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黑暗中有光丨林滋恩
2022/11/18 10:22:57瀏覽1049|回應0|推薦5

一幅油畫作品的明暗對照技法讓作者想到黑暗中光存在的意義。那麼,在黑暗中,你的目光聚焦在什麼地方呢?

如何啟動閱讀DNA,從讀書中獲益?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3:全民閱讀/讀書會》課程。

今年初春,我帶孩子去參觀本地博物館從倫敦國家美術館借展的油畫——18世紀英國畫家約瑟夫‧懷特(Joseph Wright)的巨幅作品《 氣泵裡的鳥實驗》(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這幅啟蒙時代的畫作,描繪一群男女圍著桌子,觀看科學講師操作氣泵實驗的場景。

實驗者將一隻活生生的鳥兒放在玻璃罐中,然後將空氣慢慢抽出,直到罐內成真空狀態。罐內的鳥在逐漸缺氧的狀態下掙扎,生命岌岌可危。畫中人物表情反應不一:

實驗者的表情專注得近乎冷酷;兩個紳士則是一臉嚴肅卻難掩好奇;一對年輕男女彼此曖昧對看,心思似乎完全不在實驗上;僕役打扮的男孩拉開窗簾,好讓月色照進來;一對看似姊妹的小女孩表情驚恐不忍,其中一位甚至雙手遮面,似乎在哭泣;還有一位中年男士,可能是小女孩們的父親,一手搭在哭泣女孩肩上,一手指著玻璃罐,好像在安撫她說:「這不過就是個科學實驗......」

懷特的作品,凸顯了當時藝術正從過去以宗教人物、信仰故事為主題,逐漸向以科學奇蹟、自然現象為主題的轉變趨勢。畫家生動寫實的筆觸,呈現了英國知識份子對探索理性與崇尚科學的熱切,這在當時儼然成為一種「時尚」的現象。科學實驗被視為上流階層社交活動中的一項節目,儘管其中一些動物活體實驗極不人道,但也被視為一種必要之惡或殘酷美學。

懷特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明暗對照技法,通過強烈明暗對比的基調,塑造立體寫真的戲劇效果。例如《氣泵裡的鳥實驗》這幅畫,近乎全黑的背景,讓桌面中央的光源顯得分外明亮,所有的實驗器具與設備皆無所遁形,更烘托出畫中人物的神情面貌與悲喜哀樂。畫家筆下的光,有若鏡頭聚焦,讓觀畫者不由自主被吸引,不覺想更「靠近」畫,好巨細靡遺地端詳每個細節。

「啟蒙時代」的「啟蒙」,原意有「照亮」的意思,意指人類運用理性之光來除魅,包括祛除一切蒙昧、無知與迷信的思維。當代人們推崇理性、強調科學辯證,藉著各種新興實驗推演出百花齊放的學說理論。而因著科學實驗所衍生出的種種道德議題,也成了知識份子批判省思的關注焦點。懷特筆下的光與暗,生動鮮明地反映出科學至上的時代走向,卻也不覺讓人對道德界線的劃分與人道精神的尺度,有了更深層的關注。

懷特的作品讓我想到,光與暗總是並存的。每個時代都有其黑暗面,從古到今,人們以經濟、政治、文學、美術,甚至宗教之名,將各種暗昧惡行合理化、除罪化,美其名是為了追求進步、實踐理想,但往往不惜犧牲無辜、踐踏個體權利,藐視生命尊嚴。但所幸還有「光」的存在,人的眼睛才不致被全然蒙蔽,惡的樣貌才無所遁形。

畫家筆下的光,吸引觀畫更近一步去看清黑暗背景中的一切。觀畫者在不知不覺中,目光已穿透畫布表象,開始關注整個時代背後所隱藏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由此,畫作啟動了人心對社會與道德議題的反思。

我們的筆有光嗎?我們的心中有光嗎?當我們面對黑暗的局勢、昏昧的時代,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我們所刻畫的,又是什麼呢?我們的眼睛有沒有穿透力,看到的可以不只是表象,而能深至靈魂,探察人性隱藏的幽微細節?我們文字所呈現的,是否僅限於黑暗中苦苦掙扎的動作存留?還是可以幫助讀者提升眼光,再次聚焦,讓黑暗不再成為主題呢?

-END-

作者簡介

林滋恩

著有《美國袋鼠媽媽伴學去:1000 堂親子溫馨共用的教育課》與《我在美國當媽媽:揭秘全美最獨特的親子教育課》。2014 年第22屆漢新文學獎散文組佳作得主。如今依舊筆耕不輟,文章常見於北美華人主流媒體《世界日報‧副刊》、海內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國》、《真愛》、《傳揚》與《基督教論壇報》。 2019年得美漢新文學獎小說獎。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50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