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16 00:02:42瀏覽4438|回應5|推薦88 | |
天淨沙 哲學道上的秋暮 洛城聞笛 慈嬤、老狗、萌娃。
小橋、流水、閒花。 古剎、斜陽、遍灑。 秋紅如畫, 畫框中樂無涯。 秋風送爽,晚霞似酒,在京都洛東的哲學之道上,有對祖孫相偕同行,一老一少牽一犬,緩緩地在紅葉傘下的畫框裏移動,畫中有話,動裏有静… 哲學之道 (Philosphers Path) 是京都府京都市洛東左京區琵琶湖疏水 (運河) 東西兩岸的人行道。在二十世紀初,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郞以及經濟學者河上肇每日在此踱步冥想,久而久之,哲學之道的稱呼於焉誕生,且正式定名於1972年。明治時代許多文人居住在這一區,因此也被稱為文人之道。這條小徑從北邊的銀閣寺往南延伸,一直到東山北部的永觀堂北側,共長約2公里,如果安步當車的話,大約半小時就可以走完這條蜿蜒小徑。人們走在道上,一邊瀏覽美景、一邊靜靜地思考。沿途有不少靜謐的咖啡店、餐廳和手工藝品店羅列其中,可以走走逛逛,小憩片刻。 哲學之道依傍著大文字山山麓,沿途經過許多歷史悠久的寺院和神社,自北而南有銀閣寺、法然院、安樂寺、靈鑑寺、大豐神社、熊野若王子神社,銜接永觀堂、南禪寺一帶的古寺。再往南走一直到圓山公園和清水寺區域,整個形成一條帶狀的賞櫻和賞楓熱區。 哲學之道上一路種滿櫻花和楓樹,春天櫻花盛開,初夏綠樹成蔭,秋來紅葉滿岸,冬至雪白晶瑩,隨著季節景色變化之美,遐邇聞名。在造訪眾多的名刹時徜徉其中,同時呼吸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倍感浪漫與幸福,故而一點也不寂寞。 哲學之道在老樱枝椏框架下,就像一幅春天的彩粧畫。 落樱吹雪,覆滿河面,像是一道畫框下的粉紅地毯。 秋天裡晝夜温差大,但光照十足,使得春天裡粉花摇曳的吉野樱樹葉子開始轉紅,艶麗可賽楓樹。春天裏恣意怒放的如雪樱花固然吸睛;秋風中摇曳生姿的殷紅樱葉也同樣惹眼。春賞樱花秋賞葉,長年都是好時節。 哲學之道上,到處可見色彩繽紛的層層楓紅,覆蓋著淙淙的琵琶湖疏水,流淌而過,真是一幅錦繪天成的秋景圖 ,令人贊歎不已。 朱碧橙葉下,綠頭映黄喙;白毛浮流水,紅掌撥清波。 京都的洛東地區,被群山和鴨川所環繞;除了哲學之道周遭的諸多的古寺和神社景點之外,尚有南禪寺周圍的歷史悠久的名刹,例如永觀堂、天授庵、最勝院、金地院、無鄰庵等,以及附近的平安神宫、金戒光明寺、真如堂等名所,座座庭園幽美如畫,各領風騷,頗有可觀之處。而其中典藏的國寶和重要文化財,更是彌足珍貴,遠近馳名。 稍南的東山地區包括了祗園和宮川町等充滿活力的景點,擁有因京都三大祭典之一的祗園祭而聞名的八坂神社、京都市最古老的公園圓山公園、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德川幕府所供養的知恩院、奉祀著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和世界遺產清水寺,其他尚有高台寺、青蓮院等等,星羅棋布,不勝枚舉。如果想好好地安步當車去造訪,大概得需三天行程,才能一網打盡;一天涵蓋了哲學之道上和平安神宫比鄰的寺社,一天走遍了南禪寺左近的塔頭寺院,最後一天則留給了東山地區的名刹古蹟,如此朝聖,必然收穫滿滿,將洛東如畫的美景「框」回家,也帶走了千年京都的回憶。
[銀閣寺] 從寺門門框内可以窺見「銀閣寺垣」的圍牆遺蹟,一直向右延伸到庭園的入口處。
從銀閣寺方丈眺望銀沙灘。波浪濤濤,全納於花頭窗框之中,禪意甚濃。 銀閣又名觀音殿,乃兩層閣樓式木造建築,下層「心空殿」為宅邸,上層「潮音閣」為佛堂,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像,殿頂有隻朝東的青銅鳳凰。 銀閣與錦鏡池相望,紅綠相映,堪稱日本美的縮影。 老樹枝椏盤錯,框住了古老殿堂,也將寧静思遠定了格。 從側面的角度來觀賞隱密的銀閣 名列日本國寶的東求堂,乃足利義政的佛堂和茶室,建於文明18年 (1486年)。該樓面對水池,正面左側為佛殿,右側為義政的書房和茶室。書齋北側的副書院和違棚是現在最古老的座敷裝飾風格的房間,是日本書院造和草庵茶室的濫觴,被視為日本建築史上寶貴的遺產。 東求堂依山傍水,青松紅葉,是日本庭園造景的登頂之作,像一幅看似無框卻心中有框的精緻畫作,瀏覧千遍也不厭倦。 被青松紅葉重重包圍的東求堂,更襯托出它的典雅樸實。 層層疊疊的楓傘掩映著蜿蜒的山徑 纏綿悱惻,你儂我儂的層層楓紅 風吹樹摇,樹摇葉動,色彩繽粉,回舞西風。 畫框裡的京都市區 畫框裡的銀閣 畫框裡的茂竹 銀閣寺的庭園仿照西芳寺 (苔寺) 建苔庭於茂密楓林中,遍地皆是鮮綠苔蘚。 秋來紅葉綠毯,相得益彰。清晨裡薄霧籠罩,散發出一種神祕莊嚴的氣氛。 楓痴醉,
苔輕盈,往事隨風空記省。 走出了銀閣寺,再轉折向南,往法然院前進。 [法然院] 隸屬淨土宗的法然院起源於鐮倉時代,最初為法然上人修行時所用草庵。進入江户時代後的延寶8年 (1680年),再由知恩院的萬無和尚發願於此地建立念佛道場,而由其弟子忍澂和尚肇基了今之伽藍。
法然寺有座丹楓側伺的拙樸山門,其茅草屋頂長滿了青苔,是京都地區所有寺院唯一的茅草式山門,建立在明治20年 (1887年),是京都最具標誌性的秋季景觀之一。
入了山門,看那茅頂和石階上的青苔,陪襯著嫵媚的丹楓,構成了一幅野趣出世的畫面。
由山門門框裡窺視,門裡和門外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楓景。 由山門内往外看去,只見朶朶紅色的祥雲,飄浮在樹梢林間,甚為奇妙。
進入山門就可看到兩側著名的「白砂壇」,白色沙堆象徵著水,通過了它,可以淨心滌慮,然後再去禮佛參拜。 白沙堆上浮雕著花草、水紋等圖樣,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眼光。 院內小巧靜謐,畫中無話。 楓相空靈,飄逸脱塵。 畫框裡的本堂 [安樂寺] 安樂寺離法然院很近,就在其南方250公尺處。它的創建源於一段悲傷的典故。鎌倉時代初期,法然上人與弟子安樂、住蓮在此草庵修行。彼時後鳥羽上皇的妃子松虫和鈴虫受到三人的佛法開釋,趁後鳥羽上皇出巡時,離宮剃度出家為尼。於是後鳥羽上皇怒將法然上人流放,並處死兩弟子,草庵遂逐漸荒蕪。日後法然上人被赦免重回京都,為了悼念兩弟子,他整建了草庵並命名為「住蓮山安樂寺」,寺内並有松虫和鈴虫之陵寢。 安樂寺為賞楓名所,尤以山門前參道兩側楓景最為迷人,若在落葉前後造訪,還可見到美麗的楓紅地毯。
門框外有滾滾紅塵的楓紅世界
安樂寺的空間不大,由本院與幾間有木廊相連的書院組成。廊上、門上和窗上有很多各種形狀的框,框中自成一畫,一個世界。
框内的秋色太精彩,不小心溢出了框外。
沈思於這個框外的世界可以教人佇足良久。當思緒駐足在畫框裡,時光便消逝得特别快。
庭園借景遠山,想像力在畫框裡就能無限地延伸。 每一幅畫框的内容都值得細細地去欣賞、咀嚼和品味。 圓框裡自有乾坤 方框中也容天地 臨行前,拜別畫框裡的地藏王菩薩。 相逢自是有缘,別離才覺緣起。
[靈鑑寺] 安樂寺再往南走便可到被稱為「山茶花寺」的靈鑑寺。它於承應3年 (1654年) 由後水尾天皇的公主多利宮所創建。寺內庭園屬江戶時代中期風格。園內植有以後水尾天皇所愛的日光椿為首的100多種各式著名椿木,因椿花的種類不同,開花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在不同時間來訪,可以欣賞到不同的椿花美景。寺内也遍植楓樹,當季節更迭時,夏綠轉為秋紅,然後飄零謝幕。 秋風吹紅了秋楓,把門框裡染成一片秋色。
各種椿花輪流上陣,以致開花的季節很長,常常横貫春夏秋。本堂的門框外在開花時節會擺設許多剛落的各色椿花,琳琅满目,煞是好看。 落椿離枝悲春去,滿園一片傷心地。 [大豐神社] 大豐神社位於安樂寺之南邊,建於西元887年,以祈求健康、學業、姻緣為社旨。最大的特色是以狛鼠( Komanezumi)為守護神,境內大黑社前有兩尊狛鼠,左邊抱著水珠這隻意味長壽,右邊抱著書卷這隻意味學問。據『古事記』中記載,當年大國主命被困於大火時,因老鼠鑽洞而得救,於是老鼠便成了這裡的守護神,是日本全國中唯一以狛鼠為守護神的神社。每逢鼠年,會有很多人會在新年時到此參拜。社中另有愛宕社的狛鳶和日吉社的狛猿,可祈求免除火災等災難。 大豐神社只有少數的櫻花和楓葉,反倒是椿花名所,花期大致與楓葉相同。
秋來楓紅的大豐神社 春櫻怒放的大豐神社 [熊野若王子神社] 熊野若王子神社位於哲學之道的終點旁,建立於1160年。當時後白河上皇為了奉請熊野三山的祭神「熊野權現」做為永觀堂的守護神,而建此守護神社,與熊野神社、新熊野神社並稱「京都三熊野」。惠比須殿內供奉七福神之一的「惠比須大神」,主司商業經營,可祈求生意興隆;神社內另有學問之神的座騎神牛,所以也可祈求學業順利。 熊野若王子神社,櫻花和楓葉都不算多。但此社是哲學之道的終點,所以追櫻賞楓客在此向哲學之道告别。 春櫻綻放日
秋楓染紅時
[竹中稻荷神社] 竹中稻荷神社位於京都市左京區,離哲學之道不遠,是真如堂稍北的一個屬於吉田神社中的一個小末社。它位在標高105公尺高的吉田山山頂附近,歷史遠比吉田神社還要古老。在明治五年 (1872年) 被併入吉田神社以前,竹中稻荷神社原名是神樂岡稻荷神社,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天保年間 (1830-1844年) 的祭典,曾吸引了數萬京都少女參加,日以繼夜地載歌載舞。彼時鳥居數以千計,立於參道,遮天蔽日,擋雨避雪不需打傘,比美伏見稻荷後山的千本鳥居,足見當年之榮景。可惜白雲蒼狗,盛極而衰,今天只剩下鳥居13座,稀稀疏疏地,很快就走到了拜殿,而且神社變得寂静無聲,人氣不再,令人感慨萬千。 如今神社雖小,風光卻好。秋季時能欣賞到美麗絕倫的楓葉,而在春天時更成了熱門的樱花打卡景點。拜殿前一排 (13座) 鮮艶朱紅的鳥居呈直線排列,每個鳥居之間種了樱花樹和楓樹,櫻花開時、楓葉紅時可以見到重疊交錯的鳥居和樱花或楓葉,飄逸夢幻,教人如痴如醉。 每年十一月時,神社的拜殿與13座朱紅鳥居同框而連成一系列的框陣,在丹楓的居間烘托下,像是一串迤邐熾熱的火焰通道,自遠方一直燒進社來。
紅色鳥居通道的起點,秋天的熱情從此展開。 到了春天,一整排的染井吉野櫻盛開後,即可看見紅粉交織的動人美景。此處的櫻花枝條探出鳥居的貫木與島木之間,甚至以笠木為支撐,交織成錯綜密集的櫻雲。秋來楓樹紅葉則取而代之,形成此地獨一無二的「春有櫻花如雲抹,秋有楓葉似團火」的鳥居絕景,識者為之著迷,流連忘返而不忍離去。 「世間若無櫻花豔,春心何處得長閑?」-《古今集》短歌 没有人潮,滿開的吉野櫻花穿梭在鳥居之間,既幽玄且侘寂,只能孤芳自賞,與多數其他賞櫻名所的熱鬧滾滾成為强烈的對比。 櫻花盛極吹雪,洋溢著物哀之美。 樸實的本殿在樱雲的庇護之下,顯得更為氣定神閒。 畫框裡的垂樱清新出塵,可以滌清繁瑣困擾的心靈。 [真如堂] 真如堂又名真正極樂寺,是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的天台宗寺院,山號「鈴聲山」,本尊祀奉阿彌陀如來。永觀二年 (西元984年),開基者戒算上人將京都比叡山延暦寺常行堂的阿彌陀如來像供遷奉於此,為京都供奉阿彌陀如來的六個寺廟之一。 超過千年歷史的真如堂是與附近的南禪寺、永觀堂齊名的賞楓名所,是京都十大賞楓勝地之一。楓相清麗而不俗,盈燦而不浮誇,且人潮不多,漫步其中,實賞心之樂事也。 參道兩側楓樹成林,幾乎要拱成楓葉隧道。 本堂的前院已是滿目楓紅,一片火海。 春去秋來,貢獻畢生心血的戒算上人在此優美的環境下,俯視著眾生。 舉頭仰視三重塔,看其似從紅海中緩緩升起。 真如堂原為本堂之名號,現已借用為寺名,比真正極樂寺更為人所知。
自本堂前廊的框架看堂前楓林
這些陳年老楓枝椏漫長,恣意地延伸到廊前簷下,算是一種美麗的「侵門踏户」。
日本人喜歡將特别茂盛的花葉冠上一個「雲」字,譬如說樱雲便是。那這裡堂側的紅楓似錦,也可稱為楓雲吧。
紅、綠、黄金等色框住了深褐色,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是在青春浪漫的外表下,有著沈著穩重的内心。
年年變色、綿延交錯的楓葉,看起來像是一頭吞掉時間的巨獸,貌似凄美,實則絕情。
本堂四周佈滿了楓林,所以每打開一扇門,就是一幅繽紛的秋景畫。
廻廊的鏤空畫框也是如此信手拈來,美不勝收。。
楓林紅透長廊静,客思故園情。 浪漫和古典的結合
片片楓葉點點愁,問郎何日買歸舟?
這串綠葉還在依念夏日的餘暉,不肯追隨時光的脚步改換容顏。因為它深知自己一旦撒手,就會墜落,謝絕紅塵而去。
從暗不見天日的堂内,看框中世界的楓紅如火。
暖暖的茶水,涼涼的秋意。在兩個人的世界裡,被紅葉團團圍住的茶席散發出幸福的氣息。 書院門框内的庭院,像是由很多彩筆畫出來的寫意畫。 一幅立軸的秋楓圖
真如堂後院的楓相比前院密而廣,但楓紅較遲。 楓林的自然框架下的小庫裏也有一個門框、兩個鐘形窗框,可謂框中有框,相得益彰。 堂側庭院中也有一條紅楓隧道。 咦,這位衣著和楓紅背景很搭的女士在拍什麽?看來很專注。 原來她看上了堂前的一株絶美大丹楓,紅枝招展,非常引人注目。 看這位阿嬷專業的取景身段,非常矯健靈活。
不夠不夠,角度要再低一點。小心您的腰,阿嬷! [金戒光明寺] 金戒光明寺位於真如堂南鄰,都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也是淨土宗七座大本山之一,山號「紫雲山」,奉阿彌陀如來為本尊,由法然上人在承安5年 (1175年) 開基。當時淨土宗祖法然上人行至此地,見天有紫霞、綻放金光,遂在此地結草庵修行。其後,經第五世恵顗的整建,以法然上人所見之景命名為「紫雲山光明寺」;傳至第八世運空時,因後光嚴天皇授予「金戒」二字,而改名為「金戒光明寺」。法然上人創立的淨土宗,強調「往生之道,念佛為先」,由於其簡單易行,在飽受戰亂之苦的日本民間大受歡迎,成為日本佛教的最大宗派之一,歷久不衰,迄今仍然。
金戒光明寺曾多次被摧毀,但每次都被修復。 昭和9年 (1934年) 再毀於火,於昭和17年 (1942年) 重建至今。主要建築包括山門、御影堂、阿彌陀堂、大方丈、文殊塔、18個塔頭寺院 (見下圖)。 「高麗門」 在入口處的「高麗門」上,可以看到除了一門柱掛有寺名之外,還有另一門柱懸有「京都守護職本陣」字樣。在幕末時期,金戒光明寺因位居要衝,腹地廣濶,被選為會藩津的保幕大本營,以壓制在京都從事倒幕活動的尊王攘夷派。它也是人稱「日本最後武士」的新選組之發祥地。然而在明治維新開啓後,一時局勢逆轉,會藩津成為朝敵而被眾藩討伐,失敗後全部慷慨就義,有三百多位會津藩武士長眠於此。因此在這個看似平凡的高麗門裡有著不僅是一所著名的佛寺,也曾是幕末動盪時代的重要舞台。 「山門」 金戒光明寺的山門是樓高兩層,三間三戶的大門。建於文久元年 (1860年)。 同一座門,不同的季節給人的感受截然不同。下圖為秋葉圍攏下的山門。 山門有兩層樓,正面簷下高懸著後小松天皇 (1377-1433年) 親筆書寫的「淨土真宗最初門」(第一門之意) 匾額。 青松紅葉相伴,回望山門外的來時路。 巍峨的山門雖然没有日本最大山門的知恩院那麽雄偉,遠看仍是非常大器,以藍天為幕,在紅海裡載浮載沈。
門框裡紅楓掩映下通往御影堂的石階參道
從高麗門到山門,再從山門到御影堂,都要經過一道道的石垣,一段長長的石階參道,步步高升,也步步為營,對年長的、體弱的訪客是一種考驗。在軍事上則是易守難攻之勢,只要固守境内的高地,就可以逸代勞,對攻堅者迎頭痛擊,這是會津蕃選此為基地的原因。
在暮靄夕嵐中,燈火照亮了山門,也指引了心的方向。 框中有明燈,照亮夜歸人。風定人初静,落紅應滿徑。 夜楓照山門 下圖為春樱簇擁下的山門。 從山門框中遙望樱花掩映下的御影堂和参道。 金戒光明寺特別拜觀期間,山門二樓對外開放,展出内部安置的釋迦三尊像與十六羅漢像。 還有佔據整面天花板的「蟠龍圖」,都可讓訪客們一飽眼福。 「三重塔」 樱花叢中冒出來一座三重塔。這是寛永10年 (1633年) 為了供養二代將軍秀忠而蓋的「文殊塔」。高25.7公尺,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御影堂」 宏偉的御影堂面對著山門,是供奉開基祖師法然上人的佛殿,在昭和19年 (1944年) 重建。 毎年四月二十五日都會舉行祭祀法然上人的法會。 大殿中央供奉法然上人75歲時的坐像。 左邊供奉著文殊菩薩像,正是有名的日本三文殊中的渡海文殊。文殊像本來供於寺院紫雲墓地的三重塔 (文殊塔) 內,後於2008年被移至此處供奉。 右邊供有有兩米多高的原木千手觀音像,乃遣唐使吉備真備 (695—775年) 用從中國帶回的珍貴檀香木,請高僧行基大師(668—749年)所造,因此又名「吉備觀音」,也是鐮倉時代文獻中提及的“京都七觀音”之一,歷史淵源十分久遠。
御影堂大殿上有日本最大的幢幡 「阿彌陀堂」 阿彌陀堂是金戒光明寺境內最古老的建築,位於御影堂右前方,由豐臣秀賴於慶長十年(1605年)所重建,而9年之後豐臣一族就在大坂冬之陣滅亡了, 可歎積功德卻未能改運,令人低廻不已。 阿彌陀堂安放著本尊阿彌陀如來像,此乃雕刻高僧惠心僧都 (942—1017年)最終之作。據說,他最後在佛像的內部置入了所用的雕刻工具,以示封刀之志。 在阿彌陀堂右翼的是納骨堂,建於元祿二年 (1689),本是一座藏經庫,在平成23年 (2011年),為紀念法然上人逝世800週年而進行了大整修,現已改作為骨灰安置之用。殿內有一塊代表法然上人巡參25處靈場的沙踏石,據說如果順時針繞上一圈,就能獲得與參拜25處靈場相同的功德。 「大方丈」 大方丈位於御影堂的右側,有個枯山水庭園可供觀賞。 大方丈的枯山水庭園
『松之間』 在大方丈最遠端的一個房間,拉門上有株大黑松。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關閉的拉門的兩個把手 (見圖左) 就像一條龍的雙眼,整棵松樹就像一條下凡的龍。 『虎之間』 「虎之間」僅在特別拜觀時開放觀賞,其拉門上裝飾著日本畫家久保田金僊的老虎畫。 正面有四隻老虎,但只有三隻上面畫著臉。隱藏的亮點是,當你移動拉門時,四隻會迅速變成兩隻。 「方丈室」 「清河殿」 在大方丈的右側,建於安永八年 (1779年)。 這株亭亭如蓋的丹楓可能是境内展翅最廣的火鳳凰。 烏雲、褐瓦、白牆、綠葉共拱丹楓,秋天的色彩是如此斑爛而多重。 「紫雲之庭」 御影堂後的紫雲之庭,只在櫻花季和楓葉季公開,是一座池泉廻遊枯山水園林。在2011年整修過後,成為新的京都賞楓景點,可令人領略到白砂、綠苔、青松、紅葉和碧水交織而成的日式庭園之美。 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參差交錯、交融相擁。造景之巧,可贊可歎。 聞說鎧池秋風驟,催紅楓枝頭。 只恐纖細小枝頭,載不動許多愁。 像雲一樣地舒展,像網一般地伸張,這一大片紅,搶盡了鎧之池的風光。 楓雲交錯的夜景圖 斜陽映晚鐘,人去伽藍空。葉落枝猶在,秋山復幾重? 「龍光院」 龍光院是金戒光明寺的塔頭之一。鬥框之内就是一幅小而精緻的美麗畫作。 曲徑通幽儷人行,繽紛畫裡已秋深。 [畫框裏的平安神宫] 平安神宫位於金戒光明寺西南不遠約六百公尺,是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的神社。而所以稱為神宫,乃是因為主祭两位天皇,一為開啓平安時代 (794-1185年) 的首位天皇 (但為第50代) - 神桓武天皇;以及在位於平安京的末位天皇 (第121代) - 孝明天皇 (明治天皇之父)。桓武天皇自延曆13年 (794年) 將都城從長岡京 (現京都府向日市、長岡京市、京都市西京區) 遷至平安京 (現京都),開啓了歷時約390年平安時代。 春樱框中的平安神宫蒼龍樓
建造平安神宫的緣起,乃是明治天皇為了慶祝京都遷都 1100 週年的明治28年 (1895年),下詔規劃將平安京遷都當時的大內裏部分建築復元,且在當年的3月15日落成並創祀。同年10月25日更開始每年舉辦京都三大著名節日之一的「 時代祭」。 時代祭每年10月22日於京都的平安神宫舉行,是為了紀念平安京遷都1100年和平安神宫創建而催生的祭典。主要讓平安神宮中的祭神兩位天皇與其隨從繞境京都,巡視其所住御所附近的繁榮街景之意,同時重新呈現以前京都的生活與風俗,由身著古装的行伍和車馬組成的儀仗隊代表八個時代的20組主題,一共動員了二千市民參與演繹了古都的歷史和風華。時代祭當天也是桓武天皇從長岡京遷都到京都的日子,可說是京都的生日。 平安神宫在日本和京都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平安神宫為日本三大神宫之一,其他兩座是東京的明治神宫和三重縣的伊勢神宫。
其次,平安神宮又是守護京都的「京都五社」之一,負責鎮守京都的中央核心位置 (見下圖)。 經由參拜這五座鎮守京都的神社,索取每間神社相對應的特別御朱印與紀念品,便是近幾年來十分熱門的「京都五社巡禮」活動 (見下圖,右為御朱印收集卡,收集完成後便可獲贈圖左之紀念品)。
整座平安神宮包括應天門、大極殿、蒼龍樓、東步廊、白虎樓、西步廊、大鳥居、神宮道、額殿、神樂殿及神苑等氣勢恢宏、色彩亮麗的建築群。平成22年 (2010年) 12月,應天門等前六棟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大極殿後方還有内拜殿及本殿,但是不對外開放。
平安神宮的建築是模仿平安時代大内裏 (皇居) 的部分建築修建的,只有原建築物八分之五的規模。為了追隨唐代大明宫的風格,其建築色澤艷麗,框架屋簷以橙紅爲主,配以純白的外牆,綠釉瓦的屋頂,而地面廣場以白色礫石鋪成,對比十分亮眼。雖然規模較小,格局大氣不足,然框内框外,神似唐風;樑上樑下,貌似唐風,結構支撑,循規蹈矩,頗有可觀之處。 「大鳥居」 參道的大鳥居高24.4公尺,寛可容四車並行,是日本最大的鳥居之一。位於遠方的應天門在龐然的大鳥居框架中看起來是如此的渺小,對比感十足。大鳥居遲於昭和4年 (1929年) 才建立,所以目前只是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
春樱框中的大鳥居 「應天門」 應天門於明治28年 (1895年) 以平安京皇居朝堂院應天門的約8分之5規模建立。
應天門框裏的大極殿,在自由的天空底下,充满了古典的氣息。
「大極殿」 大極殿又名外拜殿,其後面是內拜殿和本殿,供奉著日本第50代天皇奉桓武天皇和121代天皇孝明天皇。太極殿係以平安京皇居朝堂院正殿大極殿為原型而造,為原規模的八分之五,現為平安神宮內最大的建物。基壇邊緣設置朱欄,基壇南面和北面各設中左右三道階梯。屋頂本瓦葺,屋脊則使用了綠釉瓦。大樑兩端設置金色鴟尾。綜其外觀真是莊嚴而肅穆,華麗又貴氣,不像京都御所紫宸殿那麽的樸實、低調而内斂。 以前天皇許多重要儀式,如即位、朝賀、御齋會、外國使臣謁見,皆在大極殿舉行。是大内裏的殿中之殿。
「白虎樓」與「西步廊」 於明治28年 (1895年) 以平安京皇居朝堂院的樣式為模型而建。屋頂採四方流、二重五棟的入母屋造、碧葺等設計。
「蒼龍樓」與「東步廊」 於明治28年 (1895年) 以平安京皇居朝堂院的樣式為模型而建。屋頂採四方流、二重五棟的入母屋造、碧葺等設計。 「神樂殿」 神樂殿又名儀式殿,於昭和15年 (1940年) 以朝堂院朝集堂為模型而建。現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額殿」 額殿 (下圖,公有領域) 是供奉牌匾的殿堂,於昭和15年 (1940年) 以朝堂院朝集堂為模型而建。現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詫見大極殿的柱子斑駁剥落,原來宏偉的外表下也有脆弱的一面。 平安神宫神苑的入口位於西步廊近白虎樓處。 「平安神宮神苑」 平安神宫神苑是一座出色的池泉回遊式庭園,也是平安神宮真正的精華之所在;由明治至昭和時期的名造園家7代目小川治兵衞就近引琵琶湖疏水的水入池,窮20年以上之力的所打造,現已被指定為國家名勝。神苑佔地甚廣,共約一萬坪,從東、北、西三面包圍著神宫。其中又分為南、西、中、東四神苑,各佔有1700, 1500, 1300, 5500坪,而以東神苑的面積最大。 『春之神苑』 平安神宮神苑的精彩之處,在於春櫻季節。其時神苑中處處開滿櫻花,是京都有數的賞櫻名所之一。神苑中以入口處附近集中在南神苑的150棵「八重紅枝垂櫻」聞名,也遍布於東神苑的棲鳳池四周。另外還有彼岸櫻、染井吉野櫻、緋櫻、山櫻、裏櫻、寒緋櫻等20多種,總數約在300棵左右的櫻花樹。 曾獲得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唯美主義名作家谷崎潤一郎在他二戰時的代表性名著「細雪」中描寫了許多平安神宮神苑絕美的場景。書中描寫四姐妹們仰望垂枝紅櫻時贊歎的神情,長著菖蒲的白虎池,在蒼龍池的臥龍橋落下水影,在棲鳳池東的茶室茶飲,在泰平閣的橋欄邊餵緋鯉⋯⋯神苑風情,幾乎都鉅細無遺地搬上了小說的舞台,接著又三度被拍成電影,六度改编成連續劇,以及無數的舞台劇,遂使得神苑的紅枝垂櫻聲名大噪,擧世皆知神苑之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小說「古都」中也曾盛讚唯有南神苑的紅枝垂樱,才能代表京都之春,書中曾說這裏的櫻花馬上就能讓人變成春天。經過了兩位大文豪的認證加持,神苑的「樱」名更火了。 從神苑入口進入神苑後就是南神苑,從朱紅廊框内放眼望去,盡是花枝招展,開得燦爛的八重紅枝重樱。
其花容之盛,可以「爭先恐後」四字來形容。 在南、西、中、東四神苑中,八重紅枝重樱大多分佈在南、東兩神苑,尤其集中在水池較少的南神苑中。 粉樱伴著朱牆,繽粉遍灑,古典要不浪漫也難。 東神苑棲鳳池畔的八重紅枝垂樱,以棚架支撑著,以免垂枝過長過重,垂進池中。 紅樱棚頂春意鬧 春心垂枝花爭艶,池塘倒影入眼簾。 東神苑是平安神宮最棒的景點,除了廣大的棲鳳池之外,優雅的泰平閣(橋殿)跟古典的尚美館也是打卡景點,藍天白雲粉樱搭配優雅的建築與倒影,堪稱平安神宮絕景。 從東神苑的泰平閣上,框攝對岸被櫻花所擁抱、載浮載沈浮在栖鳳池水面上的尚美館,是平安神宮櫻花季節最經典的必拍場景。 垂櫻框中的尚美館,仙氣滿棚。
一抹晨曦,讓嬌無力的八重垂樱,静静的流淌在泰平閣上。 每年四月上旬的樱花季,神苑會舉行期間限定的夜櫻觀賞活動和賞櫻茶會。另外,還可以從池塘邊的茶屋裏悠閒地觀賞櫻花。東神苑晚間還會舉辦四天的「紅枝垂櫻夜櫻音樂會」(紅しだれコンサート),它有一個唯美的名字叫「櫻音夜」(Cherry Blossom Sound Night at Helian Jingu Shrine)。 泰平閣上,擠滿了如痴如醉的粉絲群,可説「站」無虚席,人氣爆頂!
在醉人的音樂中,欣賞棲鳳池畔燈光烘托出的尚美館和八重垂櫻,和它們印在水面上的倒影。今夕何夕,良辰美景,似幻且夢,此曲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這個年度的賞櫻盛事,總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櫻迷跨海朝聖。 『秋之神苑』 漫步在南神苑的平安之苑裏,踏著碎石小徑,閲讀木牌俳句,何等寫意。平安之苑收集了竹取物語、伊勢物語、古今和歌集、枕草子、源氏物語等平安文學中登場的180多種植物,觀賞之餘,令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平安時期,思古幽情,由然生起。 南神苑的最南邊置放著一個日本最古老的電車的車廂。該電車利用琵琶湖之水力發電來䳼動,於明治28年 (1895年) 由京都電氣鐵道開始啓用,到昭和36年 (1961年) 廢止。
深秋裏,南神苑平安之苑的平安池一片平安祥和。 南神苑的紅楓當道,蒼松和杜鵑都是配角。 西神苑白虎池西側有個出島,東北側有片神苑唯一的瀑布,西南邊的築山上還有一座茶室「澄心亭」。池中遍布睡蓮和河骨,岸邊種植有約200種、2000株的菖蒲。初夏時開滿了紫色和白色的菖蒲花,迎風搖曳生姿,景色非常怡人。睡蓮和黄色的河骨花,也都十分出色。可惜楓紅時花期已過。 西神苑中白虎池,秋來楓葉紅滿枝。夏日遠颺花期過,菖蒲睡蓮不當時。 中神苑裏蒼龍池上除了遍布睡蓮外,以杜若取代了岸邊的菖蒲,亦只在初夏時開白色的花。 中神苑裏蒼龍池,秋來楓葉紅滿枝,夏日遠颺花期過,杜若睡蓮不當時。 中神苑蒼龍池的秋色蒼茫寂寥,唯有丹楓一枝獨俏。 蒼龍池旁的楓開始醉了,悄悄地抹上了胭脂,一片紅通通。只見: 蒼龍池上晚楓紅
片片相思舞秋風 但有一朝紅褪去 畫中眷戀轉頭空 中神苑蒼龍池上的臥龍橋用來銜接北池岸以及池東側的珊瑚島,乃是浮橋而非實橋。它是造園師小川治兵衞以橋石攞設之形似而命名的。他採用的踏石是白川石,據説是利用當年豐臣秀吉建造三條和五條兩座大橋的橋墩所切割而成的。 火鳳凰似的老楓遮蔽了蒼龍池的水面。
水從蒼龍池湧向了較低的棲鳳池,潺潺而流,不舍晝夜。 一楓當關,萬水莫急。 東神苑的棲鳳池,在神苑所有的池中面積最大,亭台樓閣,最為完備。天光倒影,自成一畫,景色也最為秀麗。池中有鶴、龜二小島。環池皆以八重垂枝紅樱圍繞,偶有丹楓點綴其間,春去秋來,皆有可觀之處。 東神苑的庭園造景的另一出色之處,乃在借景東山,將背景的縱深延伸至遠山,以致氣象萬千。 尚美館又名貴賓館,很多喜慶儀式在此舉行。春天時垂樱的陪伴帶來了陽光和活力;而秋天裏楓紅襯托下的屋敷則顯得成熟和穩重。畢竟,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儀式之前,只見家屬們在廻廊上忙碌的來回穿梭著。 廊下巫女與家屬相遇,看似為其解惑。這廂諄諄教誨,那廂敬謹受教。
語罷巫女飄然離去。留下的身影、殿堂和秋景,融成一幅出世的古畫。
「泰平閣」又名橋殿,乃貫穿東神苑的栖鳳池,連接兩邊池岸的橋樑。
橋分兩層,下層為長廊,上層為樓閣。
這裏應該就是谷崎潤一郎在小說「細雪」中所描述的四姐妹餵食緋鯉的所在,可惜好景不再。
在泰平閣上,可以欣賞樓台蒼松的倒影,享受「綠樹蔭濃秋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詩情畫意,非常的賞心悦目。 泰平閣橋頭楓争艶 池畔的枯枝,丹楓、石橋、老松皆入畫,一時古意盎然。 啊,終於看到朱門外的世界了。紅框中出現了身著紅裙、走在白沙上的巫女。原來這就是神苑的出口。 「畫框裏的京都-洛東篇」在此先告一段落,欲知後續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孤掌難鳴 臨行見棲鳳池上孤獨的野鴨有感 洛城聞笛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