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0 08:00:19瀏覽2370|回應6|推薦45 | |
引用文章能理性思考的公民有義務協助讓普羅大眾宏觀瞭解ECFA 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是國內的"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和中國經濟活動單位的協議,可以不受WTO條款的約定。 WTO的准入條件是區分為 :未開發(underdevelopment);開發中(Developing)和已開發(developed)的經濟體,相互間盡的義務是不相同的。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是按已開發(developed)經濟體的准入條件加入的。中國經濟活動單位是按開發中(Developing)經濟體的准入條件加入的。 那麼,WTO的架構中為什麼是"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而不是台灣? 這是當年蔡英文在李登輝支持下”創造”出來”無關政治”的”經濟活動單位”。 2002年,那個在土城看守所的”屁”批准以這個名稱加入的。 倘若,蔡英文現在起鬨ECFA談判是矮化台灣,那麼,我們大家就請蔡英文,李登輝和”屁”出來講清楚!! WTO的精神就是”達爾文式的競爭”原則---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簽訂ECFA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行業淘汰,有競爭力的壯大。 不簽就邊緣化,大家回到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以前時代的生活。 台灣人四百年不也就是繁榮這幾十年,憑什麼? 不過就是”歷史的因緣際會”!!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就是"兩岸一個中國內部不同關稅區域的協定"----可以不管已開發和開發中經濟體的義務差異,架構協議達成了就是"國民化待遇",等於是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開了一個”後門”,只要中國未來的經濟規模是可預期,世界廣大的已開發經濟體可通過台灣以低於WTO的門檻進入中國的內需市場,這是對台灣未來不得了的”利多”,例如:日本及德國的高端工具母機製造商,就可來台灣設立製造工廠,在ECFA的協議下進軍中國高端工具母機的市場,這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要的促進協議。 台灣不比香港和澳門,台灣有工業,服務業及人力,各項基礎廣大,可以吸引外資入駐,那麼,發展的基礎就擴大了,台灣人民的工作機會就增加了!! 普羅大眾要瞭解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事實,不是"眾犬吠聲"形式的反對!! ECFA是給有競爭力的人和企業開創機會!! 政府的責任是提供有競爭力的人和企業能充分發揮潛能的環境,同時"救濟"天賦或際遇不好的,使他們"能夠辛苦的生活著",但,絕不能為了保護"少數"而犧牲了多數的發展機會,這個現實,政府要說出來,不要怕嘛!! ****************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和中國經濟活動單位就算簽了ECFA---台灣的薪資水準還是"逐步"的和中國一級城市的薪資水平趨同的---誰執政都一樣的。 台灣的"許多"大學生在"加權後"的競爭力是比不上中國的---競爭力不是靠"不認證中國學歷"的保護可以提高的,薪資是人力素質競爭力中一項"關鍵的權數"。 薪資水準降低了競爭力就出來了---必需要講出來,這就是殘酷的競爭。台灣社會瀰漫著"不求上進"的心態---依賴保護,害怕競爭---這是非常"退縮的,愚蠢的且無效的"方法。年輕人,這是躲不掉的,就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綜合能力",勇敢的面對競爭,不要也不必"愚蠢"的吵學歷認證的問題!! 沒有競爭力就是命定的被淘汰。 根據美國CIA的Factbook的資料,美國農業總產值是GDP的1.2%只投入了0.6%的勞動力;台灣農業總產值是GDP的1.7%卻投入了5.1%的勞動力,這表明台灣農業是沒有競爭力的事實----水產養殖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平地農田休耕卻到高山開墾造成土石流失,下游的水患;而且,農會,水利會及漁會的政治生態,對台灣民主法治社會的貢獻,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台灣農業不是靠保護可提升競爭力的,要在政策上改弦易轍提高生產的效率,也唯有生產力提高了,才能在WTO的大環境下生存。 為了農業反對簽ECFA,剩下創造GDP98.3%產值的產業必受重大的衝擊---台灣死路一條!! 農業部趕快成立,"想法子"提高農業的生產力,同時,編列預算"救濟"因簽ECFA使受到損害且”無力自救”的553,350位農民們!! 2008年的台灣的勞動力人口有一千零八十五萬人,讓其餘約的一千零三十萬人能有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 ***************** 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內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待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