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29 12:00:00瀏覽400|回應0|推薦0 | |
專訪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揮立 文/季平 會展業抗疫靠韌性 看好未來前景 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TECA)資料顯示,會展核心業者2020全年營收減少60%-90%,與會展相關的公協學會、財團法人機構與學校(NGO)單位全年收入減少約50%,會展旅行業全年營收損失逾90%。一片慘澹中只有會展科技業營收微幅增加。 「過去一年活動延期或停辦是最大的問題,會展業面臨的是生存問題。」TECA理事長邱揮立直指問題嚴重性。展覽是服務業,相對需求大,過去台灣在製造業等產業優勢下促成會展產業表現亮眼,如果沒有爆發Covid-19,台灣會展業過去2年可以發揮更大的潛在產值。邱揮立認為,Covid-19是已知的全球災難,會展業界必須面對疫後大環境已然改變的事實,但對未來前景無需太過悲觀,反而該趁此機會調整步伐,發揮韌性,加速數位化進程,趁機「轉骨」,「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克服疫後大環境,找出生存利基,同時盤點自己的問題點。」 會展業者「轉骨」需靠韌性,韌性來自於會展產業的底氣,也就是台灣會展產業本身的特性,「首先需要思考的二個重點是:要外國人進來,或是我們走出去。」邊境封鎖讓進出無門,實體展無法舉辦,但總有替代方案,即便無法完全取代實體展優勢,也比完全空轉要好。UFI去年7月更新展覽業因疫情停辦或延期所受損失,全球展覽業務與2019年相比,縮減60%;展覽業和旅遊業相關活動總產值估計損失1580億歐元(約1800億美元),當實體管道「此路不通」,數位化成為最佳補位者,多少能填補前述雪崩式損失。 國外損失動輒達80%、90%以上,甚至許多業者去年營業額掛「零」依然堅持活下去,台灣疫情控制得當,損失或衝擊相對較小,約20-30%之譜,雖然部分線上活動或國內展舉辦不無小補,但無法彌補海外展無法舉辦實體展帶來的巨大損失。混合會展虛實整合也暫時無法力挽狂瀾,對實際營收挹注有限,雖然如此,邱揮立仍看好數位管道或平台的發展性,尤其在無法面對面溝通的前提下,視訊會議或線上展多少可以彌補損失,即便未來疫情退燒,數位可能「塑身」,但已經建構的數位管道或平台可以讓未來辦展更方便,「虛實整合會是常態,所以展覽業者或參展廠商都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數位/虛擬能力,熟悉二者之間借力使力的訣竅。」 Hybrid Event短期便於遠距溝通,長期成為競爭優勢 混合會展是無可改變的會展大環境要角,如果不想隨著疫情落幕被數位化孤立,會展業者必須加速新陳代謝,調整過往以實體為尊的運營模式。邱揮立觀察,去年很多國內展覽數位化,台灣數位展的進化程度比國外快速。進一步觀察,加速數位化發展或靈活舉辦虛實整合展的業者與觀望或對數位化持保留態度的業者相比,受衝擊的幅度較小,「國內展、國外展、國內會議、國外會議落差非常大,因此,業者或廠商本身是否努力跟上大環境數位化趨勢非常重要!」(Read More)(本文摘自<活動平台雜誌>第99期)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