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蠶在吐絲的時候
2013/09/06 12:32:44瀏覽170|回應0|推薦0

( 今天是創文的五週年慶,在洛城有個感恩餐會,與會320人。這是我在場刊上的一段文字,紀念這個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和事工)

 

 

       25年前,帶著對文學的愛好,去上蘇文峰牧師的文字事奉課,卻沒想到因此得到一生獻身的呼召。那時,只是單純地想要編織自己的文章,為神所用。但也發現基督教對文學的冷淡,華人基督徒創作者很難在信仰裡找到屬靈的定位。深深體會創作是一條孤獨的路,若連結上服事,就更需要有一顆奉獻捨己的心志。


       多年來,摸索著如何將信仰揉入生活的土壤,讓承載信仰的文字不那麼沈重,反而有著翅膀的輕盈能夠飛傳出去。這些文字摸索的服事經驗,日積月累,成為日後我對文字人的陪伴。


       奉獻第二個十年,神帶領我進入文字課的教導,和蘇文安牧師一起傳遞文字事奉異象,訓練、牧養文字工人。我陪著學生寫作、投稿,到保送上壘。學生的發表與得獎時間都比我來得早,對「他必興旺,我必衰微」漸漸有些領悟,知道陪他們一段,比自己創作,可能更是來自神的托付。人要安份,我的「份」便是在曠野裏呼喊,尋求更多可以為神得著的好筆。


       因此,奉獻後第三個十年,我和蘇文安牧師以及洛杉磯的一群同工,在2008年攜手成立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我們的異象是「推動文字事奉異象,裝備牧養文字工人,創建基督徒文字人的社群」,我們的使命是「在時代裡攜手,於時間裡傳承,推動文字事奉,創寫新的世紀」。


      多年來在寫作裡又爬又滾,知道能長期堅持走下來的,不能只靠一點對文字的喜愛和若有似無對文學的欣賞。呼召,更是讓一個人可以從「文學愛好者」轉為「文字事奉者」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在課堂裡強調委身,在同工團隊裡強調「用受苦作多人的贖價」,在基督徒文人裡,不斷建造「在神裡的藝術家性格」。對這個世代的基督徒文字人,我們在傳遞文字異象之外,也希望能提供文化負擔和鼓勵文字人組織社群來互相扶持。到底,創作實在是、也必須是一個屬靈的經歷。


       凡事從禱告和異象開始,創文初成立時,便有感動要著手進行文字事奉系列的書寫,整理基督教書寫在上帝創造中的位置、和教會的關係,和文化的關係,在21世紀裡的呼召,以及創作者的屬靈生命建造。五年內出版了《在永世拋擲一個身影》、《創作,一種屬靈的經歷》、《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三本書,計畫中這系列至少還有三本。其中第一本《在永世拋擲一個身影》,三月甫得34屆湯清文藝獎,感覺是神給這書系的一個印證。盼望這系列可以為我這文字事奉一生的呼召,留下的一個淺淺的腳印。


       2012年十月在香港,當我和已逝文字前輩蘇恩佩姊妹所帶過的一群突破編輯認識交流時,隱隱便覺創文和文字事奉的歷史接上軌了。2013年4月,創文和香港出版聯會合辦第一屆文字營會,在最後一晚,和這些文字前輩一起跪地,為新一代奉獻委身的基督徒文字人按首禱告,傳承的薪火似乎熊熊點燃,當天晚上許多人都流淚了。創文使命「在時代裡攜手,於時間裡傳承」,在那一個特別的歷史時空裡,終於有血有肉地實現了。


      大陸作家艾青曾說:「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25年前,微小的我掙扎的是完成一篇作品可以為神所用,從未想過日後會成為作者,會出版書,會得文學獎,甚至會成立一個機構,在兩岸三地奔走呼籲文字事奉的異象和使命。但要走出一條「絲綢之路」,得需要多少綿長不絕的絲綢?多少孳孳不停吐絲的蠶?多少奔走運送的商旅?以及飛沙走石中一顆顆不放棄的心。


       從一支筆的揀選,到對一世代的呼召,需要的是一個團隊,眾多創文文友一起的同行,以及神不斷賜下的異象和祝福。若無你們禱告中的守望,屬靈的鼓勵和金錢的祝福,一切便淪為那首著名英文歌的歌詞:風中塵埃(Dust in the wind)。我們十分需要您在各方面的參與。


      衷心邀請各位成為創文忠實的同工夥伴,讓我們一起走出文字事奉的絲綢之路。願那曾豐富祝福我們的神,也可以大大地祝福你們!


圖片來源:http://iguide.lvmama.com/uploadfile/2012/0906/201209061003082200.jpg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835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