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1 19:10:49瀏覽851|回應0|推薦3 | |
各位讀者大家好 ~ 筆者復習一下前篇提要,皇漢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最大的第一個分歧是,對於滿州族的態度,皇漢是堅持【驅逐韃虜】,並且筆者也提出,這是合乎國際法的正當訴求。第二個分歧是,皇漢民族主義的血統民族論,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民族論。不過中華民族的文化說法也是從皇漢民族主義中擇要而提,卻故意不提日本、朝鮮、越南等,可見中華民族主義是一種帶有缺陷的民族論。而皇漢民族論不但包含了對於中國原住民漢族生存的正當訴求,它完全符合聯合國原住民族宣言,同時包含在中國原住民漢族外一環者,即為歷史上加入漢族的漢化人,兩者構成了今日皇漢民族主義所框定的漢人。但外來侵略者後裔則不是漢人,不在皇漢民族主義所標榜的漢人定義中,而這也是造成兩個主義思想第一個【分歧】的理由。 這一篇要提的,也就是皇漢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的第三個分歧,這三個分歧彼此互為因果,且環環相扣,這可能造成讀者有些混亂。不過僅要從一點來理解,便能掌握要訣,那就是前一篇所提,【皇漢民族主義】其目的在推廣某種美好的理想與願景,【中華民族主義】的目的在於教化被征服的家畜聽從外來侵略者使喚。皇漢是完整的,中華是缺陷的。皇漢訴求是單一標準的,中華是雙重乃至於多重標準的。在筆者來看,皇漢民族主義如同自體發光發熱的太陽,中華民族主義不過是反射其光芒的星光而已,中華民族主義甚至比延伸而出的大和或朝鮮民族主義更欠缺內涵,更遠離皇漢民族主義內涵,更為荒誕。 那麼第三個分歧是甚麼呢?第三個分歧就是對於朝鮮,日本,越南的態度。但由於越南受馬列荼毒而脫退華夏文化圈外,這裡省略越南不提。回頭從鄒容革命軍第四章稱呼【朝鮮、日本亦為我漢族所蕃殖。】來說明 ,這一章表述了皇漢們眼中的朝鮮與日本是何等地位。而中華民族主義者呢?不消說,當然是反韓又仇日了,這裡先不討論中華民族主義者如何反韓仇日,因為那些文宣太多了,筆者在這花篇幅述說,有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之嫌,請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蒐羅。筆者將著重在皇漢民族如何看待朝鮮,日本一事描述。 筆者提到,革命軍已經寫明在皇漢的定義中,韓日百姓皆為皇漢苗裔,那韓、日的皇漢苗裔又是怎麼來的呢?前篇所述,今日皇漢民族主義所框定的漢人包含了中國原住民漢人,以及從外地移入中國歸化的漢化人。既然有外地移入,那就有從中原移出到達異地的移民,這就是另一種皇漢苗裔,只是這一種皇漢苗裔並不住在中土,而是住在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如同遠嫁的女兒一般,移民至日韓者當然也將古皇漢文化攜至日韓等地,不論是醫學,生活方式,器物觀念等。反過來想,中國本土中的漢化人,必然有許多皆為朝鮮、日本住民所移入,在漢唐宋明等穩定關係的朝代中,國與國交流而互相移民,合法與和平移入中國與中國本土原住民建構成為今日所知的漢人,即皇漢民族。以及從古中國移入朝鮮、日本而為今日之朝鮮化民族、日本化民族。 所以,這一個分歧就是,一個中華民族主義者,會運用包含華夷之辨在內的 雙重標準 ,去表述滿州族及其它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重點在滿族。而對於日韓,則會極力貶斥為夷狄,外邦,不與之往來的小國。皇漢則是單一標準的來看待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並不將彼視為單純外邦,且使用同一標準來審查蒙古,滿州等北方民族,通常並不將之視為同胞。 承前所述,【中華民族主義】的目的在於教化被征服的家畜聽從外來侵略者使喚,且在雙重與多重標準的交錯下,可以發現這個論述特別坦護滿州人,因之對於日本韓國,也就帶有極端仇恨的指標,筆者在研究這個論術會發現,幾乎所有中華民族主義支持者都恨不得要奔向朝鮮或日本並與之同歸於盡,如果見到朝鮮、日本等有著高度民族象徵的文物時,都會連帶痛恨詆毀與摧殘,或明顯的憤怒。反之,一位真正的皇漢,不會特別介意必須穿上民族服飾時,身上穿著的是漢服,和服,韓服,或是越南服,只會介意這些【漢文化概念】服飾,哪一款的品質較好,剪裁更優美,價格更便宜而已。 之所以造成皇漢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這一個【分歧】的原因有很多。 除卻明末清初的理由以外,最近的理由就是滿清慘敗於甲午戰爭的歷史典故。當日軍標榜著「驅逐韃虜,恢復三代孔孟遺教之治」時,被呼為支那的滿清慘敗於日本之下的記憶。在甲午戰爭中,滿清海軍遭到擊毀可說屬於戰術層面,但陸軍的戰敗則是完敗於心戰、宣傳、以及民心之下,滿清陸軍幾忽是不戰而敗。這給了當時大多數滿人以及滿族支持者一個很大的教訓是,如果不誘導著漢人去敵視與仇恨日本、韓國,那麼滿族的統治中國的政權,將永遠不是日本,韓國的對手,因為對於皇漢民族者來說,在爭取統治中國的順序上,滿族永遠在日本、韓國之後。所以如果往後滿族還想滯留中國,持續殖民中國人,那麼其所編攥的中華民族主義,必須灌輸一堆推動漢人去仇視著日本、韓國等概念,連同其文化特徵一併仇視,並將之醜化與妖魔化,使漢人與日韓等徹底隔絕開來。 而對於一位皇漢來說,能夠穿回漢服,或其它漢概念服飾,主要目的當然是在興漢,或者體會一下古早民族生活。這裡筆者提出一個表像歷史不曾聽聞的說法,據說如果一位漢人穿上的是和服,甚至是武士服,那意義就大不相同了。就筆者在台所聞,清末皇漢革命烈士曾有故意身著武士服或和服者,其另一層意義便是蘊藏其有【驅逐韃虜甚於恢復中華】之意的仇滿革命烈士,這一類的烈士以身著和服的秋瑾為標榜,他們常常被中華民族主義者解釋為日本人。雖然外觀與日本人類同,但其獵殺清國官員與辮子奴才卻是心狠手辣,是超出人性認知的那一種兇殘,這一類人據信也對清末滿州人造成強烈的恐慌,不論滿族的八旗官兵,還是家中的老弱婦孺都在這類人的威脅之下,這促使許多滿州人被迫學習漢文化以逃避被這類人獵殺,筆者認為中華民族主義論述的編攥者對日本文化抱有強烈仇恨,可能與這傳說的回饋有關。不過在中華民族主義標榜的歷史上,表象上,他們的所作所為常常被解釋為日本人欺負中國人。 我們通過理解以上,皇漢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者的論述的三個重大分歧之後,便能以此交互辯證,發現被隱瞞或失去的漢族移民史,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的歷史國際關係,進而映射出古漢人已經失去的文化與生活。就能淺顯的認知,雖然崖山之後已無中國,但有神國尚存日本。雖然明亡之後已無華夏,華夏遺風,尚存日韓。這樣的發現,對於退除滿蒙封建奴化之中華民族主義遺毒,將是能有舉足輕重的幫助。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