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06 16:33:39瀏覽6324|回應0|推薦4 | |
《維摩詰經》:「菩提心是道場」解說
《維摩詰經.菩薩品第四》: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毘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 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 答我言:『吾從道場來。』 我問:『道場者何所是?』 答曰: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 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 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 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 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慈是道場,等眾生故; 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喜是道場,悅樂法故; 捨是道場,憎愛斷故;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 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 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 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 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解說〕
「道場」,有狹義,有廣義,有實義。
狹義的「道場」,也就是一般說的具體道場,乃指一個佛道修行、弘法的處所,為建築物或其範圍。如寺院、講堂、寺院聚落所在的山林等。
廣義的「道場」,也就是一般引申義的「道場」,指生活環境,學人從中體悟修學。如有人說「家庭是道場」、「世間是道場」等。
實義的「道場」,即是修行的「道心」。 不論寺院場所的「具體道場」,還是家庭世間的「引申道場」,皆立基於「道心」。 若無「道心」,則寺院山林,不過是「名勝景點」;家庭世間,不過是「生活環境」。
一般學佛修行者,總是希望尋得一個好的、知名的道場來修行,希望 有莊嚴宏偉的外觀,有高僧大師、善知識指導修行,以為如此比較容易得道。 其實,「道場」就在求道、修道的一顆心中。 只要時時刻刻不離道心,能從經典中學習佛菩薩垂教的道法,並在生活中隨因緣奉行修持,如此,「道心」所在即「道場」,何須更覓外在有形的「道場」呢? 此即是《維摩詰經》中,維摩詰居士如是說法之深義。
自在老師選輯解說 (2018年草稿,2019/4/6整理於自在精舍)
.....................................................................
◎圖一:「明心見性」,自在老師書法及攝影(2017/04/18) ◎圖二:「直心是道場」,自在老師書法及攝影(2017年1月13日)
〔附〕: 《維摩詰所說經》全文: http://www.budaedu.org/budaedu/buda2_16.php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