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2 01:19:08瀏覽1820|回應0|推薦30 | |
1996年,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和提姆·謝爾(Tim Shell,1968年5月5日; 有高中的文憑並曾在學院選修電腦的課程)兩人合夥創立了----“面向男性的搜索引擎”----波米斯(Bomis)入口網站,在搜索網頁上提供情色廣告和向付費用戶提供情色影片營利。很有商業的直覺,也是蓬勃發展到今日,數量很多,也就是現在令許多父母煩惱的網站---顯然,人性是打壓不了的!!
提姆·謝爾(Tim Shell) 2000年3月,吉米•威爾士支付薪水聘請了拉瑞•参格(Larry Sanger,1968年7月16日~)共同創辦了”孥百科”(Nupedia)。 由波米斯入口網站提供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s)和數位通訊寬頻線路(bandwidth)支援這個專案計劃,由参格主持”孥百科”內容的編審,百科書的內容由撰寫者同意提供自由使用。 拉瑞•参格(Larry Sanger) 拉瑞•参格出生於出生於 華盛頓州貝爾維尤市 (Bellevue, Washington),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Anchorage, Alaska)成長,1986年高中畢業後,就讀里德學院(Reed College),主修哲學,1991年,獲得哲學學士學位。 1995年,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碩士; 2000年,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
拉瑞•参格負責”孥百科”制定了文章審查程序和招聘編輯,文章在網站公佈前進行審查。 但到2001年1月,”孥百科”緩慢的進展令人沮喪,吉米•威爾士要求盡速擴充”孥百科”的條目數量及內容。 本科維茲(Ben Kovitz) 就在此時参格遇到了老朋友本科維茲(Ben Kovitz)----一個電腦程式工程師,慣常使用瓦德坎寧翰的維基網路平台進行訊息的交換及討論。 2001年1月2日,参格與本科維茲共進晚餐,瞭解了維基維基網路(WikiWikiWeb)運作的概念。 参格相信維基將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並說服了當時專心經營波米斯入口網站的威爾士,同意嘗試利用維基做為”孥百科”的“接駁”("feeder")計劃。
2001年1月15日,参格在維基網開了個新的網頁稱為維基百科(Wikipedia)。 令桑格和威爾士感到驚訝的,在開辦的幾天之內,維基百科編寫的條目已經超過”孥百科”,而且編輯者聚集成了個小社區。 桑格帶頭和命名這個的計劃項目,制定了許多初始的政策,包括“忽略一切規則“(Ignore all rules),“中性的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 ,”非原創研究”(No original research) 和“可供查證”(Verifiability)。 維基百科迅速發展,但在創始後幾個月---2001年的夏季---事情開始偏離了軌道。 桑格說,新的網上社區正在被他所形容為“不識相的搗蛋者”(trolls)和“無政府主義類型“(anarchist-types)的人們侵佔,他們”反對任何人有其他人沒有的任何權威形式的想法。“(opposed to the idea that anyone should have any kind of authority that others do not)。 桑格的回應,是提出一個更強調專家編輯,有威信的個人來解決爭端和堅持執行規則。 桑格同時經營和推動,”孥百科”和維基百科的計劃,直到2002年2月因互連網泡沫破裂廣告收入減少,波米斯入口網站停止撥款支持他的職務。 他失去了威爾士的支助,也厭倦了沒完沒了的反對意見及負面情緒的爭論(content battles and feeling),桑格最終離開了。 桑格在3月1日辭去”孥百科”首席總編輯和維基百科的首席發起人(chief organizer)。 由2001年1月15日到2002年3月1日,桑格是唯一在維基百科支領薪水的編輯2003年,在維基百科成立兩週年後不久,在波米斯入口網站的”孥百科”結束了運作。 2003年6月20日,維基百科共同創始人吉米•威爾士正式宣布成立非營利的基金會。 基金會的目標是鼓勵開放及多語言內容的成長、開發、及分發,並將全部這些內容以維基方式免費提供給公眾。 將理查斯托曼 (Richard Stallman)等志同道合者所推動的copyleft觀念,在制度上正式的確立了維基百科的公益性質。 維基百科發展到這個階段,就已經走上”客觀的存在不依主觀意志而轉移”的演進道路。 2004年12月,桑格在Kuro5hin的網站寫了篇批判的文章,他承認"在這個計劃方案中,已存在某些有惡意的社會、或政治氣氛",是他離職的原因之一。 他聲稱“完全明白維基百科的優點”同時也瞭解和支持“維基百科的使命和廣泛政策的大綱非常好”。
桑格同時寫道,他堅決認為這項計劃存在嚴重的問題---該項計劃方案缺乏公共意識的可靠性,使“頑固的人”(difficult people),“不識相的搗蛋者”(trolls),”他們的自以為是”(their enablers)“聚集顯得非常的突兀(too much prominence),這些問題,使他堅決認為,該項計劃的特點是”反精英主義,或缺乏對專業知識的尊重“。 對桑格這些批判,維基百科的調整還是本著桑格在2001年1月15日,建構維基百科網站時設定的原則,進行”實踐性”的調整: Ø “忽略一切規則“(Ignore all rules): 就是”自然法”(Natural law)的原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All that is real is rational; and all that is rational is real.),這是沒有價值觀”對或錯”的判斷,任何人都能進行條目的發表及編輯; Ø “中性的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 就是把爭論中產生的各種觀點都呈現出來,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有侷限的,觀點和事實會隨著認知能力和知識積累程度而改變,進而使人的價值觀發生變化。 Ø ”非原創研究”(No original research):界定了維基百科不是存放個人的創新觀點、經驗認知的網站,因而觀點或訊息必須有來源。 Ø “可供查證”(Verifiability):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須要可靠的來源能被讀者查證,來源的本身無關”對或錯”;擁有“系統操作員許可權”的管理員按照社群的共識保留或刪除有關條目的歷史紀錄都必須保留。 維基百科進行的”實踐性”調整,包括加強控管審稿,封鎖可疑的編寫活動,網站管理員的功能開始浮現---如同拉瑞•参格(Larry Sanger)形容的“不識相的搗蛋者”(trolls)和“無政府主義類型“(anarchist-types)年青,精力充沛的玩家們---也必須遵守新的遊戲規則。 出現”維基百科寫手爆出走潮”的新聞也就是必然的!! (經濟日報製作圖表) 大約在公元1450年,約翰內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將各種成熟的技術創意的”組合”發明了”有意義的活字印技術”,新的技術使人類文明的結晶能夠”有效率的”大量進行複製---印製數量最多的就是聖經---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可以直接的閱讀、思考、辯證,這種量變而質變的過程持續的進行著,到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年)在維登堡城堡大教堂(All Saints' Church)的大門上張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 Ninety-Five Theses on the 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這是在火藥堆上點火----後續的發展開創了現代文明。 今天,維基百科每日的流量超過3.25億人次。 有群眾參予的活動就必然充滿了活力,維基百科的有機演進的機制已經啟動!! 這是ㄧ種”公民社團”民主運作的模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調整前進方向開創出他獨特自有的成長茁壯的道路!! 維基百科的孕育,誕生,成長----全世界見證了這過程。
全球資訊網的發展的必然會比五百六十年前的活字印刷技術產生更大的影響!!
維基百科沒有不繼續成長茁壯的理由,也需要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的支持和參予!!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