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想過為何台灣是以稻作為主,而不是以麥作為主的原因嗎?
2016/03/25 11:08:33瀏覽12264|回應0|推薦12

  根據2016年3月21日聯網文章,「他們種台灣麥,吳寶春也愛,http://lovegeo.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_699.html」,希望政府介入扶植種小麥,身為地理科的國中教師,在此提出一些文章中美麗,但需要慎重考慮的地方。

  台灣,以及東亞高溫多雨的地方,為何選擇水稻栽培,而非小麥栽培?大多數人都把這件事情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其實,這裡面藏著一個原理,那就是:

  可以種水稻的地方,一定不會選擇種小麥。換句話說,一個可以種水稻的地方,必定可以種植小麥只是小麥產量低,所以不種小麥。

  水稻是人類經過長時間探索後,發現種水稻比種小麥有利可圖。關鍵原因在於,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比小麥多。根據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8%BB#.E7.A8.BB.E7.B1.B3.E6.94.B6.E6.88.90),全世界水稻平均單位產量為3852kg/公頃,再根據台灣大學通識課程:植物與文明(4)講義(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4-foodcrops_1.pdf),小麥單位產量平均數為2720kg/公頃,這是因為水稻是光合作用率最高的作物,約可轉移三分之一的光合作用吸收熱量到稻穗裡,而小麥只能轉移約四分之一的吸收熱量到麥穗裏,所以一個地區如果要讓人餓不死,能種水稻就一定先種水稻。可惜的是,高溫多雨的環境在世界上比較少見,所以歐美地區之所以種小麥為主,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種水稻,是因為環境不許可。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歐亞大陸沙漠地區的綠洲,如中、西亞與北非,綠洲周邊一定先選擇種水稻,離水源較遠的地方才種小麥,更遠的地方種椰棗,也是因為明知道水稻產量大,可惜水不夠之下的選擇結果。

  因此,除非台灣人不在乎吃飽,只在乎「台灣人要吃台灣麵粉」理念,請政府出錢推廣小麥種植,也算無可厚非。但如果就比較利益來說,放著可以大量生產的稻作不顧,反而發展單位產量低的小麥種植,賠錢是必定的,是否要為了台灣驕傲放棄利潤,以公帑補貼台灣小麥產業,值得大家三思。

資料更新:2020/21年,世界小麥產量:3500公斤/公頃,世界稻米產量4640公斤/公頃。資料來源:

https://apps.fas.usda.gov/psdonline/circulars/production.pdf

看第27頁Wheat的Yield (Metric tons per hectare,公噸/公頃),和第34頁的Rice的同一個欄位。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h5488&aid=513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