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昨日的浪子 今日的教父—國宴主廚吳俊德的成長路
2019/12/20 08:00:00瀏覽469|回應0|推薦0

(本文摘自張老師月刊2019年12月號)

採訪撰文/季平

照片提供/吳俊德、莊惠安

沒有歸屬感如水中飄萍

找回歸屬感如枯木逢春

美國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受挫的孩子缺乏歸屬感,找不到認同與價值感,漸漸流失自信與能力。69年次的吳俊德五、六歲前是快樂的鄉下野孩子,直到「一對陌生夫妻」出現,他才知道自己有父母,還有哥哥。回歸原生家庭後他沒有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當時我一句國語都不會講,顯得格格不入,人生開始變得不快樂,掉進沒有歸屬感的泥淖中。」

人生的亂流始於自卑與不自信的童年

導致吳俊德童年灰暗的因素很多,包含父親跑船長年不在家、功課不好學習低成就,「來自假性單親家庭、又矮又醜、功課不佳讓我有很深的自卑感,也成為被霸凌的對象。」鼻子過敏更嚴重影響睡眠及學習,他常揣著衛生紙揩鼻涕,想帥也帥不起來,更打擊的是小學三年級到國中必須戴牙套,「沒人了解我的痛苦,功課從中前段落到最後一名,回家被打罵,在外打架、被霸凌,一整個惡性循環。」

自卑讓他挫敗,老師的體罰與輕視則深化他內心的不平,當年考三十分要被掌摑巴掌三十下,戴牙套的他常被摑到出血。雖然成績不佳,吳俊德的作文卻寫得好,但唯一的成就也因為老師一句「你是抄的」遭徹底否定,「所以我恨老師、恨學校、恨體制。」十四歲起換他霸凌別人,從小學三年級打到十七歲,他的生活很精彩,前後被退學四次。十七歲那年,不斷惹事的他收到第五度退學通知,忍無可忍的父親決定放手,下了七十二小時滾出家門的通牒,剛烈、衝動的吳俊德揣著口袋裡的二三百塊衝出家門。

浪子落難成遊民 行到水窮處貴人出現

俗話說「出門靠朋友」,原以為拜把哥們管用,「沒想到每個人的阿嬤都生病,大家的表弟都從西雅圖回來,所以家裡沒有空房間。」人情冷暖讓吳俊德體會到人生現實,他不想苦苦哀求別人,此後二個月流落街頭成遊民。他曾到麵包店撿拾過期麵包、佯裝顧客在速食店回收餐檯撿拾棄置餐點,甚至往餿水桶裡找吃食,他笑說,人的潛力無窮,餓了四天,沒有什麼是吃不下去的,「所以別人忍耐不了的我可以,別人不耐煩的我可以,別人吃不了的苦我可以。」

行到水窮處,他遇到貴人—黃師傅。當時他找工作多次被拒,餓肚子很久了,看到門口的徵人啟示便不顧一切衝進餐廳大喊:「給我工作,我會好好做!」當下他體會到:人必須捨棄恐懼跟面子才有未來。黃師傅給他工作甚至預支薪水,他從學徒做起,街頭人生就此終結。(更多內容)

( 時事評論人物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