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懺悔偈與個人修持之懺悔法
2022/10/06 23:52:34瀏覽3006|回應0|推薦5



懺悔偈與個人修持之懺悔法

 


一、懺悔的意義

 

「懺悔」是學佛修行重要的功課,懺悔自己的罪業過失,以淨化心靈,得到清淨安樂。

 

《六祖壇經》開闡「無相懺悔」,解釋「懺悔」意義:

「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二、懺悔為普賢十大行願之一

 


懺悔與最早懺悔偈出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偈曰: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長偈節錄)

 

故知「懺悔」乃「普賢十大行願」之一,為離苦得樂、成就佛道所必修。

 


三、懺悔偈版本

 

「懺悔偈」又稱「懺悔文」,通行有幾種版本: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貪恚癡」有的版本作「貪瞋癡」)

——出自《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出自南宋中峰明本禪師《三時繫念佛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懺罪何如勿起心,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出自《中峯三時繫念儀範》

 

「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出自《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明朝淨土宗沙門祩宏(蓮池和尚)重訂,未知原始出處)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各版本綜合

 

解說

 

以上各版本之「懺悔偈」概分有兩段:

 

第一段之「往昔所造諸惡業」等,原出自《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後世之法師乃據此而稍作文字變動,以配合佛事儀軌。

 

第二段之「罪從心起將心懺」等,未知原始出處,依文意,乃屬「般若性空」之理,「心地」上之功夫,可能出於禪宗大德所衍繹。

 


四、個人修持之懺悔法

 

個人修持之懺悔偈,當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之懺悔偈為主,較為切實。

 

以下分為幾種情況修懺悔:

 

1. 常課加持誦〈懺悔偈〉:


修行人可於日常之課誦,加誦〈普賢菩薩懺悔偈〉,以消業障、淨化自心。

 

2. 小過失隨時念佛懺悔:


日常生活難免有造身口意業,心有不安,可隨時隨地念佛號懺除之。隨造隨覺,隨念佛懺除,不使心靈累積污垢,當下清淨無罣礙,而安樂自在。

 

3. 有重罪,應禮佛、誦經、持咒懺除:


較重的罪過,則需要用禮佛儀式,誦經、持咒、念佛,懺除之。


實務上,應於禮佛之後,向佛菩薩像稟告欲懺悔何事,然後誦經持咒,請佛菩薩將誦經持咒功德,迴向欲懺悔之罪過。懺悔之後,絕不再造惡業。


經咒可持誦《大悲咒》以消罪業。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能「滅除一切惡業重罪」,「一切十惡五逆⋯⋯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4. 清淨至誠懺悔:


一切懺悔之修持,皆應以清淨至誠之心為之,始能有其功效、功德也。

 

南無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撰述

(2022/10/6於自在精舍)

 

.........................................

 

◎圖:諸惡莫作 / 自在老師書 (20210401)

◎圖文亦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2/10/6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529469677095981

 

各版本懺悔偈之出處參考資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2054-1-1.html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7725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