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技防疫超前部署 工研院口罩國家隊神助攻(上)
2020/10/05 08:00:00瀏覽471|回應0|推薦0

文/季平  攝影/季平  圖片提供/工研院

新冠疫情重創台灣產業,猶如上演電影《明天過後》,許多業者被迫停擺、裁員或轉型因應變局,從疫情轉趨嚴峻的2月初走入「後疫情時代」,台灣產業的「明天過後」會如何?如何災後重建?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與機械所副所長周大鑫不約而同提到製造業原物料斷鏈的隱憂,也從研發端角度分享後疫情時代科技力防疫的可能性。

沒有前例可循 工研院緊急行動

疫情讓人措手不及,口罩日產量188萬片根本不夠用,而台灣多數口罩機製造廠商已外移,只剩最大的兩家:長宏機械和權和機械!第一時間政府盤點防疫資源後籌組「口罩國家隊」,成員包含工具機公會、工研院機械所與智機中心、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紡織所及口罩原料、重要零組件等數十家廠商。

那時口罩機廠商的生產標準是一個月3-4部機台。經濟部希望兩個月內生產92部口罩機加入量產行列,第一階段權和負責20台、長宏40台,製造速度是平時的五倍。工研院接到任務後迅速籌組近60人的專案團隊,由機械所30餘位、台中智慧機械中心20餘位資深同仁進駐位於鶯歌的權和機械。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工研院團隊過去沒有做口罩機的經驗,但是口罩設備偏自動化設備,在成員的篩選上鎖定具有機械設計組裝、機械零組件、自動化設備專長與經驗的資深同仁,「有接觸過比較快上手,容易抓住關鍵問題。」

在參與的過程中,張培仁最大的感動是工研院正向積極、當責不讓的組織文化,因為勇於承擔責任和積極應變,凝聚並激發團隊合作的正面力量,「所以在接獲政府需求後能立即派駐專業人員到權和機械,與廠商一起趕工建置口罩機台,這也是此次國家隊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原因。」

非典型專案 見招拆招與時間賽跑

工研院團隊進駐後發現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不同團隊之間的溝通與磨合,口罩設備產業know-how需要與權和端專業人員互相學習搭配,彼此融合後調整分工,「我們的心態是幫助廠商,廠商也了解我們不是去指揮而是支援協助,3-4天內就進入狀況。」機械所副所長周大鑫說。為了讓溝通更順暢,工研院還特別推派女性統籌或年輕人扮演潤滑劑。

專業分工與溝通磨合之外,工研院團隊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目標績效的管理,「我們接到的命令是一個月內要完成60部機台,那時學校寒假時間延長,我們勢必要在2月底或3月初復課前順利完成任務。」任務執行過程中碰到了難題,比方口罩設備原物料到位不及影響後端製造進度,經過團隊合作,最後終於趕在3月5日前協助權和順利交機20台,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第二階段追加17台也順利達成目標,在40天內完成任務。

機台順利交付後又發生超音波模組故障中斷生產的意外。一般口罩生產模式是機台一天運作僅8小時,因應疫情需求,機台一天約運作22小時,沒有多少停機休息的時間,超音波在長時間操作下自然容易發生故障。為了解決超音波故障問題,工研院團隊又緊急成立另一組團隊協助廠商排解問題,「直到口罩正式開放我們才算完成階段性任務,這次的經驗也促使我們研發可以長時間運作的新一代超音波。」

一般口罩生產模式是機台一天運作8小時,因應疫情需求,機台一天約運作20小時,沒有多少停機休息的時間,超音波在長時間操作下自然容易發生故障。為了解決超音波故障問題,工研院團隊又緊急成立另一組團隊進駐超音波製造廠商,最後終於趕在3月5日前協助權和順利交機20台,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第二階段追加17台也順利達成目標,在40天內完成任務,「直到口罩正式開放我們才算完成階段性任務,這次的經驗也促使我們研發可以長時間運作的新一代超音波。」

目標明確有動力 動態調整使命必達

工研院口罩國家隊可以順利達成目標,周大鑫認為關鍵有三,一是目標明確,在期限內提高權和機台產量加速口罩生產是工研院專案終極目標;二是動力強大好推動,疫情危機等同於國家危機,「團隊成員都覺得這件事很重要,對國家有幫助,所有參與者都覺得是為國家做事情,有榮譽感,所以大家動力很強。」三是執行策略有彈性,疫情狀況每天在變,生產線亦然,「人力必須每天動態調整,所幸同仁本身專業能力強,能很快適應不同產業運作模式。」

周大鑫認為工研院口罩國家隊專案是「很特殊的臨時工作」,很難量化績效,但反過來看,因為先設定階段性目標,搭配有彈性的執行策略所以最後順利達成目標,從績效管理的角度來看結果是成功的。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笑說:「這是一個既辛苦又具挑戰的專案,但防疫不能等,政府到民間上下一心就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工研院秉持12字箴言「承擔責任、堅守價值、前瞻部署」的精神協助生產設備即刻上線,專案執行以why、what、how為主,因為當時環境充滿未知,所以why很重要,「除了跟團隊成員解釋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重要,任務角色是什麼,之後就放手讓團隊依環境變動主動調整做法,而不是按計劃表走,這也是很好的經驗。」(更多內容)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unnahTaiwan&aid=15120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