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07 09:20:22瀏覽526|回應0|推薦0 | |
採訪撰稿/季平
台灣本土創意代理商雪芃廣告5月份喜迎中國區執行長崔中鼎,對於深耕中國一個10年的雪芃來說,征戰兩岸廣告界逾26年的崔中鼎將為雪芃整備出何種行銷戰力?他將帶領中國雪芃往何處去?對於快速崛起的中國行銷市場,他又看出哪些機會?
崔中鼎對於4A本土及國際廣告集團的營運模式知之甚詳,前兩年落地中國後,對於這個快速崛起的行銷戰場,他有近距離觀察。他笑說,過去5-6年是以「出差心態」看中國,近幾年生活在當地,發現大陸的經濟規模比台灣大很多,客戶族群複雜度及挑戰性也大很多,思維模式自然很不相同。
落地思維細看中國廣告業態 他指出,台灣廣告公司面對的絕大部分是本地人,有共同語言、文化與價值觀,溝通與提案過程相對順暢,但大陸幅員大,光是上海與北京客群就不一樣,生活型態也不同,尤其近年來互聯網發展快速,建立許多新形態商業模式,「這類公司在台灣比較少見,他們需要透過廣告公司的包裝,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此外,中國市場高度國際化,廣告公司在服務客戶或提案時是很多元的,可以聽到不同語言、想法,整合也要花很多時間,需要與不同國籍、背景的人溝通。」
對於兩岸在廣告及行銷上的差異,崔中鼎認為,台灣使用廣告工具的選擇較少,速度也沒有中國快,「大陸因為數位化、聯網化,汰換快速,競爭強,產業從業人員都必須面對來自於同業的積極挑戰與競爭,對於像雪芃這類的廣告代理商,他們要求的是速度與效率,我們必須積極了解他們的需求,很快做出回應,並在速度、內容、觀察、品質、執行等各層面符合要求,才能脫穎而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裡機會多,但競爭也多,廣告公司比稿會面對許多競爭對手,過程也比台灣慘烈很多,如果在這裡可以拿到稿子或受到認可,表示這家公司非常值得被尊敬。」
崔中鼎指出,兩岸廣告人面對不同的媒體環境,應對方式與選擇也不同。他舉例,台灣的有線電視、FB或Internet算是主流媒體,有相當比例的預算落在傳統媒體,但在中國,傳統廣告對年輕人不具吸引力,傳播路徑已被徹底顛覆,「電影、連續劇或節目的IP置入反而變成廣告中很重要的環節,這部分在台灣就比較不被重視,像央視等媒體平台就不若社群、IP、地鐵、戶外看版等媒體工具更為百變,必須針對不同族群特性配合不同傳播路徑及傳播素材,尤其中國八O後、九O後族群主導數位潮流與新經濟,他們的習慣與接觸路徑洗牌後,我們也要跟著調整策略。」 更多內容詳見《動腦雜誌6月號》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