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2 23:14:00瀏覽2896|回應0|推薦2 | |
〈認得幾個字〉 罰 回想年幼之時,我的父親總是一手執盞,一手翻看我的作業簿,除了訂正錯誤,還會就課業內容之外的古典知識指微發末,那是令我備覺溫馨的庭訓。偶而發現前一次繳交的作業裡有他未曾留心的錯誤,讓老師給改出來了,還得罰寫一行兩行,就會笑著說:「俺兒罰一行,俺也浮一白!」說著,「嗞兒」喝上一大口。 唸高中的時候,我在國文科某篇古典小說選文裡讀到這麼一句:「兄弟也為此浮一大白。」忽然感到這課文親切起來。但是課文後邊兒的註解並沒有說明:為什麼喝酒叫「浮」。我在家中取得「酒牌」、可以和父親同桌而飲的某一天,忽然想起這句詞兒來,舉杯向父親說:「我且浮一大白。」父親立刻停杯而問:「你犯了甚麼事?為什麼要『浮一大白』?」 「沒犯甚麼事呀,不就是喝一杯嗎?」我說。 「喝一杯、乾一盅、仰一脖子……都是一個意思,唯獨『浮一大白』不是隨便說的,『浮一大白』本來是指罰酒的意思。浮者,罰也。你去查查書罷。」 書上果然有。《晏子春秋‧雜下十二》:「景公飲酒,田桓子侍,望見晏子而復於公曰:『請浮晏子。』」這是「請罰晏子」的意思。《淮南子‧道應訓》:「蹇重舉白而進之約:『請浮君!』」這是「請罰君」的意思。《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這是「罰那些喝酒不乾脆的人」的意思。 這些在漢代以前的史料,都說明了「浮白」「浮一大白」這樣的語彙都是指酒宴上的罰飲,非泛泛的飲酒而已。是我亂用成語,自然十分尷尬。回桌就座,搔頭認錯。可是父親忽然話鋒一帶,指了指牆上的一幅字,又說:「可是為什麼還有『一樽病起初浮白,連焙春遲未過黃』這樣的句子呢?」 牆上那幅字是不知多少年前一位國防部長郭寄嶠老先生給寫的,所錄者,陸放翁之詩〈遊鳳凰山〉也。我從來沒用心看過: 「窮日文書有底忙,幅巾蕭散集山堂。一樽病起初浮白,連焙春遲未過黃。坐上清風隨麈柄,歸途微雨發松香。臨溪更覓投竿地,我欲時來小作狂。」 從這首詩的上下文來看,「浮白」就是飲酒,顯然沒有罰飲之意。看來是這個語彙離開先秦兩漢以後,用法上有了實質的變化,「浮者,罰也」的意思不見了。中古以後的人用此語,純指暢飲、滿飲而已。如此繞了一大圈,可以說我原先所言並沒有錯;不過,也可以說我一連犯了兩個不用心的錯。父親還是笑著說:「你是該浮一大白,我陪著浮好了。」 多年以後,我手持一盞,看著兒子錯漏百出的功課,浮了不知幾大白,終於忍不住,搖頭太息道:「我要收回剛才的承諾,你改完作業之後不許再玩兒了,今天寫寫評量罷!」 就在這一刻,兒子的眼眶、鼻頭都紅了起來,他的妹妹則忽然大踏著步子搶上前,幾乎撞翻了我手上的酒杯,昂著聲兒衝我的臉說:「你不可以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小孩!」 「我怎麼了?」 「你不可以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小孩──隨便處罰人家,還說話不算話!」說第二遍的時候,妹妹的眼眶和鼻頭也跟著紅了。我當然瞭解:哥哥不能玩兒,實則嚴重危害了妹妹的權益。 「算了,我浮一大白好了。」我說。 我的結論很簡陋:非但狗不能複製,人不能複製,教幾個文字這樣簡單的事,恐怕也是不能複製的。 引用:http://211.20.186.41/storyteller/archive/2007/01/23/144790.html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