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耶誕節特刊】胎脂丨禧年
2023/12/23 10:55:15瀏覽791|回應0|推薦2

胎脂是母體留給胎兒的最後一抹遮蓋。孩子不會記得他怎樣來到世間,怎樣穿過狹窄的產道,也不會記得子宮內的溫度與胎脂的柔膩;也許只有媽媽會記得這份一想起便會被裹住的受造之愛。

「什麼?你不要打無痛?你這樣主動要求不打,在我們醫院還是第一例,其他產婦都是催著要打。」

這位六十多歲的產科主任,停下正在做記錄的筆,一雙閱「肚」無數的眼睛,透過老花鏡盯住我。診室裡另兩位年輕的醫生助理在翻看我的產檢資料,這時也轉過身來。

「是的,我不要打無痛。」我坐在沈主任面前,雙手覆著腹中的寶寶。39週了,我們快見面了。

「我們醫院的產婦幾乎都要打無痛,除非是急產來不及。打了無痛嘛,你生產過程的體驗會舒適一些。有些產婦一開始說不打,後來還沒開到三指,就痛得受不住,馬上把麻醉師喊過來,整得麻醉師來不及調劑量。」

「這是我第二個孩子了,我知道生的過程一定很痛,我不會臨時喊麻醉師的。」

「你為什麼不想打呢?」

「我相信自己的身體可以承受宮縮的痛,上帝創造女人有子宮,要生養孩子,就會給我們承受宮縮痛的能力。我知道每一次宮縮都是寶寶在用力爬出來,越痛就意味著他越快要出來了,我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經歷這個過程。」

丈夫抱著阿樹站在我身邊,阿樹兩歲了,是最天真可愛的年紀,跑起來像一隻剛學會跳的小兔子。

「媽媽要生小寶寶啦!」他雙手拍著爸爸的肩頭,不正是一位正在奏樂的天使嘛。

「你生老大也沒打嗎?」

「沒打。」

我在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走出診室。走廊裡有四五位正在候診的孕婦,我不知道她們的名字,她們的家庭,但想到一週或數週後,從我們的子宮內會娩出一個小生命,他們有著清脆的啼哭,和生下來就會吮吸乳汁的小嘴,還有團團的,糯糯的小臉。

那樣的畫面令我敬畏。

這次生寶寶我比第一次預備得更充分,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做好了生在家裡的準備。我家老大從規律宮縮到出生,只有三個多小時,在頭胎中算是比較快的。有經驗的寶媽和醫生都告訴我,第二胎一般都會比第一胎更快。

更快?難道一小時、兩小時就生啦?

約了助產士門診,告知她們我第一胎急產的情況,卻聽到還有比我更急的。

「有位產婦生二胎,結果剛到醫院,還沒進產房,就生到電梯裡!」

「生在車上的也有!」

「還有一位產婦,見紅了,打算在家裡洗個澡再去醫院,結果澡還沒洗完,孩子就生了,幸好她是二胎,算是有經驗,用手接著,沒有掉到地上!」

這些驚險的故事很有畫面感。我和先生商量,如果老二是急產的話,我們更傾向於生在哪裡,去醫院的車上?家裡?電梯裡?

我們的禱告是:不要生得太快!希望產程慢一些,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醫院。同時也諮詢了有經驗的助產士和幾位多胎媽媽,她們給了一些在家生產的建議。一定要備幾條乾淨柔軟的棉布床單,大號的產褥墊。如果真的來不及去醫院,要提前想好家裡的哪個位置最讓自己舒適,放鬆,再準備一些音樂,香燭,喜歡的食物,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有人負責穩住大寶,不要去打擾媽媽生寶寶,哈!

這不就是一場與寶寶初次見面的約會嗎?

生大寶的過程很快,是無處可躲的雷鳴驟雨,而這次,我想細細體會一個新生命從子宮內娩出的過程。

厚厚的棉布床單上鋪滿了陽光,臉貼上去能聞到暖暖的味道,我把它們收進臥室的一個專用櫃子裡,裡面還有大號產褥墊,嬰兒浴巾,還有舒服且方便的衣服,濃度72%的黑巧克力。我在臥室走來走去,一會躺在床上,一會躺坐在鋪了被子的地板上,感受著哪個位置更方便生寶寶,也跟先生商量著到時他可以怎樣幫我。

「想想約瑟,沒有接生婆,只有他幫馬利亞接生。」

「約瑟啊,啊,他那晚一定很艱難。」

「馬利亞也很難啊,不過伊莉莎白應該跟她分享過一些經驗。」

「那撒迦利亞也應該會告訴約瑟一些事情。」

「但是那晚他們什麼都沒有準備啊,只有客店的一個馬槽,一塊布。」

突然好想出現在那一晚,抱著我為自己準備的這些待產物品,把它們交給那一位年輕的產婦。

40週,去醫院產檢,一檢查竟然已經開了三指,而我沒有任何感覺。由於頭胎急產,於是馬上被留下住院。一邊給在家裡照顧大寶的姥姥打電話,交待了何時給他吃飯、睡覺、玩耍等事宜。一邊略感遺憾——在家生產的計劃泡湯了!然而先生很開心,終於不用擔心會生在家裡了......

醫護人員知道我頭胎是急產,隔一會兒便來檢查。本以為很快會與二寶見面,然而,宮縮斷斷續續,夜裡醒來數次,摸摸肚子,仍是靜靜的,於是沮喪滋生,這跟預期的完全不同。

先生提醒我,這不就是我們的禱告嗎?不要生得太快......還要感恩,上帝為我們預備了一間免費升級的VIP私人病房,有我想要的舒適與私密,也免去了先生的擔憂。

終於到了第二天下午,宮縮開始規律,我和先生調整好一天一夜等待的疲倦,將我們的房間佈置成約會的模樣。

40週+1天,晚上七點,燈光暖黃暈了一地,香燭的雪松味彷彿一株鬱蔥的聖誕樹。收藏的歌單在迴圈播放,是先生求婚和我們婚禮現場的背景音樂。當這些音樂響起,求婚時的浪漫,婚禮時的甜蜜感動,齊齊地湧滿這間產科病房(說實話,我不喜歡「病房」二字,產婦不是病人,懷孕生子不是生病呀)。

我坐在瑜珈球上,緩緩晃動身體,輕輕哼著那些熟悉的旋律,突然間宮縮的浪潮漫來,撲騰著漫天漫地。痛得真真切切,我摸著發硬的肚皮。

「弟弟呀,你想出來了是嗎?你想見到爸爸媽媽還有哥哥了是嗎?我們也很想快點見到你呀!加油吧,用力爬出來吧!」我深深地呼氣、吸氣,等待宮縮的潮水漫去。

「弟弟呀,出來後要跟爸爸和哥哥一起保護媽媽哦!」

先生舉著手機拍攝,腹中的弟弟也許還有幾個小時就會來到這個世界,我想記錄下這最後的短短時光。

入院前我將自己的分娩計劃書發給護士長,她發在醫護微信群裡,計劃書中我詳細寫了自己的分娩意願。請不要在我宮縮痛時來勸說我打無痛,請不要打擾我們,不要讓我提前躺在硬邦邦的產床上,我會在自己的房間裡迎接宮縮。

當寶寶出生後,請讓他第一時間趴在我的懷中,吮吸乳汁。

生產於我而言,是一個私密的,愉悅的,有香味的體驗,甚至是神聖的。就如新婚的夜晚,總不想有人來頻頻敲門,探尋一聲:「進行得怎麼樣?」

但請不要誤解,生產的確是痛的,是我目前經歷過的痛中之痛,身體裂開,骨頭髮顫,無處可躲,因為那痛裹在身體之內。可是,卻帶著喜悅,期待,因為要歡喜這地上多了一個生命。

終於,到了最後一程,產床。我已昏昏欲睡,助產士讓我用力,我說,我好累,想睡覺。

「不要睡啊,快用力,寶寶已經露頭了。」助產士似乎有些著急。

斜眼瞥見牆上的鐘,11點30分,阿樹是夜裡11點33分出生的,弟弟呀,你會跟哥哥一樣嗎?

雖然我早已看過許多分娩的書籍,也在腦海中預演過數次此時的場景,還生過一個孩子,但這一刻,我卻感知到自己的身體不屬我,分娩的力量並非來自我,連這個正在奮力爬出產道的寶寶,也不屬於我。

我的身體是一個器皿,上帝將一個小生命栽植於這器皿內,成熟了,他就要出來。

創造生命的那一位主說,女人呐,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哦,曾經,曾經,兩千多年以前,你也是以一個嬰孩的樣式,從一位年輕產婦的體內分娩而出嗎?

我為自己佈置了舒適的房間,乾淨的床,可是那一晚,她有什麼呢?她在客店的馬廄裡。

產房裡的燈光,好亮哦,一定要這麼亮她們才看得清是血,還是羊水嗎?可是那一晚,馬廄裡微弱的燈光,忽閃地照在她,和他的身上。

我為自己的寶寶預備了柔軟的小衣服,它們被陽光曬得蓬鬆,而作為小嬰兒的你,有什麼呢?一個馬槽,一塊布。

當粗鈍的釘子一下一下地,夯進你的皮肉時,比此刻的撕裂感更痛嗎?你無處可躲,你被掛在木頭上。

「快了快了!馬上要出來了!先不要用力,先不要用力!出來了!」

「他來了!」

小嬰兒蜷縮著,軟乎乎地趴在我胸前,熱乎乎的,帶著我的體溫。

頭上,臉上都披著乳白的脂膏,彷彿一件小聖袍。胎脂曾在子宮內給予他保護,如今時候到了,子宮完成託付,將他送到這世間,我的懷裡。

他睜開眼睛,看著我,小小的漆黑的眸子,像暗夜裡的星光,靜熠,閃爍。

弟弟,你好啊。

巨大的憋漲感在身體裂開的一瞬得到釋放,身體感到無比輕盈,先前疼痛的記憶竟也變得輕盈了。

那天所有的醫護人員都非常尊重我。

寶寶出生後除了去稱體重,其它時間一直趴在我懷中,時而睡著,時而吮吸乳汁。他是那樣安詳,彷彿跋涉而來,就是為了尋覓媽媽的胸懷。

回到房間,燭苗幽幽晃動,在等我,雪松的味道撐滿了房間,那是對新生的頌讚。

護士來查房。我軟塌的腹部裡,子宮正休養生息。

「咿,你這是塗了什麼藥嗎?」

我低頭一看,一小坨乳白色的脂膏不知何時黏在腹部。是什麼?突然,我想起了。

「哦,這是我寶寶身上的胎脂!他剛出生後就趴在我身上,應該是那時蹭下的。」

「哦,是胎脂。」護士對生產的奇妙早已覺稀鬆平常,我的內心卻被感動了。

胎脂是母體留給胎兒的最後一抹遮蓋,不用清洗,會自動被寶寶的皮膚吸收,等到出生24小時後再去洗澡,已經不見脂膏的痕跡了。

它們完成最後的使命,融進了寶寶的肌膚。

從此,我們不再是一個人,你是你,我是我。我只能眼望著你咿呀學語,蹣跚走路,你青春年少的日子,望著你走錯路,又帶著傷痕朝我走來,望著你結婚生子,望著你嫩白的下巴長滿成熟男子的鬍鬚,望著你領著妻兒走向屬於你們的那一條路。

此刻,我望著腹部那一小坨白綿綿的膏脂,輕輕將它揉進我的皮膚。

孩子不會記得他怎樣來到世間,怎樣穿過狹窄的產道,也不會記得子宮內的溫度,與胎脂的柔膩,他們什麼都不記得,就那樣闖闖蕩蕩地在世間長大了。

也許只有媽媽會記得這一份柔膩的滋養,是一想起便會被裹住的受造之愛。

-END-

作者簡介

禧年

現居昆明,全職主婦,一夫兩子,寫作初學者。正在學習用散文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職業(全職主婦),也許能在書寫日常瑣碎的過程中咀嚼出一些特別的意境;如果我的書寫,能在這個對全職主婦有著消極看法的畫布上,畫出一筆逆流的色彩,或許還真有人發覺:全職主婦這個職業有點兒意思。

圖書推薦

《你的故事 你的傳承》

莫非 著

在神裡

從來沒有

過眼雲煙的事

只有從未說盡的

故事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8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18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