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02 23:27:44瀏覽14107|回應0|推薦5 | |
個人平常誦經,應以自修為要,並迴向菩提道業 (誦經迴向解說) (本文2900字,請慢慢閱讀~)
學佛修行,一般以誦經為常課,慣常誦完末了,會依照經本所印,或法師所說,唸誦「迴向文」,迴向「冤親債主」、「法界衆生」……等。
在此須先明瞭「誦經」的意義,與「迴向」的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修行做此項功課的利益。
一、誦經的意義與日常課誦
佛經,是佛陀對我們凡夫眾生的教育,教化眾生為善去惡、淨化心靈,修慈悲、開智慧、獲福德,解脫苦惱,得平安喜樂,並期能明心見性,開悟覺性,修證無上菩提。
所以,我們無論是閱讀還是持誦佛經,都應該把握這個方向與目的,方不致偏離正道。
選擇持誦某經,應先將經文讀過,了解佛理與經義,並落實在生活中、內在心地上修持之。讀經的當下,即能吸收佛經的智慧與「正能量」,淨化、沉靜自心;而日常的反覆課誦,則是用來檢視、淨化自我身口意業,強化正念,深化對經義的「解」與「行」。
故應知,修行人的日常誦經,是為自己的菩提道業而修,為開啟智慧而修,為啟發覺性而修,誦經當下即是修「戒、定、慧」,而不是為其他目的。
所以佛經中多勸導修行人:「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書寫、為他人說,獲福無量。」這是學佛修行,對於讀經誦經,應當具有的正確態度。
二、誦經有無功德?
佛教界都教導,誦經「功德」要迴向。這裡有個關鍵,誦經之「功德」如何?
佛經本身當然都含有佛菩薩不可思議之功德,但眾生「誦經」不一定有「功德」,「功德」亦有大小深淺,全看誦經者的「道力」——有如無上妙藥,還得遵照「醫囑」如法服用,才能有治病養身的功效。
一般教徒,有口無心,徒誦文字,誦經時雜念多,「念力」微弱,則無有「功德」,只是「自我安慰」與「交差」而已。
真修行者,平素持戒無犯,身口意業清淨,於佛經了解經義,而以清淨心、專注心、至誠心持誦,心與經義相應,得到法喜,得到「光明正能量」,如此誦經才有「功德」與強大的「念力」,而如此的「迴向」,才有功效。
三、迴向的意義與種類
迴向的意義與種類,依據「維基百科」: 「迴向,義爲『迴轉趨向』。簡單地說,就是將自己所做善業功德,迴轉而投向於某一明確的目標。 有三種迴向: 菩提迴向、實際迴向、眾生迴向。 『菩提迴向』即迴向於增長菩提(覺悟),早成佛道。 『實際迴向』是將所修的一切善行,迴向真如實際(涅槃)的證得。 『眾生迴向』即迴向於眾生,讓眾生同獲福德利益。」
自在老師歸納「迴向」有二種:
「自迴向」與「他迴向」。
「自迴向」又有二種:「道業」迴向,與「世法」迴向。前者是迴向自己消業障、增福慧、精進菩提道;後者是現實中所求之事,如健康、除病、求財等利益。
「他迴向」也有二種:一種是「泛衆生」迴向,如「法界一切衆生」;一種是「具體衆生」,如迴向給自己父母、眷屬、祖先、某人、或冤親債主。
四、佛教界倡導之迴向的利弊
查網路,佛教界普遍教導誦經末了,要迴向「冤親債主」、「法界衆生」……等。
說如此乃是修「慈悲心」、修「普渡眾生」、「擴大心量」,並以「以一炬之火,數百人各以炬來取,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來比喻「迴向」之無量功德,這是不恰當的比喻。
此句乃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經本意是比喻「隨喜福報」,以此比喻「迴向」,並不恰當。
誦經功德迴向「眾生」,固然是修「慈悲心」,修「普渡眾生」,理念雖善,但「務實」作法卻往往並非如此。
對於初學者而言,「他迴向」容易使心「外馳」,也可能招引一些「無形」眾生的干擾與糾纏,這是有實際案例與經驗的,詳見自在老師的文章: 〈自在老師解說:自修唸經要不要出聲與迴向的問題〉: https://blog.udn.com/TztzaiMaster/4965427
常見山區野外立告示牌:「請勿餵食野生動物」,立意與此相似。
初學者心力能量尚微、功力不足,誦經初獲些許功德,好比窮人初得少許飲食財物,應當先求自足,若己尚不飽,如何布施於人?或許能小布施,但如何能「廣布施」、「無量布施」?若受施對象糾纏不去,常來索取,又當如何?
學佛修行,世間之「有形」衆生,吾人尚無法廣為利益,又如何去利益「無形」的「法界一切衆生」呢?
這是佛教界普遍倡導、讚揚「迴向眾生」之「實際面」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五、個人平常誦經,應以自修為要
佛法不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佛陀講經說法,是讓世人修行的,故應以「人間」、「世間」為本,此即《六祖壇經》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學佛修行乃是為了自修心,得慈悲、智慧、清淨心,獲福德資糧,然後去利益「現世」衆生,才是佛陀降世講經說法的本懷。
所以,學佛修行,平常讀經誦經,應該專注於自我道業的精進,不需要作自身以外的「迴向」,否則容易招引「其他無形眾生」的糾纏。
務實面,當先顧好自己,安頓身心、精進道業,再擴及家人、周圍的朋友等,去利益「現世、現實」衆生,才是學佛修行的本質意義。
而所謂「修慈悲」、「擴大心量」,對於凡夫初學者來說,「慈悲」應該用在實際生活上、社會上、世間人群上,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用在「無形的衆生」上,如此就不會招引一些「怪怪的」干擾。當然,一個真心修行的人,其所散發的正能量氣場,周圍有形無形的衆生,都自然會感應到,也就自然「普渡眾生」了!只是修行人的「意念」,應儘量避免去接觸「無形衆生」。
六、當自修持而「迴向菩提道業」
修行人於誦經,或所作善業功德,應該作「自迴向」,迴向菩提道業。
以下是關於「迴向菩提道業」的一些迴向文與經文,可以選取使用:
◎誦經本常用的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如果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末句可改為「命終往生極樂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持此善根,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集會正法經》:「願我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光明經》:「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般涅槃經》:「願以此功德,迴向無上道。」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七、有實際需求的迴向
修行人在平常課誦之外,難免偶有特殊因緣需要,或實際身心需求,如此可在有禮佛儀式之下,請佛菩薩將誦經功德迴向某人某事。
例如迴向健康、疾病早癒,或自己有何恐懼、憂慮、煩惱、過失、曾受到的心靈傷害等,也可以在誦經後,用「迴向」來幫助解除苦惱。
關於修行人平常誦經迴向之意義與實務面,解說如上。
南無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撰述 (2022/10/2於自在精舍)
.........................................
◎圖:於自在精舍唸誦金剛經 / 自在老師 2022.2.2.攝
◎圖文亦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2/10/2)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516397571736525
......................................................
◎自在老師相關文章: 〈自在老師解說:自修唸經要不要出聲與迴向的問題〉: https://blog.udn.com/TztzaiMaster/4965427 (2011/03/10)(本文已收錄於自在老師的《自在點燈》書中)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