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與《金剛經》之主旨有何異同?
2022/05/28 18:24:43瀏覽10607|回應0|推薦9



《心經》與《金剛經》之主旨有何異同?

 

 

《心經》與《金剛經》是十分普遍的佛教經典,也是許多學佛人必讀與持誦的經典。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此二經是佛教般若法門的代表性經典。

 

內容上,《心經》精簡,《金剛經》篇幅較長;《心經》講「空相」,《金剛經》講「無相」,講的都是「般若法」,除了篇幅繁簡之異,其主旨有何不同呢?

 

佛菩薩說法,皆是「因材施教」、「應病與藥」,故而此二經——

一、說法的對象不同

二、說法的事相不同

 

以「哲學」術語說,即「般若」之「本體」無異,而「大用」不同。

 

《般若心經》是對苦惱眾生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對修行度眾生的菩薩說。是為說法的對象不同。

 

《般若心經》教導苦惱眾生修行「般若波羅蜜」以離苦得樂。所以開宗明義即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有果位的大菩薩,皆是證入「般若」本心性體上來的,為何特由「觀自在菩薩」來說呢?

 

「觀自在菩薩」即是「觀世音菩薩」。眾生皆知「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然而,菩薩之大慈悲心,不只救人苦難,還要教導眾生如何「自救自度」。

 

所以親身示現:「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教導眾生修行「般若法門」,進入到本心性體深層內在覺性時,就能觀照到來自「色受想行識」五蘊(五陰)等的種種幻象,皆空無一物,而得到清淨安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則是教導發菩提心修行的菩薩,於布施度眾生,獲無量功德之後,要修行「般若波羅蜜」,心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觀照「度盡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度者」,契入般若「實相無相」、「無所得」之覺性,如此方不致起驕慢心、貢高我慢心,而墮入惡道。此即是經中所說的:「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亦是諸佛所教誡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後,還要「自淨其意」的真諦。

 

實則「般若無相」與「自淨其意」之修行,應無「前後」,菩薩實心修行當下,應即是「無相」,故《金剛經》言:「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簡言之,「般若波羅蜜」之法——

於《心經》,教人苦惱時,要「觀空」,觀照「諸法空相」,即能「度一切苦厄」而「心無罣礙」;

於《金剛經》,教人行善時,心要「觀空」、「無相」、「無所得」,才不致沾沾自喜,起驕慢心而墮落。

 

不論是「度苦厄」,還是「無相布施」,修行「般若波羅蜜」都是最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佛道」之根本大法。故《心經》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亦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學佛修行人,先了解《心經》與《金剛經》之義理,然後能分別其異同之處,於修持時,當更能把握精要,而得到真實法益。

 

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撰述

(原2022/5/28 01:20

2022/5/28整理於自在精舍)

 

.....................................................

 

【附記:我撰寫本文的因緣】(2022.5.25.

 

這幾年對於《金剛經》與《心經》頗有體悟心得,一直想寫一篇關於這兩部佛經之主旨不同的文章……


最近搜尋網路,看看有沒有觀點與我相似的,這樣我就省心不用寫了……


搜尋結果發現,講這兩部經之異的,很多都不得要領!那些網路文章,多數冗長繁贅,東拉西扯,或扯到歷史、考證、原始佛教、出處、譯本等等,講般若經什麼都要扯到「六百卷大般若經」(懷疑這些作者,真讀過「六百卷大般若經」嗎?貧僧可是全文讀過的),看起來煞有介事不得了、似乎很有學問,到頭來不知所云!


看來此文之撰寫還真是捨我其誰啊!等我有時間再好好寫一篇吧!

我會簡單明瞭分析,緊扣兩經之「主旨」來說,讓人一看就明白!

 

(這則貼文發表之後,獲得許多網友按讚支持,給我很大的鼓舞,看來貧僧不得不寫來分享大衆了!)

 

 

.....................................................

 

◎圖:《金剛經》諸相非相 / 自在老師書法(20200710)

 

◎正文之圖文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2/5/28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154862484556704

 

◎附記部分為臉書「自在老師」粉絲專頁貼文與留言之整理:(2022.5.25.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147646585278294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746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