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威尼斯的百年文藝復興夢想 (上)-運河篇
2020/10/16 08:58:28瀏覽3727|回應4|推薦113

運河的孩子們

我曾是個孩子
但我不是嫡長子
從未感受到關愛的眼神
小小的水鄉山寨版
生就一個「四」字臉
沒有船歌
沒有煙花
也沒有喧嘩
只能自生自滅
一向乏人聞問

世人喜新厭舊
總好推陳出新
惡之欲其死
愛之欲其生
推倒了老碼頭
填平了大運河
也不過是一眨眼的過程

幸好我不是嫡長子
因為沒有榮寵加身
也就避免了失寵後的
五雷轟頂    屍首無存
家道中落後
仍然得以苟存
淡淡地過一生

歲月無情
才告別了青澀歲月
又走過了哀樂中年
竟變成了碩果僅存
蔓草覆徑
滯水難聞
一甲子的委屈求全
都堆積成了全身的皺紋

如今我已不是孩子
但我有一群孩子
為我奔走延醫
將我妙手回春
不管植髮拉皮
還是整腸清胃
多年風雨
幾番折騰
終得撥雲見日
      鹹魚翻身
告别齷齪的不堪
返。璞。歸。真

啊⋯⋯
百載歷劫彈指柔
澄亮如初見初心
我的重生   你的追夢
-感恩!


美國的威尼斯 (Venice),又名威尼斯海灘 (Venice Beach),人口在2019年時有32,773人,是加州洛杉磯市西區靠海的一個混合了觀光休閒、高科技產業、文學藝術,别墅住宅的海濱社區。威尼斯的西南是太平洋,東南是瑪麗娜德爾雷 (Marina del Rey,又譯國王港口),南部和東部是庫爾富市 (Culver City),東北方是洛杉磯市的馬維斯塔 (Mar Vista) 區,北面是聖塔莫尼卡 (Santa Monica) 市。這幾個鄰近的社區自21世紀10年代以來,陸續有大的或創始的高科技的公司進駐,蓬勃發展至今,不啻是北加州矽谷的翻版,所以現在已有矽灘之稱。

威尼斯得天獨厚,觀光資源豐富,以它的運河區,海灘、海濱步道 (Boardwalk or Ocean Front Walk) 、運動公園和亞伯金尼大道 (Abbott Kinney Boulevard) 而聞名於世,海濱步道是一個2哩的步行長廊,有運動器材站、禮品店、餐廳、酒吧等,也充斥著街頭藝人、沙灘運動者、弄潮兒、藝術家和小販等,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觀光人潮,絡繹不絶,週末更是擠得水洩不通。據洛杉磯市公園管理部門的估計,每日平均的遊客約有28,000到30,000人,一年的來客數則超過一千萬人次以上。

美國威尼斯運河

美麗的海灘

海濱步道 

運動公園

來到了洛杉磯西區濱海的威尼斯,就好像掉進了五彩的畫盤裏,到處都是顏色,令人目眩神迷;有的是上帝賜與的,像雪白的長沙灘,蔚藍的大海,高聳的綠棕櫚;

有的是歷史的遺痕,像人工運河的泛碧波光,和河岸五顏六色,古典混合現代的建築组合;

還有那大街小巷裏,到處可見的壁畫,藝術家盡情揮灑,素人努力塗鴉,就連商家藝廊也不落人後,把特色刷寫在牆上,連招牌都免了。這個海邊城巿被塑造成既現代,又古典;似抽象,復寫實的多重影像、豐富内涵,把人都給搞得目眩神馳,忘了今夕何夕,身在何處。

你曾經看過工人把謀生用的老卡車塗抹成這様的酷?像這樣的好之徒,在威尼斯是多如過江之鯽。

還有像這家從1979年營業至今的酒吧 "Roosterfish",位在亞伯金尼大道上,力求在外牆表現自己的特色,十分醒目。

連行人穿越道也是漆得五彩繽紛。

在威尼斯,顔色和空氣一樣重要,居民每天察「顔」觀色,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成了全民的共業。我們不禁要問,是怎樣的風雲際會,歷史轉折,造就了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氣質城市?
這要從115年前一位新澤西州人的夢想說起。

他叫做亞伯金尼 (Abbot Kinney, 1850-1920)。他一生有多重身份,包括煙草商、房地產開發商、環境保護主義者、供水和樹木專家等,但仍以在洛杉磯的「美國威尼斯」(Venice of America) 開發計劃為其一生的代表作,並因此而留名後世。

下面這幅原在威尼斯郵局内牆上的劃時代壁畫 (愛德華比伯門 Edward Biberman 於1941年所作,公有領域) 道盡了他一生的志業和威尼斯最早期的發展。

圖中央可見金尼站在華麗廊柱支撐的拱形門下,這種類型的柱子和拱門遍布整個城市早期的商業建築。在他身後是他最鍾愛的運河、划船 (Gondola) 構成的美國威尼斯 (Venice of America) 風光,划船在時尚、高檔住宅與劇院、博物館和美術館之間的運河滑行。這種烏托邦式的場景代表了金尼一生未完全實現的偉大願景:在美國威尼斯重現義大利威尼斯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榮景。而圖中金尼周圍所呈現的實際城市形象卻悖離了他的初衷理想在他右手邊的是舞廳以及包括雲霄飛車的遊樂場,這代表了「美國威尼斯」在最初的十年中從一個原本被設計為文化綠洲的城市轉變為一個以通俗娛樂為主的海濱遊樂園;在他左手邊的是他過世9年後才迅速發展起來的油井及煉油廠。前台的石油開發商在商量新計劃,而後台的工人正在監視著油井,後面有兩個儲油槽,最後面則有更多的油井。儲油槽前的潟湖刞堆满了開發石油剩下的廢棄物,並覆蓋了金尼鍾愛的運河。工業廢物破壞了海灘並造成了健康危害。儘管如此,輕鬆賺錢的誘惑力使油井能夠持續抽取數十年,直到1970年代,油井最終枯竭為止。這時威尼斯受到污染的痛苦才宣告結束

少年亞伯金尼16歲時到西歐遊學,精通6國語言,並曾在步行旅遊到威尼斯一帶,對水都當地的圓形拱門建築,運河交通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他日後造鎮靈感的來源,也為他一生最重要的土地開發事業,埋下了伏筆。金尼經過了歐洲文藝復興文明的薰陶,終其一生,喜歡文化活動,贊助藝術,倡導閱讀,支持圖書館,並撰寫了很多本書。對於園藝和其他精緻的嗜好,更是有著濃厚持久的興趣。

下為義大利威尼斯的大運河 (蓋帝博物館珍藏,公共領域)

回國之後, 他做過地調查員的工作,後來在紐約以經營煙草買賣而致富,故而有能力在30歲以前環遊過全世界。1880年冬,他從舊金山欲返東部,卻因大雪受阻。因此,患有哮喘的金尼臨時轉往南加州聖蓋博山腳下的療養勝地賽拉馬德雷 (市名) 別墅酒店 (Sierra Madre Villa Hotel) 避寒。當他没有預約而到達時,旅舍已經客滿,結果只能睡在客廳的撞球抬上。想不到居然一夜好眠,而且早晨醒來也沒有出現哮喘症狀,是他有生以來睡得最好的一覺。

下圖為賽拉馬德雷別墅酒店 (Sierra Madre Villa Hotel, 1884) (Curtesy 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 公共領域)

良好的空氣品質賜給他這個神奇的經驗,讓他興起了永久定居的念頭。於是他馬上在附近的帕薩迪那 (Pasadena) 購買了近550英畝的地,造了一個新家,將之命名為「Kinneloa」(夏威夷話,意為「金尼的家」),並開始熱心參與地方的公共事務。後來亞伯又在海邊的聖塔蒙尼卡買下一個可以俯視太平洋的夏日别墅,他1884年與瑪格麗特 (Margaret) 結婚後,遷來聖城,但仍然繼續關注本地的政治和商業發展。

下圖為當年的「Kinneloa」(摘自Wikipedia,公共領域)

1891年時,亞伯和他的合夥人佛蘭西斯瑞安 (Francis Ryan) 買下了聖塔蒙尼卡以南的沙丘和沼澤地。 他們先在這塊地的最北端開發了一個度假勝地,叫做海洋公園 (Ocean Park),包括了碼頭,高爾夫球場,賽馬場,海濱步道和其他度假設施。金尼也說服了聖塔非鐵路公司將其英格塢 (Inglewood) 線向北延伸到這個度假勝地。

後來瑞安於1889年去世,他遺孀的新丈夫將他們繼承的一半權益賣給了一個投資集團,但與亞伯不合,於是他們決定折夥,將土地分割。然而擲硬幣的結果,金尼卻拿到了尚未開發,多屬沙丘和沼澤之地的南半部。在眾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開始在這塊荒蕪之地進行一項龐大的美國威尼斯 (Venice of America) 開發計劃,試圖在洛杉磯縣西區沿海打造出一處獨特的海濱度假勝地,具有義大利威尼斯水鄉的外觀和風情。並希望在吸引了人潮和錢潮之後,也刺激了當地文學、藝術、科學各方面的發展,進一步重現15、16世紀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蓬勃景象,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他在1905年7月4日獨立紀念日舉行了開幕儀式,並向40,000群眾宣布威尼斯市的正式成立。直到1926年被洛杉磯市合併之前,它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城市,而且以金尼的規劃為中心。為了感念他創造威尼斯的精神,現在市中心有一條東西向的幹道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亞伯金尼大道(Abbott Kinney Boulevard),它還是威尼斯最主要、最具有波希米亞 (Bohemia) 特色的商業街道。

下圖為開幕當天威尼斯市中心人山人海的盛況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珍藏,公共領域)。

在開發初期,他先挖了幾哩長的運河收集沼澤地的水棑到海裏,然後在運河岸邊及附近蓋了大量的住宅。

下圖為金尼的騾馬團隊於1904年開始進行運河的挖掘工作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珍藏,公共領域)。

在用了騾馬團隊土法鍊鋼一陣子後,金尼認為工作進度太慢,隨即又引進了蒸汽動力的挖土機,將威尼斯運河從潮汐沼澤地中疏濬開來 (見下圖,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珍藏,公共領域)。

下圖可見當年的畢宿五 (Aldebaran) 運河一景的明信片 (羅耀拉瑪麗蒙 《Loyola Marymount》大學圖書館收藏,公共領域),兩艘划船 (Gondola) 在運河上徐徐前進,遠山近橋,風景如畫。金尼一共開鑿了7條運河,此運河乃以天體命名的三條運河 (Aldebaren, Altair and Venus canals) 之一 ,金尼一共開鑿了7條運河。

下圖的划船 (Gondola) 和船夫 (Gondolier) 都是從義大利威尼斯進口而來 (Courtesy of the Metro Transportation Library and Archive,公共領域)。船夫還會用義大利文唱著義國浪漫的船歌。

下兩圖為今天在義大利威尼斯可見的划船和船夫。

下圖 (羅耀拉瑪麗蒙 《Loyola Marymount》大學圖書館收藏,公有領域) 可見當年的美國威尼斯的高級住宅區 ,綠樹紅瓦,青草如茵,河道寛闊,風光迷人,比諸義大利威尼斯的只有紅牆綠水,更勝一籌,可惜今天已被填平,只餘格局較小的南運河部分。

各運河到了市中心,匯集成一個潟湖 (Lagoon),成為一張交通網。下圖 (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珍藏,公共領域) 顯示出了1905年7月4日美國威尼斯開幕時,洛杉磯的紳士淑女們,冠蓋雲集、衣香鬢影地出現在潟湖邊的熱鬧場面。

下圖為後來植表有成,高級住宅俱備的潟湖區,景色怡人。遊客可以在此乘著划船循著運河遊覽這個具有波希米亞 (Bohemian) 風情的水都 (羅耀拉瑪麗蒙 《Loyola Marymount》大學圖書館收藏,公共領域)

亞伯金尼在整個海濱遊樂園周圍,建造了一條長2.5哩的迷你鐵路,由蒸汽動力的小火車於軌道上運行,連結了威尼斯市内所有的重要景點,包括運河區和遊樂區等。起初小火車是用來載有潛力的買家到偏遠的郊區住宅,但由於它太受歡迎了,馬上成為招徠觀光遊城的主要賣點。

下圖為小火車行經城中心的情景 (羅耀拉瑪麗蒙 《Loyola Marymount》大學圖書館收藏,公共領域)。從洛杉磯市中心和聖塔蒙尼卡搭乘電軌來威尼斯市中心後,就可以換搭小火車或運河遊覽全威尼斯市。

威尼斯小火車路徑一覽圖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地圖部門珍藏,公有領域)。

在潟湖附近,威尼斯小火車也會爬橋過運河 (摘自Wikiwand, 公有領域)

金尼在市中心到太平洋之間建造了一條長1,200呎長的遊樂園碼頭,上面設有雲霄飛車、禮堂、帆船餐廳、舞廳和水族館,還修建了一個龐大的室内温水游泳池兼澡堂 (Bathing House)。

下圖 (洛杉磯共公圖書館數位典藏,公有領域) 為遊樂園碼頭全盛期 (約1930年) 的俯瞰全景。為了保䕶碼頭不受海浪衡擊,最前端還建了防波提。

下圖為威尼斯海灘遊樂園碼頭的入口處,前面擠滿了人群 (Courtesy of USC Digital Library, 公有領域)。

下圖 (Courtesy Pepperdine University Digital Collections, 公有領域) 為1907年時固定停靠在威尼斯遊樂園碼頭邊的卡布里歐帆船餐廳 (Cabrillo Cafe)。

吸引年輕人的雲霄飛車在全盛時有3座。兩座在在碼頭上,一座在潟湖旁。下圖是雲霄飛車《穿雲競賽 Race Thru the Clouds 》的入口處,位於潟湖之旁 (USC Digital Library,公共領域),是西海岸設立的第一座雲宵飛車。

下圖 (Courtesy of Calisphe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公有領域) 為舞廳 (Dance Hall):

下圖為室内温水游泳池 (Venice Plunge)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數位典藏,公共領域),當時是西海岸最大的一座。

亞伯金尼在潟湖和碼頭之間的温我得街 (Windward Avenue) 建造了一條長帶狀仿義大利威尼斯建築的拱形商業街,兩旁是三層樓酒店,中有遊戲場連接。並聘請了藝術家費利克斯皮亞諾(Felix Peano)設計建築物的立柱 (見下圖,摘自Wikiwand, 公有領域),展現了義大利威尼斯的風格,尤其是受到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影響下的華麗特色。

費利克斯皮亞諾當年所設計廊柱有一部分仍保留到現在。可以看出柱頭用了幾張臉作装飾,有男有女;其中之一是以亞伯金尼為模特兒的。

如果拿亞伯金尼的城中心建築與下圖 (摘自 Wikipedia,公有領域) 的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作比較,乍看之下,是否有幾分神似?

下圖為今日美國威尼斯的市中心一景。温我得街 (Windward Avenue) 兩旁的建築仍有不少圓形拱門存在。

在1905-1929年之間,美國威尼斯共有13條運河 (見下圖,摘自 Wikipedia, 公共領域)覆蓋的面積大約是今天的三到四倍。處處有水道相通,拱型橋架於上,摇船穿梭其間,河邊遍布高級住宅别墅,頗有水鄉風光,引人興懷古之幽情,彷彿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

遊樂園、碼頭、舞廳、商場等投資項目的一炮而紅,並没有讓金尼停下腳步,他仍然在經營上求新求變;再加上20世紀初期興起的「紅車」有軌電車也鋪設到此,遊客大多從洛杉磯和聖塔蒙尼卡乘坐太平洋電力鐵路的「紅車」電軌到此,再換乘美國威尼斯小火車和划船遊覽全鎮。除了海濱遊樂場外,威尼斯長長的緩坡海灘上也供應了小屋和帳蓬可以租用。新奇混合古典,再配合交通的便利,帶給了這個郊區小城人潮和繁榮,造成居民快速增加和周末觀光客的湧入。至此金尼輕易地擄獲了世人追求新穎事物的好奇心,也因此帶動了威尼斯的快速成長,在1910年時,人口從原來的3千增加到1萬以上;而在週末時則因吸引了觀光客的人潮,暴增至5萬甚至於15萬左右,到處人滿為患。當時它被認為是太平洋沿岸最好的遊樂設施,並賺了可觀的利潤。

洛杉磯的「紅車有軌電車 (類似下圖所示) 

在金尼的遊樂園剛上軌道,正要欣欣向榮之際,競爭開始出現了,而且越演越烈。先是金妮的老搭檔亞歷山大弗雷澤 (Alexander Fraser) 眼看著威尼斯的海濱遊樂場碼頭的成功,也在北邊的海洋公園 (Ocean Park) 建造了一個豪華的遊樂碼頭叫作「百萬碼頭」 (Million Dollar Pier),在1911年開幕。另一家用查爾斯立克斯 (Charles Licks) 建造的立克斯碼頭 (Licks Pier) 也在百萬碼頭旁的海軍街 (Naval Street) 開幕。各種新的舞廰賭場和樂園,紛紛加入搶食這個市埸的行列。亞伯金尼面臨對手,也絞盡心思,全力應戰。他甚至請來了飛行員在海灘上進行空中特技表演,以招徠顧客。可惜他不幸於1920年因病過世,不只没有完成他的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等願想,而且從此遊樂園碼頭、運河等美國威尼斯 (Venice of America) 的核心設施也走上了快速没落的道路。

亞伯金尼過世後6週,遊樂園碼頭慘遭祝融吞噬,付之一炬。雖然金尼的後人很快地重建並擴大其規模,但是就在同時,全美頒行了禁酒令-自1920年至1933年止,全國禁止生產、進口、運輸和銷售酒精飲料的憲法禁令。因此嚴重地影響到碼頭生意的收入,地方政府的税收來源也大量流失,居民失業大幅增加。威尼斯的道路,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急需維修和擴建,以跟上20年來不斷增長的人口。迫於現實的需要,威尼斯的居民終於在1925年投票通過被併入洛杉磯市。同年,小火車系统也被勒令停駛拆除。

在合併後,美國威尼斯運河受到了衛生部門的嚴格審查。因為缺乏系統性的水循環,使得水變得混濁和惡臭,當局認為有必要將7條死水運河先行填土造路,以利市區規劃。當時因為石油的大量開採和汽車的普及,到處都展開造路,所以一時之間,這些無用卻有害的運河成了公路交通的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後快。經過曠日費時的3年法庭之戰,加州最高法院最後判决主廢者勝訴,所以大部分運河 (7條) 於1929年被填滿鋪平,為道路騰出了空間。

這些消失的運河主要被以下道路所包圍:亞伯金尼大道 (Abbot Kinney Boulevard),太平洋街 (Pacific Avenue),温我得街 (Windward Avenue) 和威尼斯大道 (Venice Boulevard)。洛杉磯市將這7條被摧毀的運河更名為普通馬路如下:

1. 珊瑚運河 (Coral Canal)-現為大街 (Main Street)
2. 卡布里歐運河 (Cabrillio Canal)-現為卡布里洛街 (Cabriillo Avenue)
3. 金星運河 (Venus Canal)-現為聖胡安街 (San Juan Avenue)
4. 阿爾得拜倫運河 (Aldebaren Canal)-現為市場街 (Market Street)
5. 獅子運河 (Lion Canal)-現為溫我得街 (Windward Avenue)
6. 阿泰爾 (牛郎星) 運河 (Altair Canal)-現為阿泰爾街 (Altair Street)
7. 大運河 (Grand Canal)-現為大林蔭大道 (Grand Boulevar)

以前運河匯集的潟湖也在1929年被填平,今天已成圓環,叫做温我得圓環 (Windward Circle),運河被填為道路後,有多條路通達至此。再西經温我得街 (Windward Avenue) 連接市中心及海灘,變成了一條有名的、可懷舊兼打卡的歷史之路。

下圖中為格蘭大道 (Grand Boulevard),也就是以前的大運河 (Grand Canal)。右上角為温我得圓環 (Windward Circle),也就是以前的潟湖 (Lagoon)。從格蘭大道的寛敞可以想像大運河以前廣闊的模樣。

1929年左右,石油公司在在華盛頓街以南的威尼斯海灘發現了原油,於是在兩年之内,大量 (最高逹450個) 的油井和提煉廠在海岸線建起,鑽井廢料堵塞了剩下的運河水路,這些油井成了破壞環境的龐然大物。帶给居民的只有少數地主獲得少量現金的補償,毫無建設上的回饋或文化上的建樹。油商交了大量的税金給洛杉磯市府,市府收了卻拿去幫助城中區的居民 (因為票多),很少想到正在受苦、受污染,水深火熱中的的威尼斯。當時正處大蕭條 (The Great Depression) 時期,經濟非常的不景氣,有收入總比零收入好,所以抗議的聲音非常微弱。最後油井逐漸枯竭,大部分都在1970年代封頂,而海灘上威尼斯館附近的最後一口水井則在1991年封頂折除,把海灘還給了大眾,終結了一場長期的惡夢。

1932年時威尼斯海灘的油井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公共領域),一片烏煙瘴氣,醜陋至極。

威尼斯於1925年併入洛杉磯市之後,因爲市的法律明令禁止週日跳舞和賭博,所以碼頭觀光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接著,1929年開始為期10年問的大蕭條,使威尼斯的遊樂園業務遭受嚴重的損失。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後,宵禁的限制,更使遊樂園的收入一落千丈。好不容易等到1945年勝利後,本期待著景氣回升,重啓往日榮景的遊樂園卻希望落空。洛杉磯市的公園部門堅決不肯續約,因為這會干擾了他們擴大海灘和拆除所有人造碼頭的總體計劃。最後在1946年,威尼斯海灘遊樂園碼頭全部被拆除一空,淨灘還於民,40年的狂歡繁華夢於焉落幕。

因為缺乏洛杉磯市府關愛的眼神,到1940年,殘存下來的運河已經失修,人行道也殘破不堪,狀況持續了40多年。其間由於缺乏資金,對環境的關切以及關於誰應承擔經濟責任的爭執,許多運河修復方案均告失敗。一直到了1992年,運河才決定在政府及居民平均負擔經費的前提下進行了翻新;承包商疏濬了河道以符合中間5呎、兩側1.5呎深的標凖,也修建了新的人行道和牆壁,架上了新的橋樑。整修之後,運河於1993年重新開放,現存只剩6條:東西向4條,南北向2條。如今已然重現往日水鄉之風采,另外再注入現代的元素,氣象一新,景色宜人,成為該市理想且昂貴的高級住宅區。近年來也有科技新貴遷入,加速了社區的翻新

由上圖和下圖中清晰可見疏濬後的河道中間深5呎,兩側淺 (1.5呎)。不過由於海沙的繼續沈澱,定期的清除是必要的。

今日的威尼斯運河區已蜕變成了一個環境幽雅的高級住宅社區。

僅存的6條運河周圍的住宅區於1982年被列入《國家歷史古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近年來,許多老房子已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新工程,並且建造了許多大型的現代房子。威尼斯也成了時尚名人聚居的所在,如茱莉亞羅勃兹 (Julia Roberts) 和尼格拉斯凱吉 (Nicholas Cage) 便是。 2016年威尼斯的平均房價是2.439百萬美元,還以每年20%的增幅繼績成長中。運河區的豪宅則以5百萬美元起跳,價值千萬的比比皆是。

為了固定維持運河水的清澈,海水通過瑪麗娜德爾雷 (Marina Del Rey,意為國王的航道) 港口航道防波堤中的閘門進入巴隆那潟湖 (Ballona Lagoon) 和大運河 (Grand Canal),然後在華盛頓大道處進入運河區。閘門設有定時開關,在退潮時打開以反方向排乾大部分運河内的水,然後在漲潮時新的海水經過閘門進入,將運河填滿後再關閉閘門。更新後的海水在運河存留約3天,接著再重複進行海水替換的過程 (如下圖所示)。如此可以確保水質的乾淨稳定,没有異味,尤其是在夏季。

【威尼斯運河閘門及閘内的巴隆那潟湖 Venice Canal Gate and Ballona Lagoon】

退潮排水時的運河水位很低。

漲潮換水後的運河生機盎然。

[威尼斯運河區 Venice Canal Historic District]

今日的運河區大致由4條馬路圍起,即東部的 Eastern Court,南部的 Court A,西部 Strongs Drive 和北部的 Court E。包括了四條東西運河(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和謝爾曼運河 Sherman Canal)和兩條南北運河(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和大運河 Grand Canal)。

下圖可見與南威尼斯大道 (South Venice Boulevard) 交會的大運河 (Grand Canal) 的源頭,通過前方大道下的涵洞就進入了運河區。

巧遇洛杉磯市騎警巡邏路過運河區,他們好像只有周末時才會出動,給運河加添了古老的風情。

來訪了很多次運河,有時陰,有時晴,而且南加州海岸的天氣一早常是雲霧罩頂,陰陰沈沈的,一直要到10點左右,才會漸漸散去,此時陽光開始露臉,帶來一番燦爛景象。由於明暗色度的轉折,會造成景色大不相同,漫步其間,感受亦是有别。晴天時分色彩耀眼,陰天時刻輪廓清晰,黄昏時候光線柔和,運河的景物置於其中,會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風情,值得一看再看,流連忘返。

運河區的步道自下圖此點 (位於南威尼斯大道 South Venice Boulevard 和大運河 Grand Canal 的交會處) 開始。

清晨天上的積雲尚未散去,沿著大運河 (Grand Canal) 旁的步道向南悄悄地走入了運河區。

先來到了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左) 和大運河 (右) 的交會處,天剛破曉,除了衝浪的人外,社區仍在睡夢之中,尚未蘇醒。

東望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浮橋倒影,相映成趣。

在大運河上繼續往南走,各家小船,懶洋洋地停在自家岸遑。

來到了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 (左) 和大運河 (右) 交會處。

一棟海洋色彩繽紛,童趣盎然的現代童話屋就矗立在交會處的東南一隅。

還有一艘當地非常有名粉紅火鶴船。

太陽突然露臉了。

逆火鶴船更清晰地印在運河上,和本尊上下交疊,一片粉紅,非常漂亮。

大運河 (Grand Canal) 色彩鮮艷的現代化住宅,碧波倒影,相看兩不厭。

今年的萬聖節有病毒來亂,雖然《不給糖就搗蛋》活動已經取銷了,但是運河區的精靈仍準備好要出來伺候遊客。

從標語可見這位居民也響應 BLM (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 的運動。

左邊的大運河 (Grand Canal) 和右邊的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交會

沿著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往東走,一路上仍然水止樹静。 

這座造型復古的水泥橋 (下兩圖) 是南北貫通運河區的戴爾街 (Dell Avenue) 之一部分,可以單向通行汽車,是運河區居民對外聯絡的主要幹道。

信步走在河岸上,欣賞這些綠蔭水湄的現代豪宅,物以稀為貴,它們可都是市值千萬美元以上。

下面這個勸世警語令人莞爾:《對你的子女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決定你的養老院要住那兒》,代表了這家主人的心聲。

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來到了最東面、南北向的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雲層漸漸薄去,天光漸漸亮了起來。這家主人的登船平台有椅可以促膝聊天,賞風追月;也可以臨淵羡魚,逍遥自得,真懂得享受人生。

在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橋上北望。

在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橋上南望。

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和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交會處

西望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上的威尼斯運河 (Venice cannals) 標幟。 

在北端南望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Court D 是夾在卡羅爾運河 (Carroll Canal) 與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 之間,也是最北的一塊河區。

下圖為 Court D 的入口。房子正面臨河,可以上下船;後面則有車庫,可以開車由此進出。

由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岸邊西望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 

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和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 交會處。雲層漸開,天光照水,棕櫚婆娑,倒影重重。人在其中,彷如置身仙境。

Court C 是夾在林尼運河 (Linnie Canal) 與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之間,也是居中的一塊河區。

下圖為 Court C 的入口。房子正面臨河,可以上下船;後面則有車庫,可以開車由此進出。

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岸邊西望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Court B 是夾在豪蘭運河 (Howland Canal) 與謝爾曼運河 (Sherman Canal) 之間,也是最南端的一塊運河區。

下圖為 Court B 的入口。房子正面臨河,可以上下船;後面則有車庫,可以開車由此進出。

謝爾曼運河 (Sherman Canal) 岸邊北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天光水色,疊橋重影,是運河區最夢幻的景點之一。

東部運河 (Eastern Canal) 岸邊西謝爾曼運河 (Sherman Canal) 

最後來到了運河區的西南角,這是一般遊客賞景的終點。從此大運河 (Grand Canal) 直線向南,寛度也越來越大,直奔海口的閘門而去。

出了運河區,變寬了的大運河 (Grand Canal),在陽光普照和遠方的聖塔蒙尼卡山脈的背景襯托下,特别亮麗耀眼。

和威尼斯海灘平行的大運河 (Grand Canal)

退潮換水時,水從大運河 (Grand Canal) 流到了巴薩那潟湖 (Ballona Lagoon),閘門遥遥在望,出了閘門就是海口。 

陽光普照下的運河】

以上有系統地介紹了運河區的全貌。現在再來欣賞陽光下運河的千姿百態。

晚霞裏的運河

【威尼斯運河佳節化装船遊行 Venice Canal Holiday Boat Parade 】

化装船遊行在每年12月的第2個星期日,下午3點至夜晚舉行。4年前12月的一個下午,我作了威尼斯運河的不速之客,卻巧遇了這個小小的驚喜。

左鄰右舍組成了這個假日摇滾合唱團,默契雖不足,但歡樂氣氛卻一百。

小心,水炮來了!

橋上的啦啦隊

剛開始很有秩序,到一半就隨興了。

橋洞不是很高,限制了化裝船的高度。

小漁船載著大白鯊。

威尼斯歷史博物館的船連老東家金尼老先生都請出來了。

聖誕老人帶著北極熊母子來求救,拜託不要再讓地球暖化下去了。

天色漸暗。

夜行忍者登場。

朦朧中滑行的歡樂船隊。

是仙女,或是精靈?

夜深船遠,寂静無風;小橋燈影,水面相逢。

但願同入夢⋯

【運河區裏的嬌客】

運河挖掘一百多年來,引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生態。如何保䕶這些大自然的活寶貝,包括了下列的燕鷗 (Tern)、黑鴨 (Coot)、白鷺 (Egret)、蒼鷺 (Heron)、雁鴨 (Wild Duck) 等,一直是過去數十年來活化運河的行動中所爭論不休的重要課題。地區居民協會也無時不刻地觀察它們的動態,檢討改進,以維䕶它們的的生存空間,期能保持一個和諧平衡的環境。

獨樂樂,

不如眾樂樂。

老僧入定般的白鷺,想是正在物色它在運河中的早餐。

夕陽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結語]

來到西海岸的南加州已過35寒暑。我們在此成家立業,養兒育女,落葉生根,花開結果,一瞬之間,歳月總是不饒人。曾在晨㬢夕暉中,悄悄的來此探訪,目睹這些居民,和威尼斯運河一同走過精彩的一生。如今他們多半也已優雅老去,熱鬧離身。以前推著小孩出來散步,現在牽著狗狗出來蹓躂。偶而可見有些老屋正在大興土木,改頭換面,也許屋主已經易人,也許日久需要更新。然而不管房子如何現代,仍舊保持與四鄰和諧同調,絲毫不顯突几之處。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桃花源之所以能克服重重關卡,歷劫餘生,全得力於人們的共同守䕶,團結一心,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今塵埃已然落定,每個人都能夠佇立在運河橋上,共看鴨潛魚游鷺飛,同聽鳥叫蟲鳴蛙躁,萬物自由自在,各得其所,這些才是真正的永恆。此刻有人應會想起:

"We all had our HEY DAY in Venice Canals" (我們都在威尼斯運河渡過了最美好的時光)

鉛華污垢皆已洗盡,威尼斯水上人家的風光明媚,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LONGLIN1&aid=151418721

 回應文章

重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29 00:19

沒想到美國也有威尼斯, 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

格友介紹的很詳細, 從其歷史的脈絡到如今現代的面貌皆詳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圖文並茂, 謝謝分享!

洛城聞笛 (洛城火起時)(YUNLONGLIN1) 於 2020-10-29 09:12 回覆:
謝謝重陽的来訪及廻響。一百多年來,威尼斯一直在奮門,想找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雖然它已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但因行政上隸屬於洛杉磯市,所以不能自由地像聖塔蒙尼卡市一様,把自己的城市定位的非常清楚明確。我們祝福它的明天會更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作家
2020/10/20 02:08

你是很優質的作家,讓人欣賞文章卻不至於沉重。

運河,各式各樣的橋,各種水禽,非常休閒寫意。

火鶴船好可愛,除了顏色和頭部,和天鵝差不多。

洛城聞笛 (洛城火起時)(YUNLONGLIN1) 於 2020-10-20 09:06 回覆:

那裏,那裏,多承您的關照,從San Antonio到LA,相距何止千哩,相逢UDN,自是有緣,還蒙留言,更是我的榮幸。

這個世上的净土越来越少了,我們都只是過客,享受了它,體驗過它,應該珍惜它,呵護它,然後静静地離開,讓它回歸自然,還諸天地。這是我一向低調地遊山玩水的態废,只不過有時在心領神會之餘,急著和格友分享,不免小題大作一番,請大家再臥遊一次。其實山水有靈,親炙之,我幸;錯失了,我命,日升日落,地球照樣運轉,青山不改,绿水仍在,山水都在我們胸壑之中。這様子對待它,就不會牽腸掛肚,也不會有所謂《報復性旅遊》、《偽出國》的怪事出現。

本以為我家每天晚上的三道菜對於空巢長者已經太過奢侈,想不到拜讀了您的居家兩岸小吃全席之後,才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何况美南食材的取得遠遠不如美西的容易,除了羡慕之外,還是佩服。因為久被禁足,無缘外出,焉得嚐遍如此家味,才算得上幸福。盯著那些圖片猛看,也是聊勝於無。請繼續精進您的手藝,莫教它失傳了。敬祝 家居愉快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棒
2020/10/18 09:17

您是聯網 排名 前兩名的作家

認真 文 圖 音樂 篇篇的這麼棒

真是太感激 您的 認真 用心 👍


洛城聞笛 (洛城火起時)(YUNLONGLIN1) 於 2020-10-18 13:44 回覆:
謝謝 tzi 的謬獎。其實我在UDN的資歷很淺,是在2018年才開的店;不過短短兩年內從諸位前輩先進的傑作裏觀摩受教了不少訣竅,深感獲益良多。而且因為學然後知不足,自覺仍需要改進的地方實在不少,希望格友先進能繼續鞭策斧正,是我最誠摯的希望。

大概是我所受的科學訓練太深了,遇事喜歡刨根究底,並急於把來龍去脈和大家分享,常常導致長篇大論;也許害得有些讀者必須忍受我的嘮叨,在此向大家致歉,也感謝所有的包容和耐心。以前常常「小題大作」,以致於案牘勞形;近來則開始嘗試「大題小作」,一個母題分割成2個以上的子題,但願如此能減輕讀者的負擔,也較能聚焦。希望這個小小的努力,您能看得見。

秋老虎來了,疫情將再起。大家都在苦中作樂,鬆懈不得,不教病毒有可乘之機。讓我們相互打氣,願烏雲早日散去,明天就會晴空萬里。祝平安 如意 體健 心怡

和煦秋陽(丟吧 ,被嚇到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18 02:04

這一篇    我用了20分鐘    仔細研讀

讓人心嚮往之    以後有機會    一定要去拜訪一下

謝謝如此用心地分享

洛城聞笛 (洛城火起時)(YUNLONGLIN1) 於 2020-10-18 15:01 回覆:
哇,「台上20分鐘,台下7宿功」,謝謝秋陽耐心的看完拙文,不枉多日來在iPad上的比劃,已經夠本了。

當我踏上 Windward Circle 的人行道上時,昔日的潟湖就宛如在腳邊,心情是悸動的。歷史的遺蹟,總是會讓你隔著時空,和古人聯結,浮起那一對對情侶,男頂禮帽穿著紳士,女提綉袋裝扮淑女,來此參加盛會的景象。走在昔日運河、今天的街道上,徬彿聽得見 gondolier 高吭的船歌,乘風而來,繞耳三匝,令人恍神而久久不能抽離。接觸歷史的感覺是如此的微妙,這要親臨現場,才能體會得到。

運河區裏無聲無息,萬物自得,而鴨潛鷺飛時,小小的作響,就會劃破一空的寂靜。Weekdays 來訪最好,沒有其他遊客干擾,可以專心地安步當車,散步詠涼天。

下篇將繼續介紹威尼斯的藝術風情和海灘特色,敬請期待。祝 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