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6 13:19:06瀏覽2181|回應15|推薦39 | |
引用文章分享:紐約大學 歷史學家 Tony Judt 教授的經典演講
以資本主義為架構的公共政策造成現今許多社會的貧富不均、缺乏社會公義,已逐漸在許多國家形成社會問題。中國因為尚在開發中,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很大,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根據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數,顯示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顯示已開發國家美國的貧富差距並不下於今日的中國(見上圖)。這...,顯然是哪裡出了問題! Tony Judt 的演講(What is Living and What is Dead in Social Democracy? 《社會民主主義中,什麼死了? 什麼尚活著?》),主要是針對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而講,對照於他比較認同的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國家的政治主張(如歐陸國家),他提出過去一個世紀裡,大家在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思考模式下,著重效率、利潤、經濟、GDP成長的價值觀下,人們已喪失跳出此思維框架的能力。最顯著的例子,可從美國歐巴馬總統上任以來所推出的一連串偏左的改革方案,所遭受到國內偏右勢力,排山倒海的反對聲浪。而社會民主主義的思維,在台灣的公共政策上,幾乎是看不到的,雖然最近的二代健保有一點這方面的影子。 偏左與偏右的思維差異,比方說,在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失業者領救濟金是身為人的權力;而在資本主義國家失業者是市場經濟下的失敗者,是要被施捨的對象。在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醫療是公共資源必須被公平分配,以使不論貧富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而在資本主義國家,醫療是生財產業,窮人沒有生病權。 Tony Judt還指出,早在十八世紀末的哲學家、「國富論」的作者Adam Smith(亞當史密斯)就已預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們將會崇拜有錢、有權、有勢、成功的人,而鄙視窮人、失敗者。Adam Smith同時說,這種崇富鄙貧的價值觀,正是腐化人類道德的最大動力。「人」存在的尊嚴也因此大減。我終於了解:縮減貧富差距的公共政策是有必要的。 Tony Judt並不諱言偏左的社會民主政治哲學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實踐下,並非完全成功,就是因為有失敗的例子,所以資本主義經濟掛帥的右派紛紛在1970年代以後成為西方主流。但是,他覺得我們及我們的子孫未來將面對的世界將是非常不同於二次大戰後至今的一段穩定成長期。未來將充滿了「不確定性」uncertainty、「不安全性」insecurity,比如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氣候變遷問題、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甚至於金融體制穩定性的問題;在在都顯示必須修正我們過去的「成長」、「擴張」的思維。而社會民主哲學政治主張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動盪、不確定的年代,給那個時代的社會提供了一個社會安全網,然後才有後來的安定與繁榮。 Tony Judt的演講提醒我們去檢視「祖母的智慧」,從社會民主主義思維中,去蕪存菁,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