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禮物 vs. 禮數
2014/03/11 15:38:37瀏覽297|回應0|推薦2

莫非

     一個夏天我回台,第二天早晨,特別陪母親上菜市場,重新享受一下作小女兒的幸福滋味。卻在市場邊兒上,吃驚又束手地望著母親與一位阿姨在那推推扯扯,吵鬧不休。

       爭端來自我由國外特別帶回的一份禮物,是為感謝去國多年,這位阿姨對母親的體貼照顧。

    沒想到前天我們才登門送上,第二天一大早便在鄰近菜場被阿姨「圍堵」。她特別拿了個紅包,你推我讓,說死說活地要塞進我手。自幼出國,我哪見過這般仗勢?一下便被踢出了戰局,由母親上來代打。  

最後到底是母親年老力衰,抵不過對方熱情而搶「輸」了事。回頭路上,母親已是滿頭大汗,邊收下紅包,還邊眨著眼計算這個禮要怎麼回。

我只覺不可思議。母親看我反應遲鈍,很不滿意地伺機教育:「妳今天看了也要學著點,這是中國的『禮數』!」

  「禮數?我怎麼覺得像『還債』!」我笑開了。送禮送到滿頭大汗,且像陷入電腦程式裡,怎麼轉也轉不出的圈(loop),也只有中國才有這種情況吧?

  但心中多少也有幾分悵然。送禮的初衷並非為了禮數,而是為了一份感激。發諸心,形於物,並希望對方以「心」來領情。但這麼一送一回,進入「禮數」循環,便由「人對人」降為以「物易物」,總帶著見外,也顯得生份,一份情更難往「心」裡存放。

  一直認為送禮的本意,是一種祝福,是感謝的表示,是一份愛的傳遞。重點不在物品交換,但為交心。這在現代是否成了一門失落的藝術?

  還是這門藝術已被濫用到一個地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有的禮物都含帶附加意義,帶著目的,而且必須禮尚往來?或者它成了一個餌,為誘惑出禮物之外的意義,變相地收買?

但  當一切都變得有來有往,卻沒情沒感地交易時,這老讓我想到「點石成金」的故事。好像把一顆送禮的心,點成沒生命的「金」。那一份心意早已不再是無價,而是被掂出要回多少禮的物價。

       自然,感謝,也在一遞、一接之中,悄悄地凝凍、冷漠了。

本文已收入《不小心,我撿到天堂》  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作者為創文創辦人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
莫非不朽的傳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165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