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南港展覽2館啟用 台灣會展產業邁向另一個里程碑
2019/05/21 08:00:00瀏覽881|回應0|推薦0

採訪撰稿/季平

 

    國際會議協會(ICCA)全球協會型國際會議場次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在台舉辦協會型國際會議數超過141場;外貿協會祕書長葉明水則說”venue is king!”,過去,台灣苦於缺乏足夠的展館場地吸納國際大展及會議,隨著台北南港展覽2館於34日正式營運,將為台灣會展產業帶來何種效益與機會?

 

南港展覽2館啟用 台北會展實力躍居亞洲第二

    台北南港展覽2館擁有雙層展廳(1F4F),一樓展覽空間挑高12公尺,四樓挑高9公尺,適合舉辦大型演唱會、直銷會議、獎勵旅遊、宗教集會及公司餐會。值得一提的是,南港展覽2館擁有標準攤位數達2104格,展示面積為台北世貿展覽大樓的1.5倍,多功能活動空間可容納3,200人,室內空間 3,880㎡ 可客製化隔出9種隔間,三樓餐廳可容納500人,B1為商店街,至於停車場設有汽車格1,296位,大型巴士可容納32輛,機車格有1,136格。葉明水說,台北南港展覽2館的啟用是繼1986年世貿、2008年南港展覽1館啟用後的第三個里程碑,一舉讓台北的會展實力躍升至亞洲第二名,僅次於日本東京。

 

    台北南港展覽2館為國際級規格展覽館,兼具展場及會議功能,若納入台北世貿1館四合一基礎優勢及鄰近101地利之便,加上南港展覽1館、2館可形成區域會展中心,強強聯手後可能帶來何種機會?對此,葉明水說,2館場地增加2,300多個攤位,是高雄展覽館的2.5倍,這樣的攤位數量可以促使展覽量成長,如工具機展成長29%,電腦展、食品展等攤位量都成長25-30%,「規模擴大是展覽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有更多廠商來參展。」

 

強強聯手三館合體 國際展回眸

    他也提到群聚與磁吸效應,「台北世貿展館與2館隔一個地下道,已經串聯好了,三月份第一個活動就是同時在兩館舉辦,六月下旬的食品展就同步使用世貿1館、南港1館及2館,三館加起來有6,000-7,000個攤位,另一個電腦展則使用了會議中心、南港1館及2館,未來,各館可以單獨運作辦展,而規模夠大的大型展覽則可以同步串聯運用。」特別是兼具展場與會議中心功能的南港2館,會議場地可以容納三千六百人,頂樓七樓是空中花園,還可以辦酒會及活動,多功能及展場場地擴大對國際大展來說更具吸引力,甚至可以辦系列活動。多功能展館及展館加乘效應很快吸引國際大型展覽目光,自三月份起至十一月,三館已規劃10個重量級國際專業展覽,成功搶頭香於展覽2館舉辦的是「台北國際工具機展」。

 

台北會展雙核心 便利捷運神助攻

    雖然三館聯手有助吸引大型或系列展覽及會議進駐,不過,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僅一街之隔,是否可能出現排擠效應?如何做出差異化競爭?對此,葉明水表示,1館及2館聯合等於是擴大場地,機本上沒有區隔,他認為,台灣的會展產業會繼續前進,不會因此滿足,現在有1館、2館,也許以後會有3館、4館,沒什麼好區隔,因為場地擴大及攤位數增加,目前已經具有國際競爭力,唯一不同的是2館本身也有會議中心功能,「展覽規模不夠大,沒有人來看展,像法蘭克福、慕尼黑、拉斯維加斯等世界大展一定要有規模才能吸引看展目光,台灣過去因為場地不夠大,現在擴大場地(展館)可以吸引更多人來看展,2館本身是多功能展覽及會議場地,還可以同時舉辦國際會議,它不只串聯南港,也串連世貿中心,是台北會展的雙核心,台北會展的兩個聚落就是信義世貿跟南港展館,如何連結二者會議及展館功能很重要。」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展覽規模不大,單獨在各館舉辦即可,若是舉辦大展就可以串聯三館靈活運用,「世貿場地以消費型展覽為多,交通很重要,信義計畫區是台灣最繁榮的地方,交通最便利,下捷運就到展覽館,放眼全亞洲,只有新加坡、台北、東京是下捷運就到展覽館,連首爾都沒有。交通是會展成功的重心,台北不論世貿或南港展館都有交通便捷之利,這得歸功於台北市政府在建設方面的高瞻遠矚,不過,世貿與南港展館要如何連結很重要,目前有接駁車,未來捷運板南線與信義線之間如何聯結是個重要課題。」

 

    隨著南港世貿2館啟用,展覽館變多,未來貿協可能如何利用展館硬體優勢,讓每個展館充分發揮產值,或者妥善分散營運壓力?對此,葉明水回應,會儘量充分利用展覽館,比方多爭取好時段舉辦大展,「台灣展覽的好時段是大家爭取的,有二個展覽館就能爭取更多好時間段,如三、四、八、九、十月,以前可能因為展館或攤位數不夠搶不到時段,現在因為多了一個展覽館就能搶到,「近期有展覽界名人來台辦藝術展,對於台灣辦展覽的績效相當誇讚,認為效果比大陸或其他國家好,還說明年要再繼續辦,台灣辦藝術展一樣成功,如南港1館沒檔期就可以考慮2館,12館都沒有檔期就考慮世貿。」

 

    外貿協會數據顯示,全台12座專業展覽中心室內展示攤位創造的產值從2013年的341億台幣躍升至2017年的440億台幣,但展館面積及攤位數自2014年起即分別維持在170,778(M2)9,917(9M2),就算真有國際大展或專業展覽想在台灣舉辦,場地不足就是個問題,而南港展覽2館的加入營運不止可以舉辦展覽及會議,還能同步與展覽1館及世貿展館交互運用。進一步觀察信義區世貿展館周邊建設,葉明水認為「很健全」,而南港1館與2館附近也正在形成產業鍊,加上鄰近南港軟體園區,周邊購物中心在蓋,附近飯店也不少,「當然五、六星級飯店集中在市中心,但只要整體生意變好,活動陸續進來,未來就可能與信義世貿(含南港2)成為雙核心,南港1館就像三十年前的世貿,慢慢會越來越好。」

 

一把好手 會展產業推動城市發展

    過去,台灣無法如新加坡一般擁有可容納6000人的國際會議場合,曾有國際大型會議同步使用TICC、君悅飯店、世貿1館,但前提是這些場地檔期可以配合,葉明水說,南港2館加入營運後,台北三、五年內暫時不缺會議場地,但十年後還是會缺,「因為台灣的會展產業還會成長,不能自我設限,甚至連南港3館也要納入考慮。」他認為,台灣要發展會議產業,不是蓋很大的會議飯店就是需要增加會議中心,「我建議台北雙核心,展覽可以以南港為主,會議以信義區為主,會議要結合觀光、休閒、餐飲、購物等,商業活動一定回到市中心,這些元素南港比較缺乏,未來《北市東區門戶計畫》就是以創造新信義區為概念。」

 

    會展產業發展成熟除了形成群聚效應,也能帶來周邊產業共生共榮,對於推動城市行銷、帶動城市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觀察會展產業多年的葉明水如何看待台北幾個展館及會議中心的競爭力?他笑說,台北跟亞洲相比,會議排名第六、七名,展覽排名第七名左右,今年可望在會議部份超過印度與新加坡,至於亞洲城市以首爾、泰國跟台灣最接近,也很競爭,「亞洲一級會展城市包含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新加坡、曼谷、香港、台北、東京、首爾,以展覽來說,最強的是香港,我們比首爾強;會議最強的是新加坡,兩樣都強的是東京。」

 

    台灣已經成功爭取「2021年國際扶輪社世界年會」主辦權,預計總與會人數高達3.6萬名,國外人士預估超過上萬人。這場眾人矚目的年會是否可能在南港展覽2館舉辦?葉明水說,扶輪社已派員場勘,非常滿意南港2館,預計使用南港1館跟2館,住的地方則鎖定沿捷運線的15個飯店,「用捷運聯結飯店很方便,從TICC簡報完到市府站,沿途有15個飯店,到南港只要十分鐘,他們說這是全世界最方便的展館。我們鼓勵外國人參展搭乘捷運,可以順便搭配景點旅遊,未來甚至可以跟捷運局搭配,只要看展覽或參加會議的人就提供捷運旅遊票及英文說明,以會展產業帶動城市旅遊與觀光行銷,進一步帶動城市發展。」

 

台灣走出去 會展走進來

    葉明水指出,台灣的會展產業及城市行銷需要中央跟地方一起做,建議台北市政府多參與國際組織,如CITEICCA等活動,若想推展會展產業就要多參加、贊助亞洲及國際活動,或爭取國際會議在自己的城市舉辦,才能提高曝光率與知名度,他認為高雄爭取ICCA主辦權是很好的嘗試,WTCA2020也將在台北舉辦,「當然也可以爭取更多與國際的交流、與其他國家聯合行銷的機會,比方2020年很多人會參加東京奧運,也可以聯合行銷,順道來台灣觀光。」

 

    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葉明水印象最深刻、體驗最好的國家是?他回答,日本對參觀者的服務做得很好,連交通規畫都很好,而且很友善(friendly),「硬體大家都大同小異,重要的是細節,我建議展覽要學德國的嚴謹規畫與安全、一絲不苟,日本的友善周到與服務。硬體是最基本的,沒有場地都是空談,而軟體則是實力的另一種展現。」此外,台灣若想更國際化,就要多招睞國際廠商,「只要1/4是國際廠商就很有國際化水準及代表性,因為裡面有很多好的國際、重量級廠商,展覽國際化內容才會豐富,我們要開的是百貨公司,不能本土化思考。」

 

    最後,他分享ICCA尚未正式公佈的數據:台灣會展產業排名已經從第七躍升至第五,「台灣各城市都很努力推動會議產業,看得到會議在成長,這是好現象,整個台灣會展產業發展前景是很不錯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