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4 23:42:22瀏覽1511|回應2|推薦60 | |
上圖: 聖保羅教堂 我來波士頓參加的第一場音樂會,是聖保羅教堂為慶祝成立兩百五十週年慶而辦的管風琴和銅管樂。管風琴自然是以宗教音樂為主了,至於銅管樂,我對小喇叭和法國號之類的樂器,印象中都認為是熱鬧的慶典音樂,不然就是雄壯威武的軍樂。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銅管樂器竟也能奏出感性低迴的樂章。 那天演奏的音樂家有六位,管風琴與銅管樂的曲目是從“The Danserye”挑選出來的五首舞曲,加上“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和“皇家煙火秀音樂 The Musik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Overture”,比較感性一點的是“夜鶯在柏克萊廣場歌唱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eley Square”。音樂會晚上七點開始,為時約兩個小時左右,會後還有茶點和葡萄酒招待。 可惜那天的觀眾很少,只有二三十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婦孺,不知是消息傳達不良,或是懂得欣賞古典樂的人不多,還是這間教會的信徒本來就很少。年輕人喜歡熱鬧的樂團演奏和舞曲,這裡上教堂的人多以老人居多,所以這場音樂會的聽眾很少。 就算聽眾只有一兩位,音樂家也得賣力演奏,這是職業道德。那天我對管風琴的音調變化之多感到震撼,銅管樂也有很豐富的表現方式。除非親耳聆聽,很難以筆墨形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CD來聽。 音樂會後,牧師、信徒和音樂家共聚一堂,開個派對,交流一下感情。這對小鎮居民來說,無疑是難得的交際活動,到教會做禮拜,參加派對大概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消遣吧! 在教堂裡難免要應酬不熟的人士,因此一位吹小喇叭的音樂家便邀我們到他家作客,另開一場私人派對。我在《君子近庖廚》一文中,已提過這位豪宅主人親自下廚招待賓客的事,九點半了還在大吃大喝。聽說這場音樂會讓他們很疲累,吹銅管樂需要耗費很多精力,氣要足,體力也要夠,不像交響樂和管弦樂,有其他的樂器助陣,純粹銅管樂的話,除了管風琴穿插一下曲目之外,他們一個多小時吹奏個不停,滿身大汗,精疲力竭,實在很辛苦;我在底下聽兩個小時都已經很累了,更別說他們在台上工作的人。 演奏音樂是很耗體力,又需要極度專注力的工作。在台上出差錯很容易被內行人聽出來,因此除了勤加練習之外,還要保持體力。我自認體力不繼,沒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我翻譯時,經常要停下休息,很難持續地做個不停。精神狀況不佳時,根本無法工作;我可以累了就休息,等精神好再工作,但是音樂家的表演時間都已經設定好,除了在當時全力以赴之外,別無他法。 既然這種工作不是人人能做,要有體力、專注力,又要有才氣,自然鐘點費就比一般工作高出好幾倍了。我男朋友說,他演奏芭蕾舞劇一天兩場六小時,就比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一個禮拜的薪水還高;而且排演和正式演出的價錢都一樣。 音樂會的票價都很高,聽一場音樂會比買幾張CD還貴,一般我是消費不起的。但是波士頓人似乎很重視這種藝術休閒生活,音樂劇和芭蕾舞劇的觀眾竟然有一千到三四千人之多,真是佩服這些人對藝術的支持與愛好。~待續 下圖一: 教堂內的聖壇兼舞台 下圖二: 音樂會後的茶點招待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