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寶寶和媽咪的夏日搶救皮膚大作戰
2015/04/30 17:07:16瀏覽4141|回應0|推薦0

寶寶和媽咪的夏日搶救皮膚大作戰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炎炎夏日又要來了,對於寶寶和新手媽媽來說,如何保護皮膚又是個大挑戰究竟夏日寶寶會有哪些常見的疾病,又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預防措施呢?就讓皮膚科醫師來告訴您!

 

(一)   曬傷

防曬是夏日照顧寶寶皮膚的第一要務。寶寶的皮膚比成人更為脆弱,可抵禦陽光中紫外線傷害的黑色素含量也較成人為低。更重要的是,只要一次嚴重曬傷就可以使寶寶終身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提高兩倍」!

 

◎預防曬傷的方法

關於寶寶夏日防曬的方法,皮膚科醫師有以下幾點溫馨的小叮嚀:

1.     在戶外活動時,要使寶寶盡量處於遮蔭之下,並且避免陽光的直射。將嬰兒車推出門的時候,記得把遮篷拉上,或著加裝一把小傘。盡量避免在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陽光最強的時候出門。

2.     小於六個月大的寶寶皮膚非常敏感,不建議塗抹防曬乳。必須以物理性的防曬為主,包括寬帽沿的帽子、撐陽傘和透氣通風的棉質長袖衣物。

3.     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除了上述所講的物理性防曬之外,也可以開始使用防曬乳了。盡量選用防曬係數SPF高於30、低過敏性的產品。開始會走路的寶寶,有幾個地方容易被忽略而沒有擦到足夠的防曬乳,這些地方包括膝蓋後面、眼睛周圍、耳朵周圍、頸部和頭皮。如果在室外活動,盡量每兩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忙曬乳。太陽眼鏡有時也是必要的喔

 

如何治療曬傷

1.     取一條乾淨的毛巾或紙巾,以冷水浸透後冷敷在曬傷的地方,每次10-15分鐘,一天可重複3-4次。

2.     用蘆薈露或低過敏性的保濕產品舒緩。

3.     皮膚科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溫和的類固醇類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來舒緩曬傷後的刺、癢、疼痛感。

 

 

(二)   痱子

每當天氣熱起來,痱子就成了新手爸媽很頭痛的問題之一。痱子的外觀是許多紅色小小密集分布的疹子(有時候也可以呈現透明色小水珠的樣子),特別是在臉部、頸部、腋下和前胸後背的位置。痱子的成因是由於汗管在皮膚上的開口阻塞,使得汗水封閉在皮膚中造成刺激性的反應。這些惱人的小紅疹是非常癢的,常常讓寶貝哭鬧不休。

 

預防痱子的方法

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讓寶寶處在過於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台灣的爸爸媽媽常常受老一輩的傳統觀念影響,深怕受涼,把寶寶包得又厚又緊。其實,良好的通風是預防痱子的不二法門!寬鬆透氣的衣物可以預防痱子的產生。常常當無尾熊把寶寶揹在身上的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由於自己的體溫再加上揹巾若選用不夠透氣的材質,常常會加重寶寶的痱子而不自知。以台灣的氣候而言,夏天讓寶寶待在涼爽的冷氣房環境中也是必要的。

 

◎如何治療痱子

用溫水及溫和的洗潔劑幫您的寶貝洗浴,避免選用太過油性的乳液或保養品以免使汗孔阻塞更加嚴重。通常疹子一周內就會消退了。您的皮膚科醫師通常會開立痱子膏類的藥品,具有舒緩、止癢、吸汗的功能,讓討厭的痱子快快消失。

 

 

(三)   蚊蟲叮咬及丘疹型蕁麻疹(papular urticaria)

炎熱、潮濕多雨的夏季是一年當中蚊蟲活動最猖獗的時間。尤其一般而言,寶寶對於蚊蟲叮咬的過敏反應都比成人來得劇烈,紅腫範圍往往較大,也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消退。所謂丘疹型蕁麻疹,就是俗稱的紅豆冰」,常見的症狀是位在腿部,偶爾在手臂或臉部,為數眾多的紅色、凸起且劇癢疹子。嚴重的時候,丘疹中央甚至會形成大型的水泡。這往往是由於人體對蚊蟲叮咬所引發持續性、較為劇烈的過敏反應所造成。有時候,往往無法回想起何時被蚊蟲叮咬。最常見引起這種過敏反應的蟲類,是貓狗身上的跳蚤或螨類。看到寶寶身上的紅豆冰,爸爸媽媽往往心疼不已呢。

 

預防蚊蟲叮咬及丘疹型蕁麻疹的方法

對於小於兩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最好避免使用化學性的驅蟲藥劑。讓寶寶穿著長袖寬鬆的衣褲、帽子和襪子來避免被蚊蟲咬傷。寶寶的嬰兒車可以加裝蚊帳。此外,也要避免在黃昏時蚊蟲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候出門。對於大於兩個月大的寶寶而言,防蚊劑中含有驅蟲成分DEET (敵避/避蚊胺) 30%以下,或者Picaridin(派卡瑞丁/避卡蚋叮)10%以下,兩者都是安全無虞的。在小寶寶身上,防蟲產品一天最多使用一次,且要避免觸及小朋友的眼睛、嘴巴和手上,在回到室內後,記得用清水和肥皂洗淨。

 

如何治療蚊蟲叮咬及丘疹型蕁麻疹

被蚊蟲叮咬後,在初步的處理方面,爸爸媽媽可以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患部,用乾淨的濕毛巾冷敷減少癢感。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含有calamine成分的止癢乳液來舒緩孩子的不識,或可考慮像施美藥膏這種複方的止癢藥膏,迅速緩解寶寶的癢感,避免抓傷造成二次的細菌感染。如果是丘疹型的蕁麻疹,通常會建議使用中弱效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搭配口服抗組織胺使用,若有抓傷,則要再搭配外用的抗生素藥膏以避免細菌趁虛而入。

 

(四)   (Carbuncle)與癤(Furuncle)

癰與癤是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症。癤是指單一毛囊深處因細菌感染而發炎、蓄膿,造成皮膚上紅、腫、熱、痛的一個凸起的包。癰則是多個癤子在皮膚深處相連形成,範圍更大,症狀也更明顯。癰與癤好發在皮膚毛髮分布較多的地方,如後頸部、背部、臀部、腋下、鼠蹊部和大腿等。癰與癤大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在悶熱潮濕的夏天尤其好發。

 

預防癰與癤的方法

穿著過緊不透氣的貼身衣物、經常摩擦、汗水分泌較旺盛、清潔習慣較差都是促成癰與癤形成的原因。爸爸媽媽要勤更換寶寶的尿布,注意寶寶鼠蹊部和臀部是否保持在乾爽的狀態,挑選紙尿布大小時也要避免太小的size,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皮膚摩擦,且不通風。爸爸媽媽應該要勤洗手,減少手上的帶菌量。父母或保母手上若有傷口時,需要消毒、包紮再接觸孩子,以免讓傷口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傳染到寶寶身上。

 

如何治療癰與癤

醫師一般不建議爸爸媽媽自己幫寶寶去擠這些癰與癤。比較好的方法,還是讓皮膚科醫師消毒患部後,用一個針頭挑開或以手術刀片劃開癰與癤,引流後再消毒包紮,比較不會造成感染加劇。醫師會視情形開立外用或口服的抗生素,有時會加一點消炎止痛藥來改善症狀。

 

(五)   膿痂疹(Impetigo)

膿痂疹是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症,這是一種傳染性相當高的淺層表皮感染,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膿痂疹容易在高溫、潮濕的夏季發作。膿痂疹好發的部位是臉部和四肢,外觀上是為數眾多的小型膿皰和水泡,部分會破裂產生金黃色的分泌物與膿痂,而膿痂的底部是紅色濕潤的表面。有的膿痂疹甚至會起大型的水泡,這種水泡型的膿痂疹除了皮膚外,也可以影響到如嘴唇或肛門周圍的黏膜表面。大多數的膿痂疹不太會影響到其他的器官系統,不過,若分布範圍較廣的時候,也可能會引起局部的淋巴腺腫大,甚至發燒、倦怠等症狀。

 

預防膿痂疹的方法

膿痂疹通常都是由於皮膚上有傷口,因照顧不佳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造成。因此,若皮膚上有任何的傷口,包括蚊蟲咬傷或輕微的擦傷、割傷,都不能等閒視之,必須消毒後再使用抗生素藥膏好好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因為皮膚上經常有抓傷,必須格外小心。寶寶的指甲應該修剪,平時也可以教導孩子用抗菌皂勤洗手。由於這種細菌的傳染力很強,家有膿痂疹的寶寶應該避免帶到公共場合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因為細菌可以透過直接接觸、玩具、衣物等傳染給其他的小朋友。

 

如何治療膿痂疹

膿痂疹的治療包括悉心的傷口照護和抗菌治療。傷口照護方面,要用清潔的沖洗棉棒沾生理食鹽水,輕輕將黃色膿痂皮清除。如果膿痂黏附很牢不易清除,可以先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紗布後濕敷泡軟一段時間,再予以清除。在抗菌治療方面,醫師會考量病情,使用包括外用、口服或注射的抗生素來治療。

 

以上五大類疾病是孩子夏日最常見的皮膚疾患,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做好防護、清潔和預防措施,就可以讓您的寶寶安心度過炎炎夏日,享受愉快的夏季時光囉

(圖片取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版權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inArt&aid=2267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