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問·問心——資優生青少年小說 | 黃瑞怡
2022/12/02 10:19:00瀏覽657|回應0|推薦4

提到天才少年,你會想到什麼?與他們的學業優勢相比,優等生的隱性弱勢卻少有人關注。作者通過解讀兩部相關電影,幫助我們看到他們所面臨的成長問題。

你是個「有故事」的人,但不會寫故事、找意義?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4:故事與意義》課程。

The hardest part about being a success is to continue being a success.

成功最痛苦的部分就是如何繼續保持成功。

——Raven

(化名,中學就出書,15歲入大學的超資優生)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什麼樣的學生能得著讚許?通常是學業優良的孩子吧?資優少年因為佔有學術優勢,大多數局外人看不出學科滿分、成績長虹的孩子還會有什麼問題。北美許多中學則有高舉運動明星的文化,足球健將和啦啦隊隊長站在社交階梯的頂端;會讀書但不善交際的學生被貼上書呆子標籤,也容易被同輩忽略甚至排擠。或東方或西方,學習資優少年易遭長輩和同伴的錯誤解讀,這是他們難堪的現實。

從統計數位看,學習資優生有高百分比進入一流大學;然而資優生患憂鬱症、自殺未遂的百分比也偏高。近年校園暴力個案中,將悲劇帶給同儕和自己的主事者中同樣有聰敏過人者。種種現象顯示,資優不等於全優,學術亮點不代表其它方面也出色。再考慮到學校的特殊教育經費,通常優先用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師長如何看到資優生的隱性弱勢,引導資優生全人平衡發展?就更需要遠見和智慧。

可能正因能理解資優生獨特需求的成人有限,反應在青少年文學領域裡,探討資優少年的出色作品也為數不多。有兩部發表時間相隔四分之一世紀,相繼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觸動我對這群孩子的特殊需要更多一些關懷,更深一層思考:

· 天才少年和一般孩子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 他們的終極關懷和掙扎是什麼?

· 可以解決學業難題,但對人際關係束手無策的少年,如何走入社群?

· 天才少年註定孤獨嗎?如果他們無法與他人應和,就算有能耐摘下星星,也不一定能照亮他人?

《戰爭遊戲》

2013年冬天,電影《戰爭遊戲》(Enders Game,又譯《安德的遊戲》)上映,是科幻迷翹首以待的盛事。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美國作家卡德(Orson Scott Card)問世快三十年的科幻經典:

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地球聯盟戒備森嚴。前次來襲讓聯軍幾乎全軍覆沒的外星「蟲族」,正在外太空集結,隨時可能展開攻擊。人類能否存活,就要看臥不安枕的聯軍將領,能否及時找到並培訓出能擊敗蟲族的軍事天才。

安德像哥哥姐姐一樣被選入國際艦隊軍事學校,在極端嚴苛的學習和訓練中步步通關。他有諸葛奇才,能化敵為友,必要時也能狠狠擊潰對手。不過安德最使人驚訝的,還不是才識超卓,而是年齡超萌——入軍校時剛6歲,掛上指揮官頭銜時才9歲!

從安德踏入軍校那一刻起,他的童年就吹了終結號。各地徵選來的學童在無重力狀態的「戰鬥室」中,一次次類比「戰爭遊戲」。安德的天賦使他從菁英學員中脫穎而出,短時間內從菜鳥新兵,躍升為全校最受矚目的指揮官;卻也同時犧牲了親情、友誼及童真歡笑。

激烈高壓的競爭環境,引發同儕彼此嫉恨;刻意孤立的訓練過程,也將安德逼向情感懸崖;更詭譎的是,安德無從得知:殲滅蟲族真是挽救人類的唯一出路?看似單純的模擬遊戲,又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安德命運未卜時,讀者不禁詰問——栽培一個天才的過程與目標,代價和收穫,究竟要用什麼砝碼來衡量?

《諾和我》

2010年一部法國電影《諾和我》(No and me/No et moi)在歐陸引起關注。電影改編自連奪大獎的中生代作家維岡(Delphine de Vigan)的同名小說。就像書名提示的,這是兩個少女的故事。現代巴黎,兩個原本活在不同世界的少女:

盧──13歲越級就讀高中的超級資優生,成績拔尖卻不善與同學交往。母親極難懷孕,盧8歲才迎來妹妹——妹妹活了幾個月就夭折!母親長年與重度憂鬱症糾纏,父親在養家和照顧妻子之間分身乏術,盧只有默默承受心靈壓力與孤寂。

諾──將近18歲,幼年遭生母遺棄,輾轉於親戚和寄養家庭。中學時成了流浪街頭的遊民,每日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奮鬥。

當天才少女與貧困街友在地鐵相遇,她們發現彼此一個在心裡流浪,一個在街上流浪。流浪需要武裝外在,終止流浪卻需要更多勇氣......

(電影《諾和我》劇照)

雖然盧原本接觸遊民的動機是為了完成學校作業,但她和諾慢慢滋生了友誼。盧生平第一次主動介入陌生人的生命,用盡自己的才能和資源,想拉拔諾離開流浪泥沼。原本生活在學術高塔,不諳世事的盧,因為關懷諾,一點點看見了福利制度的弊端,遊民生活的困頓,人性的軟弱自私......冬風吹襲時,她這一小小蠟燭能發多久亮光?

盧的真誠努力,感召了家人和朋友半途加入,我們幾乎以為諾在「好腦筋加上好心腸」的説明下將從此過上幸福日子。《諾和我》的故事引人低迴,也因作者未掩飾現實的夜可能多麼黑,遊民過去的捆綁可能多麼緊,而同時扯緊了讀者心弦——希望的風箏可以飛多高?

表面上看,《戰爭遊戲》與《諾和我》兩本小說的場景、情節、人物似乎毫無關聯,但從安德和盧兩個主人翁的刻畫上,我找到了幾個交叉點,或許能作為關注資優少年的著眼點:

眼神

安德和盧都是智力超群的孩子。但他們有一點更寶貴,就是他們遇到急難時獨樹一幟的見地。當地球眾人視蟲族為不共戴天之敵時,安德另有看法;盧的同學周遭也有無家可歸者,但誰看到盧眼中的「另一個世界」?安德和盧的眼神,是高度智力和純真心靈的奇妙結合,這往往帶來特別深刻的洞察力。這是一群比同年齡者早熟,率先注意到社會議題的孩子,但他們還沒有成人慣有的冷漠或對現實的屈就。當然,洞察危機不等於迎刃解危,這可能導致他們背著憂天下的沉重包袱。如何面對社會責任並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是少年成長的契機。

(電影《諾和我》劇照)

腦波

電腦和人工智慧如此發達的今天,資優生過人的智商還那麼重要嗎?這要看腦筋怎麼用——如果智力只用在測驗分數,那麼資優生和考試機器沒多大差別;但智慧若與其他能力結合,就能比較出人腦相比於電腦的優勢。

安徳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袖,系因他掌握自身和戰友的不同長處,有解決成人束手難題之潛能。而盧自幼因為學校課業過於簡單,常給自己出稀奇古怪的研究專案消磨時間;但直到諾擋住她習以為常的路徑,她的優異智慧才開始與諾代表的遊民錯綜複雜的實際需要連上線。

我們身邊的高材生是將好腦筋全聚焦在學校課業上,還是在父母師長的適當引導下,嘗試解決現實問題?即使問題無法迅速解決,資優少年早日學會關懷現實、關注弱勢,會不會讓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成長更健康?

手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優生的先天優勢如同雙刃劍,可能利人利己,也可能傷人傷己。他們習慣成功,求好心切,但往往難以接受丁點挫敗。他們有傲視同儕的自學能力,網路上資源日夜不息地放送,因此E世代資優少年,智識彈藥庫前所未有地強大;若他們缺乏適當引導而走了岔路,有意或無心造成災禍的機會也加增!當他們犯錯,旁人(或他們自己)異常嚴厲的批評,失望透頂的眼光,有時會讓從頂峰落入深淵的資優生再也爬不起來!

(電影《戰爭遊戲》劇照)

《戰爭遊戲》中的安德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摧毀者,一舉爆破了整個星球,滅絕了異族億萬生靈。在卡德後續作品中,安德成人後的生命主軸是如何「贖罪」。現實裡的資優少年,需要學習戒慎以應對自己與生俱來的超凡能力!

心聲

天才少年影子最黑的部分是孤獨。在人際關係上往往處於低不就(與同儕格格不入)高不成(進不去成人圈)的尷尬境地,使許多資優生活在孤獨裡。在對資優生的訪談或問卷調查中,孩子不約而同以外星人形容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我想我是不是另一個星球來的,才會如此格格不入?!」兩個故事裡,無論是安德反覆出現的夢境細節,還是盧在學校裡和同學互動受挫,種種都描繪出徹頭徹尾的孤寂,讀來十二分扎心!

並不是每個學習資優者都有人際困境,但比例確實高過一般學生。社交上長期閉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終將掩蓋學術光環。突破關係限制需要學習:資優少年本身得願意認清狀況、付出代價,同時也需要成人正視他們的心聲。

大人在哪裡

安德的世界裡雖然有真誠關懷他的成人,但軍校的訓練思維是,為了拯救地球這樣宏大的使命,傾軋安德的身心靈直到決戰日,是必要的代價,即使領導明知孩子在訓練過程間可能撐不住而崩潰,也在所不惜。照《戰爭遊戲》裡的成人邏輯,換取全人類的存續,夠格犧牲少年;那麼,在你我的現實世界裡,當一國和另一國相爭,取得勝利夠分量犧牲孩子嗎?一個組織的榮耀呢?或是一個家族的面子?

(電影《戰爭遊戲》劇照)

孩子的才華要如何發揮,是大人物說了算?還是父母親說了算?孩子自己該有多少發言權?

而盧在生活中,因成人的限制和軟弱,雖然衣食無缺,但長久以來靠自己面對人際孤獨和挫折,心理上像半個孤兒。

不論是嚴厲逼進者或變相放任者,都非輔助資優少年的理想成人形象。資優少年因為強弱點的獨特組合,以及強弱點間常見的巨大落差,其實需要成人更多關注——關注必須從正確心態和做法出發。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中年後傾力於資優音樂教育,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因著成人(不當的)對待,任何一個資優孩子都有可能陷入嚴重困境。」反過來說,若有成人適當引導,任何一個資優孩子都有可能得到巨大福祉!

小結

如果盧和安德在書與書的空間相遇,他們會擦身而過,還是會成為密友?安德的故事,讓我們警惕和心痛,這個背負人類命運重擔的少年,如此孤獨,只有在姐姐那兒嘗過丁點愛的滋味!當與家人失聯,那僅餘愛的光影,讓安德不致全盤放棄生命。

盧和諾的故事,讓我們心痛和驚喜,盧有著「愛朋友就愛到底」,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小小身軀裡蘊藏著那麼大的能量。即使現實鏡子已裂成碎片,因她堅持信念,碎片也能映照盼望的天光。

資優生或許是一小群,但他們是切需適當關懷的族群。某方面資優不代表全面均衡發展,跳級不等於身心跨年成熟,經驗累積需要春雨秋風,成長急不來,問題也忽視不得。

上帝不偏待人,也使用各種人。十二門徒多是凡夫,而使徒保羅應可歸類於資優生?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列舉了各樣超能力,每樣都足以讓擁有者出類拔萃,但這個遇見了耶穌的使徒說,若沒有愛,天賦異稟都歸虛空。面對資優生,大多數成人定睛在發掘他們的腦力資源,但其實他們更需要在愛的泉源那裡汲取身心靈的活水。

常覺得自己像外星人的資優少年,志氣高時相信自己可以摘下星星的少年,若與那命名每一顆星的造物主相遇,會見證怎樣的大光!

悅讀心語:

小時候曾經做過智力鑒定,結果算是跨入資優生的門檻,這使少年的我,虛榮心加了幾分?但回顧來時路,特別是做了母親和老師多年,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孩子,深信一個孩子能多方面均衡發展,就是最大的祝福! 「智慧,身量,與神的關係,與人的關係」真是生命成長穩健的四個標竿呢!

(文章選自《尷尬少年遊》一書,橄欖華宣出版)

-END-

作者簡介

黃瑞怡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大學語文教育博士,專攻兒童青少年文學。 多年在南加公私立中小學任職,現任聯合基督教學校國際學生部主任,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資深同工。台灣《校園雜誌》「尷尬少年遊」,「惡水築書橋」專欄作者。曾參與遠東廣播公司童話系列講座。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61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