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3 07:47:16瀏覽1142|回應7|推薦42 | |
在偶然的情況下,得知一個朋友曾經在提到我時,用戲謔的口吻形容我在英國"來者不拒",彷彿我這幾年來身邊男人不斷,儼然是唐朝豪放女的21世紀版. 聽到這件事,我有些驚訝卻不意外,我可以想像她說這話的語氣和神態,然而我既不覺得忿怒,也不打算改變對她的態度,只為她感到悲哀. 我不知道她是在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對不認識我的人這樣說,或許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一個朋友讓她覺得高人一等,或許她從來沒有把我當作朋友,而是一個競爭對象. 無論如何都不重要了. 對我來說,她是朋友的事實不會改變,變了的只是有形和無形的距離,曾經站在同一點上的人生,終究因為性格的差異而漸行漸遠. 在台灣的時候,我活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身旁發生的事都像隔著一層透明的壓克力板,看得見觸不著. 來到倫敦後,那層隔閡被各式各樣的文化衝擊磨碎了,我學會走出理想的泡泡,開始體驗真實的生活. 這其中,感情生活只是一部份:我遇見許多不同的人,無論只是認識或是交往,真正親近,走進心裡的只有特別的幾個,分別標示了感情路上不同的階段. 在與小包相遇之前,幾段短暫的火花只帶來美好的回憶,我一直是一個人在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身邊只有朋友,沒有男人. 或許是零星提及的片段讓她想像出整個Sex and the London City的情節,連帶把我塑造成Samantha.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故事裡,我不是哪一個角色,我只是我自己. 正如她在她的故事裡,我們都被自己的個性和需要左右著,有勇敢堅持,也有懦弱放棄的時候. 身為基督徒,我從來不是虔誠的churchgoer,但是聖經裡丟石頭的故事一直在我的做人處事裡: 某人犯了罪,被判在廣場上由眾人以石塊丟擲至死. 在熱血沸騰握著石塊的群眾之間,耶穌說,認為自己一生沒有犯過罪的人可以動手行刑,眾人相互對望,沒有人敢丟出手中的石頭. 年幼的時候犯錯,笨拙的掩飾總是招致父母師長的指責,成年後,我們學會用其他技巧隱瞞錯誤,不讓身邊的人發現談論. 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學會為自己找出路,卻沒有學會寬待別人的錯誤,或者藉由強調別人的錯誤,原諒自己的行為. 我也有心胸狹隘,嚴以待人的時候,然而我儘量接受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情況與情況間的差異,試著不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我也許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這個我始終認為是朋友的人,或許她也沒有真正了解過我,只是把我想像成一個故事的角色,杜撰了她自己的情節. 於是時間過去,我們之間的距離不再只是A與B點,而是向兩方分歧而去的岔路,她在那一頭望,我在這一頭揮手,只是已經再也看不清楚彼此的模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