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3 18:22:22瀏覽673|回應2|推薦4 | |
. http://211.20.186.41/jenntser/ http://blog.chinatimes.com/jenntser/archive/2007/11/22/207490.html#219466
王道還2007-11-18第四段整段:『物種注定了不演變就滅絕,只因生物無論生與死都會改變環境。首先,生物並不自足,必須攝取養分才能生存。生物吃喝拉撒,是任何環境都經不起的折騰。而生物死了之後,歸於塵土的過程也會改變環境,影響到仍然生存的個體。因此一個物種在演化過程中分化成不同的物種,以不同的方式自謀生路,最自然不過了。所謂「生命會自尋出路」,不過是描述這一需求,本無奧義妙旨。最後,不同的物種演化出種種互惠、剝削、操縱關係,以利用有限的地球資源,構成了多采多姿、不可思議的生命世界。』 『物種注定了不演變就滅絕,只因生物無論生與死都會改變環境。』這句開場話很可以斟酌。 即便不涉及人的心智對外在世界的造作成毀,生物的生命活動會改變環境,這是常識。鳥糞土長不出植物。綠色植物(主要是藍綠藻)的光合作用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尤其是含氧量),否則人在二十億年前的地球環境裡沒法活,因為沒法呼吸。大氣環境演化到與當今者相近才可能演化出呼吸條件如人的生物。這些是生態學常識。但不論怎樣,根據當今的演化生物學知識,主張【衹有被生物的生命活動所改變的環境才必然會迫使生物種處於不變則滅的狀況】實在很牽強。 這裡還有一個涉及“科學知識斷語的真偽”的問題。偉大的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澄淨並強化了科學研究者的認知思維。假設人們所見都是白天鵝,沒有人見過黑天鵝,於是思考者依據人類開始靠智能認識外在世界從而改善生活以來一直極為仰重的歸納思維下了知識性的斷語,說【天鵝都是白的】,但是衹要有人看到了“一隻”黑天鵝,這句斷語就必須作廢。因此在某個意義上一萬隻白天鵝的價值比不上一隻黑天鵝。在認知世界的效用上,演繹法可靠,然而人們經常苦於事實資訊的不足。而歸納法縱然不能保證結果正確無誤,它的功用並不因這個缺陷而顯著地減損。 我現在寫另一句話:『任何一種生物都注定了不演變就會滅絕,主要因為環境遲早會改變到極不利於這種生物的生存或者改變到使另一種生物興旺到使這種生物難以營生或難以傳宗接代。』如果我這句話更合理更周全也更有說服力,那麼有鑒於一、【生物會改變環境】與我所寫的『環境遲早會改變到……』云云在實質內容上顯然大不相同而且二、作為當前的原因陳述句的提句語“主要因為”比“只因”合理得多,原句的知識缺陷與理路缺陷都非常明顯。 想否定掉【注定了過程不如此結局就必然如彼】這個命運斷語的企圖衹需要舉出一個可靠的【過程不如此結局卻並不如彼】的證據就可以達成,不過不妨走另一條分析性的路。在【生物種在時流中的命運】這個主題裡,以【變vs.不變】為“因”的邏輯組合選項應該有四個:變而存、變而滅、不變而存、不變而滅。這四個選頂既涉及過程(變或不變),也涉及結果(存或滅),但在這裡不妨視為四種因果並置的“樣式(patterns)”。就如此這般的生物種命運樣式而言,古生物學無疑藉著化石提供了最精彩的證據,雖然這類證據有先天缺陷。 古生物學在生物學方面主要依附於生物形態學,查鑒研究以種種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樣貌保存於地體中的生物遺存(其中絕大部份即所謂的化石)的外觀和構造。根據這些,【變而存】有可靠的化石證據,而且數量極多,【變而滅】有可靠的化石證據,但數量比前述的“極多”要少,【不變而存】有算是可靠的化石證據,但數量比前述的“極多”少太多,【不變而滅】有可靠的化石證據,而且數量極多。細微但足稱穩定的形態改變可能難以確知,生理和生態方面的演化改變經常很難察知,動物行為方面的演化改變幾乎無法察知,這些基本上與研究者的心智能力無涉的先天限制會限制古生物學知識斷語的可靠程度,但是當今的古生物學知識累積在證示【生物種在時流中的命運】的樣式這方面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證示【變而滅】的化石證據主要在大規模絕滅事象裡,少部份是孤種之例。前者應該肇因於區域性大環境的劇變,後者經常原因難明。證示【不變而存】的化石證據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蟑螂,分佈廣、耐命、生殖旺盛的生物種“定態長存”的情況其實很容易想像,行無性生殖的生物裡頗有一些“定態長存”的例子,然而以整個地球生命演化史的時間跨距而言至今還找不到絕對可靠的“生物種亙古不變而永存”的實例。 在四種【生物種在時流中的命運】的樣式中,【變而存】與【不變而滅】的化石研究事例所佔的比率太高。這些數量很難統計,但在把與大規模絕滅事象以及無性生殖有關的事例除去之後【變而存】與【不變而滅】的比率合計我想應該遠超過九成五。這樣的比率是【達爾文記生物演化論】最有力的支撐之一。達爾文的理論以“物競”開端,但核心是“天擇”。“天(Nature)”表現為“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生物環境),實際指涉生物存活時所寄身的那個特定的空間的情狀。天擇是一種抽象的力量,有些像市場經濟上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但天擇力衹作用於那些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生物的綜合生存表現或綜合生殖表現的當下的性狀現實。天擇的力量有時而強有時而弱,對甲物強對乙物弱。大尺度大範圍大地域的物理環境劇變的力量可能會使萬物盡成芻狗,從而讓天擇的力量在那段時空範圍內顯得渺不可見,但天擇力在那段時空範圍內還是存在,因為沒有理由否定它的存在,不過那些處於劇變環境下的生物種的命運當然就不由天擇力決定了。在侏羅紀白堊紀交界處,絕對年代極接近的以某些星體物質微粒為特徵的薄沉積層“突然”廣佈於全世界,小行星之類的大玩藝兒撞地球所產生的種種環境劇變可能曾經導致恐龍時代的突然結束。一隻隻的恐龍都死了,不拘種類,到最後自然所有的當時的恐龍種類都完蛋了,恐龍這個生物大類別就“立刻”整個滅絕了。 綜上,所以,能接受(不是完全準確)的說詞應該類近【生物的種類大概注定了不可能定態永存,主要因為生物所存身的物理環境會不斷地改變。】 -- 有性生殖、族群遺傳(尤其是遺傳漂變)、和隔離種化在作者原文的脈絡裡略去無妨,所以我在這裡都不提。 王道還2007-11-18這第四段整段話在前述開場句之後有三部份意思,分別是:『首先,生物並不自足,……』;『因此一個物種在演化過程中分化成不同的物種,……』;『最後,不同的物種演化出種種……關係,……』。 『首先,……』云云是申說開場句裡的『生物無論生與死都會改變環境』,除了似乎“暗地裡”衹依動物的情況來申說之外內容正常,但後面立刻接到的『因此……』云云就大有問題。 說兩點。第一,【生物會改變環境】與【生物種演化成或演化出新種從而以不同的方式生存】這兩個陳述之間顯然並沒有引人注意值得稱說的因果邏輯關係。 其次,像“演化需求”、“為了利用……所以……”、“演化出……以避免……”、“……以利生存”、和“自謀生路/自尋出路”這樣的在中外生物學科普文字和新聞報導裡無處不見無處不多的“方便措辭”我向來非常反對。這些措辭生動活潑,很能吸引閱讀,卻完全違反了“適應/調接(adaptation)”這個一般用詞在生物學(尤其是在生態學、形態學、與演化學)裡的義旨。我的意見寫得太長,所以我把這部份內容切出另成一文,定題為〈從演化生物學科普文字裡的“方便措辭”談起〉,同時貼出,所以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在這第四段話的末尾,王道還說:『最後,不同的物種演化出種種互惠、剝削、操縱關係,以利用有限的地球資源,構成了多采多姿、不可思議的生命世界。』 這部份的問題大致跟前面評說過的那些部份的問題差不多,所以衹簡單地評幾句。作者在這裡似乎還是“暗地裡”衹依動物的情況來申說,“動物傾向”太強大約是生物學 -- 尤其是演化生物學 -- 科普文字裡再尋常不過的情況,原因與缺失我不在這裡細說。『以利用……』是個“目的論傾向”明顯的方便措辭,如前,不再批評。【生物種之間演化出各色各樣的關係】與【利用有限的地球資源】這兩個陳述之間的理路關聯相當空疏。 王道還2007-11-18倒數第三段整段:『○1主張素食養生的人往往忽略了:植物不是生來讓動物當做食物的。○2事實上,植物會演化出種種手段避免動物取食,例如製造毒素。○3因此,使用農藥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免於「害蟲」的騷擾,反而會使植物不必啟動防禦機制。○4所謂的有機栽培,以不施農藥為號召,甚至標榜農產品上昆蟲的囓咬痕印,無異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以上複錄中的○1○2是我加的,以便於說一些邏輯理路方面的狀況。 關於○2,“……演化出……以避免……”是“方便措辭”,其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關於○3,『反而會使……不必……』這樣的措辭不能清淨不染地傳達出應該傳達的遺傳生理機制的平靜的力量,不大妥當。 關於○2與○3,『因此,……』之前與之後都並未交待“必須”交待的【會造毒的植物群體會在動物牧食的選擇壓力下脫穎而出】與【動物牧食未開始則有能力造毒的植物個體不會開始造毒】之間的生命活動方面的“必然”關聯,不交待則這個“因此”完全沒有根,因為邏輯思路跳動太大。作者在下一段裡說:『後天遺傳學研究的,正是生物在一生中,因環境條件而啟動或關閉特定基因的機制。』但是當下的邏輯思路跳動還是邏輯思路跳動。 關於○1與○2與○3,清順合理(但不管在科學上是否完全正確)的生物學論說或許大致如下:『○1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動物攝食,○2因為有些植物演化出製造會讓取它為食的動物中毒的化學物質的能力。○3但是,這樣的植物如果不受「害蟲」騷擾 -- 比方說施用農藥了,那麼這些植物就不會製造那些毒素。』 -- 如果這樣,那麼原句中○3的承轉提句語就必須是“但是”或者“不過”或者“然而”這些表達讓步的措辭,而不能是“因此”。 關於○1與○2與○3,清順合理(但不管在科學上是否完全正確)而且針對素食養生和有機栽培的科普述說或許大致如下:『○1主張素食養生的人往往忽略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動物攝食,○2因為有些植物演化出製造會讓取它為食的動物中毒的化學物質的能力。○3這些植物雖然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它們如果不遭蟲咬就不會製造那些毒素。因此,如果使用農藥好讓這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免於「害蟲」的騷擾,這些植物就不會製造那些毒素。』 -- 這樣的論說不論在實質內容方面還是在承轉語方面都更接近原句的情況,也解決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因此,……』這個問題。 關於○4,順著我在上一段裡擬出的科普述說,清順合理(但不管在科學上是否完全正確)的述說或許大致如下:『○4所謂的有機栽培不施農藥,農產品因此會受昆蟲囓咬,這是避掉了農藥毒,卻招來了植物毒,情況其實無異於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到這裡,我為王道還這篇書評的倒數第三段這一整段的實質內容擬出了我認為清順合理到一般人容易懂的科普述說,但是這段科普述說背後的思維有明顯的常識性漏洞。作者所指的“農產品”應該主要指葉菜,然而絕大多數農作蔬菜在那些農藥被研發出來並施用之前早已被人類農作栽種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了,那些任憑害蟲啃咬的葉菜如果人類吃久了吃多了會受到植物毒害就不會被大量種來給人日常吃。所以用『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這個比喻來描摹有機栽培不施農藥所可能造成的顧此失彼捉襟見肘的窘況是不妥當的,因為“狼”很可能本來就不存在。 作者本來是想找一個實例來“凸顯後天遺傳學這個研究領域的核心現象”,於是找了“流行的素食主張”來為他這個目的服務,然而他這段文字內部表達不夠清順,提句轉承用詞不夠恰當,段尾的結論性評論中存在常識性疏失,以至於作者的意思恐怕連對“植物動物互動研究”和“化學生態學”都有些認識的生物學者都不容易乍然掌握,一般人大概也就落得似懂非懂了。 作者根據自己的看法在這段文字的開頭(即○1)指出“主張素食養生的人”在基礎層面的科學知識疏漏,在這段文字的結尾(即○4)指出“有機栽培”在應用層面的科學知識疏漏,而且從他的實際表述看來,他認為這第二個疏漏顯然更嚴重。但客觀來看,他的第一處認定確實是許多素食主義者的認知盲點,他的第二處認定卻像是自己紮個稻草人來打。再放大局面來看,綜觀全段以及段前段後的脈絡,他這兩處指明 -- 不論指對了還是指錯了 -- 其實都沒有必要,因為衹要把“○2加○3”寫得清順合理容易懂就已經足以充份地為他的原始目的服務了。作者似乎對素食主義者的宣道和所謂的有機栽培有些微詞,所以順手在“○2加○3”之前和之後都加了話從而把“○2加○3”包裝成他對那些頗受富人小資鑒賞景從的時興玩藝兒的批評,然而他在最重要的批評點(即○4)上失手了,結果這個順手之舉反而為這整篇文字造就了一個相當礙眼的段落。類似這樣的失敗在批評性文字裡很常見,慣寫批評性文字的人在應景之作或倉促應命之作裡尤其很難避免。 以上衹析論了原文中我認為問題很大的兩段,在前的那一段關乎演化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在後的那一段則在目的上或實際上衹是舉例藉以引入所評之書的主題。在這篇書評的其他部份裡我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值得評說的。 王道還寫的這篇評論才一千一百字左右,我這篇“藉題發揮”卻有四倍字數,這不大妥當,不過已經寫了。 ^_^ .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