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4 12:12:00瀏覽856|回應0|推薦7 | |
對孩子來說,玩耍是「工作」,是「功課」,生活裡樣樣事情都充滿新奇,可以玩。那麼,怎麼玩才更有趣,我們如何陪孩子玩,便是大人的功課了。 對小孩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玩具箱,玩耍就是孩子的全部生活。 對孩子來說,穿衣、吃飯、洗澡、上菜場、摘草莓、做飯......件件充滿新鮮,處處皆有冒險趣味兒。日常經驗即遊戲,順手拾來皆玩具。只要有顏色,有形狀,有聲響,有味道,什麼都好吃,什麼都好看,四顧處處皆好玩。而且孩子無需像大人,要用玩耍來扼殺時間;也無需那麼「玩以載道」,每玩必要思考「學習的價值有多少?」玩就是玩,玩本身就是目的,孩子們樂此不疲。 然而奇怪的是,玩耍也許望來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卻也是孩子學習社交互動,情緒抒發,智力、語言擴張和體力發展的方式。所以,玩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工作」,一種「功課」。 玩耍提供孩子一個世界,一個可以由他操縱的世界。他可以自由地搭橋鋪路,可以隨意安排角色關係,去所有他想去的地方,進行所有在現實中的不能,上天下地,使一切成為可能。 這在孩子面對莫大世界所生的無力感中,無疑提供了一方可以發揮掌控的「桃花源」。 因此玩耍最神奇、最魔幻的地方,就在於想像力。孩子在玩耍中播下日後創意和想像的種子,隨著他一路成長而開花結果。 有了此種瞭解,在剛有第一個孩子時,便緊抓住兩個原則:選擇最能發揮想像力的玩具,而且決不買多。 控制數量,是因為想像力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發揮。數量過多,會讓孩子眼花繚亂,喜新厭舊,想像力勢必會打折扣。 因此,每年咱家除了書和畫具無限供應,其他玩具只在生日和耶誕節時才買。即便如此,唉!家中玩具怎麼還是多得超過想像?祖父母、親戚、乾媽、朋友等,即便配合著收斂,玩具還是大大多出所求。現代孩子真是幸福得沒話說!在決定購買什麼玩具上,因讀了一些專家學者的書,知道玩具設計愈簡單,愈需要用手拼湊組合的,便愈能發揮想像力。於是像樂高(Lego)、積木、各種拼裝組合式玩具、黏土、剪紙、拼圖以及各項勞作等,便成為咱家的玩具主流。 也曾按美國一些家庭主婦的點子,在廢棄的果汁罐頭金屬蓋上貼各種貼紙,搜集一籮筐。教孩子抽一個認一個,來學習各種器物和水果的名字。 也曾給孩子買各色粉筆,然後選陽光柔和的下午,在後院地上、牆上,和孩子舉行畫圖比賽。 更曾把吃完的各種堅固大型麥片盒,用強力膠黏成一座彩色城堡,開窗設門,讓孩子鑽進鑽出。 美國這方面創意點子很多,重點是廢物回收,加入創意,做成好玩的玩具——很符合我們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 女兒五歲時,得知有注意力缺失症,我曾摸索好一陣子,設法幫助她。好友睿欣在女兒七歲時,送女兒一台簡易印第安織布機,需要穿針引線來織成彩色布縷。她說也許可以培養女兒專心、安靜的習慣。 未料,因此為女兒開了一扇手工藝大門。穿珠子作項鍊,織繡線作手鐲,壓花模、編竹籃、捏陶、織毯等手工藝活動,成為女兒樂此不疲的領域。女兒手也因此變得很巧,把色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後,她送我們和她小朋友的禮物,大多為手工製作。而且很多是生活中不要的什物,經她一裝點,化腐朽為神奇,讓人看得歎為觀止。 兒子一歲多回台,接收了表哥許多小玩具車。是的,回收也包括接收二手貨。 客廳中,我們放有一張美國車庫大拍賣時買的小桌子,桌面可打開,存放他所有微型車。旁邊還連著小椅,像公園野餐用的桌子板凳。每天吃完晚飯,便看他一人坐在桌前,拿出幾部小車在那桌上無聲地開著,兩手交叉推動,心中好像有一幅高架橋的藍圖。他兩手比劃形同「打麻將」,可以一人玩上好久。 後來有親友送他一整套附橢圓形車軌道的電動跑車,現代化極了。沒想到他玩玩,又把整個軌道拆開,自己搭自己的橋與路,自己按自己的速度開車。而且加入更多傢俱、繩子等什物,開拓更大的想像行路空間。 有一次,我們因有事把他暫放朋友家,那個家庭剛好有教會小組聚會。朋友的孩子已長成,沒有一件玩具可玩,便用紙剪了一輛小車給他。沒想到那張小紙車,他玩了一個晚上,堪稱進入出神入化的境界。 有一陣子,每天早上起來後,我都要先問:「請問今天我要請誰來吃早飯?」女兒那時大約四五歲,會莊重地回我:「茉莉!」那是阿拉丁神燈中的女主角,茉莉公主。 那段日子裡,她每天都會換個名字,有時是白雪公主,有時是印第安女郎波可漢妲。 我們順著她的故事走,作茉莉公主那幾天,他父親常用小毯子當魔毯,托著她和弟弟阿拉丁滿屋子飛,她便會唱起:「整個美麗世界......」(迪士尼電影《阿拉丁》主題曲)。 又有一陣子,弟弟迷上公公送的一隻機械狗。其實,公公說那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玩具,又一個大人補償心理。 弟弟為狗取了名字「普吉」,叫它,它會應,還會搖尾巴,張開眼睛,好像真的一樣。 每次他和狗狗玩得極為投入。玩夠了,就把狗翻過來,拿出肚子裡的電池放一邊,告訴我:「這樣比較省電!」 小孩入戲與出戲的功力,真叫我驚訝。想像和現實互不打擾,而且完全分得出兩者的差別。 弟弟剛有語言能力後,有一天姊姊告訴弟弟,她有一個國家,叫琳達島(Linda Land),島上有許多動物朋友。弟弟興奮地說:「好呀!好呀!我也要去!我也想交那些朋友!」於是兩小開始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琳達島探險。 所有的豆豆填充動物,都成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是邊走邊講,永無結局。 除了琳達,還有兩個固定出現的人物,不小心入了我的耳: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像卡爾維諾的《分成兩半的子爵》,一個人物分成兩個人來扮演。嗯,只是不知他們在投射誰?壞媽媽到底像誰?我得小心點。 這個遊戲,玩到姊姊進了中學,才開始淡出,前後有十年之久。 弟弟六歲時,在學校接觸到口袋怪獸。於是每天晚飯桌上交流的,都是口袋怪獸語言以及各種怪獸名字。稍微了解這個風潮後,我便說:「喜歡可以,但我們不搜集!」因為知道許多風潮後面,都是商業促銷手腕,卡通加商品,全套進駐孩子的心。 向孩子解釋「喜歡」和「迷戀」的差別。喜歡是適可而止;迷戀,則會到一個程度想要佔有,想要更多。 那一段時間,每天我會為孩子的喜歡,和他一起聊口袋怪獸的最新動態,也會認養我最喜歡的口袋怪獸。 沒多久,便發現他中文學校裡,有小朋友為了搜集某張口袋怪獸卡,而有偷竊行為。更有小朋友不吃午飯,把錢省下來買卡;八塊美金一張卡,在我觀念中是被炒作得過於昂貴。我痛心地為孩子指出這就是「迷戀」的不良後果。 萬萬沒想到,居然還有父母會起早摸黑為孩子去商店排隊,買美金三四十塊一張的口袋怪獸卡!這些父母知不知道他們在驕縱孩子的胃口,在培養孩子錯誤的觀念? 如一陣風,像過去曾流行的Power Ranger(超凡戰隊),口袋怪獸早已不見蹤影。我問已進入青春期的兒子:「為什麼當初你看口袋怪獸卡通,沒有像看迪士尼卡通那麼熱衷呢?」他的回答大出我意料。他說:「口袋怪獸沒有什麼深度,只是比威力大小,看誰最厲害,但沒有所謂的善惡之爭,好壞之別,沒有道德準則(morale)!」 這是美式文學教育下的結果吧!老師每次討論一個故事,總會問:故事的道德準則在哪? 雖然我知當初六七歲的他,如此選擇不見得是建立在這個原因上,但很高興今天他告訴我,他沒搜集,並沒有遺憾! 是的,玩耍不一定要有金錢作基礎,但一定要有時間,我是指父母相陪的時間。一天晚上,我說:「我們來玩員警抓小偷!」 把燈全關了,然後父母當員警,小孩扮小偷,很符合家中的權威模式。拿一支手電筒筒筒,我們開始滿屋子黑暗中「叭鳴!叭鳴!」地巡邏。 最後我靈機一動,問:「弟弟在哪裡?」 單純的小孩,一下就從躲藏的暗處回答:「在這裡!」每問必應,還不知行跡敗露呢! 我們再裝作遍尋不到,到尋出尖叫聲。 還有一晚,孩子的爸一頭躺下,躺在地毯上,說:「讓我們來露營!」孩子們馬上興奮地乖乖躺在他身邊,說:「哇!看到滿天星星了!」(真有想像力!) 然後爸爸開始扮大野狼吃孩子屁股,左右孩子嬉笑、尖叫。 電話響了,是找爸爸,便由我躺下充數。不會武,便只好來文的。我開始跟他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在我肚子裡,我怎樣覺得肚子被踢凸的部位,好像外星人。女兒生下不足重,又怎樣像只小貓咪......兩人睜大了眼,在回憶中,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他們是如此在愛中長大的。 當孩子說「我沒有人玩!」時,他們呼求的是一個人,一份關係。此時當然不要塞他一份玩具,而是要把自己賠進去玩。 喔!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孩子的童年一瞬,千金不換。到今天,我都不知這些回憶是屬於我的多,還是屬於孩子的多? 電視,更決不可以放縱,來做父母的替代保姆。 在咱家,孩子從小一天看電視不可超過半小時,隨著孩子年齡漸進到一小時。現在兩個孩子是青少年,最多一天也不超過兩小時,那是在看一部電影時才會有。 我們也決不任其坐在電視機前隨意轉台,那樣對孩子看什麼便無所掌控了。美國有句俗語:「You are what you eat!」(你是你吃進去的東西!)一點都不錯。美國卡通、孩子節目不見得全面安全,暴力、性色彩還是隱約摻藏其中。父母不把關,便只有任孩子單純的心靈被污染。 艾略特曾形容「詩的誘惑」對智識尚未發育的年輕人的「侵襲」,如同侵襲一個「空洞的房間」。放在後現代,對毫不知設防的孩子來說,電視連續劇、日本一些暴力卡通,都是一波又一波對其感情和意識之「空洞房間」的衝擊。 更何況,所有孩子節目都被大量玩具商品廣告包裝,在短短時間內重複轟炸,為孩子洗腦「非要不可」的訊息。為避免這種情況,父母親自選擇錄像帶是最好的把關方式,孩子也可以重複看。我們家便有一個小小的錄像帶圖書館。 近來問青少年孩子:「和同學比,你會不會覺得沒有看夠電視呢?」 「不會,我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看!」 也對,想到他們要運動,要讀閒書,要做功課、做手工,彈琴等等,是沒有什麼時間「只」看電視。這自然也包括上網。 有一天外子下班回來,累了,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休息。他們還勸爸爸:「你電視看太多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電視,是在培養孩子一種生活方式。那是一種長坐不動的靜態生活方式,沙發馬鈴薯,過胖兒,都是這麼出來的。更何況已有研究報告說:看太多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學校學習、智力發展,引發過度衝動行為、較少與人社交互動等後遺症。 這一切不也反映在上網、打電動中嗎? 若要説明孩子建立一個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要從小開始,少看電視、少上網。 我深信玩耍是孩子的一種天賦,就像天使自然就會飛。 一旦孩子不會自己玩,要靠講究、設計精巧的玩具來刺激時,也是他們翅膀落下的時候。 現在有太多早熟、老成的孩子說著電視語言,玩著電動或手機,對價錢、產品精明世故,對自己所要與不要十分自信。他們也許入世甚早,可以生存競爭,但是也失去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貝:純真。那可是一去永不得復返的寶貝! 我承認,這對父母是一項艱巨的拉鋸戰。但也是為保存孩子的純真而奮戰! 不算登高,但從心底深處,我呼喚天下所有父母:讓玩耍真正回歸天地吧! 本文已收錄繁體字版《莫非愛可以如此》一書,台灣張老師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計算機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