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9 00:16:15瀏覽495|回應1|推薦17 | |
「女人在廚房裏的姿態——或站,或蹲,或跪,我都視之為一種堅定的生活姿態。兩腳踩著廚房的地,就彷彿踩在了生活的本質上,踩在了萬物的真諦上,踩在了樸素的真理上。」看完電影【出軌】(Unfaithful),腦中浮現的,竟是書中偶然讀到的這一段文字。 出軌的劇情十分簡單,女主角是家庭主婦,結婚十多年,相夫教子、柴米油塩,先生認真工作、維持家計,一切都依正常軌道而行。直到有一天,女主角遇上了一位二十八歲,浪漫而激情的法裔男子,自肉慾發展出來似有還無的愛情,攪亂了原本平靜的生活。女主角耽溺肉體的歡愉卻也不堪內心的譴責,終至丈夫以一只水晶球擊斃了外遇男子,釀成更大的一場悲劇。 比較另一部外遇電影【麥迪遜之橋】(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女主角的不倫之戀則是從心靈角度出發。喜愛閱讀、藝術的女主角嫁作農婦,曾幾何時,小女孩對愛情的憧憬,已被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擠壓到內心最私密的角落。一場與男主角攝影師的邂逅,重新喚醒了她對浪漫愛情的渴望,自然醞釀的情愫,在四天內淡淡發酵,如此醇美而甘甜。最後,女主角選擇不一飲而盡,栓緊了瓶蓋,再度塵封典藏。 潘朵拉之盒打開了,女人在婚姻關係中的性意識、主體性與女性自覺迫不急待地跑出來,這對當今男性仍比女性擁有更多特權的父系社會來說,難免引發爭議;因此,以基督教文化為主的美國,兩部外遇電影皆以回頭是岸作終結,自是意料中的事。只是,【麥迪遜之橋】女子細細收納的情感,至死不渝;【出軌】女子狂野之戀,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到達情慾的顛峰——不都是人性至真的追求?如果以為利用男性為中心的話語,便能獲得女性真實的認同,阻止飛蛾撲火的悲劇,未免過於簡略,輕忽了人生際遇裡的千變萬化,以及女人感情世界的本質真諦。 我常愛體會女人細緻的情感流動,張愛玲說女人:「超人是男性的,神卻帶有女性的成份,超人與神不同,超人是進取的,是一種生存的目標,神是廣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將女人的溫柔與寬宏描述至極致。因此,女人可以有大女人的堅毅,也可以有小女人的柔軟,無私的母愛與纏綿的男女之情,看似盲目犠牲,卻也顯示出另一種獨立存在的意義。男人在叢林戰場捉對廝殺,邊界分明,女人則往往憑藉其最大的包容超越了邊界,超越了感性與理性,或者可以說是一種願性——願為所愛之人全然付出、完全接納。 愛,往往源於深刻的感動,感動形成記憶,而女人又是多麼善於珍藏美好的記憶。我有一位溫哥華朋友,獨自攜帶子女移民,先生偶而探訪,夫妻聚少離多,問她究竟如何維繫婚姻,她笑著說:「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見面,他在草坪上翻跟斗的模樣,我也不曾忘記當年應允求婚的畫面,依靠著它,我得以度過漫漫長夜。」從部落格裡讀到一位乳癌患者,切除乳房,失去了女性特徵,先生說:「沒關係,我把妳當成還未發育的小女生,重新追求妳」,男人縱有千百不是,此時此刻,女人撿拾的,永遠是深情。 朋友對我也有同樣的好奇,近十年來,台北、溫哥華、金門,我如候鳥般定期遷徙,不擔心意外脫離了航道?我想,非臣服於大男人主義的敍述,也不是儒家道學的約制,我的自信,來自於我欣賞自己站在廚房裡的姿態,女人的軌道,我親自掌舵。 當然,如果男人聰明,不吝給予,愛的涓涓細流,將能輕易流入女人的內心深處,珍藏一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