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讀書日】給我一雙眼睛丨譙進
2022/04/25 13:59:55瀏覽812|回應0|推薦1

屬靈閱讀,關鍵不在於讀什麼內容,而取決於做事之人的內在生命,即用一雙明白神的啟示,經歷過靈與火淬煉的眼睛去閱讀。你願意在閱讀中練就這樣一種眼光嗎?

如果想在閱讀進深,學習如何深度閱讀,並閱讀不同文體的,請查看文末W130《普通讀者文學隨筆課》課程海報!

曾經以為「屬靈閱讀」在於內容,如果讀的是聖經,或與信仰有關的書籍,就屬靈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幾乎是我閱讀的全部。那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抵抗力差,攝入雜質會生病,只敢喝純水;也知道生活並非一篇信仰告白就能夠全都涵蓋,必須在信心與反思,實踐與衝突中慢慢地建構。

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單一閱讀為靈命尚幼的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根基。對於我這樣成年後才信主,先天不足的人來說,這個過程繞不開。

但時間一長,基礎「厚」得走形,慢慢圍起一道牆,閱讀狹隘,眼光變得短淺。如果不是要解決與孩子之間因閱讀而起的衝突,估計自己還會繼續封閉下去。

孩子們學會說話之後,我就鼓勵她們閱讀,帶著她們一起讀了不少兒童繪本,每天也堅持讀段聖經。主導的是我,內容能夠掌控,總要符合心中基督徒家庭應該有的標準。小孩子單純,只要是故事就聽得高興,我讀得也坦然,慢慢她們自己也建立起對閱讀的喜愛。孩子年紀大些之後,閱讀速度提高,對書的消耗量也增加。我自己積攢的那點存貨很快就不夠用,只能放手讓她們自己選書,事情開始有點失控。

週五通常是去圖書館「補貨」的時間。每次去,她們總是不停地往籃子裝書,我就得拼命看封底的介紹,翻裡面的內容,當審查員。有妖魔鬼怪的不要,有神話法術的不要,有暴力打鬥的不要......把她們看中的書再一本本撿出去。幾次下來,大家都有點不高興。她們不滿意審查制度,認為過於嚴苛,不近人情,有好些書同學都在讀,為什麼她們不能讀?那時,我只能推說「你們還小,不合適看」,給不出真正讓她們信服的答案。

其實,我也不愛扮演員警的角色。她們長大了,應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但又怕讀的東西不對,接收錯誤資訊還是小事,如果心靈受到污染,問題就嚴重了。

納尼亞傳奇1:獅子、女巫和魔衣櫥的劇照

這個矛盾糾纏了我好一陣。沒辦法,向人求教,介紹些適合基督徒家庭的兒童讀物,有朋友推薦路易斯(C.S.Lewis)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說是西方兒童文學的必讀書。路易斯的書我讀過幾本,其中《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算是信仰入門的經典。以前只留意他的護教神學書,大概知道他的本行是知名作家,神學算是副業,卻沒興趣去看他的作品,因不在自己的閱讀雷達範圍中。

找來《納尼亞傳奇》,自己越看越有興致,卻猶豫是否適合孩子讀。在這套兒童奇幻書中,怪獸、女巫、魔法、打鬥一樣不少,覺得是應該遮罩的內容。基督徒寫的書裡怎麼也有這些?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她們要如何解讀這些故事?本來期望它來為我解決問題,現在卻製造更多麻煩,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連基督徒寫的書都看不明白了,突然發現自己對於文學挺無知。

也許是受屬靈成長環境的影響,生活被嚴格定義成神聖與世俗兩部分,基督徒應該專注神聖,遠離世俗,閱讀也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空間之中。這樣的劃分讓我擁有短暫的安全感,卻禁不起風吹草動,一旦跨出界定的範圍,外面的世界像是蠻荒之地,感覺無所適從。

現在回想起來,那樣的劃分相當主觀,認知裡的神聖實際上大都是些宗教活動,文學當然不在其中,所以才會發生親子閱讀時的尷尬。路易斯的奇幻故事讓我認識到自己眼光太窄,缺了體驗「更豐盛」生命的能力。

問題出在閱讀上,還得靠閱讀解決。那段時間正好出來一本暢銷書,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的《為何是他》(The Reason for God),幫助我不少。印象中,一位神學教授兼牧師寫的護教書最多只會在基督徒圈子中熱賣,這本書卻登上紐約暢銷書榜,獨到之處就在於它採用了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能理解認同的書寫視角。

書裡處理的護教問題並不新穎,在別的書中也出現過,有的是反覆討論的「千古疑問」。

通常,基督徒是站在自己的地界向外發聲,運用熟悉的語言,列舉安全的例子,重申一貫的立場,難怪世人耳朵聽出繭,卻還是不明白。凱勒依然堅持傳統信仰,卻能夠站到基督徒的圈子以外,跨越人為劃分的聖俗界線,以流行文化作為載體,用常人讀得懂的文字,與每個可能接觸到的讀者對話。

凱勒幾乎沒有引用聖經,卻摘錄了不少《時代》、《紐約》或《經濟學人》這類刊物上的文章闡述他的論點。他也很少拉其他神學家來背書,而更喜歡借助維克多·雨果、弗蘭納里·奧康納與J.R.R.托爾金這些知名作家文字中蘊含的力量。就算我這種對美國文化半生不熟的讀者都感覺好懂,估計對在同一文化環境中長大的人來說,就跟讀報紙小說一樣平易近人。

《為何是他》提摩太·凱勒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為何是他》幾乎每個章節都引用路易斯,而最後一段基本上直接抄錄了路易斯《納尼亞傳奇》系列中《最後一戰》終章的結語,估計凱勒最喜歡的作者就是路易斯。

可以看出路易斯與凱勒都擁有同一種眼光。他們都相信聖經,也有相當的神學造詣,但視野並沒有因此被限制,信仰給予他們更為透徹的洞察力,放眼世界,能夠「看透萬事」。不管是流行文化,還是文學藝術,他們都可以發現其中反映出神榮耀的價值。這是一個真正屬靈的人應該具備的成熟與老練。

很快,這兩位成為我最喜歡的作家,但凡他們寫的書,總要找來讀。在這個過程中,以前自己劃出的那條聖俗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慢慢我發現,一些從前覺得屬靈的事,後面可能藏著庸俗;而那些曾經以為世俗的事,其中卻有神那「測不透的豐富」,屬靈與否取決於做事之人的內在生命。我這才明白,屬靈閱讀,關鍵不在於讀什麼內容,而在於讀者帶著怎樣一種眼光。用一雙明白神的啟示,經歷過靈與火淬煉的眼睛去閱讀,才算。

跨越了這道障礙,很多事情做起來就順了。

回到孩子閱讀的事上,我逐漸卸下審查的角色,開始做教練。不再遮遮掩掩,患得患失,而是讓她們學會透過信仰的啟示,去閱讀喜歡的小故事,進而解讀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故事。更準確地說,我不算教練,更像同學,因為自己眼光也沒有多成熟,需要現學現用,自己先看書,再轉過來教給她們,逼著自己也要成長。

跟著孩子一起,學著穿越文學表達的外衣去看故事文本中的意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像在尋寶。不過首先,尋寶眼光要好,能夠去偽存真,區別什麼是寶,什麼是泥。這眼睛是神給的,必須在讀經禱告中去領受。有好幾年時間,我每天都帶著她們讀經、講解、討論、禱告。後來孩子長大些,能夠自己讀經,依然約定共同的「Bible Time」(聖經時間),確保她們心中眼睛的敏銳。

而尋寶其實就是時下熱門的「親子共讀」。我沒那麼多時間精力,也趕不上她們閱讀的速度,可以陪著讀籃筐裡每一本書,只能選最有趣的翻翻。等大家都讀過,有空閒時間就開聊。沒有固定章法,有趣的對話、討厭的人物、感人的細節都可以成為題目。一旦話匣子打開,從來不會冷場,只怕控制不住場面。故事帶給她們的快樂,四處彌漫。不過,總有些關鍵問題一定會聊到,它們像工具,用來刨土、照明、幫助眼光聚焦。

記得有一次共讀《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這本摻雜科學與末世幻想的小說,講述了幾位生活在地下「微光城」的少年,如何逃離這座即將滅亡城市的冒險經歷。故事的設定獨特,主角只比孩子們年紀稍大,個性鮮明,很受她們喜愛,聊起來話題也多。

我特意問姐姐,最讓她激動的是書中哪個時刻,這就是必聊問題之一了。她告訴我,當讀到兩個主角終於確定,他們一直在拼湊解碼的碎紙片,正是如何逃離地底的指引時,自己興奮得差點跳離座位。她覺得微光城太壓抑,而且快要完全黑暗了,那是無法想像的絕望,幾個主角越早離開越好,知道有條離開的路,由衷地為他們高興。

以前我的顧慮是,這類故事中怪異奇幻的元素可能讓孩子著迷,但是後來路易斯一篇論述兒童文學的文章讓我瞭解到,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都能清楚分辨真實和虛構,真正吸引讀者的是故事中那些與人內心的渴求遙相呼應,產生共鳴的東西。

一個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孩子,完全可以體會一個幻想世界中孩子所面臨的焦慮和絕望,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現實世界和微光之城極其相似:這裡也是一個拒絕真光,靠微弱燈光照亮的世界,而且我們都知道,這微光總有熄滅的一天,人也將陷入無邊的黑暗。而讀到發現出路時,內心產生的那無法自已的喜悅,不也正折射出我們對於逃離這個昏暗絕望的世界,回到真光裡的渴望嗎?

那天,我們聊了挺久,關於這本書,關於主角莉娜和杜恩的遭遇,關於書中的世界,還有關於我們自己和身處的這個世界。大家都一致認為這樣的閱讀很享受,的確,這已經不只是在讀一本書,連帶自己和世界也讀了,忽然覺得三者的色彩一同絢麗起來,這就是尋到寶了。

前不久又問她們,最近讀了什麼有趣的書。左想右想之後,一位回答說:「聖經啊,這幾天讀到的部分挺有趣。」我正想是不是在敷衍我,另一位開口表示贊同:「就是,神寫的大故事最酷,能讓別的書讀起來更精彩。」我心中暗喜,也許,她們開始發現那最大的寶貝了。

神在天地時空裡埋了許多寶貝,讓我們學著依靠他去尋找,也求他給我們一雙眼睛,可以找到。在不斷經歷發現寶貝的喜悅中,我們會慢慢意識到,那創造、擁有、安排、給予這些寶貝的神豈不更加榮美珍貴;猛然發現,他早把自己作為最貴重的禮物,給了我們,那時候我們就到達尋找的終點。

我想,閱讀就應該是這樣一個旅程。

本文選自《書蟲落網有出路》,台灣道聲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譙進

生於重慶,1996年赴美留學,2001年信主受洗。現與妻子及兩個女兒居住於南加州,資深電子工程師,在教會參與教導事工多年。經營臉書專頁、部落格和微信平台,紙頁作品發表於《基督教論壇報》、《世界副刊》、《阡陌》等。曾與創文莫非老師、馬睿欣老師合著《書蟲落網有出路》一書。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358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