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50) 說故事 [屈原+白蛇傳] 企畫
2011/05/22 10:13:06瀏覽2806|回應0|推薦4

  

節日故事》04.[屈原白蛇傳]

音響組/麥克風/繪本/譜架/相機腳架/ 粽子包 

10:00-10:05(11:00-11:05)韻謠:五月五,過端午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念屈原,齊祝福,吃粽子,補一補,喝雄黃,插艾蒲,

戴香包,疫病除,勤洗手,不嫌苦,要立蛋,等中午,白蛇傳,命難卜,胖叔叔,來講古。

 

10:05-10:20(11:05-11:20)說故事 [屈原+白蛇傳]

 

(你知道屈原是誰?他和端午節有什麼關係呢?)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大家會吃粽子和看龍舟賽,你知道這些風俗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嗎?屈原的故事距離今天已經有兩千多年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非常愛國,他看到楚國一天天地衰弱,感到非常憂慮,他努力讀書好讓自己更有學問,又把他救國的方法獻給了楚國國君楚懷王,楚懷王很欣賞屈原,請他擔任相當於丞相的職務。屈原努力地建設楚國,又親自去齊國訂立盟約,兩國合作一起對抗強大的秦國。沒想到,楚國有些失去權力的人嫉妒屈原,就騙楚懷王說屈原很驕傲,常常瞧不起楚懷王,而楚懷王竟然相信了,就除去屈原的官職。屈原的朋友安慰他這可能是天意吧,但屈原卻質疑天意是什麼,於是他寫下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的長詩,叫做「天問」。後來,楚懷王被秦國設計害死了,新國君繼位了,屈原去勸新國君要找好人才治國,並且遠離小人,可是這一次屈原招來更多的陷害和攻擊,新國君還是相信小人的話,把屈原貶到更遠的地方。傷心的屈原難過地走在泪羅江的江邊,同時寫下了偉大的詩歌「離騷」。公元前278年(距今2288年前)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跳進汨羅江,以死來表達他愛國的心志。老百姓非常敬重屈原,紛紛划著龍舟去找他,又為了不讓魚咬他的身體,所以將粽子丟進江中,而划龍舟和包粽子的風俗就一直流傳到今天了(不過現在粽子不是給魚吃的,是給我們自己吃的)。

 

  

(你有沒有看過白色的蛇?你怕不怕蛇?今天要說白蛇美女的故事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白蛇啊,被人抓住了,拿到市場上去賣,有一位書生,也就是讀書人啦,心地很好,看那白蛇可憐,就花錢買了下來,再帶到深山裡去放生,說也奇怪唷,那白蛇在深山裡居然有機會開始修練了,經過了千年的修練哪,白蛇竟然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取名叫白素貞。白素貞心中一直都沒有忘記當年那位書生的救命之恩,於是她就決定下山去報恩了。現在那白蛇白素貞可是有法力的唷,所以雖然已經過了一千年,白素貞還是可以看出來,誰是那位書生投胎轉世的哦~於是,白素貞帶著一位由青蛇變成的婢女,叫作小青,到了杭州的西湖邊,說巧不巧,突然下雨了,就在雨中的斷橋上,白素貞遇到了一位藥鋪裡賣藥的學徒,叫做許仙,長得非常英俊;白素貞一眼就看出來許仙就是那位書生投胎轉世的,心中除了感恩還有了愛意,希望能和許仙共結良緣;婢女小青看出來了,就假藉著要向許仙借傘,其實是要拉近白素貞和許仙兩人的距離,而許仙和白素貞後來真的就相愛成親了,結婚後,他們開了一間藥鋪,由於白素貞有法力嘛,醫點小病根本不算什麼,所以藥鋪的生意非常地好,他們的家庭也是相當幸福美滿。

  

  可是沒想到,有位和尚叫作法海,法力也十分高強,他知道白素貞是白蛇變的,所以就千方百計的想要拆散許仙和白素貞。有一天,法海和尚告訴許仙:「你的妻子白素貞其實是一條大白蛇變的,你不信的話,端午節那天,你想辦法讓她喝下雄黃酒,你就會知道啦!」許仙聽了是半信半疑,但是到了端午節那天,還是照著法海和尚的話,勉強白素貞喝下許多雄黃酒,當白素貞醉倒了以後,真的變成了一條大白蛇!當場把許仙嚇得昏死了過去!  白素貞為了要救許仙,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到峨嵋山去偷了非常珍貴的靈芝仙草,終於將許仙救活了過來。可是,那法海和尚還是不肯放過白素貞,他又將許仙騙到他的廟中,也就是金山寺裡面,不放許仙回家。白素貞又氣又急,就作法引來了大水來對付法海,只見到大水不停地漲起來,眼看就快要把金山寺給淹沒了!可是,因為許仙仍然關在金山寺裡面,白素貞實在狠不下心,加上她已經有了身孕,不能全力發功,所以在法海和尚施展法力開始反擊之下,白素貞還是打不過法海和尚,最後就被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面啦!

10:20-10:25(11:20-11:25)伸延問答

1 你覺得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開放)

2 你記得屈原寫過那些文學作品?天問,離騷。

3 你覺得白蛇和許仙如果在一起會很幸福嗎?(開放)

4 你最喜歡白蛇傳裡面那個角色?為什麼?(開放)

10:25-10:30(11:25-11:30) 律動歌 [愛就像一陣風]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i803&aid=523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