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07 23:42:52瀏覽5299|回應0|推薦4 | |
知幻悟真——佛偈「心不自心,因境故心」解說
經云: 心不自心,因境故心; 境不自境,因心故境。
..............................................................
[解說]
此偈查不到明確出處,網路資料只有「經云」、「佛說」。姑依之。
觀網路解釋大多繁冗,自在老師今就此偈來簡要說之,令衆易解。
...........................................
這個「心」,指的是我們的感受、想法、心情、意念等,也就是佛法說的「受想行識」。
這個「境」,就是我們所遇到的外在情況,也就是佛法說的「色」。
「色受想行識」聚合成為「五蘊」。
這四句偈是說:
我們的心識意念,不是它自己產生的,是因為外境而起; 而所謂外境,也並非真是那樣,乃是因為我們的心念想法而成為我們所認為的「外境」。
所以,常常同樣的情況,會因時、因地、因人、因心情變化,而有不同的看法、想法、感受。
我們常說,一個人心情好的時候,看什麼都好;心情不好時,看什麼都不順眼、很糟糕。就是這個道理。
此偈說的雖然是「心」與「境」互相影響,互為「因」「緣」,但是根本乃在於「心」,所謂「萬法唯心」。
故知「心」與「境」皆是虛幻不實的,唯是我們的心念變化而產生。
能覺悟了達此理,不被虛幻所迷惑,即能開悟真實本心、真如佛性,成為「覺者」。
此即是《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個「如來」,依原經文字面之意,說的是「我釋迦牟尼佛之法身」,而同時也是指我們衆生本具有的「佛性」、「自性如來」。
此亦是《般若心經》所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如前述,「五蘊」就是「境」與「心」之聚合。
修行人覺悟「真如本心」,而以甚深的「般若大智慧」觀照,「境」與「心」皆空,一切苦惱糾結纏縛,也就消除了,而得到清淨安樂!
解說如上。
自在老師撰述 (2022.11.7.於自在精舍)
.....................................................
◎圖:《金剛經》諸相非相 / 自在老師書法(20200710) ◎圖文亦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2.11.7.)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623649507677997
◎自在老師相關文章: 「明心見性」指引——《般若心經》總綱要義解說(2022.11.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