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菲利浦親王逝世看英國皇室的新挑戰 (換日線 22.04.2021)
2021/05/19 17:15:11瀏覽2681|回應0|推薦28

菲利浦親王過世的那天下午,我和朋友坐在公園長椅的兩邊,她拿出震動中的手機,看了螢幕上的訊息. “菲利浦親王過世了.” 她說. 以一種歷史性的世界大事剛剛發生的語氣.

 

嚴格來說,這個消息並不意外. 他從今年216日因身體不適入院,又因心臟問題動了手術,316日出院那天,報上刊登的照片裡,蒼白消瘦,彷若骷髏的臉上,只雙眼還看得出過往的神韻. 大家都有預感,他可能已經來日不多了. 不過消息傳出,仍然令人遺憾.

 

四年前,我有幸近距離見過女王與菲利浦親王一面.

 

2017615,女王和菲利浦親王訪問了我家附近的五月花小學(Mayflower Primary School). 這所學校的前身上北街小學(Upper North Street Primany School)”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1917年的613,被德軍投下的炸彈炸毀,有十八名學童不幸當場喪生. 事發百年,女王的到訪有悼念逝者與親善社區(東倫敦這一區外來移民佔多數,歷史上較為貧困,過去皇室很少出現在這裡)的象徵性意義,也讓我們這些天高皇室遠的平民,有了一睹女王和親王風采的機會.

 

那天上午,我們和街坊鄰居擠在學校對面的教堂前,等著女王和親王駕臨. 前導車隊和女王乘坐的加大豪華轎車駛進上北街,這條原已窄小的路更顯侷促. 車在校門前停妥,維安人員檢查了四周的環境,確定可以下車,女王才從座車中緩慢而優雅的出來,掛著例行的笑容,輕輕的向圍觀群眾揮手致意. 親王跟隨在她之後,一樣的微笑和簡單的手勢.女王的淺粉藍套裝十分顯眼,隔著一條街,我還是可以清楚看到她的身影,親王穿著剪裁合宜的西裝,如果不是瘦削修長的身形,很容易就和圍繞著他們的維安與接待人員混在一起. (相關報導與影片可參考: Queen cheered by hundreds of children arriving for Mayflower School’s First World War bomb centenary | East London Advertiser Queen visits Mayflower school in Tower Hamlets - BBC News )

 

大家當然都是來看女王的. 女王永遠是鎂光燈的焦點,眾人眼光投注的對象,菲利浦親王只是她身後拖得長長的影子,受到的禮遇沒有少,但是主角永遠不是他. 那次參訪還有個特殊意義這是親王從皇室任務退休前,最後一次和女王共同出訪如果不是事前在報上讀到,我可能也不會特別關注他,但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反倒認真的觀察女王背後的親王.

 

比女王大五歲的他,看起來身體硬朗,精神奕奕. 他的任務似乎就真的只是在那裡,一派輕鬆的看著小學生獻花給女王,饒富興味的看著校長謹慎有禮的歡迎,看著週遭這些他從來沒見過,以後也應該不會再見的,活在平行世界的大人和小孩. 一輩子做這樣的工作”,一直做到九十幾歲才能退休”,就算是位高錢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當時的我這樣想.

 

菲利浦親王發言政治不正確”,”有歧視之嫌或是令人尷尬的自以為幽默,是出了名的. 他過世後,各大報刊不約而同的列出一長串,從零星到近百的失言語錄(可參考Prince Philips top 50 most outrageous comments (thelondoneconomic.com) 網路上還有更多),讓讀者在懷念他之餘,也能記得他不按牌理出牌,非典型皇室的另一面他很有名的一句評語就是:”英國女人不會煮飯. (British women can’t cook.)” 不知道是不是他從女王那裡得到的結論? 我想,如果身為女王的角色就是負責對眼前的一切表示合宜的欣賞,鼓勵與讚許”,那麼親王應該就是在旁邊看冷眼看熱鬧,隨興發表意見(吐槽)的那個人. (算是常見的夫妻互補?)

 

外人不會知道,這對結婚72,生了四個孩子,幾乎一輩子都在眾人目光下生活的夫妻,私底下關係如何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少女公主遇到流亡王子,通信數年後互許終生的浪漫愛情故事,過去也曾有親王在外與數名女子過從甚密的傳言,讓這段公主王子的婚姻蒙上陰影但是一起度過了這麼長的歲月,從二戰時期到21世紀,從青春年少到白髮蒼蒼,兩條生命互相扶持緊密交纏的情感,畢竟是珍貴而動人的. 除去了那些尊貴的身分和顯赫的頭銜,他們也不過是一對平凡夫妻,一起走過人生風雨,如此而已. 那些繪聲繪影的傳聞,都已經不再重要.    

 

英國皇室在人民心目中,是個很微妙的存在. 有人愛到收集皇室所有紀念商品,每逢婚喪喜慶必到溫莎城堡外湊熱鬧,爭睹皇室成員風采; 有人對其長期拿納稅人的錢過富裕奢華的生活感到嗤之以鼻; 也有一部分的人覺得皇室是可有可無的裝飾” – 大概就像報章雜誌上數不清的各式名人,有沒有他們,日常生活實在沒有太大差別.

 

綜觀來說,皇室一方面讓英國保有傳統,讓英國與眾不同(溫莎家族應該是自上一世紀以來,最受全球矚目的皇室),也讓英國成為世界上許多人崇拜嚮往的國家; 另一方面,除了慈善和門面功能,圍繞著他們的各式新聞和醜聞,都成了全世界茶餘飯後的話題. 光鮮亮麗優雅高貴的形象,終究掩蓋不住家醜外揚的尷尬: 近期哈利王子和梅根仿效曾伯祖父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脫離王室,又高調在美國接受脫口秀女王歐普拉訪問,談論不為人知的皇室秘辛和兩人所受的委屈,更讓許多英國民眾對皇室內鬨感到無可奈何,因而看法更加分岐,好惡更加兩極.

 

說是這樣說,皇室在大部分的英國人(和許多外國人)心目中,仍然有一定的地位. 因此菲利浦親王過世那天晚上,英國最大電視台BBC把原本那天晚上要播出的現場實境節目廚藝大師總決賽”(MasterChef Final)直接取消,改播一整晚的親王紀念特輯. 這樣的陣仗,我小時候見過一次: 精彩的八點檔連續劇看到一半,電視螢幕突然切換成蔣經國總統逝世的公告. 當年只有台視中視華視三個頻道,轉來轉去都一樣,電視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寫了字的燈箱.  

 

雖然BBC的特輯節目有很多珍貴畫面和解說,比燈箱精彩得多,但是在滿足對皇室有興趣觀眾的同時,卻也引起原本滿心期待周五晚上要看廚神總決賽的觀眾們的不滿,因而收到超過十萬則正式投訴. BBC只好趕快重新安排節目在414日晚上播出,以平息眾怒.

 

隔了一週, 417,菲利浦親王的葬禮在溫莎舉行. 這場皇室代號為福斯橋行動”(Operation Forth Bridge)的治葬計畫,原本預期的規模是許多國內外重要人物出席,成千上萬民眾夾道目送靈柩的場面,卻因為疫情關係大幅簡化,也為了符合防疫時期,葬禮最多只能有30人參加的規定,皇室行政與安檢團隊和女王商討,擬出一份”30人名單,只有直系家屬和親近的親友到場出席. 此外,溫莎城堡外也加派警力,勸告民眾避免聚集(雖然還是有很多人到場獻花致意),請大家一律待在家看電視轉播. 結果這場葬禮直播竟然有一千三百多萬人收看,以全英國人口約六千八百萬來計算,等於是全國五分之一的人都遠距參加了這場皇室葬禮. (上面投訴BBC的那十萬人之中,一部份可能也包含在內.)

 

在聖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舉行的葬禮上,伊莉莎白女王獨坐長椅的照片登上了全世界媒體的版面. 一向尊貴優雅的女王,看起來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婦人,孤單哀傷的送人生伴侶最後一程. 另一個眾人矚目的焦點,則在因脫皇決裂的威廉與哈利王子的互動上. 各家報導迫不及待的看圖說故事,民眾也想知道葬禮上兩兄弟互動如何,祖父的過世對他們的關係會不會帶來轉機?

 

大家都知道,卻也不想(/)說的是,這場葬禮在某個程度上只是預演: 失去了另一半,對女王的健康影響甚鉅. 九十四歲的她,還能擔任一家之主,一國之君的時日有限,無論是選擇退位(機率應該不高),或是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不幸發生,未來幾年內,皇室必然會面臨七十年來未有的變動與重組,其存在意義與重要性也會再次受到民主國家納稅人的質疑女王傳下的重擔,無論繼位的是查爾斯王子,或是威廉王子,都很難輕易扛起如何與時俱進,建立嶄新形象,在慈善事業與社會責任上投注心力,證明皇室這個品牌為英國帶來的效益,再度贏得人民的喜愛與尊敬,會是未來國王的首要任務.

 

送別菲利浦親王的同時,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在我耳中響起. 屬於女王的榮光和舊時代的一切終將過去,下一代的皇室會有怎樣的新氣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vetteinLondon&aid=16306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