazz,他們愛的是Miles Davis、Dixeland、Bebop、Ellington、Swing、Free Jazz、Fusion、或其中兩三樣……但是,沒有人愛Jazz,因為它太多樣性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4proust&aid=552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