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猶合璧丨麥能
2024/05/28 09:59:18瀏覽869|回應0|推薦6

一場中猶聯姻的喜宴,不同的文化碰撞交融,會融合出怎樣的味道?作者從這裡感受到一種甘心樂意的「好味道」,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吧!

微寫作書寫,教你惜墨如金,寫作深刻有力。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140《微寫作書寫課》。

最近參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婚禮,新郎是美籍猶太人,新娘是華裔ABC。我與新郎的母親史堤芬妮,在陶藝工作室相識。她有畫精細插畫的背景,現在融入描繪的優勢,創作費時費功的3D人物塑像,作品人物的靈感多半來自家人。作品反應人生,由此可知,史堤芬妮是一個以家為貴的人。

話說十年前,史堤芬妮的兒子丹尼爾,正值青春期,年十六歲,一心想做廚師。母親為了這個喜歡頂著小醜爆炸彩色頭,在學校樂隊吹法國號的兒子煞費苦心。史堤芬妮向我提出一個邀請提案:「過幾天在我家會辦一個親友派對,丹尼爾很興奮能夠當主廚,負責大家的餐點。我很願意支持與鼓勵他,但也想找一個大人在旁邊幫助他,免得發生狀況。」我了解這個職務背後所蘊涵的意義,那就是:表面上當大廚的助手,而實際上則是顧前顧後的督導。

那天,親朋好友陸續來到,丹尼爾雀躍地在廚房忙東忙西,他告訴我:「地瓜要泡在水裡才不會變黑。」他一邊將一大把香菜的根切掉一邊說:「我知道,香味是來自根部,可是我只需要葉子。」本人雖然也負責了兩道主菜——蜜汁雞與烤鮭魚,不過,做阿姨的我還是將「點數」全歸在丹尼爾的身上。

丹尼爾高中畢業後,如願以償地進了烹飪專校。有一天,史堤芬妮很高興地向大家發出了一封電郵,原來丹尼爾上了美食節目《料理鐵廚》。從YouTube中,我們看到丹尼爾剃了一個俐落的小平頭,充滿精力,熟練地捏拿著小籠包的花瓣,足可媲美鼎泰豐的小籠包師傅。總之,這個報導可把史堤芬妮樂歪了。

然而,讓史堤芬妮真正樂透的是——26歲的丹尼爾要在西雅圖結婚了!因此,她又提出了一個提案請我接受:「如果你能來參加婚禮,我一定請你吃酒席!我們全家都很希望你來。」想想,我從來沒去過西雅圖,聽史堤芬妮的語氣,她是真心盼望我能一起分享喜樂......於是,我決定用旅程點數換機票飛去西雅圖。

本人參加過無數中西式婚禮,猶太婚禮也去過,但,「中猶一起」可是頭一遭的稀罕組合。果真,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婚禮。

結婚喜帖上說明:婚禮當天的行程分為上午的奉茶儀式與晚上的喜宴。所謂的奉茶儀式,也就是男方去女方家迎娶,向雙方長輩致謝,也接受長輩祝賀的過程。丹尼爾當天穿著與新娘中式旗袍同款花色的小背心,為三件頭式的黑色西裝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因而受到來賓的熱烈青睞。

新郎的父親大衛,是一位研究精神病患行為的心理醫師。婚禮前一天,他充當我們的在地導遊時,津津有味地道出新娘燕芳的家庭身世,簡單濃縮:遠溯來自中國清代貴族,後來舉家搬遷到越南。在越南的家業被充公之後,來到美國,父親開始與友人合夥從事中餐館業,燕芳是最小的女兒,在美國出生。 當大衛描述準媳婦時,可以感受到他對燕芳那種視如己出的珍惜與欣賞:「你們看,燕芳今天就像是一位高貴的中國公主!」史堤芬妮也開心地說:「真高興,兒子可以找到讓他快樂的伴侶。」

跟史堤芬妮一樣,大衛很讚揚這對新婚夫婦對未來生活的規劃:「我們很高興他們雙方都辭去廚師的職位,丹尼爾現在Whole Food(專賣有機食品的超市)負責宰雞,有更好的薪水與福利;燕芳則説明低收入戶申請住屋,所以有時間煮美食給他們自己享用。喔,丹尼爾不久會調到宰牛部門,還會加薪呢。」

雖然在美國的婚禮照理都是由女方支付,但新郎的父母決定,由他們來支付男方親友的婚宴開銷。然而,他們的體諒還不僅於此......大衛為了要「文化融合」,特別勤練粵語(因為女方的親友屬粵語群眾)。在婚宴上,大衛以主婚人身份致詞的時候,只用了幾句粵語開場白,就已經把來賓逗得哈哈大笑,現場氣氛「高」到勁爆!

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在文化包容的程度上,我認為女方顯得不夠「用功」。怎說?請聽我道:猶太人不吃豬肉,這是一個普遍的常識。但在上午茶點儀式後,中餐的重頭戲竟然是烤乳豬!在眾目睽睽下(多數是男方有猶太背景的親友),師傅揮刀霍霍,把乳豬一一解體。身旁一位從加拿大來的猶太友人在我耳旁說:「Oh,Thats a lot of body part!」(噢,好多豬的身體部位!)我心想,這應該是她一輩子都沒看過的景象吧!除了烤乳豬,女方家也準備了許多可口食物,但此道「佳餚」,能享用的人不多。在男方親友團中,華人如我,自然就成了特別代表。

然而,有關烤乳豬的故事還沒結束......晚上的喜宴在一個靠近海港,視野極佳的中國海鮮飯店舉行,大夥都引頸期盼豐盛的饗宴。終於,上來了第一道開胃菜。且慢!這不是茶點儀式剩下來的烤乳豬嗎?我坐在男方家長圓桌席上(坐席的安排很新潮,這對新人與自己的好朋友自成主桌,男女方父母都跟己方親友坐席)。史堤芬妮的大姊,七十多歲的蘇西,面對這份裹著脆皮的豬肉冷盤,小聲但很直接地反應:「我們猶太人是不吃豬肉的,拿走,拿走!」坐在大衛父親旁邊的一個親戚跟蘇西咬了一陣耳朵之後,蘇西轉頭對我說:「你要拿些豬肉嗎?」

接著,第二道拼盤上桌了,這回,又讓我傻眼了,因為裡面有「叉燒」。蘇西好奇地問:「這是什麼?」這時候對中國食物有研究的傑森說話了,傑森是大衛與史堤芬妮的女婿:「這也是豬肉,只是你看不出來。」雖然傑森也是猶太人,但他身先士卒地嚐了一塊,對我豎起大姆指:「嗯,很好,嫩口多汁,你一定要吃吃看!」大衛見狀,也放了一塊在嘴巴裡。然後對蘇西說:「測試一下!」

此時新郎丹尼爾趁著空當兒跟「傳統主桌」成員(他的爸、媽、祖父、姊姊、姊夫、叔叔、阿姨等全在我們這桌)寒暄招呼:「我跟餐館的人說了,不要上豬肉給你們,但他們不聽。」丹尼爾做出了慣有的攤手動作,補上一句:「我也沒辦法。」幸好,接下來,豬肉就沒再上場了。

這場中式為主,猶式為輔的中猶聯姻喜宴,讓我看到了男方家屬的謙讓與寬容。照理說,男方也可以表態要用猶太人的傳統儀式舉行婚禮,但他們採取配合與尊重的態度參與。在此也要向男方親屬團獻上敬意,因為都能入境隨俗,照樣吃喝歡樂。我向這對了不起的父母說:「能做你們的子女,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史堤芬妮回答:「很高興你這樣說,我希望他們也能這樣認為。」

史堤芬妮與大衛對兒女的用心,我在旁邊也一路看了十年。無論對讀MIT(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的女兒羅絲,還是對在超市斬雞宰牛的兒子丹尼爾,他們都引以為傲,全力支援!婚姻不僅是兩人之事,也是兩家之事,甚至是兩種文化交流之事。從這場中猶聯姻的喜宴上,我嚐到了一種融合的滋味,是一種甘心樂意的好味道。我想,這就是這場婚禮最大的祝福!

-END-

作者簡介

麥能

全職藝術工作者,獲頒古根漢繪畫研究員(Guggenheim Fellow 2007),熱愛色彩,鍾情繪畫,使用個人符號,訴說與神、與人、與自然的生命故事。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65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