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技防疫超前部署 工研院口罩國家隊神助攻(下)
2020/10/06 08:00:00瀏覽444|回應0|推薦0

文/季平  攝影/季平  圖片提供/工研院

新冠疫情重創台灣產業,猶如上演電影《明天過後》,許多業者被迫停擺、裁員或轉型因應變局,從疫情轉趨嚴峻的2月初走入「後疫情時代」,台灣產業的「明天過後」會如何?如何災後重建?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與機械所副所長周大鑫不約而同提到製造業原物料斷鏈的隱憂,也從研發端角度分享後疫情時代科技力防疫的可能性。

在執行計劃管理過程中,工研院給予團隊很多彈性與授權,不用等上級給指令或裁示,比方關鍵組件超音波熔接機做不出來,團隊成員直接到熔接機製作廠協助解決問題,張培仁認為這跟平常的計劃管理不同,大家發現生產流程出現變數就主動解決問題,這也跟工研院的人員素質與公司文化有關,「我們鼓勵同仁當責,彼此間即時互動溝通、即時回報,大家都做得很到位。」

明天過後還能做什麼?

工研院的強項在研發,除了參與口罩國家隊,在疫情期間也努力透過科技力協助防疫,包括研發有助個人防護、疾病檢測與診斷、醫療照護的科技產品,不論未來疫情如何變化都能超前佈署,充分應變。

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

藉由非接觸式探測紅外線進行體溫檢測,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室內外皆宜、多人動態測量與易於快速佈建四大特點,落實體溫精準量測。

核酸分子檢測系統

暱稱「疫開罐」,精準度可達90%以上,感染初期即可揪出病毒,檢驗時間僅40分鐘,有助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地檢測出結果。

正壓式檢疫亭

因應後疫情時代採檢需求,正壓式檢疫亭讓醫護採檢零風險,每天最少可採240位病患,具有Class1000無塵室等級潔淨度,無感染疑慮,2天內便能完成組裝。

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

降低醫療人員感染風險,提高照護效率,即時掌握心律、呼吸、體溫、離床等生理資訊,有效降低醫護人員負荷。

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

遠距進行居家監測與管理,具高精準定位、高強度人員確認、高隱私、高便利性。

醫療級呼吸器

成功國產化呼吸器關鍵零組件,17天打造國內首台呼吸器原型機並獲TFDA專案製造核准,協助廠商佈局高階醫材。

出現挑戰找對策 避免出現斷鏈危機!

一場疫情洗禮,改變了產業生態,也改變了商業模式與消費習慣,張培仁認為最明顯的就是疫情重傷「分享經濟」,大家開始不太分享空間、同桌吃飯、共乘計程車、一起聽音樂,也不敢住飯店,疫情改變了使用場域、服務傳遞方式、生產方式及供應鏈生態,就算疫情結束也不會回到原點,而會有另一種商業模式及消費習慣,如外送服務會成為新的商業模式,教室上課改成遠距教學,定點上班改成遠距上班等,「共享經濟走向遠距與數位化,這是另一種機會。」

至於生產端與供應鏈,他特別提到原物料供應應該分散風險,比方疫情發生後口罩原物料無法從國外進口,導致生產斷鏈,他建議廠商別讓原物料由特定地點或國家進口,要分散風險,「也許高價值的部分回台灣,替代性部分移到新南向地區。」

周大鑫也提到廠商原物料斷鏈的隱憂,他認為面對疫情要有比較高的風險掌控力,除了核心技術,口罩機相關產業需要轉換觀念與做法,物料管理、追蹤及工作流程安排也需要有系統地升級。透過口罩國家隊的執行與合作經驗,工研院也觀察到下個階段口罩機市場該怎麼走,建議製造業廠商建立韌性體系,包含原物料、供應鏈管控,供應鏈走短鏈架構,避免出現斷鏈危機,「我們也已經在研發新世代設備,希望提早佈局,協助廠商做好下個階段的生產銜接。」(完整內容)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unnahTaiwan&aid=1512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