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學獎特報丨第三屆創世紀文學獎揭曉!
2023/09/25 12:20:24瀏覽1092|回應0|推薦2

由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創文)主辦的第三屆創世紀文學獎徵文大賽結果揭曉,18件得獎作品中,有3位參賽者同時得到兩個獎項,其中2位是創文學生。散文獎連續兩屆首獎得主皆來自香港。另外,本屆得獎者與第二屆有5位重疊,與第一屆有3位重疊,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18個獎項裡,創文學生拿下10個,顯示創文多年來培育文字工人的努力正在開花結果。

「深耕信仰文化,發掘優秀作品,提升信徒寫作」為宗旨的第三屆「創世紀文學獎」,歷經公平嚴謹的三輪評審後,從319件作品中選出3首獎、3優秀獎及12佳作,共18件獲獎作品。246位參賽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北美、澳洲等地,顯示文學獎已獲得全球華人基督徒的肯定。

評審流程中,所有作品皆密封編號統一格式不具名,經過初審、複審和決審30位評審的評定,每審三輪投票,最後推薦討論得出決選得獎名單,過程公平、嚴謹。本屆徵獎包括「聖經故事獎」「散文獎」以及「短篇小說獎」三個獎項,總獎金額達20,000美金。

「作者的村落在哪裡?」創文主任莫非在9月23日舉行的文學獎在線頒獎典禮上表示,培育基督徒作者的成長需要一整個村落。村落裡包括文學啟蒙者、文友、師長、編輯、讀者、文藝批評者,以及奉獻者和代禱者。「創文所做的,就是創建這樣一個可以培育基督徒作者成長的村落,在其中彼此建立、守望與成長。」另外,作者的成長需要有更高文學標準的評價,讓作品可以有更豐富的探討與理解。「就像我們舉辦創世紀文學獎,評審在討論中,就在反覆定義什麼是帶有信仰價值觀的好作品。是作品的主題和揭發現實生活中的信仰問題有關?還是直剖信仰中的內心掙扎才夠深刻?還是文學藝術造詣要夠好,即使信仰只是故事中淡淡的一道背景,也可以成為佳作?這些都成為作品評價的參考。」

詩人、作家、畫家及學者施瑋在代表決審評審發言時表示,「越來越多的基督徒作家突破傳統教會文字,突破自我的局限和慣性,跟隨聖靈帶領,敏銳地將文學的觸角探入人性和信仰的幽深之處,勇敢呈現人性與信仰的真實狀態。」

「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文學,是一群有靈活人所書寫的有著靈性光照的文學;描述有靈活人的生活以及他們靈性的視角;更是聖善之靈借著我們的文字而發聲。我相信只有聖靈藉著我們的文字發聲,才能光照那些坐在黑暗地裡的人,才能喚醒那些沉睡於吃喝嫁娶的靈魂。僅靠我們自己,無論多美的文字,或是多麼犀利的思想,都無法做到。」

聖經故事參賽者必須從聖經裡取一人物,以符合聖經真理、兼具文學創作的方式寫故事。得獎名單中有4位來自中國大陸,1位來自台灣,1位來自美國。得獎作品為:首獎《小女》(張佳南,中國河北),優勝獎《願你的國降臨》(潘曉玫,美國),佳作獎《約瑟的重生》(沐希,中國廣州)、《敞開的門》(郭勇,中國安徽)、《男孩的羊皮卷》(周成君,中國湖北)、《大海的女兒》(李艷梅,台灣)。

此次作品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首獎的張佳南來自中國河北,從事特殊教育,是一位業餘寫作者。她以舊約《列王記下》中亞蘭王元帥乃縵侍女的故事《小女》拿下首獎。 她說:「乃縵的侍女,經書中沒有給她留下名字,沒有為這位『小女子』取名。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無名小輩,但因著我們深信的那一位,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成為器皿。」

去年獲得聖經故事獎首獎,來自南加州的理工女潘曉玫此次二度獲獎。作品《願你的國降臨》故事靈感來自去年參加的一個著重大學事工的活動,這讓她想起耶穌的12個門徒接受呼召時,也都是十七八到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處大學生的年紀。「很年輕的使徒是怎樣的人呢?在那個種族、文化、宗教、政治尖銳對立的時代,他們在追求什麼?」

短篇小說獎得名單為:首獎《高鑫的割草機》(羅茂澄,美國),優勝獎《牧師的聖袍》(周成君,中國湖北),佳作獎《落井女孩》(傲潔,中國香港)、《關於愛情》(流蓀,台灣)、《蜉蝣》(宋考凰,中國浙江)、《喜喪》(江立權,中國廣東)。

此次以《高鑫的割草機》獲得首獎的羅茂澄,自稱是從未接受過任何寫作訓練的理工男,他原本無意參賽,但徵文文宣裡的一句「日常生活中血肉生命與神的對話」一直於內心迴響、呼喊,從而決定動筆參賽。

小說評審決審羅菁表示,《高鑫的割草機》見微知著,作者借一個移民小故事道出浪子回頭的過程,「折射此時此刻兩岸微妙的政治背景,以及來自不同地方的新舊移民如何磨合共融,提供了彼此寬容勝於互相仇恨的出路,展示了『恨能挑起各樣紛爭,愛能遮掩一切過犯』,寓意不可謂不深遠。」

優勝獎作品《牧師的聖袍》,呈現中國大陸三自教會面臨的現實問題,牧者受逼迫的教會處境,見證牧者內心軟弱以及聖靈在艱困環境中見證神的大能。決審評審王文勝指出,文學需要「對生活在反基督教政治權勢中信徒人性的複雜圖景有揭示的勇氣」。

「作者不僅書寫外在衝擊性的政治環境,還觸及了鍾牧師內在複雜的心理描寫,沒有只是簡單地批判政治環境,也對鍾牧師的軟弱有犀利的批評,顯示了作者沒有簡單化地將中國三自教會的問題歸因於外在環境,也有教會內部的自省。」

來自中國湖北的周成君此次雙喜臨門,同時拿下聖經故事獎佳作與短篇小說優勝獎。先天癱瘓、只能用幾根手指寫作的他,在獲獎致辭中表示,他相信神不是用「能」的人,而是用「肯」的人。所以一旦人肯擺上自己,哪怕力量再微小,神都能裝備他。

「曾經的我,覺得走上寫作之路是一種無奈的偶然,然而就在我處於寫作瓶頸期的時候遇見了創文,也由此才越來越堅信寫作是一份呼召,一份來自神的、雖然艱辛卻滿有恩典與榮耀的呼召!」

針對本屆短篇小說獎入圍作品,評審羅菁觀察到有不少作品為弱勢女性發聲。「本屆小說題材多樣化,但入圍作品引起我注意的是,很多作品關乎女性努力爭取命運的自主。特別以國內為背景的,這個題材更是集中,不是提及被拐賣的女性,就是提及被歧視欺凌的弱勢女性,有些欺凌甚至延續兩代;若是以其他地區為背景的,也有寫不平等婚姻中掙扎的。十五篇中就佔了七篇,這不算是偶然吧。」

散文獎得獎名單為:首獎《房子》(謝德俊,中國香港),優勝獎《薄荷香》(傲潔,中國香港),佳作獎《看天上的飛鳥》(白冷,台灣)、《我看過活著的死亡》(人可,台灣)、《衣櫃》(郭勇,中國安徽)、《主婦的琥珀》(禧年,中國雲南)。

榮獲散文首獎的謝德俊是來自香港的中文老師,他表示作品《房子》象徵心靈,「從不同的『房子』結構,呈現信徒的心靈狀態,訴說信徒在成聖路上的掙扎與取捨、聚焦與失焦、得勝與失敗、合一與分割。」

散文決審評審陳正芳在推薦評語中指出,首獎作品《房子》是一篇完整,創意十足,且手法老練的作品。「全篇具有雙重隱喻,一從具體的房子斜槓基督信仰的種種,特別是從聖經而來的真理和文化,是相當有創造力的寫作。此外,內文涉及的範圍相當廣,知識的厚度(含金量)可說是本次文學獎投稿中所僅見,但因作者的書寫技巧成熟,善用詩化的語言,並不會造成閱讀負擔。」

同樣來自中國香港的傲潔此次不僅以作品《薄荷香》獲散文優勝獎,參賽小說《落井女孩》同時拿下短篇小說佳作獎。在獲獎感言中,傲潔表示她長居國外,育兒持家擱筆二十載,四年前終於勇敢跨出「歸零之旅」,拾回書寫愛好。作品《薄荷香》被評審認為形散神不散,勾勒寥寥數筆,如在眼前。

此次文學獎徵文除了周成君、傲潔雙喜臨門之外,來自中國安徽的傳道人郭勇也以《衣櫃》及《敞開的門》分別獲得散文與聖經故事佳作獎。在獲獎致辭中他表示,去年頒獎典禮上,張曉風老師的話,對他一直是個提醒——「平時多寫,不只是要等一次文學獎」。

創文主任莫非表示,創文舉辦文學獎的意義,除了「深耕信仰文化,發掘優秀作品,提升信徒創作」外,更盼透過文藝批評,推動整個基督教文學的發展。因此每一屆文學獎複審與決審階段,針對作品內容、主題、風格、意義與作者意圖的所有討論過程都被記錄下來,而透過文學獎網站、微信、臉書等,與所有寫作者分享。

創文秉持文字異象的初衷,繼續推動全民閱讀及全民書寫,改善教會文化土壤,為神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醞釀更成熟的文學創作。莫非邀請對神國文字事工有負擔的海內外華人基督徒一同參與,攜手投資天國文字人才。

作者的村落在哪裡?

莫非文學獎致辭

非洲有句諺語說:「要養育一個小孩,需舉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是指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需要一個村落一起扶持、幫助。

作者不也如此?除了少數先天才氣過人,像王維詩中的「芙蓉花」——「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在無人的山間自開自落,這樣的作者到底是少;大部分作者的長成,都需要一個文化的村落,一起培育。

在這村落中,作者首先是透過一個文學啟蒙者,踩入文學的世界。這啟蒙者可能將文學書籍引進作者的生命中,也可能鼓勵作者嘗試執筆寫作。他或是作者的父母、手足,或是老師、同學,甚至可能是村中某個借書的鄰舍,讓作者開始有了文學愛好,愛讀也愛寫。

然後,村落中很可能也有在寫作中可以切磋的文友,彼此交換閱讀心得,或分享寫作的進度。

然而,寫作要進步,便需要有人指點。這個人很可能是一位語文老師,或一個比較有寫作經驗的寫手。雖然現在已是自媒體時代,從書寫、編輯到排版和發表,一切皆可以自己來;但是,一個人的寫作若想有突破性的成長,還是需要有師長的點評或指引。

村落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編輯。很多有潛力的寫作新手,都是被編輯發掘;然後編輯不斷鞭策,讓作者的文字漸漸有了比較清晰的聲音。台灣作家張文亮,就是在前校園雜誌主編吳鯤生的鼓勵下,成為一個成熟又多產的作者。

也有的作者很幸運地有一忠心的陪伴者,這陪伴者自己並非文人,但仰慕作者的文學造詣,出於愛才之心,而在生活上提供各樣説明——或金錢支助,或精神鼓勵,或實際地幫忙找發表管道。比如卡夫卡的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在卡夫卡生前就不斷鼓勵陪伴;身後,又保存卡夫卡的手稿,甚至在二戰逃難時,在攜帶不多的行李中,居然有一個箱子全裝滿卡夫卡的檔和手稿。因此為這世界保存了20世紀最具原創性,也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聲音之一。

村落中當然不能缺少讀者(群)。不管作者是否「為讀者而寫」,或「心中有沒有讀者」,作者都不可能「不為任何人寫」。只要你寫下後,想要發表,你就是為某個理想讀者在寫。當然,這個讀者可能是現在的讀者,也可能是未來的讀者。

女詩人艾蜜莉·狄菫森(Emily Dickinson)一生寫了1800首詩,雖然只發表了10首詩,但是,她卻把自己寫好的詩作全都仔細收好,為什麼呢?她是為了那未來可能的讀者在保存。 她說:「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一個發表率如此低的詩人,卻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寫給世界的信」,可見每個作者都是為了某些讀者而寫。

既然想要透過寫作與世人交流,便很少有作者能不受影響。作品的生命,也要靠閱讀才能衍生。然而,讀者可以肯定我們,也可以打擊我們。於是作者也要學習如何忠於自己內在的聲音,不迎合市場;但同時又尊重讀者,理解讀者的立場和需求。到底,很少作者能一個讀者都沒有,還感覺到自我創作的價值。更何況,當我們把文字當作事奉的時候,更不可能在創作時,心中全無讀者。

此外,作者的成長,還需要有更高文學標準的評價,讓我們的作品可以有更豐富的探討和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創作方面有所長進。就像我們舉辦創世紀文學獎,評審在討論中,就在反覆定義什麼是帶有信仰價值觀的好作品。是作品的主題和揭發現實生活中的信仰問題有關?還是直剖信仰中的內心掙扎才夠深刻?還是文學藝術造詣要夠好,即使信仰只是故事中淡淡的一道背景,也可以成為佳作?這些都成為作品評價的參考。

什麼又是屬於聖經故事的文體?是在聖經中找一個人物寫出的故事才算?還是從聖經背景中發揮創意,虛擬出一個人物的故事也算?如果出現與聖經記載不符合,但文學性夠,寫得也不錯的故事,是否還可以幫助人瞭解、不誤解聖經?如此種種,在複審和決審中,對作品的內容、主題、風格、意義和作者意圖,都帶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討論和思考。我認為這些會促進基督教文學發展的方向和作品的成熟。因此每屆文學獎,我們都會有不同獎項的決審紀要上傳到創文文學獎網站,並透過微信、臉書推文,供大家參考。

創文所做的,就是在創建這樣一個可以培育基督徒作者成長的村落。我們不斷提出文字事奉的異象和呼召,幫助基督徒作者的筆可以在神國中定位。也在創文網路書苑中提供各樣文字培訓課程,幫助作者寫作技巧成長。同時,還推動創建文人在線社群,讓基督徒作者可以在一個社群中彼此建立、守望和成長。並鼓勵作者向不同媒體投稿,透過不同媒體編輯的檢驗和指正,幫助自己進步。當然,創文也有發表園地,簡體字版的微信公眾號「莫非可以如此愛」和繁體字版的UDN部落格「莫非可以如此寫」,皆歡迎大家投稿。

至於舉辦文學獎,除了深耕信仰文化,發掘優秀作品,提升信徒創作外,就是盼望可以透過文藝批評推動整個基督教文學往前發展。

當然,除了上面所說的文學啟蒙者、文友、師長、編輯、讀者和文藝批評者之外,基督徒作者成長的村落中,還需要有奉獻者和代禱者的存在。沒有你們的陪伴和護航,我們會寸步難行。所以,創文就是如此嘗試打造出一個基督徒作者的村落,連結各方有心人士參與,一起守望這個世代的基督徒作者成長。

感謝30位評審和246位作者的參與,不管用哪一種形式,都謝謝你們的參與。讓神所揀選的作者可以為祂書寫,彰顯神的名、神的榮耀!

施瑋文學獎致辭

首先感謝創世紀文學獎的組委會,給我這次機會,在這裡向大家表示祝賀!

感謝組委會對我的信任,我已經從第一屆至今,連續三屆擔任創世紀文學獎的評委。在這三次閱讀作品和評選的過程中,我看到投稿的作品越來越好;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我的同路人——基督徒寫作者的生命越來越成熟,對上帝的愛、對教會的愛、對人靈魂的愛常常燃著,如同燔祭的火。

越來越多的基督徒作家開始突破傳統的教會文字,突破自我的局限和慣性,跟隨聖靈的帶領,敏銳地將文學的觸角探入人性和信仰的幽深之處,勇敢地呈現人性與信仰的真實狀態。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文學,是一群有靈活人所書寫的有著靈性光照的文學;描述有靈活人的生活以及他們靈性的視角;更是聖善之靈藉著我們的文字而發聲。

我相信只有聖靈藉著我們的文字發聲,才能光照那些坐在黑暗地裡的人,才能喚醒那些沉睡於吃喝嫁娶的靈魂。僅靠我們自己,無論多美的文字,或是多麼犀利的思想,都無法做到。

因此,「工夫在詩外」對於基督徒寫作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要在文字技巧上、藝術表現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思想上、神學上得裝備,在靈性上、生命上與主更親近。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智慧作「屬靈人」看透萬事,我們才有勇氣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救主、面對這個世代。

我剛剛艱辛地完成了教會歷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殉道者》,寫的是華人教會的種子——那些在1900年庚子教難中,將鮮血和生命澆奠在中華土地上的西人傳教士和中國基督徒。我在寫作過程中,深深地感到,今天這個世代,基督信仰的寫作也需要我們有殉道的精神。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當今世代,基督教文學寫作都是一個逆流而上、向光而生的白色殉道。需要基督徒寫作者捨棄自己的謀劃,捨棄利益,捨棄名譽;甚至有時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對家庭、健康或生存的掛慮。雖然家庭、健康或生存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是打仗的精兵,要一往無前,不能有任何纏累。許多時候,真的需要將這一切的掛慮交託給最可依靠的救主。

學者查常平不久前和我在微信中聊天,他也感歎說:「基督徒的寫作就是殉道!基督徒學者就是自我坐牢,但不能以自我為牢房!」我非常贊同這話,我們甘願自我困囚在書桌前,但我們不可以自己的知識、審美、經驗為限制我們的牢房。在這個浮躁的、追求掌聲和關注度,追求回報和效率的時代,基督徒作家真的需要以「殉道」的精神來獨坐書房、堅守命定;以追求絕對和極致的心,來跟隨聖靈的呼召。同時,也「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不要懼怕,因你必不致蒙羞......」(賽54:2,4)

因為我們的幫助是從耶和華而來。我們要常常向山舉目,向天祈禱,「信」是我們創作的靈感與動力的來源,讓我們將最好的作品獻給救主。

今生,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會經歷慘烈的短暫受死的殉道,但我們將經歷漫長的主動棄絕「舊我」,追求價值觀與審美、心思與意念上的與救主合一。具有光和鹽的作品,世俗不一定會喜歡,甚至可能憎恨;宗教團體也未必讚賞。然而,我們是要討神喜悅,不是討人喜歡。

「真實」是基督教信仰文學的基底,「天光」是基督教信仰文學的審美。在我們的心中,理應只有一位受敬拜的,他是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主耶穌,也是今天坐在寶座上榮耀的羔羊。願聖靈幫助我們,可以藉著手中的筆,將生命的所有都傾倒於救主腳前,唯有他是配得。願主使用我們,在這彎曲悖逆的世代,傳遞天光與上帝之愛!

謝謝大家!讓我們一同努力!


獲獎名單

聖經故事獎

首獎:張佳南

參賽作品:《小女》

獲獎獎金:3000美元

個人簡介:生長於河北,特殊教育從業者,業餘寫作者。所知甚少,所學甚少,但想寫的故事很多。願每個故事從祂而來,為祂而去。

優勝獎:潘曉玫

參賽作品:《願你的國降臨》

獲獎獎金:1500美元

個人簡介:MBA,會計師,內部稽核師,電腦稽核師。幼時夢想成為作家,曾經跟著工作遊世界,現居加州,於能源產業任職,規劃再生能源配置,負責企業風險管理。白天在專業上用盡邏輯思維,夜晚在文字裡享受跳脫框架的創意。

佳作獎:沐希

參賽作品:《約瑟的重生》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生活在廣州的青島人。在廣州某報做了16年文化藝術記者。2017年-2018年,女兒罹患大病,我的人生也按下暫停鍵,專心陪伴女兒求醫治療。在一個個不眠的陪床夜晚,開始認真思考關於生死和苦難的問題。於至暗之處終於看見神之光芒。如今女兒已重獲健康,我卻不再是從前的自己。那些曾經駕輕就熟的「讚美」文字如今落筆甚感艱難。於是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就像一位牧者說過的那樣,如今的我相信,當洗净鉛華的我在廚房裡懷著愛意洗手做羹湯時,空中會聚集著天使為我歌唱;而當我追求這個世界的浮名,縱有炫目的鎂光燈對我閃爍,空中的天使卻無跡可尋。

佳作獎:郭勇

參賽作品:《敞開的門》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傳道人、文字人。文字見於數家信仰媒體。10年前,深受莫非老師《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一書的影響,開始回應文字的呼召。近年嘗試小說、散文等文體創作。過去,倫勃朗、米開朗基羅、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創作大師,都毫不羞恥地談論上帝。他們用繪畫、雕塑、文學、戲劇、視覺藝術,讚美他的名。在越來越世俗的時代,世界卻排斥藝術作品中的信仰元素。這是神對每位元文字人的挑戰和呼召。神喜悅我們用文字來榮耀他,願將自己獻上,成為這場特殊的屬靈戰爭的先鋒兵。有呼召就有熱情,有熱情的寫作,不是苦差事,而是有一種「當我寫作時,我能感受到主的喜悅」的感動。這份熱情和感動,將持續燃亮我寫作服事的靈焰。

佳作獎:周成君

參賽作品:《男孩的羊皮卷》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1980年出生的我,因著福音廣播聽到了福音。2004年受洗,已婚,現居湖北。我是一個因為先天癱瘓而身體衰弱,發展到如今,只有幾根手指還能動,但仍願靠著神的恩典,繼續為主寫作的普通基督徒。曾經的我,覺得走上寫作之路是一種無奈的偶然,然而就在我處於寫作瓶頸期的時候遇見了創文,也由此才越來越堅信寫作是一份呼召,一份來自神的、哪怕艱辛卻滿有恩典與榮耀的呼召!

佳作獎:李

參賽作品:《大海的女兒》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祖籍河南開封,出生成長於台灣的純樸山城苗栗,目前則定居台灣嘉義。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英文輔系,目前在大學任教,講授文學、正念與中外經典等課程,並擔任高中職與嘉義監獄的生命教育講座。同時也在教會擔任翻譯的事工。平日裡喜愛有氧舞蹈與瑜珈,並到山上與海邊避靜,欣賞神創造的美妙。家中還有位帥氣的兒子,親子間常進行聖經與文化的思辨與討論。信主已三十餘年,深覺人生的每個季節,信仰的經歷與挑戰都不相同,藉由觀看歷史與讀經,才能略略一窺上帝的豐富意旨與奧秘。也更加確信,祂真是那位創造的大藝術家,也是一切劇作最終的導演。

短篇小說獎

首獎:羅茂澄

參賽作品:《高鑫的割草機》

獲獎獎金:3000美元

個人簡介:中國廣西人,來美留學後受洗歸主,現與妻子在南加州Hope教會聚會。出國前有短暫的科研經歷,在美主要學習網路應用程式設計和開發。學習工作之外,熱衷看籃球,也喜歡燒飯。從小並不喜歡文字讀物,在書店圖書館更願意翻看圖畫書。初中高中後參加辯論隊、演講比賽,才逐漸感受書寫文字的樂趣,卻也從未參加任何正式培訓。本次參賽獲獎對於自己是極大的鼓勵,也意識到憑藉信仰寫出真實文字也是為主見證,願意更多地為主用,為主活,為主傳福音。

優勝獎:周成君

參賽作品:《牧師的聖袍》

獲獎獎金:1500美元

個人簡介:1980年出生的我,因著福音廣播聽到了福音。2004年受洗,已婚,現居湖北。我是一個因為先天癱瘓而身體衰弱,發展到如今,只有幾根手指還能動,但仍願靠著神的恩典,繼續為主寫作的普通基督徒。曾經的我,覺得走上寫作之路是一種無奈的偶然,然而就在我處於寫作瓶頸期的時候遇見了創文,也由此才越來越堅信寫作是一份呼召,一份來自神的、哪怕艱辛卻滿有恩典與榮耀的呼召!

佳作獎:傲潔

參賽作品:《落井女孩》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寫作是少年信主的人生召命,長居國外育兒持家擱筆廿載,四年前終於勇敢跨出「歸零之旅」,拾回失散的方塊字,孜孜練筆書寫。我能閱讀的華文書少得可憐,加上家事雜務纏身,沒太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天早起晨跪,我求上帝握住我這荒廢的筆,領我到能用之處,讓聖靈的能力借著我流出。幾年的寫作、投稿與發表,我跌倒再站起,耶穌不離不棄地伴我同行;每刊出一篇文章,完成一趟「歸零之旅」,另一趟「歸零之旅」即馬上展開。認清自己無德無才,時刻在「歸零的謙卑」裡服事上帝,是聖靈內住我生命的神聖作為啊!歸零途上不經不覺間,發表了許多文章;今有創文的厚恩,為我的歸零人生添上光采。領獎歡欣過後,我再步上「歸零之旅」,一路寫回天家。

佳作獎:流蓀

參賽作品:《關於愛情》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來自小島,小鎮。有自己的房間,還有上帝養。最近剛成為植物parent,家裡目前住了小盼菩提、斑葉葛、龜背芋、起司、到手香。

佳作獎:宋考凰

參賽作品:《蜉蝣》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85後,生於江蘇鹽城,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從小熱愛文學,高中開始發表詩歌,2010年受洗,2013年蒙召開始寫作事工。近年主要創作話劇、電影劇本及小說、童話、繪本故事。話劇《破罐記》、《大師》、《溫暖明亮的地方》在杭州、深圳等地公演多場。作品曾在「漢語聖經協會聖經題材文學創作獎」、「海外校園微電影劇本大賽」、首屆「創世紀文學獎」、首屆「雅歌文藝獎」等徵文中獲獎。現居杭州,一位男人的妻子,一個孩子的母親,一座花園的園丁,世事紛擾,我只要像智者一樣思考,像頑童一樣寫作。

佳作獎:江立權

參賽作品:《喜喪》

獲獎獎金:750美元

個人簡介:90後,心理學系畢業,咖啡重度愛好者。與妻子育有一女,現居羊城。曾在母會服事九年,後蒙召在文化和歷史工廠耕耘。現為建道神學院學生,主修聖經研究。

散文獎

首獎:謝德俊

參賽作品:《房子》

獲獎獎金:2000美元

個人簡介:「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箴4:23)這是我最愛的經文。心之所向,足之所往,打開心靈的燈,添上油,發現永生路不過是發現兩雙足印走成一雙足印的過程。我是一位中文老師,感恩父神賜我從文字發現「裡世界」的能力,每當文字沉澱翻飛,就是證明「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的榮耀瞬間。我們的文字與作品,不過是萬華鏡裡的邂逅與凝視,從父神灼熱的眼眸裡,折射出無窮盡的愛戀與美善。能夠寫,繼續寫,真好!信主至今十五載,願耶穌能躺上我的筆管,主宰我的道路與筆跡,也願自己在「書寫.抹去.抹去.書寫」的瞬間,以筆代步,用作品見證祢的美慈,用文字紀錄我們的愛情故事。

優勝獎:傲潔

參賽作品:《落井女孩》

獲獎獎金:1000美元

寫作是少年信主的人生召命,長居國外育兒持家擱筆廿載,四年前終於勇敢跨出「歸零之旅」,拾回失散的方塊字,孜孜練筆書寫。我能閱讀的華文書少得可憐,加上家事雜務纏身,沒太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天早起晨跪,我求上帝握住我這荒廢的筆,領我到能用之處,讓聖靈的能力藉著我流出。幾年的寫作、投稿與發表,我跌倒再站起,耶穌不離不棄地伴我同行;每刊出一篇文章,完成一趟「歸零之旅」,另一趟「歸零之旅」即馬上展開。認清自己無德無才,時刻在「歸零的謙卑」裡服事上帝,是聖靈內住我生命的神聖作為啊!歸零途上不經不覺間,發表了許多文章;今有創文的厚恩,為我的歸零人生添上光采。領獎歡欣過後,我再步上「歸零之旅」,一路寫回天家。

佳作獎:白冷

參賽作品:《看天上的飛鳥》

獲獎獎金:500美元

一九八零年,平安夜出生。喜歡逛舊書店,在或高或低的書堆中,踏往不同風格的書本月台,在一頁頁車廂,翻飛而過間,展開變幻萬千的時光旅行!搭乘列車中,最愛文學線、生態線、與神學線等。白冷,是投身鑄字的筆名,取自伯利恆的譯名,除了紀念平安夜的生日外,也象徵文學想像的地理空間!通過閱讀文本,邀請讀者進入一座存在於文學之中的車站─白冷,在其而出的墨黑色鑄字鐵道上,徜遊筆者眼中的天父世界。《看天上的飛鳥》是獻給眾光之父、全地之主─耶和華的讚美。筆者畢業於東吳政治系(所)碩士、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大學投身學運為無神論者,因奐均姊姊的血案饒恕見證,在信友堂受洗。曾任傳道人,現居台灣中部,在公部門服務。

佳作獎:人可

參賽作品:《我看過活著的死亡》

獲獎獎金:500美元

喜好文學,曾於玄奘大學、中華大學服務,並從事過新聞及學校行政工作,目前為補教老師,任教於吉的堡、弋果補習班等數家補教機構。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新北市、台中、桐花、打狗鳳邑、竹塹......等文學獎獎項。基督教信仰為工作與生活之動力,期望自己能更勇敢更樂觀,縱使生命仍有那麼多的磨難。

佳作獎:郭勇

參賽作品:《衣櫃》

獲獎獎金:500美元

傳道人、文字人。文字見於數家信仰媒體。10年前,深受莫非老師《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一書的影響,開始回應文字的呼召。近年嘗試小說、散文等文體創作。過去,倫勃朗、米開朗基羅、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創作大師,都毫不羞恥地談論上帝。他們用繪畫、雕塑、文學、戲劇、視覺藝術,讚美他的名。在越來越世俗的時代,世界卻排斥藝術作品中的信仰元素。這是神對每位元文字人的挑戰和呼召。神喜悅我們用文字來榮耀他,願將自己獻上,成為這場特殊的屬靈戰爭的先鋒兵。有呼召就有熱情,有熱情的寫作,不是苦差事,而是有一種「當我寫作時,我能感受到主的喜悅」的感動。這份熱情和感動,將持續燃亮我寫作服事的靈焰。

佳作獎:禧年

參賽作品:《主婦的琥珀》

獲獎獎金:500美元

現居昆明,全職主婦,一夫兩子,寫作初學者。正在學習用散文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職業(全職主婦),也許能在書寫日常瑣碎的過程中咀嚼出一些特別的意境;如果我的書寫,能在這個對全職主婦有著消極看法的畫布上,劃出一筆逆流的色彩,或許還真有人發覺:全職主婦這個職業有點兒意思。

備註:按部分作者要求,獲獎名單內介紹為作者筆名。

文學獎詳細記錄請查看網站:https://gwcontest.org/

-END-

圖書推薦

《故事的呼喚》

莫非 著

進入聖經故事書寫,

透過書中的習作,

開啟更深的屬靈洞見,

親歷嶄新的屬靈歷程,

效法耶穌

傳遞真理的方式,

用聖經故事

在這世代為主發聲。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product/1089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9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