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09年世界經濟與國際形勢報告會”(三)
2009/01/03 03:24:44瀏覽556|回應0|推薦19

謝謝王所長的報告。下面請媒體朋友提問。

中國日報財經報道中心記者:

我想向李所長請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中國的領導人,包括世行行長都在各種場合強調過,中國保持穩定增長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另外,中國現在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對於保持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乃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中國在現在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改革當中,包括您說的未來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帶動中中國自身的定位是怎樣的  另外,中國如何能夠參與到其中?  謝謝。

李向陽:

因為談到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的貢獻,這是和近幾年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上升有很大關係。 

按照購買力評價(I.E.PPP衡量的GDP),一些國際組織做得計算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這幾年在不斷上升,尤其是明年,如果三大經濟體都在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夠維持8%的增長速度基於它自身的規模對全球的經濟拉動非常巨大

(I.E.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來衡量 中國是第二大的經濟體 GDP 總值為$7.1 Trillion ;若以 official exchange rate來衡量GDP 總值為$3.25 Trillion中國是第四大的經濟體; 參看主要國家GDP相關的ㄧ些資料;

PPP 計算的GDP調整了各國不同的生活費用---例如:中國,在人民幣被人為的控制低估下,服務勞動力的成本就偏低,不反映經濟總量在國際貿易中的價值;

若要衡量中國整體經濟力量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official exchange rate來衡量GDP 總值衡量的依據會比較有意義; 政府或ㄧ些相關單位為了讚賞或貶低的目的來使用他們喜歡的數字判讀任一套數字來比較國家的財富都應該十分謹慎要有自己的判斷

“…中國經濟能夠維持8%的增長速度基於它自身的規模對全球的經濟拉動非常巨大” -----這個結論要經過判斷後再相信;我們應該這樣演譯 :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以出口為導向拉動整體經濟成長的戰略----參看 : 後泡沫經濟 的描述2007亞洲發展中國家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超過45%....”----中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可能超過50%   中國巨大的滿足全世界消費需求的製造能力,瞬間,因世界經融系統的崩潰而過剩了,中國的擴大內需方案是緊急消化過剩的製造能力----中國能在國際貿易經濟活動中發生貿易逆差現象,才能說對全球的經濟拉動”!!)

第二點,中國還是一個貿易大國,中國大量的擴大進口市場對周邊國家,對全球的經濟增長形成了拉動。因為三大經濟體佔全球的份額是50%,但是已經是負增長,中國這一塊的拉動作用顯得更重要

(I.E. 這個論點有可信度---$3.25 Trillion GDP 拉動台灣 $0.38 Trillion 的經濟體是可能的!!)

第三點,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金融在目前的國際金融不斷惡化的時候顯得更為重要  假如中國金融再出問題,那麼目前的金融危機和未來的走勢可能很難預測。  所以無論從經濟增長,還是從進口,還是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中國的穩定是對全球所作的最大貢獻。

(I.E. 這個結論要經過判斷後再相信;中國的貨幣體系是封閉的健全與否還真是對世界的金融無關緊要的!!)

至於你說的,在今後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以及未來的發展定位,這個涉及面非常廣。  因為首先涉及到對國際金融體系方面的判斷,我個人感覺國際金融體系雖然以美元為核心,這一次金融危機受到很大衝擊,但是我們短期內找不到一個替代美元的新貨幣,或者是準世界貨幣。  因此對中國來說,維持穩定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對我們)有利的。

但是我們必須克服目前世界形勢對我們的影響。比如說美國政府通過大量的發行貨幣,來通過這種方式來融資,進而救助它的經濟體系,它作為世界貨幣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做法  所以中國領導人提出來,如果美國不改革,金融體系不改革,中國就要考慮救援立場。

因此,一方面我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我們從全球的穩定增長出發,我們需要改變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帶來的負面作用,尤其在金融危機階段,如果美國政府不採取負責任的立場今後會對全球經濟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I.E. 唯一可能分攤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責任的是歐元----危機過後美元的弱勢是合於美國的利益的!!)

新能源這個產業對中國來說,以美元為前提,清潔能源能不能成為下一步發展的主導。 

這樣一方面給中國提供了機遇,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降低能耗加強環境保護 

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東西對我們的衝擊非常大

因為新能源的發展要以環境保護為前提,環境保護領域是我們經濟發展的一個轉變,如果制定一個相對統一的規則,對使用化石能源,或者是徵收環境保護費的話,對我們的壓力很大。

因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和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水準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而且短期內是很難拉平的。 

儘管我們在製造能力方面和發達國家已經拉近了,但是唯獨在這個領域不是一個層面上。 

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基本的理念是相符的,但是短期內會給我們帶來巨大衝擊

最後,中國無論是機遇還是挑戰,都要跟上,否則就喪失下一輪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機遇。 

因為有前車之鑒,比如日本沒有趕上,反而成為在歷史上最慢的時期,和它在產業上沒有跟上那一輪全球產業技術有關係。

北京新京報記者:

我想問李老師,現在中國在海外的購買行為在這種形勢下是否理智,包括日本在減持美國國債的情況下,中國還在增持。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還在進行這些行為,是否理智?  第二個問題,今年中國有一些非常不好的政治動蕩,包括西藏問題、奧運的問題,您覺得明年是否有這些可能?   您比較擔心的地方哪個方面?謝謝。

王逸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就剛才的問題補充一點看法,中國如何定位自己在未來國際體系改革中的地位,包括金融體系,包括其他的。  我們看到現有體系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造成的損害,因此大家都有一個呼聲,說要改革,但是一定要對改革的難度,對我們自己力量的限度有一個清晰的估計。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美國和以美元為體系的國際貨幣來進行世界中心定位,可能有一個繼續的削弱,但是這個過程很長 

對中國而言,雖然有很多的外匯,但是仍然是一個剛剛進入複雜的遊戲當中,我們國家提不出特別有效的,或者是有衝擊力的方案。 

現在活躍的還是法國、英國、美國、歐盟、俄羅斯。  我們只是說的多,但是要是改革和設計,我們的人才、技術層面能力還有很大的距離(I.E. 這是深刻的認識!!)

不光是金融領域,包括其他領域也是,包括反恐,真正能夠引導這個話語,我們現在還遠沒有達到公眾媒體所期望的,沒有達到像那些老列強操控問題的方法。  所以要對改革的長期性進行研究,當然這不是不參與,但是要量力而行。

我們知道今年中國是一個闖關之年,總理說是國難興邦。  我作為國際政治學者,中國明年可能面臨的重大挑戰一點不會少於今年 

(以下)

李向陽:

中國現在巨大的外匯儲備對海外投資面臨著兩難選擇

一方面,我們不得不進行投資,因為外匯的錢放在口袋裏沒有用,必須要進行投資,而我們的外匯儲備在不斷增加,總體趨勢在不斷增加。   可能在投資過程中,我們又面臨一系列的風險。首先是匯率風險,如果將來有一天美元不值錢了,風險誰來承擔?   還有一個就是通貨膨脹的風險啊,和這個緊密相關。   現在美國國債曾經出現過短暫的負利率,現在已經非常低的基礎上,如果再有通貨膨脹,那麼外匯儲備的增值保值靠什麼?   所以這是通貨膨脹的風險。

還有一點,就是你剛才提到的,如果購買國債以外的起來投資,還有商業風險,就像投資與黑石,股價一直跌,或者是機構的機構債,到後面因為陷入金融危機沒有辦法還,同樣存在商業風險。

可是我們現在一方面必須要進行投資另一方面投資又有巨大的風險 

從學界我看到很多機構在討論,如何在全面參與國際金融的交易過程中,使中國的外匯儲備有增值和保值。比如說像我們所裏面一個小組討論的,也就是說,讓美國人缺錢用人民幣在中國花錢,到時候還人民幣,這樣回避了匯率風險。   還有人討論,中國購買美國國債,能不能和美國達成一個協議,和通貨膨脹掛鉤,就是現在以一個機器為標準,以後通貨膨脹美元上漲5%,就把這個相應的加上去。

實際上,我們現在需要從政治到企業、到學界,來找出更有利於我們,或者是有利於我們保值增值的。而這個東西是在我們以往的歷史上沒有遇到的,而且其他國家也沒有遇到的。  在其他的國家宏觀經濟決策中,沒有把外匯儲備的增值保值做作為一個目標。  而唯獨對中國高達2億的外匯儲備來說,這是一個新的,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I.E.中國銀行體系已經準備好?  可開放資本財的自由流通兌換?  中國對人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保險,老年保障,社會安全---已經開始建立?  人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消費嗎?  脫離現實的幻想誰理你啊!!)

中國青年報記者:

關於社會保障問題,因為現在不少企業倒閉,很多人在失業,所以社會保障顯得很重要。  從國際的發展角度說,中國現在的社會保障處於什麼階段  另外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說社會保障不僅是以人為本,關乎老百姓的事情,因為中國的高儲蓄率直接導致了內需不足,老百姓和消費的不足。  而且有人分析,因為大家都有後顧之憂錢不敢花所以要儲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謝謝。

李向陽:

社會保障是市場機制的重大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於促進消費來說,很多人普遍共識國內消費不足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就是社會保障不到位從根本上涉及到國民收入的分配問題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上來看,我們的政府已經意識到,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到位,或者不健全對消費者的拖累作用。 

因此,我們看到投資投向低收入人群,加強社會保障,這是新時期刺激經濟很重要的方面。  因為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不再擔心醫療問題、教育問題,不再擔心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問題,消費者才能真正的消除後顧之憂。 

我個人感覺,中央政府拿財政進行投資的時候,應該拿出更多的精力用於這種社會保障。

深圳衛視記者:

我想請教李老師。昨天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一些新的措施,就是擴大內需、加大出口。   有一項是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包括廣西、雲南和東盟貨物貿易嘗試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試點  我想請您評價一下,這樣做對我們擴大出口有什麼好處?    因為我們提出了很久的人民幣中心這塊,包括有專家提出可以利用這個時期,可以擴大人民幣在亞洲區域的影響力,不知道您對此如何評論?謝謝。

李向陽:

我只能簡短的說,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在國際貿易中是官方認可的,在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東南亞地區進行結算,首先可以在金融危機條件下規避風險。   因為無論是美元和歐元,未來的走勢、波動、風險比較大,通過人民幣結算,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我們自身來說,對人民幣的幣值穩定我們有自主性,這樣給我們的企業在出口過程中,不會擔心人民幣匯率問題,因為有一些企業擔心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人擔心美元和歐元發生大的波動,這個風險被消除了。

第二點,中長期是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步驟。   因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國際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國際市場作為結算貨幣,同時能夠派生出作用。   因為在國際貿易中作為結算貨幣,它必然要在他的外匯儲備裏增加人民幣儲備的比例,因此這個工程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點,之所以選擇和東南亞地區,還是有一個實驗的性質。   因為從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包括我們的資本帳戶存在管制的角度出發我們不可能一度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化  而在東南亞地區之間,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因為在越南、泰國,人民幣一直都是變相流通的。這樣通過這種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容易推行。

我想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值得關注的新領域。

東方早報記者: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斷加強金融監管是各自為政  在金融危機的契機下,金融監管會不會加強?   如果有這樣的趨勢,現在是否有這樣的國際機制和平臺讓他們進行合作

第二個問題,最近的索馬利亞事件,中國向海外派兵。新加坡輿論認為,中國的護航實際上是一個幌子,是在非洲顯示中國的軍事。   王所長,您認為中國這次是否通過海外派兵來改變自己的地區性大國的地位?

還有一個問題是問李所長。在年底,一些券商都會拋出明年的預告,匯源證券和招商證券分別予測明年的股值不會超過2500點和2800點,您認為明年中國的股市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王逸舟:

(以下)

范廣偉: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報告會到此結束。再一次對兩位專家表示感謝,也謝謝各位媒體朋友們的關注。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25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