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7 00:18:45瀏覽3276|回應2|推薦0 | |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意境非常優美的一首歌, 情緒雖然悲傷, 卻未放棄希望, 並且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眼前的困境. 歌曲的創作背景大致是四五十年代, 大量鄉村人口遷移到都會區就業, 離開家鄉田園而侷促在都市的一隅, 心中苦悶的描述. 那算是個持續動蕩的年代, 由日據到光復而至工業化. 台語的典雅直接源自於詩書的傳統, 但是時代變遷之際, 有日據時的皇民化運動, 也有光復後的推行國語運動, 台語被擠壓成邊緣語言, 台語歌曲也不出悲情或是"七投郎" 的題材. 這首歌很難得根源於本土, 且有時代背景, 但用字遣辭卻以不帶有口語或地方俚語的純正台語, 而感情則跨越時代跟地域, 能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深深感動. 以往我在大陸時, 晚上免不了要到半聲色的 KTV 場所, 那種場合表面上是細語呢喃的溫柔鄉, 實際則是內心空洞跟緊張對立. 偶爾會聽到幾個大陸妹 K 姊們一起唱些寄愛給前線的情郎的歌, 也就是那些準備讓海峽解放的共軍, 表面上曲子頗為動聽, 但是台商們聽了當然很不是滋味.不過我每次點這首, 都可以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停下來聆聽, 包括聽不懂台語的陪唱的大陸妹, 雙方都是離鄉背景在討生活的人, 都一樣有抱負跟苦悶, 聽歌看歌詞, 都有觸景生情之概. 我也聽過幾次有政治人物拿這首做文章, 想要打一點溫情或文化訴求, 就在電視上講一講他/她對這首歌的感想或自我勉勵的言語. 通常會動用到這首歌的政治人物, 當時都是處於相對弱勢的情況. 一笑. 當權的人是不用打開心內的門窗的, 他們反而要趕緊關好所有心內的門窗. 我想新創作的音樂都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或熱或冷的流行過之後, 多年後有幸進入 "xx 經典老歌" 選集, 這還算是有特定時代的代表性的, 再之後, 絕大多數的曲子都會永遠消失, 除非歌曲能深深打動人, 才能歷久彌新, 然後一直都有人受到感動跟繼續流傳.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