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遙想北宋當年
2017/11/30 08:55:14瀏覽181|回應0|推薦2

到了開封,不能不想到一千年前的宋朝,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汴京),就是今天的開封。

宋朝是中國朝代中的一個「另類」,是一個被人垢病,積弱不振的朝代,但北、南兩宋合起來,卻也維持了319年之久 (960-1279),比唐朝多30年,比明、清兩代各多出了40幾年。所以我們也不能小看一個武力不強的朝代,宋朝有宋朝的生存之道。

宋朝生存的環境並不單純,近百年的戰亂(五代十國)結束了,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其中最頭痛的是強敵壓境,長期受到西夏、遼、金等民族的武力威脅。宋朝重文輕武,對打仗沒興趣,歷代皇帝用了大量的金銀玉帛來換取和平。說來有趣,也就是因為用了這種息事寧人,沒什麼出息的「銀彈」政策,反倒暫時換來天下安定,都市繁榮,社會富裕,使宋朝的繪畫、文學、藝術、科技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宋太祖趙匡胤也是開國皇帝中的異類,他統一天下以後,並沒有像許多開國皇帝那樣大殺功臣,他聰明地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高招,利用兩次軍中夜宴的機會,勸將領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輕而易舉的削減了軍人勢力,集大權於中央。

聽了太祖「歌兒舞女以終天年」的勸說,再加上後來繼位的幾位皇帝都是業餘的「音樂家」,汴京城中歌舞昇平,一片歡樂。宋朝的風氣自由開放,首都汴京沒有門禁,夜夜燈火輝煌,笙歌處處,當時的權貴,有的流連曲坊,有的競蓄聲伎,自已更在宴會及各種場合中「競相填寫新詞」。

就在這樣優渥肥美的環境中,宋詞這株文學的奇葩,自然而然的開出了燦爛耀眼的花朵。晏殊、歐陽修、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等,一個接一個,在詞壇上紛紛出場亮相,他們的作品,有的多情,有的纏綿,有的豁達,有的豪邁,有的深沉,有的靈秀,有的抽象,有的朦朧,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

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偶而翻開宋詞,讀到柳永的《雨霖鈴》:「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或是晏幾道的《鷓鴣天》:「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千年前詞人的濃情真意,竟穿越了時空,躍然紙上,似乎墨汁猶未乾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宋代詞人當中,我最同情柳永。柳永是一個音樂天才,他不但能按曲寫詞,也能就詞改曲,所以他寫的詞特別動人好聽,作曲家( 樂工)有了好的作品,都爭著要他寫詞,「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柳永可以說是宋仁宗時代的歌壇天王,他當時受市井小民歡迎的程度,絕不亞於六十年代的貓王,然而他卻受盛名與俗名之累,一生潦倒。

「詞」就是歌詞,是可以隨著曲調歌唱的,所以詞的旋律一般婉轉動人。柳永精音律,他的詞讀起來格外好聽,我曾用我的「普通話」誦讀柳永的《雨霖鈴》,總覺得韻味不足,一直想聽「原味」朗誦。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在汴京長大,在汴京成名,我想他應當是以河南口音寫詞。到了鄭州,在河南作家協會的安排之下,我終於聽到了用河南口音朗誦的《雨霖鈴》,果真韻味濃郁,比我的普通話有味多了。但當時也有作家提醒我,說我聽到的並不是原汁原味的河南話,北宋時的河南話,早已流失在外,恐怕只有到粵語、閩南語與客家語中去找尋了。   

正如眾所週知,黃河是一條非常潑辣、沒有定性的大河,水災一個接一個,開封地區首當其衝,黃河的水位甚至高過開封(目前水位高出6 至 9米,是靠黃河沖下來的泥土堆成堤岸把河水擋在外面),舊日的汴京,就因河水多次氾濫,早已淹沒於黃河河底,北宋當年的繁華當然也就石沉大「河」了,幸虧宋徽宗時的國家畫院畫師張擇端繪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卷,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能一睹當年汴京的富庶與繁華。(經近代專家考證,「清明上河圖」的原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是清代五位畫家根據歷代各種版本重新繪製的「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汴京及汴河兩岸的風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城中市井小民的生活,形形色色,栩栩如生。今日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就是參照清明上河「圖」建造的宋城,當地民眾可付租金,自行打扮成宋人模樣,模仿圖中的販夫走卒,在園中經營各種小買賣,園中最受歡迎的人物當推潘金蓮,她所到之處,都會引起一陣騷動,男士們會情不自禁地上前與她合照。園中也安排了拋繡球,馬球比賽,以及鬥雞等等宋人民俗,供人觀賞。在園中玩一回、走一遭,好像進入時光隧道,走入畫中,做了宋人。



Read more:zz-test-- talent site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aKuanBlog&aid=1092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