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薦線上小說 奪舍了植物人 我成了全球首富 節錄 1 籬笆牆的爬山虎 ---敬呈謝忱
2024/04/11 10:13:31瀏覽89|回應0|推薦3
越是往北的時候,楊銘發現,農村多了起來,田地多了起來。在這些農村也多更多土坯瓦房。相比起靠近香江的鵬城下面農村的荒蕪的情況。
現在楊銘發現這邊的人多了起來,他看到一些穿著普通的農民正趕著水牛,也看到一些土坯房的瓦房冒著婁婁白煙,這裡應該就是這個時代的當地農家生活。
在這邊,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也是跑了很多到香江的,只是這邊離香江越遠,跑得反而越少。

楊繼榮,李玉芳現在心情好了許多,現在路依然顛簸不平,楊繼榮看到外面的時候,他的心情確實好了許多。
“玉芳,r,我感覺和我當年去香江的時候差不多,外面好像沒有什麽變化。”
“爹地,應該是有變化的。”楊銘記得他在歷史學過,也研究過相關的資料。

1978年冬,皖省的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實行了農業“大包乾”,從此拉開了國內農村改革的大幕。
幾乎與此同時,在南粵大地的惠城地區義公社的一個小山村,也同樣進行著“包產到戶”的開創之舉。
那個年代,“包產到戶”是禁區,“一大二公”的公社製嚴重削弱了農民的積極性。

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早在1975年初,紫琻縣義公社光鋒大隊黃坑排生產隊在全國率先實行“分田單乾,分戶經營”模式。相較1978年冬實行分田單乾的皖省鳳陽縣小崗村,紫琻義要早三年多。

到1978年10月,義公社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責任製,實行“分田單乾”。
也就是說,國內其實已經有一些地方,已經偷偷地進行分田到戶,甚至包產到戶,多勞多得,自己乾的模式。

楊繼榮和李玉芳對於這些不了解。現在聽到楊銘說分田到戶的時候,也是有些驚訝。“r,你剛才在淡水的食堂說大鍋飯,怎麽現在又分田到戶?”楊繼榮不敢相信問道。
大鍋飯?
即使楊繼榮和李玉芳沒有經歷過,他們也知道是如何的。但是,要說這分田到戶和大鍋飯是完全兩個不一樣的性質了。

“爹地,媽咪,國內一直在變化,只是外人還不知道而已。”

“我覺得分田到戶好啊,多勞多得,勤奮的人,當然可以吃飽,懶人就只能餓死。”楊繼榮說道。他本身就是覺得多勞多得,勤奮致富是應該的。那個大鍋飯根本不現實,違背了人性。

楊銘,楊繼榮,李玉芳在車聊著的時候,楊銘和楊繼榮從沈先生兩人給他們帶來老家的資料得知。
現在老家是三角塘生產隊,所謂生產隊,就是農村集體所有製合作經濟模式,和大鍋飯時代又不一樣。
大集體時代的公社,體制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管理模式,作為基礎的生產隊,既是一個勞動組織,又是一個經濟實體。
每個社員的物質收益和經濟收益,與生產隊的經營好壞緊密聯系在一起。

因為公社按計劃下達給生產隊的各項實物交任務和各項攤派,生產隊必需無條件的完成,完成任務後,剩余的實物和錢財,再由生產隊按照相關的政策分配給社員。
因而所有社員的口糧和現金都是沒有固定的,年景好糧食豐收了的時候多些,基本能填飽肚子,甚至在完成交的購豬任務後,生產隊逢年過節種夏收夏種的時候,還能殺幾頭豬分給社員們改善夥食,打打牙祭。

如果遇到災荒年,糧食減產,把公糧和購糧交後,生產隊能夠分給社員的糧食已經所剩不多了,社員們就只能勒緊褲帶半饑半餓的過日子了。
社員們吃不飽飯的日子在世紀六十年代幾乎是常態,因而那個時代能夠吃飽飯是一種享受。

以後隨著農業水利基礎建設的建成,旱澇災害減少了,加化肥的使用和良種的推廣,在七十年代後期,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了,生產隊吃不飽飯的情形才逐漸好轉,完成公購糧交任務後,社員們分到的口糧也基本夠吃了。

楊繼榮老家的三角塘生產隊,從五十年代以來,都是一直吃不飽,根本沒有那麽多口糧的。
以至於一些家庭,十口人,甚至十幾口人一天,加起來只有半斤米的口糧,煮出來全部都是稀粥,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不餓呢?楊繼榮早就知道,現在三角塘生產隊還可能是最窮的。想到這裡,他們忍不住又是歎氣。

一行車隊經過顛簸不平的公路,一路北。來到惠東的平山鎮公社的時候,現在太陽已經下山,天色已經黑了。
最重要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不可能再繼續趕路。

平山鎮公社,不僅僅是平山鎮治所所在地,還是惠東縣城所在地,相比起淡水那邊,這裡的街道多一些,除了街道一些兩三層樓的白牆磚房外,實際,大多也是普通的土坯瓦房為主。
楊先生一行人被安排到平山鎮公社的飯堂吃晚飯,另外準備安排在這裡的唯一招待所住下。
楊銘等人來之前。
惠城和惠東方面的負責人,他們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見到楊先生等人的身影,如今看到這些豪車開過來的時候,知道沈先生,張秘書,還有來自香江的楊先生一行人終於到來了。

楊銘原先計劃,一天時間就可以回到楊繼榮老家。現在從淺水灣半山別墅過來,兜兜轉轉的公路和山路,一天下來,應該也只是開了一百多公裡。即使是那樣。不但陳震華和謝嚴這些保鏢有些累。楊銘,楊繼榮,李玉芳,阿珠,鐘楚虹,林秀芝,陳伯,宋紹光等人都有些疲憊不堪了。特別是阿珠和鐘楚虹還是出現暈車嘔吐的情況,坐了一天車更加難受。

張秘書和沈先生安排楊先生一行人到平山鎮招待所這裡住下,在楊銘看來也不錯,畢竟,他也不是很趕的那種人。“楊先生,招待所這裡,我們已經派人提前打掃乾淨,伱們放心入住就行。”張秘書和招待所的宋所長過來說道。

“謝謝你們的安排,只要乾淨就行。”有地方住下總比沒有地方住下要好。
-----------------------------------
在招待所這裡是有一台固定電話的。沈先生正在那裡,和遠在燕京的老先生匯報電話。

今天老先生忙碌了一天,正是國內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有很大關系,他要出席很多重要活動。但是,他還是很關心現在楊先生一家到哪了?

“老先生,我們來到惠東了,這裡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也不知道楊先生這種富家子弟是否適應得了。”沈先生把這裡的情況和燕京的老先生說。

老先生沉默了一下說道:“難為楊先生了,不過,我想楊先生能夠做到今天的成就,不僅僅是運氣好那麽簡單。”
老先生在電話裡面和沈先生叮囑一些話。沈先生掛掉電話出來後。
張秘書還要和遠在粵省羊城的錫老通電話匯報。
---------------
在這位阿姨準備離開的時候,楊銘拿出10元的遞給她說道:“阿姨,你的辛苦費,不用告訴那位宋所長。”
“楊先生,我不能收。”在楊銘的堅持下,這位阿姨還是收了那張10元。她本來覺得這是自己的工作。
像她這種招待所的工作人員,平常是很閑的,很少有看到其他客人入住,時間一長肯定懶散,服務態度也不好。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鐵飯碗的工作,認真做也是那點錢,不認真做也是那點錢,久而久之,給外人的感覺,招待所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特別差。
一直到後來,國內越來越多的酒店出現,酒店大多數私人開的,酒店最注重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的,久而久之,像這種原來壟斷的招待所,即使沒有全部倒閉,也慢慢消失,或者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來。

今晚,這位阿姨為楊銘做這些事,楊先生給她10元,讓她非常高興,她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
楊銘站在那裡,看著那些人,不但穿著樸素,許多還是穿著補丁的衣物,現在天氣本來很冷,又下著小雨,有些村民穿著太薄,本來就有些瑟瑟發抖的,他們似乎沒有理會這些,他們分工合作,搬石頭,鏟泥巴,挖開路的積水,或者幫忙把那些塌陷進入的轎車推出來。

實在是推不動的,他們還出力幫忙把一輛噸重的轎車抬起來。這一幕,讓楊銘看呆了。曾幾何時,他在前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這種場面了。

現在這些素不相識的村民就因為楊先生這些人路過附近的公路,因為汽車塌陷下去,無法行走,這些人也就過來幫忙。
原來還在車的楊繼榮也從車下來。此時謝嚴也拿著一把雨傘給他遮雨。
“r,怎麽樣?”
“爹地,沈先生說是附近的村民過來幫忙,我剛剛聽到村民說的話,我聽不懂,沈先生說客家話。”
客家話?那就是客家人了。涯系客家人!涯講客家話!這一刻,楊繼榮真的很激動。
在香江那邊也有不少客家人,不過,大多移民到那邊後,早已說粵語或者英語,很少人再說客家話了。
來到這個地方,還不知道在哪,但是,聽說這裡的村民說的是客家話,楊繼榮知道他們離自己老家越來越近了。
----------------------
楊銘揮了揮手說道:“我也希望你們能夠和我一樣過好日子,過幸福的日子,過可以吃得飽,穿得暖和,甚至,家裡個個孩子都有書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有穩定的收入,甚至,每個人都能夠住新房子,甚至每個人都能夠開小車的日子。”
這是這些村民希望的。他們沒有說出來,但是他們心底是那樣想的。

楊先生是香江首富,華人首富,這個首富到底有多少錢,他們不知道,他們只是知道自己和楊先生的生活相差很遠。但是,他們並沒有妒忌,除了羨慕也就是希望。
他們從那麽的遠的地方而來,甚至,從幾十公裡外的隔壁縣過來,他們也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夠過這樣的生活。
他們也知道僅僅是希望,至於能不能做到,他們不知道。

“鄉親們,我在這裡向大家鄭重承諾,只要你們給我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雖然不至於讓大家個個都是大富大貴,但是,你們想過吃得飽,穿得暖,孩子有書讀的生活,我一定能夠做到,如果我做不到,我將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大家今天冒著寒風和下雨來這裡等我。”

“楊先生!”
“楊先生說要讓我們過好生活。”那些村民興奮,激動,周圍更加熱鬧。

沈先生,張秘書越來越擔心,他們是真的擔心楊先生出什麽事。他們沒想到,楊先生居然對著這些素不相識幾十萬的村民做出那樣的承諾。如果是其他人,他們相信不一定能夠做到,像楊先生的身份和財富,既然楊先生那樣說,肯定是能夠做到的。

“鄉親們,現在真的太冷了,為了不凍到大家生病,我希望大家散開回家吧。”
“大家回去吧。”
楊銘說的話,現在確實不一樣,許多村民聽說後,開始紛紛散開,不過,還是有些站在那裡看著。

楊銘在陳震華拿著雨傘遮住他的時候,楊銘快步離開這裡,快步往車過去。
“r,父親為你驕傲!”楊繼榮也是激動說道。
“爹地,其實算是我欠他們的。”
--------------------------
楊銘還以為前面的路還是難走的泥路,還是非常難走的時候,讓楊銘沒想到。現在路並不是泥路,也不是硬底化的水泥路。
這分明就是用石頭覆蓋起來的平平整整的石頭路。這是到底怎麽做到的?

楊銘不知道,他猜到,肯定和龍川縣那些歡迎他回來的民眾一樣,應該是他們這幾天日夜做出來的。
怪不得,剛才楊銘和有些村民握手的時候,感覺到他們的手有些粗糙外,手掌心,甚至手臂還有新的傷痕,要說他們不是著急趕工做出來這一條石頭路,他們的傷疤是怎麽來的呢?

想到這裡的時候,楊銘雙眼又是一紅。盡管他努力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雙眼還是忍不住流出來。這一刻,他再次感受到老家下給他帶來的溫暖。
他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父親始終要回來,當初在得知自己要回來的時候,他為什麽會是哭成那樣?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ss99413&aid=18049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