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捎來的訊息
2010/02/25 20:04:41瀏覽2784|回應14|推薦38

經濟學人:  
The worldwide war on baby girls 
Mothers in China


聯合新聞:性別大屠殺 全球1億女嬰消失


The worldwide war on baby girls


Cover of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onese mother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onese mother 作者 Xinran)


記不得是哪一年了,努力回想,應該至少有十五年以上,也就是1990年代,有一回從台灣回雪梨,在香港轉機,記得在等飛往雪梨的飛機時,有兩位金髮藍眼的女士,應該有接近四十歲左右,也有可能只有三十出頭,因為老外看起來都比東方人老像,兩位女士胸前都抱著不出三個月大的女嬰,兩個女嬰都是亞洲嬰兒。我那時還沒有小孩,但是出於女性的直覺反應,我不可克制的暗中用眼尾餘光觀察這兩位女士。不太記得兩位女士有沒有男伴隨行了,印象深刻的是,這兩位女士懷抱著女嬰,輕聲交談,臉上流露出喜悅、期待的表情,但同時卻也透露出初為人母的生澀。我當時就有點懷疑她們可能剛從中國或南韓領養了女孩兒。


後來,我在雪梨的許多公共場所,如每週去「瞎拼」的購物中心、帶兒子去上游移課的社區游泳池或是兒子週末踢足球、打板球的社區運動場上、、、都曾經看過澳洲西方人領養亞洲、非洲及南美洲的小孩。


我生兒子時,請了一年產假,專心在家養兒子,還經常參加社區嬰兒保健護士為社區裡的新手媽媽們所組織的Mothers group的活動,讓這些新手媽媽們能有交換育兒經驗的管道,同時也讓媽媽們能有一些社交活動,不致於24小時鎖在家裡照顧嬰兒。透過社區護士提供的雜誌,那時我才了解有些不能生育的女性是多麼渴望能透過國際領養的管道能領養到小孩。在我看來,領養小孩的審核過程,真的比親身生一個小孩還要難!可是這些女人可都是非常堅定的想要領養小孩。


前年回台灣過農曆年,回雪梨時在新加坡轉機,由於是大年初二,新加坡機場仍有許多過年的裝飾。在眾多的旅客中,一位穿著非常非常「中國」的中國小女孩立即跳入我眼眶。我估計,她大約有五、六歲左右。你可能會問中國小孩穿中國風的衣著有什麼好奇怪的?!問題是她的穿著不要說是台灣的小女孩不會這麼穿,應該是連北京、上海、廣州的小女孩都不會這麼穿吧!更不要說她的頭髮還梳成左右兩把辮子,並且用紅緞帶綁著裝飾。我當下就覺得這樣的裝扮好像二、三十年前中國鄉村女孩的裝扮,不覺為那小女孩感到難為情。因為,我想如果我是那小女孩,我一定會跟媽媽堵氣,不穿那我覺得極「土」的衣服、裝扮。正當我在用眼角餘光上、下打量這位我覺得裝扮有一點「過年過了頭」,幾乎成為新加坡機場旅客過境廳的農曆新年的「活」裝飾品的中國小女孩之時,卻發現她的父母居然是西方人!


今天我在澳洲國家廣播聽到節目訪問新書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的作者Xinran,我在想兩年前在新加坡機場看到的那個西方父母領養中國小女孩的家庭,也許是養父母帶領養的中國小女孩去中國過農曆新年,去感染、去了解小女孩出生地的文化,去讓小女孩接觸到自己的族人,去尋小女孩的根、、、。那對領養夫婦真是很用心的在養育這位小天使啊!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這本書我尚未讀;只有在澳洲國家廣播上聽到訪問作者,所以對書的內容稍有了解。可是我不確定我會不會去書店買來讀,因為,此書太悲慘了,非常賺人眼淚;而且此書還是non fiction 非虛構情節類書籍!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 講的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而此觀念在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下,更造成中國女人為了給家族留香火而拋棄或殺女嬰的情形;這種情形在中國內陸鄉下尤烈。其實,這對華人來說應該早已不是新聞了,甚至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但是作者寫此書的角度是從那些許許多多在中國被迫拋棄自己的親生女兒而日夜受精神煎熬的母親們出發,目的是要把這些從未謀面的母親們的信息捎給那十二萬個被近三十個國家的十二萬個家庭領養的中國小女孩們,告訴小女孩們:「媽媽愛妳!」


*****
我聽澳洲廣播訪問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作者Xinran聽後有如下幾點震撼:


震撼一、城鄉差距這麼大!


雖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成長已將中國擠入G7,甚至G2,但是中國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是居住在鄉下的農民,而其中又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所受的教育時間,不超過五年!也就是,文盲人口數很高,但是受教育的程度很低。


這群人與我們近年來腦海中逐漸形成的居住在如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大城市的富足、有自信、教育程度高的中國人的形象,有著天壤之別。作者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深入內陸黃河流域作田野訪察的結論是有些內陸鄉村的生活模式五百年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換句話說,中國的城鄉差距,最壞的估算有五百年的鴻溝!這給我很大的震撼,也因此不敢盡信作者所言;曾試圖向在中國的朋友求證,但是沒有人敢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倒不是牽涉政治因素,而是中國幅員廣大,我的朋友們沒有人有機會實地到內陸鄉村去訪察。即使如此,中國官方公開的資料,對這方面的紀錄,不是不足,就是令內行人懷疑。所以,除非親眼所見、親身旅行訪察,要窺真相,實不容易!


如果這種生活在五百年前的鄉村果真存在於中國的偏遠地區,那麼那裡的女人及女孩,肯定沒有能力讓自己的聲音被世人聽到,她們須要外界去實地了解情況。


震撼二、拋棄、溺斃女嬰是鄉下經常發生的事!


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尤其是早期出生的一代,對於有些家庭的重男輕女的做法並不陌生;但是要說把拋棄、溺斃女嬰當成是處理家裡不要的廢棄物一般的家務事,好像過年大掃除一般,真的是前所未聞!


作者在訪問中提到中國鄉下有一種接生婆必備的工具之一,是一製作精美,而且經過特殊設計的雙層浴盆,上層盛溫水,用來清洗剛出生的男嬰;下層盛滾燙的熱水,如果生的是女嬰,就將上層浴盆往下一翻,女嬰就溺死在滾水之中。我從未看過此器皿,上網查了一下也沒找著。非常好奇到底這樣精心設計的工藝品存不存在?!


至於中國溺斃女嬰的陋習有悠久歷史、文化淵源,則在心理學者出書發表研究得以證實(見資料:五)!


震撼三、父母們為了生個男孩,不惜出走從小生長的村莊,四處流浪,直到生了男孩,才回到村莊為男孩報戶口!


據作者說,這樣的情形很常見。算是一胎政策下的「下有對策」吧!作者本身就親眼目睹一對父母半夜將一小女孩遺棄在旅途中的一個小火車站裡。這一點,我在從網路上找到的中國農村牆上漆的標語看來,應該距事實不遠(見資料:六)!


Xinran: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ABC 澳洲國家廣播訪問作者錄音)



參見:
一、Xinran(作者:薛欣然 簡介)
二、Xinran: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Life Matters, ABC broadcasting)
三、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捎來的訊息)

四、Mother Bridge of Love(作者成立的組織,為幫助中國鄉下的女性及作為西方收養家庭與那些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們之間的橋樑)
五、
Drowning Girls in China: Female Infanticide in China since 1650 
~ D. E. Mungello (Author) (中國自西元1650年起 有關溺斃女嬰的研究)

六、中國的一胎化政策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hou&aid=380380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老卖年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5/26 00:51
 
首先,您引用的數據有錯誤,現在大陸的人口不是10億,而是13億;第二,現在大約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而不是22%。
台灣人寫文章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不重視引用,隨意擴展或者臆想。您所提到的這位知名的電臺主持人,我想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
如果您沒有帶某種前提讀的話,請對比看下面書評。注意,該作者並不介意政治,而且評論的恰恰就是《天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84b6ce0100ae8g.html

站在臺人角度上,或者有對某些煽情的東西極其敏感,或者忽略文學作品本身的東西。
而站在大陸人的角度上,我們也並非全部是什麼憤青、什麼民主主義者,與海外被宣傳的不同,這些人比例很少就是聲大;同時,我們確實無法窺全貌,可是誰又能呢?很多被臺人和西方宣傳的東西,大陸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比如,也許我這輩人不知道文革怎麼樣(那只是老人像我們解釋餓得吃炒死豬皮),但是法論功我們知道(我隔壁就是,只懷疑為什麼練功可以不看病就被開除的老頭),龍應臺大江大河的不嚴謹和公然說謊我知道(我爺爺是國民黨壯丁,差點死在平津,很多國民黨的事是他親口所講),新疆問題我知道(我的鄰居就是新疆的,父母就在新疆)
英語我也讀得懂,所以在以上本身或者家人親歷的東西上以及西媒和臺媒報導中,你讓我選擇相信哪方呢?
您注意了嗎?文革、西藏、新疆的東西是他們最敢興趣的,也是他們最容易認為真相在海外的東西。很多時候,對比我讀到的這些所謂中國作家(為什麼不翻譯路遙的作品,他的書才讓我感動),對比我知道的,我只能用瞎扯淡來形容他們。由於大陸人越來越不迷信和崇拜這些海外中國作家寫的-如果不是編的-書,所以你會發現“扯淡”的罵聲越來越響亮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6 07:26 回覆:

謝謝你翻牆出來討論。

在資訊充分、不被過濾的言論環境,讀者本身的判斷力是他們行成自我觀點的基礎。

你的聲音我們也聽到了。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唉!
2011/04/28 00:44

這早晚大家會更明白的,

原來男孩是替別人家生的,

女孩才是自己家的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4-28 04:22 回覆:
呵呵!一點沒錯!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被領養的孩子----有如隨風飄散的楓樹種子----隨機的成長著!!
2010/03/19 01:11

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就是ㄧ個在領養家庭長大的孩子----所表現的"奮鬥"的意志----若是他成長在生父母呵護的環境,必然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他於2005年對史丹佛畢業生的演講,可”嚐試著”體會他那”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箇秋”的心境。    講稿影像,網上都有,可以抽空再看看!!

自然,就是提供一個多元發展的環境----春天隨風飄散的楓樹種子可以在一個最意想不到的角落發芽茁壯!! 


Tomas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19 17:37 回覆:
是的。慶幸那些中國女孩們有成長茁壯的機會,也感謝那些收養的西方家庭讓人們看見無私的愛。可憐的中國母親,暗自在角落哭泣。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慘不忍睹
2010/03/17 12:12

這樣的新聞  實在慘不忍睹........ 

謝謝Jacaranda的來訪與推薦

我們網上見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17 16:42 回覆:
是的。讀了令人心酸!
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 的作者寫的是1980年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
經濟學人的報導,揭露了許多傳統上重男輕女的社會,累計幾乎有上億的女嬰被人工消失了。真是很可怕!
謝謝來訪、留言。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人道
2010/03/05 20:30

阿彌陀佛

怎麼有這麼不人道的行為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馬來西亞-京納巴魯山國家公園(Mount Kinabalu National Park)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5 21:12 回覆:
制度、陋習、一胎政策、缺乏性教育、、、原因很多。
謝謝留言。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差距這麼大!
2010/03/05 14:16
大驚小怪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3788506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5 21:09 回覆:
了解中國是極度貧富不均的社會,但是此書作者說城市與鄉村的差異有五百年的差距,那是說
有些鄉下人仍生活在明朝末年的狀況?!太離譜了吧!
您難道不吃驚嗎?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土地稅制
2010/03/03 20:30

是的,生子可以分多一點土地.不過男多女少,女的通常到城市工作,鄉村的男子找不到老婆. 所以有女兒的,嫁岀去,也是分享了男方的所有.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事實上,中國不管城市還是農村,男女的權利蠻平等的.有些地方甚至女比男高. 所以現在重男輕女之說已經不太符實.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3 20:46 回覆:
我相信整體上是有比以前進步的。

盹龜雞~ 五月24日 不來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捎來的訊息
2010/03/03 18:38

我覺得作者對於文盲和棄殺女嬰的報導有過份渲染的嫌疑.

二十多年前,大陸剛開放我就陪爸爸回鄉了, 親眼看到露宿廣州車站的盲流,湖南長沙搭火車,甚至南方的浙江,江蘇,廣西,貴州,等鄉下當地人(上海, 北京文化程度高), 估計當時 20~70歲的文盲比例可能有60%以上.十年後再進大陸,我們玩四川雲南和湖南,感覺文化程度提昇多了, 估計老一輩的文盲降了30%; 五年前進去又不一樣了, 文革時恨不得砸到爛的老東西, 被有心人蒐購保護得很好.(請參看我宏村那篇文章, 鄉下小村莊不祇吸引藝術學校的學生來畫畫, 當地販售的土產-竹簡,筆筒上,刻的都是蘇東坡和李白的詩詞的草書.), 與我同車到黃山屯溪站的上海夫妻, 驕傲的看著她們的女兒流利的背出一首又一首的唐詩.

我大陸的哥哥比我大三歲是長孫, 1949徹退時沒來得及出來, 和祖母一起住.他有一女一子.我哥哥因為家庭成份不好,日子過得很苦(年輕時作苦工當苦力,後來進了國營機構也退休了,自己也參股紙箱廠, 生活才好過得多)哥哥雖然沒受高等教育,可他是識字的, 我的嫂嫂也是. 我哥哥的兒子浙江大學歷史系畢業,目前半工半讀在巴黎留學, 碩士雙學位, 正在唸博士.大陸的叔叔有兩子一女, 都不愛讀書,跟著叔叔開紙盒工廠, 工廠在上海淞江通過ISO認證了, 這應該是要識字的.

自從建立希望小學之後, 即使是窮鄉僻壤也充滿讀書聲.何況他們現在都很清楚, 要掙脫貧窮就得多讀書, 大陸的政策也針對撲滅文盲普通成立國民學校.相信年輕一輩的文盲問題比較少.

西方生活太緊張忙碌吧, 熟齡的爸爸媽媽錯過了生育黃金期, 就不容易生出小孩. 似乎教會系統會幫著這些父母達成領養小孩的心願, 尼可基嫚, 布萊得彼特夫妻,尼可拉凱吉, ...., 亞洲早期普遍有重男輕女, 又逢早年的連年戰爭, 亞洲人日子不好過,也知道送給西方人, 女兒會更好命, 心碎的母親只好棄養女嬰. 也幸虧有西方媽媽的愛心, 這些被領養的女孩接受到完整的疼愛, 又接受這些不餘遺力的教育. 唉~就像我們的一些國寶外流到美國英國博物館中, 看展時我們不免帶著羞愧又捨不得的複雜心情, 但是,不能不承認, 這些國寶被悉心照料呵護著, 成為全人類的珍寶, 也只好咬牙接受了.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3 20:40 回覆:
我所摘錄的是根據作者受訪錄音資料,有關文盲、棄女嬰的數據及時間,從錄音中因作者的英文訪問在時態上並未表達得很清楚,所以有可能不是最新的資料。此書所寫的十個殺、棄女
嬰的故事,都是作者在1990年代在中國當電台主持人時所接到的聽眾來信。
我個人是蠻受到震撼的,即使這是過去式,因為我可以想像中國的女性是承受了多大的社會
壓力,才有今天?而生活在中國鄉村的女性更是弱勢的一群。
基本上,作者出此書之目的,是為那些被收養的女孩們記錄她們的母親之所以放棄她們的原因,間接的為那些受良心譴責的母親們做記錄。
希望如此悲傷的故事,在中國不要再發生吧!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8 13:42 回覆:
經濟學人及聯合雜誌本期有相關報導。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最新推薦,我又來了
2010/03/03 18:06
仔細聽了interview確定這個新聞她的是1980之前的故事.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外,另一件可怕的事情.其實我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不知其詳,其廣.能夠住在台灣的人真是幸運.也能了解為什麼大陸實施一胎制的需要了.在這裡,我好幾次聽到女人,包括同事,或咖啡廳利聽到的談話,美容院里客人的對話,是關於人流,避孕之類的事情.我自己去看過一次婦科,醫生開口就問,有沒有做過人流(人工流產)及避孕的問題.還有法令上,政府對生產是有在過問的.生產需要準生證.頭胎是女的可以再生第二胎.城市的人都遵守這個規定,但是農村有錢的人寧願付罰款多生.至於20,30年前的貧困鄉下地方的確是不懂避孕,又養不起.那是貧窮的問題.

很多年前,我還看過一個新聞,再中國某一省的鄉下,有一對夫婦,結婚20年還是30年,從沒有發生關係因為不懂.

這個故事說明了中國大陸從前人口過多的問題果然嚴重.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8 13:45 回覆:
經濟學人及聯合雜誌本期有相關報導。
請見本文相關連結。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3 20:12 回覆:
是啊!週末時,我去書店,在附設的咖啡屋稍稍讀了這本書的前言,有交代一些為何中國有
殺、棄養女嬰的來龍去脈。原來兩千多年前的稅制,就使得中國人重男輕女,因為生男嬰,
國家會分給土地,生女嬰則沒有。而此稅制,據作者說,至今仍在偏遠農村或多或少承襲著。
到文化大革命時,當時有一名經濟學家研究人口問題,發現
那時的中國人口年增率近20%,但國家太窮,若不控制人口,中國將永遠貧窮;但是,
毛澤東講「人多好辦事」,所以這位經濟學家就被鬥爭死了。
直到1979年,毛死後,中國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可是在農村則沒能嚴格控制。所以,一胎化並非全面有效,但是中國的總人口增長,卻實在一胎化下獲得控制。
等到19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西風東漸,則是因為性教育沒有趕上性行為開放的腳步,造成許多未婚年輕媽媽,因未婚生子不被社會接受,所以造成殺、棄養女嬰的另一波。
有在中國唸大學的學生說,即使是現在,大陸在性教育方面仍然非常落後不足。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愛
2010/03/01 02:28
相較起來,我想西方人比東方人更懂得博愛,這點大愛精神很直得學習。西方人願意愛非幾所出,而且即使長大,也不會阻擋孩子尋根;反觀東方,除非自聲條件因素,鮮少另外身手領養孩子,通常也不願提出身世。我想這跟教育有關,環境讓人有不同的思維,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真正大愛。
Jacaranda(achou) 於 2010-03-01 04:25 回覆:
真的是觀念問題,在收養小孩一事上,東西方真的有很大的差異。
這本書其實是應許多西方領養中國女孩的家庭的要求而寫的。
因為那些被收養在西方家庭裡的小女孩總是問她們的養父母,為什麼她們的
「tummy mummy」不要她們了?
領養媽媽們往往無言以對。
他們希望女孩們長大後,能藉由此書了解她們生母可能遭遇到的情況。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