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Maribor的從容與優雅 烈士與主教的努力
2023/07/12 07:27:10瀏覽1805|回應6|推薦57

在飛機上一夜無眠,飛越黑海之時,內心特別悸動,趕緊用相機將3D路線航程錄影起來。求學時代從地理課本初識歐亞大陸這片內海,揣想著這裡的海水可能色如墨、詭如魅。可能如星月無光的黑暗穹蒼,可能像神秘莫測的無底深淵,柔怡從少女過渡到老太太,對於黑海始終如一存著十分逆齡的荒誕幻想,甚至惴惴不安。

盯著銀幕上的小飛機銀幕,所經之處,有時是翠意綿延的綠地,有時是崎嶇多變的峽谷,有時彷彿上演穿越劇,正在廣袤無際的沙漠上空飛行。此時小飛機正緩緩飛向黑海,萬萬沒想過我有飛越黑海上空的一天,目不轉睛緊盯那片黝黑的銀幕,視覺極不舒服,內心深感壓力,趕快停止自虐行為,切換到其他影音。此時突然冒出突發奇想,假設現在掉下去,就特別了......呸呸呸,全機大概只有我浮現這些不正常的念頭,以後還有誰敢跟我出國旅遊,萬萬不該!去去去,閉上眼甩甩頭,將腦海中的烏雲想法速速揮散!

其實看到黑海,也使我產生即將踏上歐洲大陸的真實感。唯一在意的是黑海的不遠處就是愛琴海,飛越愛琴海何其浪漫,飛越黑海就有那麼一點點不安,可見名字多麼重要(請原諒我的胡思亂想)。

每次初訪旅遊景點,不論小菜或大餐,總會勤做功課,大費周章爬梳整理,試圖了解所到之處的歷史背景。旁人或許感到費事且無趣,但個人認為是旅遊必須。以下文長,不耐閱讀者請自動往下滑。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斯洛維尼亞對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國家,根據我國外交部歐洲司官網紀載,斯洛維尼亞位處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北端,北接奧地利,西鄰義大利,東面有匈牙利,南面與克羅埃西亞接壤,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首都為盧比安納。總人口為210萬人(台北市人口248萬人)。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大城市居民通曉德文或英文。 

巴爾幹半島是一個地理名詞,和義大利半島、伊比利半島並列為地中海三大半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南斯拉夫王國,隨著時間推移,直到19世紀晚期,巴爾幹半島始終處於宗教、民族與領土糾紛的政治動盪地區,列強涉入也致使矛盾加劇且擴大為戰爭,「巴爾幹半島」從地理名詞逐漸帶有地緣政治意義,也就是求學時代讀到的「歐洲火藥庫」。自從南斯拉夫解體後,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佛伊弗迪納省的塞爾維亞,試圖擺脫巴爾幹國家這個負面印象,如今此地區廣泛被稱為東南歐。

早在19世紀,許多知識分子,尤其克羅埃西亞的學者推動「伊利里亞運動」,立意基礎是,南斯拉夫人是古老伊利里亞民族的後裔,既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便應該統一文字和語言。1918年,奧匈帝國在一戰失敗之後崩解。屬於奧匈帝國的南斯拉夫族群代表,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在希臘科孚島舉行會晤,會中決議共同成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即南斯拉夫王國。

儘管1990年代後,尤其是克羅埃西亞人一再宣稱,南斯拉夫是一個塞爾維亞壓迫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的民族牢籠,但也有學者不認同,認為南斯拉夫王國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當時的時空環境,克、斯獨立建國的主張並不太受歡迎,除了加入南斯拉夫之外,幾乎別無選擇。因此塞、克、斯的政治精英,基於不同的動機,都願意建立共同的國家。二戰的1941年,南斯拉夫王國解體。1943年,狄托(Tito)領導南斯拉夫共產黨,在蘇聯軍隊協助下,擊敗德軍及其盟友,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1980年,統治南斯拉夫三十餘年的狄托逝世,第二個南斯拉夫面臨與前一個南斯拉夫類似問題。

歷史學家卡利奇認為,除了北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與南部(塞爾維亞、馬其頓和科索沃)之間嚴重的社會經濟差異之外,各個共和國的精英階層都不願將各自的特殊利益置於聯邦總體利益之下,「1918年的精英們所達成的共識,也就是建立共同國家,在1980年代已經不復存在。」

前南斯拉夫邦聯國中,斯洛維尼亞面積雖然狹小,卻是重要的工業區,經濟發展為六個加盟國之首,1990年進行全民公決,88%贊成獨立,共產政權下台,1991年宣佈獨立,對南斯拉夫造成重大影響。由於邊界關卡問題,南斯拉夫軍隊發動攻擊,相較於其他歷經長期血戰才取得獨立的國家,斯洛維尼亞的問題顯然單純且幸運,戰鬥持續十天便結束,且雙方傷亡輕微。此後斯洛維尼亞專心發展經濟。2004年加入北約組織和歐盟,2007年1月啟用歐元,並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以上整理,若有訛誤和疏漏請指正)

歷史故事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撥雲見日,鬆了一口氣的暢快淋漓。當我整理照片想要書寫記錄時,仔細閱讀有關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以及各聯邦爭取獨立之血淚斑斑的歷史,不禁一再深深嘆息,悲憫之情油然而生。這段過程延綿數世紀,卻只佔人類歷史一個小章節,縮小視之,是數個國家和族群的演變進程,縮小再縮小,則牽扯幾代人的命運轉盤。戰火無情,死傷無數,民生凋敝,不管領導者基於什麼理想或利益,倘若刻意操弄仇恨,尤其又有列強勢力涉入,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衝突,損失最大的終究是人民。若非親臨這片土地,已經過了考試年紀的我,一輩子都不會有動力去爬梳巴爾幹半島的恩怨情仇,也不會產生沉重的揪心共鳴。

繼上一篇所述,遊覽車奔馳於高速公路之後,領隊介紹斯洛維尼亞的風土文化,以及即將到達的馬里博爾相關背景,不多時進入市區。

【馬里博爾Maribor】(德語:Marburg an der Drau馬爾堡在德勞河畔)

2018年人口約9萬,是斯洛維尼亞第二大城,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領地,與奧地利接壤。(印象來自影集茜茜皇后,凡夫俗子如我,求學時代的歷史早已船過水無痕尷尬)  一戰之前,該城市80%人口為奧地利日耳曼族人,掌控多數的城市資本和公共設施,聚集在城中和附近小城鎮,20%為斯洛維尼亞人,聚集在周邊的鄉村。

一戰之後日耳曼族人在和平示威場合,遭斯洛維尼亞民兵槍殺,不論雙方理由為何,受害者手無寸鐵,德語媒體稱此事件為「馬爾堡的血腥周日」。之後,南斯拉夫當局強制關閉日耳曼人的學校、俱樂部、各種組織,大批日耳曼人搬到新的奧地利境內。儘管如此,1930年代,該市日耳曼人仍占25%。1941年德國入侵南斯拉夫,當地日耳曼人盛大歡迎領袖前來視察,希特勒並在馬爾堡市政廳發表演說。德軍開始驅逐當地斯洛維尼亞人至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有些則進集中營或勞改營,或扣為人質,並在監獄處決。1945年二戰末期,馬里博爾重新劃歸南斯拉夫,且驅逐多數的德意志人。

(以上整理,若有訛誤和疏漏請指正)

從納粹手中獲得解放,馬里博爾利用接壤奧地利的地理優勢與成熟的勞動力,迅速發展成斯洛維尼亞北部重要的工業城,交通運輸和文教中心。1991年宣布獨立時,以重工業為主的馬里博爾,經濟受到重創,直到90年代中後期,中小型商業和工業逐漸發展,馬里博爾才克服危機並看到曙光。2007年斯洛維尼亞加入歐元區並成為申根會員國,與奧地利的哨卡全面取消,邊境開放,因此我們得以暢行無阻地從奧地利來到馬里博爾。

車行進入市區,我們攜帶隨身貴重物品與導覽耳機下車,馬不停蹄展開第一個景點巡禮。

眼前矗立一座典雅樸實卻時髦的聖方濟教堂(Franciscan Church),教堂前方停著一列顏色鮮豔,造型頗富童趣的觀光小火車,深受大人和小孩的歡迎,名為Jurček(發音為 Yoor-chaek)的小火車為紀念已過世的馬里博爾居民Jurček。他因獨特的友好性格和隨身攜帶的小收音機,無論在哪裡都在收聽而廣為人知,乘坐名為Jurček的小火車遊覽城市應是最輕鬆的方式。

觀光列車前方建築可能是馬里博旅遊局。

這是我初臨歐洲第一個看到的教堂,漂亮的紅磚外牆乾淨且新穎,深綠色的木頭窗戶較顯歷史痕跡,高聳的雙鐘塔造型樸實典雅,以現今眼光看來,尖塔顏色活潑,是相對時髦的Tiffany Blue,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僅就網路資料得知,教堂距離奧地利邊境20公里,建於二十世紀初,採用新羅馬式風格,內部精美而光燦,非常值得參觀。有日本訪客留言,從教堂內部向上望,五片接近桃紅色圓形玻璃組成的窗花,看起來很像櫻花。看了不禁莞爾,人們往往以自身經驗去看待事物並賦予意義,我喜歡這個可愛的想像。

可惜沒有時間入內參觀,匆匆到訪,眾人忙著取景,想拍個四周淨空的適當獨照都困難。

聖方濟教堂附近有一處「自由廣場」Trg Svobode,矗立巨大的球狀青銅雕塑,建於1975年,是當地藝術家Slavko Tihec 的作品。居民以當時的美國熱門偵探影集Kodžak(Kojak光頭偵探)為暱稱,就像有些人稱中正紀念堂為中正廟一樣。

匆匆走過的遊客,如有預先做功課,便會知曉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實。如果仔細看,球狀物上面隱藏許多人物肖像,此紀念雕塑品為「民族解放紀念碑」NOB (National Liberation) Monument,旨在紀念二戰期間,於馬里博爾被納粹處決的667人。右上方戴帽子的是前南斯拉夫領導人狄托(Tito),所以到底是667人全部被處決,還是部份?

習慣以燦爛笑容留影的遊客,倘若了解一個國家的時代背景,探知紀念雕像的背後故事與意涵,應該會笑不出來。青銅雕塑品下方銘文(德文),鐫刻關於二戰期間德軍處決667名人質和叛亂分子的公告圖文副本,以及一封喬澤·福盧克斯 (Jože Fluks) 被處決之前寫給親近家屬的告別信,這封令人鼻酸的信開頭寫道:「今天我被判處死刑!」

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我們是定義歷史的人,還是歷史的囚徒?

作者在引言裡寫著:「本書共選了世上二十五座紀念碑,每座紀念碑各自向豎起它的社會傳達意義。其中,有的已成為今日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數百萬人造訪。然而,它們每一座都充滿爭議,各自陳述自己的故事;有些紀念碑刻意隱藏的要比它所揭露的還多,弄巧成拙地讓我們從中領悟的反而超過了建造者試圖讓我們看到的。我想特別說明的是,這些紀念碑當中,沒有一個是真正在紀念過去;反之,它們是在表達某種直到今日仍在持續發展的活歷史,而這些活歷史會繼續主宰人類生命,不管你接不接受。」

在拆除某些舊紀念碑的同時,人們繼續建造新紀念碑。......諸如此類的變化此起彼落地出現在全世界。

「寫一個人人能懂,或至少自認理解的時期,有很多好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普及至世界的每個角落,大多數國家都以某種方式來緬懷這場戰爭,而這對促成今日的文化平等,著實功不可沒。然而,本書很快就會揭示,在不同國家,人們記憶這場戰爭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在不同國家,人們記憶這場戰爭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並且基於自身利益與意識形態,不斷重複歷史上曾經犯過的惡行,誠如作者所言:「沒有惡行,英雄自然不會橫空出世,自然也無法造就烈士。」

靜默凝視這座紀念碑,與此同時,不到兩歲的幼童掙開父親的手掌,邁開小腳搖搖晃晃地,呵呵笑著朝巨大的雕塑奔跑而去,兩三位親友則緊隨其後細心守護著小寶貝。我站在遠處拉長相機鏡頭,刻意等她入鏡。但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我們的子子孫孫不要遭受任何迫害。

促進和平與追求自由平等是人類的普世價值,這些珍貴的理想,是多少先烈以鮮血換取而來,代價何其高昂。

我們在烈日下穿街走巷,逛著美麗且寧謐的老城區。這裡沒有汽機車行進,要注意的僅僅是單車騎士。初來乍到,柔怡姥姥對任何景物都好奇不已,儘管豔陽讓我幾乎睜不開眼,儘管肩上考慮過多的行囊讓我感到吃力,還是滿懷好奇東張西望,真是標準的出外一條龍。

自由廣場的周圍環繞著商店、咖啡館、飯店餐館和市集,特別在販賣童書繪本的書攤停駐片刻。

馬里博爾城堡Maribor Castle,由腓特烈三世皇帝於1478年至1483年間建造,目的是鞏固城市東北部的防禦。歷史上多位君主與皇室成員曾於此參觀或住宿,二戰期間,馬里博爾被德國占領時,希特勒也曾蒞臨。隨著時間推移,城堡如今成為展示馬里博爾歷史的博物館(Regional Museum Maribor)。收藏品眾多,包括史前時代的器具,從羅馬石頭到18世紀的完整藥局。

馬里博爾是從奧地利到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過路站,多的是閒適喝咖啡或逛市集的西方人,難以分辨是遊客還是在地人,但拿著手機和相機四處取景的黑髮亞洲人鐵定是觀光客無誤,至少在馬里博爾這一天,目光所及之處只有我們18名華人。

隨著領隊飛快的腳步走馬看花,既要聆聽耳機裡的導覽,還得東張西望和手忙腳亂地走逛拍照,進入跟團觀光的標準作業程序羨慕極了坐在露天咖啡座的外國人(咦,我才是外國人),對於跟團旅遊的諸多侷限莫可奈何,只能安撫自己,跟團就是這樣啊,以平常心看待,隨遇而安。

不論是建物造型、窗框、屋頂或是裝飾品,還有一目瞭然的櫥窗,在在吸引我的目光,馬里博爾盛產葡萄酒,下圖建築物的牆角裝飾為坐在酒桶上的酒神。

取景時盡量避免人物入鏡,但這幅熟齡婦人推嬰兒車的溫馨畫面太吸引我,忍不住留作紀念。

全世界因新冠疫情產生重大改變,尤其觀光業幾乎停擺三年,撐不下的各行各業小商家易主頻繁,隨處可見正在裝修的店面。

這位蒙娜麗莎女士不僅已婚,露齒淺笑,蓄著又長又捲的龍鬚菜鬍子,還保守地遮掩胸前,實在煞費苦心。

氣溫比天氣預報高,也比想像中炎熱,烈日當空的街道上,前方團友終於脫下羽絨衣,我忍不住微笑也感到莫名欣慰,早該脫了,不然一行人穿著厚重衣物逛大街,真怕被當地人笑東亞病夫。陸續又有人脫掉外套,突然想起伊索寓言裡的〈北風與太陽〉,此刻太陽公公您可不能再發威了,我的脖子上懸掛著手機、相機、導覽器的吊線,加上連接耳機的兩條線,活動時總是彼此糾纏不清,增添煩躁。背包裡裝滿暫時無用的保暖衣物,額頭微微滲汗,看到迎面而來的美女正悠閒吃冰淇淋,不禁讓我垂涎三尺。

斯洛維尼亞的連鎖書店,販賣書籍、各式文具和禮品。

走過長長的小街,視覺豁然開朗,整排高大獨特的夏櫟(又稱夏橡、英國櫟)深深吸引我的目光,夏天是樹木生長最茂密翠綠的季節,樹形優美的夏櫟原生於歐洲、小亞細亞至高加索地區,不僅耐-40℃低溫,而且耐高溫乾旱,長成闊大的樹冠及粗壯的枝幹,壽命很長,可以存活好幾世紀。位於立陶宛Stelmužė村莊內的夏櫟,估計壽命達1500歲,應是歐洲境內最老的櫟樹。丹麥境內的夏櫟也有近1200年壽命。德國伊費納克的老夏櫟,經樹輪鑑定其壽命達800歲以上,並成為當地的重要景點,有機會前往觀光的格友請幫我求證一下嘿~

夏櫟美麗而濃綠的葉片層層密密交疊,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生命力,夏櫟成排互相依傍,圍繞著斯洛姆賽克Slomšek廣場,廣場前方是馬里博爾大教堂,後方是馬里博爾大學。

【馬里博爾大教堂】(聖約翰大教堂),獻給施洗者聖約翰,是羅馬天主教大教堂。位於馬里博爾老城區斯洛姆賽克Slomšek廣場,1248年以羅馬式風格建造,因教堂在其歷史上曾多次燒毀,於是在15世紀,按照哥德式風格重建,隨後以巴洛克式風格擴建。

1857年,在斯洛維尼亞文化的倡導者,安東·馬丁·斯洛姆塞克(Anton Martin Slomšek,1800年11月26日 – 1862年9月24日)主教的努力下,將近二十萬名斯洛維尼亞人在其監護下,教區轉移到馬里博爾。作為傑出的宗教和公眾人物,他致力於學校的宗教教育和斯洛維尼亞的文化,創辦了神學院,為馬里博大學的基礎。

1962年主教安息在馬里博大教堂的聖十字禮拜堂。上世紀90年代末,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尊者,教堂前的廣場設置其雕像,雕像後方則為馬里博大學,似乎象徵安東·馬丁·斯洛姆塞克主教仍然繼續守護著馬里博爾。

位於主教雕像後方的【馬里博爾大學】,是斯洛維尼亞第二大大學,其歷史可追溯到 1859年,如前所述,在安東·馬丁·斯洛姆塞克主教的努力下建立神學院。爾後陸續增加系所,於1975年完備,成為大學。

名為Baister的紅色迷你電動車,是馬里博市提供的免費交通服務系統,司機對各景點瞭若指掌,市民和遊客可輕鬆前往市中心的商店、餐館、各種機構和景點,以及參與遊覽各種活動。此環保車輛不會產生噪音和汙染排放,可容納六名乘客,該車為老年人、身障和視障者所設計,備有AED以及殘障坡道。馬里博為斯洛維尼亞旅遊綠色計畫GSST(Green Scheme of Slovenian Tourism)23個試辦地區之一,該計畫在斯國旅遊局支持下實施,主要目標是促進旅遊業的永續發展。

作業寫到這裡,對這個小國家感到敬佩且羨慕不已。

領隊匆匆幫我們拍完團體照之後,又介紹頭頂上的夏櫟(橡)果實是《冰原歷險記》鼠奎特一直追逐的橡實,如此"夏木述實"幾秒鐘,隨即帶隊離開,沿途又講些八卦,關於他的女同事帶團時與斯洛維尼亞遊覽車司機的戀愛故事。

老城區街道為石板材質,沒有汽機車干擾,徒步區走來輕鬆愜意,街道旁即使坐滿喝咖啡聊天的民眾亦不顯嘈雜,整體環境優雅寧謐。豔陽高照之下的正午時分,影子又黑又短,然而樹蔭下卻涼爽宜人,真想坐在橡樹濃蔭下靜享十分鐘的愜意清風。可惜跟團旅遊總是身不由己,遂打起精神繼續趕集。

離開之前,趕緊環顧四周拍下可供民眾運動和休閒的廣場,我們這批遊客離開之後,周遭環境恢復幽靜,相信嗎?從下車一路走馬看花至此,僅僅費時38分鐘。天啊

如果可以,建議諸位自由行,自駕和騎單車從容慢遊,正如馬里博爾大教堂的網站寫著:馬里博爾最重要的宗教儀式在大教堂舉行,您每天都可以參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ey99&aid=179529327

 回應文章

中子(東籬居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22 15:56

為什麼自古以來,迄今人類的歷史記載,卻充滿了恃強凌弱、殺戮與征戰?改朝換代或權力轉移,都會演變成「人頭落地、血流成河」呢?

附錄分享:面對強權擠壓,小國究竟有什麼選擇?新冷戰時代,台灣與其他中小國家的共同難題(中研院院士、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專訪)

<心靈觀想>兵凶戰危VS.人間有愛 祈願平安好個秋!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378692
柔怡(Zoey99) 於 2023-09-03 03:30 回覆:

中子格友您好,多謝分享好文

拜讀大作,心有戚戚焉,寫得太好了,非常佩服!句句振聾發聵,切中我心。

以前舊格曾寫過一篇,當時適逢大選,有感而發,搭配的音樂就是John Lennon的Imagine,寫到自己掉淚啜泣 


遠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趁有旅遊心思與年輕
2023/08/13 16:27

旅行需要精神與力氣,還有那份渴望,這些隨著年紀會流失和減低,所以出去走走很好啊!

這幾年打理諸事告一段落,我也開始進行一二十年前自己心想的美國夢:開車到處旅遊。自己出來開著露營車自駕遊兩個月了,預計再過一星期左右回到家,目前累計開了八千公里的路,這趟大概一萬公里跑不掉。開過美國八個州以及加拿大兩個省,看了很多美景。

我或許可以寫寫一路以來的見聞與思維,看機緣。

期待柔怡一篇篇精彩遊記。

柔怡(Zoey99) 於 2023-08-17 10:02 回覆:
遠同哥早安午安和晚安


年輕人,有時間,有體力,卻沒錢

中年人,有錢,有體力,卻沒時間

老年人,有錢,有時間,卻沒體力


約莫十年前網路流傳這些話,現在看來更是感觸良多。歲月不待人,即使外表可以延緩老化,心態也能常保年輕,但體力真的差很多,騙不了自己。😔


以往專注於家庭,直到年過五十孩子都有穩定工作,終能放心出走。隨著年紀增長,接觸的人和事不同,視野不同,心態也不時微調,除了盡可能把握和補足想要的,也感嘆旅遊除了必須有錢有閒有體力之外,真的還需要一份渴望。


非常羨慕遠同哥駕車雲遊四海的興致和決心,恭喜你逐步完成夢想—我這輩子喜歡但無法企及的旅遊方式。只能說,(音樂響起),我多麼羨慕你~~😍


第一章照片和我在北疆某處看到的景致幾乎一模一樣,令人無比神往!同時也希望我有心力完成新疆遊記。好喜歡第二張照片,黑夜襯底下的火焰充滿律動,彷彿隨時躍出畫面。迷離的夜色裡,往上飛竄的點點星火美麗炫目且神秘,光與熱保護著我們,讓人趨近取暖,卻又必須保持距離,小心野火無情。


歷經八千里路雲和月,應該快回到家了吧?期待您分享見聞,有別於一般旅遊,近萬公里的自駕行旅絕對不同凡響。這麼多年來對您的部落格文章,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您描述獨自去某地做了某事,似乎從白天走到晚上,身體疲憊不堪,心靈卻得到救贖。當時讀來非常感動,好一篇懾人心魄的獨白。(天啊‼️還說印象深刻,卻什麼也說不清楚,記得大致上是這樣子😓)

寬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7/30 16:40

從四月底阿季回應對偽青年台中亂逛的文感興趣時,

不,應該說更早之前,就想跟阿季說這事害羞

偽青年七月初離開台中,之後將在台南生活。

文不對題的回應,好像也算正常,因偽青年很常畫錯重點。大笑


阿季的遊記,讓偽青年想起就是那年克羅埃西亞的旅行,讓偽青年有了偽青年這個名字。

https://blog.udn.com/shiquan/29371585

柔怡(Zoey99) 於 2023-08-16 08:05 回覆:
親愛的寬心老師妹妹早安

前陣子UDN很卡,好不容易「乘隙而入」,看到妳的回應,我竟彷彿與老鄰居道別一般的心酸😔,明明妳只是離開久居的台中而已,我竟因這種方式的分離而深深悵然😔。

遂想起十多年前,進部落格半年後打算離格,私訊一位非常談得來的格友,與之道別,她說為此而傷心流淚,我終於明白這個感受了。🥲

所幸,妳只是回台南,只要UDN還在,我們還是能夠在網上相會,對吧?🥰

原來妳那麼早就去過克羅埃西亞了,感覺上這個國家跟我一樣樸實無華且守舊😆

啊對了,回台南的原因,該不會是退休了吧?不不不,雖然一直號稱是偽青年,但妳還是小妹妹啊!❤️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7/19 08:20

那天請教此地一位高手 幫忙解決上不了UDN的問題

隨口說了心中的憂慮 但是他很篤定地說“不會!”

為什麼呢? 他說 部落格經營不下去

都因為是單一平台 沒有別的事業支撐.....

他的看法我也認同~所以略為心安了

這個感覺很不錯 應該跟柔怡分享~ 

讓我們一起為UDN的其他事業鴻圖大展加油吧!

早安~ 

柔怡(Zoey99) 於 2023-08-16 07:41 回覆:
lillian姊姊早安

謝謝您告知,這個揣測的確讓人安心不少,我這留戀舊版的頑固守舊派早該往前走,適應新版才對。回訪時看您早已使用新版,且在翻牆不易的情況下持續筆耕,我真是越想越感汗顏。
今天發現舊版的功能更少了,應跟前陣子UDN老是卡卡有關,或許更新或調整某些東西吧!免費的部落格沒什麼好抱怨的,何況比起另一人氣平台,沒有廣告打擾,版面清爽漂亮,能堅持至今,足以讓人無比感恩。🥰

謝謝姊姊再次來訪與關心,祝福您暑安,身心愉快~❤️💐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7/12 23:19

不論到哪裡,第一次飛行的經驗總是特別難忘,飛越黑海的悸動深能理解與同感!黑海,這名字實在很容易讓人產生黑色聯想,對於浩瀚無邊的海洋始終心懷敬畏,更何況是黯黑神秘的海洋,更加令人心生恐懼,難怪「逆齡的柔怡」會產生荒誕幻想!大笑

進出歐洲的航點會影響到旅遊路線的規劃,因此有時會路過如同馬里爾博這般寧靜悠閒的地方。雖然匆匆路過,卻能領略遊客稀疏的從容與優雅,體會不同於熱門觀光景點的閒逸風情。

歐洲的夏天總是綠意盎然,總覺得那些高大的落葉喬木特別翠綠而充滿生機,簡直就是眼睛的超級養分,這個夏櫟(以前都叫它橡樹~也對啦得意)也是我非常喜愛的大樹之一。

說到紀念碑,8月的波蘭行程安排參訪人類史上最黑暗、最慘絕人寰的紀念碑—奧斯維辛集中營,我一直在抗拒著,因為自知難以承受...天啊

「若非親臨這片土地...一輩子都不會有動力去爬梳巴爾幹半島的恩怨情仇,也不會產生沉重的揪心共鳴。」懷抱悲天憫人情懷的柔怡,寫起東南歐(火藥庫)的遊記不僅鉅細靡遺,溫熱的文字中甚且具有發人省思的觀照,讀起來自然能與旅行地點產生情感連結。

好友帶著新鮮好奇的眼光以及一顆柔軟而善感的心,即便只是短短38分鐘的遊程,卻能讓人在賞心悅目中的風景中滿懷著感動與趣味。一直期待欣賞歐洲在妳筆下的模樣,只能說~柔怡早該去歐洲了!大笑

柔怡(Zoey99) 於 2023-07-13 09:24 回覆:

哈哈哈,Bianca早安

我常有讓人無言以對的天馬行空,猜想日後即使高齡八九十,思路照樣會逆齡到十八九,非但沒長進,還會倒退嚕。真高興Bianca總是可以接住我的球,博君一粲大笑 但這段胡思亂想不敢寫在臉書,深怕朋友們崩潰,以後沒人敢跟我出國玩尷尬

不瞞妳說,寫這篇之前去府上翻箱倒櫃,本想連結妳的格文就好,誰知找不到斯洛維尼亞的資料,更無馬里博爾的蛛絲馬跡,原來旅程的最後兩天因氣候不佳,直接給它省略,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想偷吃步都沒辦法~大笑 

妳我有許多相似特質,其中之一是悲憫易感的心,常在妳筆下讀到相同情懷,自己都覺得好榮幸害羞。因為行前專注在克羅埃西亞,想說馬里博爾是小城鎮,便沒有多留心,所以當天看到球狀雕塑還蠻驚訝的,碰巧導覽耳機收訊不良,更不知眼前何物,說也奇怪,我不知不覺地肅然,脫離忙著拍個人照的友伴,逕自繞著圓球察看,但陽光太強,看不出所以然,直到換另一角度才發現上頭有人物肖像,此時耳機順暢,才明白我正站在一個慘烈的紀念碑前方。回來後購買《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真是......,不忍卒"讀",寫這篇亦百感交集,不禁投入過多個人情感,走訪過,複習了,記憶也特別深刻(儘管當我侃侃而談,兒子故意考我茜茜皇后在哪個時期,老公是誰,南斯拉夫的種種......我照樣霧煞煞)。

雖然Bianca對未來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已有心理準備,但根據個人觀看過許多相關紀錄片、書籍(國高中不好好讀教科書,卻翻遍老爸書櫃裡二戰書籍)與電影描述,親愛的好友啊,得把心臟練強一點,甚至我擔憂愛拍照紀錄與書寫的妳,旅遊當下以及書寫回憶之時,一定要好好安撫溫柔善感的心喔~ 

「進出歐洲的航點會影響到旅遊路線的規劃」,的確如此,尤其馬里博爾這類容易被忽略的過路小站,我花不少時間從當地網站尋找資訊,十分懷念並享受此城的靜雅氛圍。

是啊~親自走訪之後,也深深感覺,我早該去歐洲了~大笑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7/12 17:45
翻牆不易 不能多說~
這個跳島的行程很棒的
期待精采的續文
謝謝分享!
柔怡(Zoey99) 於 2023-07-13 06:36 回覆:

lillian姐早安

除了翻牆不易,UDN本身也有問題,這幾天無法上來,現在系統還是怪怪的,例如我去訪留一則回應,接著再回應一篇,以前間隔三分鐘即可回應,剛剛怎麼留都失敗,說我間隔時間太短,明明已過18分鐘了天啊 

寫文的格友已經寥寥無幾,UDN又經常出包,看來離大去之期不遠矣~不

咱們忠實粉絲,互相鼓勵,繼續不離不棄地守護園地,走一步算一步,至少收攤之前會先通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