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31 09:00:16瀏覽3709|回應4|推薦77 | |
[對百濟寺的禮讃] 藍天白雲,老樹黃花;楓红勝火,江山如畫。 千年滄桑,萬里京華;立足湖東,放眼天下。 百濟寺山號「釋迦山」,位於金剛輪寺以南,車程約25分鐘。是湖東三山中最古老,也是命運最坎坷的寺院。始建於七世紀初,歷經多次兵凶戰火劫難,屢仆屢起,終能浴火重生,從廢墟中站起來,成就了今天屹立琵琶湖之東的一方名剎勝蹟,令人不得不讃歎其生命力之堅強而為之肅然起敬。今天它也因遍植楓樹 (約5000株),而成為一座有名的紅葉名所,入選為「日本紅葉百選」之一。在一年四季裏,百濟寺的容顏會有不同的變化,春櫻,夏綠,秋楓,冬雪,千姿百態,各有特色,所以又被稱為「百彩寺」。 [交通] [境內一覽圖] [緣起] 聖德太子像(菊池容齋畫,公有領域) 聖德太子像曾登上舊版日幣10000圓的封面,由此可見其歷史地位的重要性。
相傳某日聖德太子與惠慈大師路過琵琶湖東,夜宿於八日市太郎坊山 (接近今天的東近江市) 的山麓。連續幾晚他們都看到東面的山中發出一道神秘而不可思議的瑞光。一早他們追蹤後發現,光源來自一株巨大的杉樹,而且上半部的杉木已從奇光湧出之處折斷。他們又目睹許多山上的猴子圍繞在樹旁以果物膜拜。太子不禁嘖嘖稱奇,視之為靈木,恵慈大師指示太子將上半部的靈木刻成一尊十一面觀音像,送往百濟國的梵閣「龍雲寺」供奉,向東安置;而將尚活著的下半部杉樹整株杉連根就地雕製成一尊十一面觀音 (被命名為植木觀音),並建造了一座佛堂來供奉祂,向西安置。兩座源於同樹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蕯像自此遠隔八百公里遙遙相望,成就了「同木二體觀世音菩薩」的佳話,這就是百濟寺建寺的初始。當初建寺時係以百濟國的龍雲寺為依歸,所以將來寺名定為「百濟寺」。巧合的是,百濟國與百濟寺同樣地位於北緯35度,一切皆冥冥中自有安排的了。
百濟寺首見載於史料是寬治3年 (1089年),所以聖德太子建寺的傳聞並未得到證實。但從寺名看來,很有可能這個寺院最開始是作為(朝鮮) 東渡氏族的宗寺。平安時代以後,百濟寺和近江國的其他寺院相同,都受到比叡山勢力的影響,成為天台宗的末寺,而有「湖東之小叡山」或「天台別院」的稱呼。壽永二年 (1183年),源 (木曾) 義仲在源平合戰大破平維盛時曾於百濟寺駐兵,並獲支援500石軍糧。今天寺內周圍仍有許多城牆的遺跡,可以想像當時兵僧混雜,又是寺院又是城堡的環境。 源 (木曾) 義仲之畫像 (德音寺藏,公有領域) [沿革] 天正12年 (1584年) ,豐臣秀吉之大將堀秀政在百濟寺廢墟上建立起一個臨時的本堂。慶長7年 (1602年) ,百濟寺被賜予146石5斗之領地。元和3年 (1617年) ,再受將軍德川家忠賜予100石之領地。但是隔了很久一段時間,本堂的重建工作並沒有下文。 百濟寺雖然歷史悠久,惜因命運多舛,在湖東三山中又離京城最近,首當其衝,很多國寶級的建築文物在兵凶戰火的浩劫中損失殆盡。所以現存的重要古蹟珍藏數目(如國寶或重要文化財) 比之其他二山,似乎略有遜色。然而三寺之中唯獨百濟寺全寺被指定為史跡,遺址特多,漫步其間,不禁令人觸景傷感,大發思古之幽情。這也算是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吧。 [重要文化財] .百濟寺本堂 [赤門 (山門)] 東近江市指定建築物,建於慶安3年 (1650年)。過去,在江戶時代後期,幕末明治初期,和昭和三十年代曾進行過翻修。平成30年 (2018年) ,進行了第四次整建以紀念新的令和年代來臨。 赤門是百濟寺的山門,漆得和秋楓一樣紅,進入這個山門,徬彿穿過了一個紅葉之門,進入了紅葉的世界。 進入山門 (赤門) 之後,會先通過紅色的極樂橋,可以見到一株高大的株杉,沿著綿延數百米的表參道石堦,穿過楓、杉參差交錯的茂林,到了滿佈青苔的石坦盡頭,左邊有路可通到一個大停車場。繞過停車場東側,拾級而上可進入一扇不大的通用門,便見形勢豁然開朗,踏上一片大而平坦的廣場。左手邊是本坊的喜見院,前方廣場靠山坡處矗立著不動堂與受付所。兩者之間便是庭園「天下遠望之名園」的入口。面向受付所的右側是「表門」,出了表門左拐便有陡峭的石堦往上通往「仁王門」。仁王門後的參道通往後山的平台,平台上就是今天本堂的所在。 進了此門,就進了淨土的極樂世界了嗎? 剛開始表參道兩側的青楓尚在戀棧秋風的輕拂,負隅頑抗,不肯變臉。 走了一陣子後,可以看到參道左側不遠處的紅黃世界。右側前方的小建物是阿隬陀堂。 [天文法華之亂戰士供養塔] 供養塔建在赤門的左側。天文5年 (1536年),淨土宗在「宗教問答」的對決中輸給了日蓮宗 (浄土宗和日蓮宗都是天台宗的分支)。為了抗議裁決不公,比叡山延曆寺的僧兵和宗徒,加上近江大名・六角定賴的援軍,總計動員約6萬人入洛,悉數燒毀京都洛中、洛外的日蓮宗寺院二十一本山,京都法華宗 (即日蓮宗) 的許多宗徒被殺。延曆寺的勢力放火導致洛中大火。造成洛中的日蓮教團的毀滅,宗徒被流放至洛外。此一不幸事件淨土宗方稱「天文法華之亂」、日蓮宗方稱「天文法難」。而此供養塔塔是為了紀念在天文戰爭期間出征的百濟寺僧侶遇難者所建的。 [極樂橋] 過了赤門50米處,便可見一座橫跨《五之谷川》的紅色「極樂橋」。越過了它,就象徵著從「此岸」渡到了「彼岸」。要到極樂世界,先得過此「極樂橋」。 [矢杉] 傳說天正元年 (1573年) 4月8日,信長的軍隊從守山市入侵百濟寺,這些巨杉的葉子掉下來變成了箭,當時出現了很多老鼠將箭撿起來交給百濟寺的僧兵應戰,所以這株尚存的巨杉被稱為「矢杉」。以前還有一座老鼠神社。 參道開始看到有些石垣石堦,青苔落葉,古意盎然。不要小看這些堆砌的石頭,大概都有1400年左右的歲數,承載過多少繁華與滄桑。 隨著山路迤邐上升,楓相也變黃轉紅了。湖東三山的表參道從山門到本堂的距離以百濟寺為最長,也最需要體力。 加油! 爬著老杉林立,紅楓飄落的古參道,看到長滿苔蘚的石垣,以及石垣後古老僧舎的遺址,會深深感覺得到歷史的脈動。不由得想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進了左側的門便是停車場和休息所。拾級而上。左側石坦的上面就是寺務所。 百濟寺的1400年滄桑史 這些市文化財都不展出,無緣得見。必須等待特展。 [通用門] 由此進入喜見院前面的平台大廣場,受付亦在此。自行上山或搭巴士到停車場者都要由此進入。 一覽圖中可見許多長方形塊的分布,代表許多遺址,尤其是西面及南面有著城牆的遺址。可能在中世時期被作為城堡一樣地守護著。 [受付和表門] [南庭] 喜見院前的平台大廣場可往西俯瞰近江大平原,也可作為休憩之所。 [本坊喜見院] 奉祀阿隬陀如來佛 (木立像,高100釐米)。舊的喜見院位於仁王門前不遠的參道南側,元文2年 (1736年) 建成第一年就失火燒毀。次年 (1737年) 移到仁王門下之左側重建。在昭和15年 (1940年) 再移到現在的位置。已登錄為國之文化財。 [喜見院書院] 書院 (左)、不動堂 (中) 和受付 (右) [不動堂] 乃是東近江市指定文化財,奉祀不動明王二童子木像。 書院的背面,正面面對著池塘。 沒有一株楓樹的葉子有相同的顏色。 沈思或沈睡中的貓頭鷹 進入庭園 花園在舊的本坊舊址擴建而成,庭園中巨石群的排列是滋賀縣最大的園石組合。 喜見院書院的正面 [本坊喜見院庭園] 本坊庭園別名「天下遠望之名園」,十五世紀的著名傳教士路易斯.佛洛伊斯 (Luis Frois) 就曾稱它為「地面上的天堂」。乃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池泉迴游式庭園。利用東面山坡當作背景,遍植老杉楓樹蒼松,奇花異草燈籠,配置大而開闊的迴游池塘,加上排列創意變化的巨大岩石,結合成絕美的觀賞式的庭園。江戶時代後期,開始以「鈍穴流」(埋石深、脫俗、韻濃) 的園藝工法來經營這座名園。 傳說建園之初,聖德太子曾為此園發出禱告文:
池塘有許多巨石圍繞著,象徵眾多佛陀菩薩環抱著人間信徒,保佑平安賜福。 在這個寂靜的庭園裏,可以聽到由風吹、樹濤、鳥鳴、水流、魚躍等發出的天籟組成的交響樂。即使萬籟俱寂,仍可感受到生命的聲音。 東面的山坡,植滿了老杉楓樹蒼松,奇花異草燈籠 開始要往上爬了,走向庭園的制高點。 終於登上了展望天下之平台。 庭園此處能俯看琵琶湖東岸的廣濶平原,良田沃野。正前方偏右第一排的近山就是當年聖德太子發現聖光時夜宿的太郎坊山。再極目西望,可看到50公里外綿延不絶的比叡山,就是中間最前方的小尖頂。再往西800公里,就是當年百濟國的國土了。百濟國客居日本人士如惠慈大師者,登此望遠,必定滿懷家國之思吧。 來自百濟國的惠慈大師和聖德太子遠在1400年前就看中此寶地的地理形勢,俯瞰琵琶湖東岸廣大的萬頃良田,與比叡山互為犄角之勢,控制進出京畿之要道中山道。他們選擇在此興百濟寺,建「天下遠望之名園」,宣揚佛教,鞏固政基,可以說是「胸懷故土,立足湖東,放眼天下」,實先知也。 滿山遍野的楓紅,如火一樣燃燒起來。 [彌勒菩薩半跏思惟石像] 半跏思惟像,是一種佛像藝術造型,指的是結合了半跏坐姿和思惟相的彌勒或菩薩像。尊像一般左足支地、右腿盤起橫放在左大腿上(半跏),以手支頤呈現出思索狀態(思惟)。通常認為是表現了佛祖苦思人生哲理及至開悟時的情形。此石像座高1.75米,全高3.3米,是本堂內一尊祕佛《金銅彌勒半跏思惟像》(高約27釐米的小金銅佛像) 的複刻放大作品,於平成12年 (2000年) 建立於此,以方便信眾膜拜, 《草積不除,時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人間疾苦,常在我心。 往本堂的方向走,仁王門就在眼前。彩楓的枝葉像鳳凰展翅,低垂下來向來客問候。 此路段較為平坦,也可通本堂。 [仁王門] 位於長長的參道接近本堂的後端,與本堂是同時興建的。門的左右各吊着一隻巨大的草鞋,最初所吊的草鞋只有50釐米長。從江戶中期以後,開始傳出觸摸它們可以健康長壽的說法,而且鞋子越大的話,效果會越好。於是乎,鞋子的尺寸越來越大,直到今天已有3米長。現在每十年更新一次大草鞋,每隻草鞋都需要二個工人從表參道以扁擔抬上來。 經過仁王門前,不妨學學古人,觸摸一下大草鞋祈福,也許可以健康長命百歲。 [力士金剛] 仁王門內有力士金剛鎮守,驅邪避凶,是仁王門的守護神。。兩者相對,力士開口,金剛閉嘴,都穿著草鞋,象徵勇猛、剛健。 [弁財天] 弁財天,又作辯才天、弁才天、弁財天、辨財天等,乃日本神話中的七福神之一,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的女神 (詳見拙文《在那銀色沙灘上-晚秋再訪銀閣寺找到當年的青春》)。 往上,本堂隱約在望。 [本堂] 古樸斑駁,莊嚴典雅。雖歷經劫難,卻一再重生。室町時代三度焚毀,三度重建,後在天正元年 (1573年) 再遭織田信長火攻破壞殆盡。現在的本堂是在江戶時代初期,慶安3年 (1650年) 重建的,以入母屋造風格,檜皮葺屋頂構成,雖有近代建築的特色,但仍保有中世以來密宗佛堂的形式,在平成16年 (2004年) 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原來本堂的遺址位於現今本堂後面,範圍很大。這個遺址的右 (南) 方就是原來五重塔的遺跡。 進入本堂 《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立像》
《聖觀音坐像》
《如意輪觀音半跏思惟像》
《金銅彌勒半跏思惟像》 《阿彌陀如來坐像》 安置於本堂佛壇上,以拼花木板拼成,漆箔、雕眼,長眉、豐頰,顯示出典型的平安後期有名的定朝造佛師之雕刻風格。 本堂大廳 [鐘樓] (東近江市之城市指定建築物) 目前的鐘是昭和30年 (1955年) 的第三代鑄鐘。 第一代在信長侵入時被帶走,第二代(在江戶時代鑄造)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時捐出。
[下乘之碑] 下乘之碑位於本堂附近,是為了紀念知名書法家小野道風到此參拜時到此下轎而立的。小野道風(寬平6年 - 康保3年,894年-967年)是平安時代的貴族・書法家。官位是正四位下・內藏頭。「三跡」之一人。小野道風在摹仿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秀逸」書風,為「和 (日) 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諡號敕書》、《屏風草稿》、《三體千字文》等被視為國寶。其墨跡稱為「野跡」,與書家藤原佐理的墨跡 「佐跡」和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取「權大納言的筆跡」之意),譽稱「三跡」。 小野道風像(菊池容齋畫,公有領域) 『智証大師諡號勅書』(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國寶,公有領域) [特產-百濟寺樽銘酒] 值得一提的是,百濟寺原本以釀造一種特級的清酒「百濟寺樽」而知名。院釀造的清酒總稱為「僧坊酒」,在近畿地區只有四種僧仿酒,而百濟寺樽就是其中之一。在室町時代,這個高品質的清酒專供皇室和幕府享受,是室町文化繁榮的象徵。可是在織田信長攻擊後燒了設備而中斷了。一直要到平成29年 (2017年) 才恢復生產,在444年後終於重新限量地銷售。 勸君更進一杯酒,良辰美景不待人。紅葉配美酒,醉人的滋味 (摘自百濟寺樽臉書)。 [北參道物語] 從本堂向北走約10公里,就會與昔日來往京城的通衢「中山道」相銜接。這裏的門稱為大門,是百濟寺在當年巔峰時期的入口。百濟寺樽就是將做好的銘酒裝桶,運到此處,再視需求,分裝到小葫蘆裏,以方便旅客上路。所以這條北参道也被賦予了樽酒之道的功能,是當時寺的重要經濟動脈。 [百濟寺的舞台] 百濟寺是一個巨大的史跡庭園,總面積為81公頃,有20個甲子園大,充滿自然風光和歷史氛圍,彷彿時光定了格,與1400多年前相比,沒有兩樣。城堡的區域被厚重的石牆覆蓋,並具有山城的味道,今天常被借用作電影和歷史劇的舞台。不管是電影迷、戲劇迷,還晨歷史迷,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千年古剎。 圖為2017年發行的關原之戰。片中石田三成 (岡田准一飾) 的伏見宅邸便是在喜見院的書院及庭園裏取景的。 下山時辰已到。 [觀音杉] 這株圍著繩索的杉樹是境內最大的樹,樹齡約有450年。取名「觀音杉」,以紀念當年聖德太子所發現刻成十一面觀音的那株靈木。 [千年菩提樹] 估計這株樹大約有1000年的歷史。 此樹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佛陀的聖樹」而被尊崇,所在地原來是舊本堂的前院。 天正元年 (1573年) 4月7日,信長大軍進攻百濟寺,火焚本堂,當時此樹的樹幹被燒毀了,但幸運的是,邊緣上的根尚存活著,而且生命力堅強,從原樹幹周圍陸續長出許多新枝,一直恢復到今天。請注意中間留空的部分 (直徑釣80釐米) 相當於昔日燃燒時樹幹的直徑。這株千年菩提樹見證了百濟寺的滄桑和堅持,為不朽的傳奇再添一筆。 夏天裏,菩提樹枝葉盛開,香氣四溢,招蜂引蝶,生氣自來。 下山車道旁的楓葉才剛染色,卻已落紅滿地。 秋山孤雲自在閒,多愜意的畫面。 下山參道旁的秋楓列隊相送 赤門又在眼前,拜別淨土,回到紅塵世間。 依依難捨。揮別之前,再回看一眼⋯ 夕陽斜照下,赤門仍不動如山。 突然驚喜發現,前有紅葉隧道,送客歸返人間。 夕陽百彩,伴君一生。楓裏來去,回味無窮。 [結語] 走馬看花地遊賞完了湖東三山,像是走過了日本的中古和近代的極樂世界。三寺歷史悠久,各展特色,殊途同歸,齊領風騷。西明寺的清幽靈秀,金剛輪寺的璀燦瑰麗和百濟寺的古樸滄桑,在在使人難忘。 旅途很長,時間很趕,卻感受到了一場唯真、唯善、唯美的心靈洗禮,如沐秋風,風行草偃;又如久旱逢甘霖,八脈俱通。撫著燒了又建、立了又毀的遺跡陳樑,痛心成灰的青史;爬著青苔纍纍、蒼老斑駁的垣牆石階,遙想作古的前人;逛著青松老柏、黃花紅葉的池泉庭園,讚歎不懈的用心;參拜精雕細琢,大悲無言的千年古佛,祈求永恆的念想。遠望平疇沃野、山巒起伏的大好江山,感歎英雄的折腰。 經過紅葉洗滌,我心澄明如镜,三山歸來不看楓,信然。 (湖東三山紅葉的呼喚系列全部刊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