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生兒常見的短暫性皮膚病
2014/05/17 15:05:43瀏覽4031|回應0|推薦0

新生兒常見的短暫性皮膚病

 

國泰醫院皮膚科  醫師

 

寶寶在出生的三十天內稱為新生兒。在這段期間內,有些常見的皮膚病或皮膚徵候只是暫時性的出現,通常會在出生後三十日內消失。不過這些惱人的皮膚症狀往往造成新手爸媽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焦慮。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短暫性皮膚病吧

 

一、胎頭水腫塊 (Caput succedaneum)

是一種寶寶出生時非常常見的皮下水腫,好發在後腦杓的位置,摸起來一包鬆鬆軟軟的像水袋一樣,邊界不明顯。通常是由於生產時胎頭與產道間的剪應力所引起,會在七到十天間自行消退。

二、新生兒頭血腫 (Cephalohematoma)

較上述的胎頭水腫塊略為少見,同樣也是因為生產時的剪應力所引起。不同的是,血腫的位置較深(在骨膜下方),因此,摸起來也比較硬,像充飽氣的氣球,通常需要幾周的時間可以自行消退。

三、粟粒腫 (Milia)

許多針頭大小象牙白色微凸的小點點,其實是一種角質的囊腫。通常位在鼻頭,也可以長在口腔內。在大多數的新生兒都可見到,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內會自行消退。

四、新生兒毒性紅斑 (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

名字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沒有那麼「毒」。老一輩的人也稱為「胎火」或「胎毒」。通常在出生後一到兩天內慢慢長出來。臨床表現是中間小小一顆水泡或膿疱,周圍紅色的疹子半徑可以達到一到三公分,可以長在全身,但比較少出現在手腳掌。這是一個暫時性的現象,通常兩到三周會自然消退。

五、皮脂腺增生 (Sebaceous hyperplasia)

一半的健康新生兒都會有這種情形,長在鼻子和臉頰許多小小顆黃白色的點點,像草莓上的籽。通常經過一到一個半月會自然消退。

六、新生兒暫時性膿皰性黑變病 (Transient neonatal pustular melanosis)

與新生兒毒性紅斑有時候長得有點類似,不過可以在剛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寶寶身上出現。膿皰周圍的紅斑範圍較新生兒毒性紅斑來得小,且容易有脫皮的情形,會在發炎後留下色素沉澱。最常長在臉部,也有可能長在手腳掌上。通常五到七天就會自行消退。

七、斑駁網狀紋 (Mottling)

寶寶身上和四肢的血管對外界溫度的反應機制尚未完全成熟,所以當接觸到冷空氣時,經常會產生蕾絲或網狀的紋路,通常環境溫度升高就會消失。這種生理性的現象通常在寶寶六個月大之後就會消失。

八、斑色蛇狀顏色變化 (Harlequin color change)

也有人稱作「小丑樣顏色轉變」,是描述寶寶側躺之後,很明顯下半邊身體充血變成紅色,相對上半邊看起來就比較蒼白。平躺之後就會恢復。這種生理性的變化也是由於寶寶的血管調節能力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造成,較常見於出生體重不足的寶寶。通常等小嬰兒十天大之後就會消失了。

九、吸吮水疱 (Suckling blister)

這是寶寶自己吸吮手所造成,有時候寶寶在子宮內就已經很愛吸吮自己的手了。通常在出生後一周內較常見,可以分布在手指,手腕或前臂等比較靠近嘴巴,容易吸到的地方。

十、良性頭部膿皰症 (Benign cephalic pustulosis)

顧名思義,是為數眾多小小的膿皰,分布於頭皮和臉部。非常常見,幾乎有一半的寶寶都會產生,通常發生在出生後的三十天內,目前認為跟荷爾蒙或Malassezia sp.這隻真菌的增生有關係。跟新生兒青春痘很難區分,不過良性頭部膿皰症不會有粉刺的產生。

  

寶寶身上的疹子千變萬化,彼此之間有時很難區分,不過大部分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絕大多數也不需要特別的治療。當爸爸媽媽有疑慮時,記得帶您的寶寶給皮膚專科醫師看看,協助您做出最明確的診治。


(版權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inArt&aid=1340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